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整理9篇)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1
这天,我们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样围在饭桌前吃饭。我突然发现,妈妈,爸爸,弟弟的吃相都各有特色。其中,最有趣的莫属我弟。
一岁半的弟弟,吃相可有特色了!瞧!我帮他盛了一小碗米饭,放在了他的餐椅前的小桌上,并给了他一把勺子。可弟弟睬都不睬我,瞪大了眼睛“奸笑”着拿起勺子,趁你不注意,“啪”的摔在地上。幸好勺子是铁勺,不然恐怕早就四分五裂了。接着,弟弟那只胖胖的小手伸进了饭碗里,看都不看,抓一把饭就往嘴里送。可是,一粒粒饭粒全都逃出了弟弟的魔爪,“哗”的落在了小桌上。这下,弟弟恼了,他愤怒地将饭碗抓起,“砰砰”把里面的饭全倒在小桌上。妈妈皱了皱眉头,只好用自己的勺子舀起一小勺饭,在上面加夹了一点菜,送到弟弟嘴边。可弟弟要来抢勺子,妈妈不让,于是,弟弟右手抓住菜,脖子一仰,嘴巴张得老大的,手臂伸长,把那根可怜的菜送进了自己的嘴巴,妈妈见弟弟不肯吃饭,很生气,埋头自己吃了起来。突然,一只胖乎乎的小手从饭桌底下伸了出来,抓了我饭碗里的一块牛肉便缩了回去。回头一看,原来是弟弟,他“依依呀呀”的将牛肉一口吞了下去,(真不知道一个一岁半的孩子是怎样把一块那么大的牛肉一口吞下去的)张开双手要我抱。我无奈,将他抱起,刚好心抱起他,他便使出“五爪神功”在我脸上留下了几道“狗爪印”,
痛得我“嗷嗷”直叫。弟弟得意的看着我,趁我不备,又拖过我的饭碗,“啪”,我的饭碗摔在了地上,碎了。爸爸妈妈忙着清扫碎片,而弟弟却坐了一架免费的“扫饭机”,趴在地上,一把一把的抓了饭往嘴里送。好些饭粒都蹦到了他的衣服上,可弟弟不以为然,看着爸爸妈妈马上就要扫光他的食物了,弟弟急的'大叫一声,扑在地上,干脆用舌头舔了起来。妈妈来拉,拉不动,弟弟早用双手死死扒住地板了。经过我,妈妈和爸爸的一阵折腾,倔强而又调皮的弟弟终于爬起来了。地板上有多了一块“牛皮廯”,而弟弟的衣服上则布满了“雪花”,看来我又得饿肚子了。
哎!这一场“吃饭大战”就在我的“叫饿“声中和弟弟得意的笑声中结束了。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庄河。家乡人过春节年味十足。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爸爸妈妈还没有起床我就爬了起来,立即穿上头一天晚上准备好的新衣服,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门前,兴奋地大声喊道:“起床了,起床了,我们过年了!”
我跑到卫生间把自己精心地梳洗打扮一番,让自己好好地美一美。按习俗,年三十早上要吃年糕。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热气腾腾的年糕,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幸福与祥和。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贴春联。
爸爸站在凳子上负责往墙上贴春联,我呢,负责往春联上抹浆糊,然后递给爸爸。我们爷俩配合默契,爸爸还不时地表扬我手脚麻利。爸爸首先在防盗门的正中间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红色字,黄色边。不知为什么,今天的大“福”字显得灵气十足,格外有精神,像是跟别人家的“福”字比美似的。这个红红火火、金光闪闪的“精灵”仿佛一下子迈进了我的家门里,融进了我们的心窝里。福字的上边是五彩,两边是对联。
