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英雄观后感(整理2篇)
铁道英雄观后感篇1
带着老爸去看了久违的《铁道英雄》。不得不说再一次受到深深地教育。老爸也是干了一辈子铁路工作。
影片是根据发生在抗战时期1935年-1945年间,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刘金山等“铁道队”队员在鲁南铁道的历史真实事迹改编。影片阵容从张涵予、范伟到周也,全明星的阵容保持着演技在线,无论是带着兄弟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由张涵予饰演的老洪,还是在敌后卧底为了民族大义忍辱负重、卑躬屈膝的由范伟所饰演的老王,还是魏晨、周也、俞灏明等年轻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铁路英