这时的.防盗门也好像穿上了新衣裳,戴上了新帽子,漂亮极了。看着我和爸爸的杰作,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最值得留恋的是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妈妈为了这顿年夜饭可是准备了好几天的,所以,今晚的饭桌上呈献的都是美味佳肴。大骨鸡炖蘑菇,油闷大虾,红烧鲤鱼,凉拌海参,水煮肘肉……应有尽有。我最爱吃的就是油闷大虾了,不必说那鲜香的味道,单是那鲜红亮泽的外表就足以让你大开胃口了。我们一家人慢慢地品味着丰盛的美味,感受着幸福的滋味,我们共同举杯庆贺一年的收获,迎接新的幸福。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这一丰盛大餐,为的是“守岁”。家乡人过春节有一条很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也就是在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前不准睡觉。晚上十二时一到,辞旧迎新的时刻就到了。人们怀着激动地心情纷纷走出家门开始放鞭炮,大街上顿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只见天空中绽放着各种各样的礼花,每一朵礼花放飞的是一个希望,收获的是一份祝福。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真开心,现在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呢!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3
提到吃饭,大家肯定立马会想到一家人晚上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闲聊的温馨场面,亦或是雷厉风行的“光盘”行动,但我家的饭桌文化却不是这样,而是一场精彩而欢乐的比赛。
“吃饭了!”每天晚饭前爸爸都会例行公事般地喊上一嗓子,就像每次比赛前的擂鼓声一样,我们则是做好充分准备的健将。因为在我们家,谁最后一个吃好,谁就要洗碗的,所以吃饭就像是一场比比谁更快的比赛,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选手。
说是比赛,可妈妈最不着急,因为她为了减肥,晚饭只吃一小碗,(要不然她怎么会同意这项赛事呢?),第一个吃好的基本是妈妈。奶奶也不着急,不仅因为她吃得也很少,从不添饭,还可能是她根本不介意洗碗,一般是第二个吃好的。这样一来,这场比赛就变成了捧着大碗吃饭的我和同样捧着大碗吃饭的爸爸之间的'单挑。
爸爸的吃饭速度本来就很快,饭到嘴里似乎不需要嚼一样,一边吃饭,还能一边说话。而我盯着自己的饭碗与眼前的菜,狼吞虎咽,都顾不到挑选自己喜欢吃的菜。妈妈吃好后就会来捣乱了,她开始往我们碗里夹菜。每在这时,爸爸就会提起他的经典问题了:“你老公和你儿子比赛吃饭,你给谁夹菜?”妈妈的答案总是那么肯定:“给儿子夹菜!”“儿子,这个青菜好,给你夹点”“冬天的萝卜赛人参,给你夹点”“这黄瓜刚从地里摘的,给你夹点……”真是亲妈啊!但我也没有办法。好在爸爸吃的比较多,所以他常常是最后一个吃好的,我也没有洗过几次碗。记得有一次,爸爸吃完饭时我还剩一口饭,他得意地在我面前把碗炫耀了一下,哈哈笑道:“今天晚上我放假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一口气把饭全“送”进嘴里,拿着碗冲向厨房。当我得意地从厨房里出来时,看见爸爸举着一个碗,惊讶而又无奈的样子时,不由得哈哈大笑,笑得都喘不过气来。妈妈问我出了什么事,我回答:“没,没什么,我只是……只是呛……到了,快给我……水。”
这就是我家饭桌上独特的文化,它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我爱我家的饭桌文化,我爱我家!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4
女儿,你怎么了?妈妈关切地问,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不,不是,我没事。我回答。
饭桌上,爸爸和妈妈正品味着丰富的晚餐,只有我吃不下。那是因为我这次数学考试只得了八十七分,怎么向爸爸和妈妈交代呢?我怕,我怕看见爸爸那愤怒的目光,更怕看见妈妈那失望的眼神。
这时,正在悠闲地品尝着青椒炒肉的爸爸漫不经心地问:昨天,你数学考试得了多少分?听到这个问题,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里暗暗地想:怎么办?怎么办?我怎么向爸爸和妈妈交代呢?我正想着,一个声音告诉我:要想不受批评,那还不简单吗?你只要说你考了九十七分,不就行了吗?对,就这样,这时,心里又有一个声音对我说:千万不能说谎,要诚实,你这次考不好还有下一次呢!如果你说自己考了九十七分就不是诚实的孩子了!你可要想清楚呀!危难关头,你还管诚实不诚实干什么?只要不受批评就行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说我考了九十七分。我在心中默默地安慰自己:没事,我就说一次谎,下次决不说谎了。想到这儿,我淡定地说:我考了九十七分。
说完,我悄悄地抬起头,看见爸爸和妈妈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但是,我心里却凉飕飕的.,想到爸爸和妈妈平时那么关心我,而我却骗了他们。
女儿,想什么呢?爸爸的话把我拉回到现实。我连忙回答:没,没想什么。妈妈好像从我的一举一动看出了八九分,怀疑地问我:你这次数学考试到底考了多少分?我,我考了九十七分呀!妈妈不相信我的话,拿起我的书包,翻出了我的数学卷子,眉头立刻皱成了井字。
原以为妈妈会批评我,但是,出乎我的预料,妈妈没有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婷婷,你知道吗?纸是包不住火的,因此,错误是隐瞒不了的。说着,妈妈走进书房,出来时手里拿了一块橡皮、一张白纸和一枝铅笔,妈妈来到饭桌边,用铅笔在白纸上写了两个字:撒谎,然后,又用橡皮把这两个字擦掉。
看着妈妈的举动,我明白了,一张纸上有了污点,只要擦掉,还是一张洁白的纸,这张纸就像我那幼小的心灵。看到这,我诚恳地说了一声:妈妈,我错了。妈妈听了我的话,皱成井字的眉头展开了,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5
饺子落入腹中,萦绕口中的,是食物美妙的滋味;留于心间的,是欢谈的欣喜与团聚的暖意。
小姨外出工作,月余才回来一次。每到这时,外婆便会叫上我们,到那边一起包饺子。
一进门,韭菜的香气瞬而漫入鼻间,表妹总会在这时扑过来,源源不绝地讲述着近来发生的事。孩童的声音似银铃般清脆,激动时音调也跟着拔高,十分可爱。她又把我们拉到厨房,外婆和小姨早已开始忙活。只见外婆一张张地擀着面皮,小姨则把已制好的陷料一勺一勺扣在面皮上,炉灶上的水早已咕咚咕咚冒着泡。
外婆见着我们,眼睛顿时弯成一道桥,眼角的'细纹也勾起弧度,微笑着招呼我们帮忙:“快来!我先把这一盘蒸上。”便端着一盘精致小巧,又不失美观的小东西到炉灶边去了。随即,我们也投身进这烟火缭绕的仙境中。
妹妹虽此我小,可在包饺子这件事上却远胜于我,又见她一手托着饺子皮,一手在碗里舀出一勺馅料,在饺子皮上扣成一个小山丘,两手一翻,再套出几个褶子,一个有着圆滚肚子的白胖娃娃就变出来了。再看我的,它不仅瘦得不成样子,衣服还破了几个洞。这时,妈妈总会对我温柔地笑笑,用沾满面粉的手在我身子上轻轻划出一道白痕,调笑着说:“看来你不是这块料啊,你还是帮表弟调点蘸料吧。”
可表弟最爱的便是调蘸料,根本用不着我帮忙。我去的时候,桌上的碟子早已满满当当,红的辣椒,黑的酱油,白的米醋,还有一些小料混合所制的蘸蝶,看得人眼花缭乱,食欲顿时开了。
我又到炉灶边上去看,只见锅里白汽蒙绕,锅盖上疑结着一颗颗小水珠,锅里的胖娃娃一个挨着一个,交头接耳,不知在细语着什么,大概是在留恋着这样一个温热又快乐的角落吧。
饺子很快便出锅了,紫红的圆木桌上也排满了一道道佳肴,小姨许久回来一次,可饭桌上的主角却成了我们这些孩子。外婆总唠叨着让我们多吃些,妈妈和小姨喜欢窃窃私语,弟弟妹妹便在一旁玩得起兴。一个个饺子落入腹中,浓香的,清甜的,爽脆的,秋夜月明星稀,白气氤氲模糊了每个人的笑靥,温暖如常。
饭桌之上,爱意永存。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6
在古代的中国,“桌”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家具。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饭桌了,每逢亲友团聚,过节重逢,人们必定会围坐在饭桌前吃饭,谈论家长里短。
中国饭桌的形状是极其讲究的,饭桌的“圆”有团团圆圆、和谐之意。饭桌一般由木头制成,而好的饭桌更是用上佳的红木制成,红木饭桌朴实硬朗,其打磨成的圆形线条柔韧,饱满,精心的选材和制服,不仅仅应中国古人高超的技术,更表现了工匠们朴素、勤劳、智能的质量。相比之下,那些现代的饭桌简约、新奇、给人以视觉的冲击,用料极其简单,单薄,与其说这体现的是“设计师”们丰富的创造力,不如说这是“狡黠”的商人们的营利手段。在这追逐名利的时代里,想要做出一个好的饭桌是极其困难的。
饭桌的材料在变,做工在变,工匠在变,而不变的'是围坐在饭桌上一起吃饭的人们。工作日里,老婆,孩子和我围坐在家里的小桌子上谈论工作时见闻,孩子高兴地讲着校园里与小伙伴的生活;过节时,回到老家,一大家子人聚在院子里的大饭桌上,小孩子们围着院子到处乱跑,大人们谈着一年来的生意,老人们听着自己后代们的状况是不是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生活,饭桌上放满了美味可口的菜肴,可是真正去吃它们的人却很少,人们享受的是饭桌上承载着满满的亲情。
亲情在中国人的饭桌上是永远不会变的,亲情是血与血的相互交融,亲情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相互依赖。
中国人的饭桌是中国式亲情的纽带,即使做出一个好的饭桌很难,找到一个好的饭桌更难,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朴实,勤劳,智慧是不会变的,中国人的饭桌上承载的亲情更是亘古不变的。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1篇7
奶奶家的那张小木桌,不仅是我享用“山珍海味”的宝地,还是给我留下无限回味的地方。那件事,我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个周末,我和爸妈一大清早就驱车回了老家。写了一上午作业,终于盼来了那句“吃午饭喽!”我甩下手中紧握的笔,一个箭步冲到门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开门,探出头,想要视察一下今天的“满汉全席”。可令我失望的是,饭桌上没有我最爱的米饭,也没有卷心菜或芸豆,而是摆满了一盘盘胖乎乎的水饺。在桌角还有两碟下酒的小菜格外显眼。
“饺子,那是我的最不爱啊!”我十分不满:“奶奶,为什么只做饺子?”奶奶笑眯眯地说:“听说你要回来,特意包了最新鲜的黄瓜馅,可鲜嫩了,你快尝尝!”说着,就夹起一个塞到我嘴里,我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又被奶奶摁在小木凳上。无奈,我嚼了两下嘴中的饺子,感觉奶奶所说的鲜嫩馅料如同嚼蜡一般,皮儿也没有那么细腻光滑。我勉强着咽下去,便起身扔下一句:“我不饿,不想吃了。”转身回屋关门的一瞬间,我瞥见奶奶原先欣喜的眼神夹杂着些许的失望,我的心也沉了一下。
隔着门,我听到奶奶与妈妈的谈话,“要不我重新给她做点吃的吧,孩子好不容易回来趟,饿着怎么办?”奶奶的`担心中藏着掩饰不住的失落与无奈。“不用管她,小孩子不能惯毛病!”妈妈略带生气地安慰奶奶。“这人啊,老了就不中用了,连做得饭孩子都不爱吃了。”听到这儿,我的心仿佛被一根细小的针戳了一下,瞬间被后悔包围。我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了,放下它,悄悄溜回饭桌边。“我饿了,想吃饺子。”我故意捂着肚子说。原本失望的奶奶好像是见了宝似地,满心欢喜地给我夹了一大盘刚出锅的水饺。我夹了一个热气腾腾的饺子放入口中,略带粗糙的面皮儿有点滑滑的、鲜鲜味道,黄瓜合着鸡蛋的馅子满嘴生香。“咦,真奇怪,这饺子怎么比刚才的好吃多了?”我边吃边有口无心地说着。“是呀,好吃就多吃点,你奶奶为了给你包饺子,早上5点就起床和面剁馅子。”妈妈不失时机地又给我盘里夹上了几个。轻轻扫了奶奶一眼,这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一脸笑意。那次水饺,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香的一次,我一直这样以为。
小小的饭桌,美味的水饺和慈爱的眼神,是这世界上最简单最美妙的故事,从来没有之一。
一张小小的饭桌,承载着那些美好的日子。我想,我会珍惜奶奶的每顿菜肴,因为,那里面,都是满满的回味与感动。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8
对于一个美食爱好者,我最喜欢的一平方米,当然就是饭桌啦。
无论在家或是下馆子,饭桌那一平方米便都是我的世界,让我和我的小肚腩都无法自拔。那小小的一平方米中,不仅承载了我的一日三餐,更是我精神上的放松的地方。所以,仔细数数饭桌上的那些让我忍俊不禁或是有所深思的事儿,实在是值得细数一二。
记得一次春节的家族聚会,大家欢笑一堂。妈妈做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馋的我实在是“飞流口水三千尺”啊!一喊吃饭,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饭桌,如同饿虎扑食一般,在饭桌上,更是毫不客气,龙卷风席卷一般,一声特别响又很长,特别舒服的“嗝~”是我结束的标签。
当时,我沉醉美食,完全没有注意到爸妈的脸有点黑。回到自己家后,爸妈严肃地跟我谈了话,“不要把菜翻来覆去!”“夹到什么就吃什么!”“别人在夹菜,不可以转盘子!”“不可把自己喜欢吃的,吃了大半盘,别人也爱吃!”我这才知道我当时的形象实在是有点不太好。
后来,每次聚餐前,爸妈都要再三叮嘱我,注意自己的吃相。比如:“必须把第一筷和最后一筷留给客人”等等诸如此类的用餐礼仪。那时的我哪懂这些,只是看着爸妈严肃的神情,我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饭桌上,每当菜一上来,我就抑制不住来一筷子的冲动,只是,爸爸就用犀利而带着杀气的眼神看着我,吓得我连忙放下筷子,将菜转到客人面前,这样老爸才对我默默点了点头。哎,我太难了。
现在长大了,和妈妈一起到厦门读书。妈妈工作很忙,爸爸说“你再也不可以象大爷一样坐着等吃,回家后要准备炒菜,吃了饭要洗碗。”。现在,我做到了,我也知道的要吃好一餐饭,其中有很多烦琐的事要做。原来,做饭时要考虑一家人分别爱吃什么是件很麻烦的事,做完饭后洗碗时要把油腻洗干净并不好受。小小的饭桌,其实就是一家人相互的照顾和体谅,我再也不会在饭桌上随意地嫌弃这道菜不好吃,那道菜太咸了。
中国是礼仪之邦,一个人的吃饭的形象就能代表这个人的性格,素质乃至家教,饭桌上的规则同时也是做人的规则。在这小小的一平方米内,我学到了一个人该具有的品质与礼仪,而这也要薪火相传。
老祖宗的规矩,我们不能丢。
饭桌的哲学高二作文篇9
夕晖像暗蓝色天空下的一缕炊烟,只和厨房里的炊烟隔着一扇窗。窗这边,归鸟返巢,树叶微晃;窗那边,似乎隔绝了世间纷扰,偶尔有碗筷碰撞,叮铃作响,直击心底。
我静静倚在窗边,眼神却不放过路上每一辆晚归的车,如同过滤般,筛掉一辆又一辆疾驰的车,最终只剩失落与重新期待交叠在逐渐暗沉的天空下。
姐姐上了大学后,我们与她总是聚少离多,每次见面即是距离分别更近一步。我凝望着窗外大江的枫叶,飘落枝头,如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但母亲却显得格外平淡,我望下厨房那个逆光忙碌的身影。母亲似乎忘了时间的流动,精细地挑拣着每一根菜叶,走动于锅碗瓢盆间,不及平日的急匆匆,就像炉灶里的淡蓝色火焰般,偶尔抽动起眼眸,望向窗外,随即埋头苦干。
等天边的浅黄色炊烟完全消散,厨房便成了夜的'心脏,且在家门敞开,箱轮轻滑地面的那一瞬,跳动得愈加强烈。
不久,心脏的大动脉便在饭桌上涌动着鲜红的活力。我们围着方圆的瓷桌,每一个瓷碗都镀上了明亮的光泽。父亲难得舍弃他手里随时响铃的手机,即便此刻桌上沸腾着炽热的牛肉锅大炉,我们几个仍望着朦胧的热烟,三两句嘘寒问暖,四五段趣事论谈,也不时向厨房里忙碌的背影走去,端菜,归来,静坐。
餐桌之上,大理石上的花纹渐渐散开各式餐盘。每一道菜的摆盘都别有用心,换来了姐姐眼里流动的惊喜,扑闪着母亲疲惫之下欣慰的光芒。
于是,四双筷子穿梭于繁多而不失整齐的饭菜中。牛肉丸滚过酱盘,鱼片涮起层层热浪,海鲜腥味被青菜掩过,余下鲜香对舌尖的味蕾重逢。
月亮静静烫破黑夜,被我们挂上心头。冬的寂冷,被水气捂暖;心的荒凉,被思念已久的那份美味补好。饭桌之上,碗的脆铃搔动着耳尖,每一只盛满的圆碗似乎敞开家门欢迎回家。
舍弃快餐店的匆匆,你不再需要狼吞虎咽,也用不着吃完了再和满街疯窜的冷风搏斗。我们尽情为团聚欢歌,放下所有挣扎的、飘零的坚强。饭桌之上,即是胃的归属。人在流浪,也随时为心避风。
饭桌之上,不过是夜夜的思念熬成的一碗热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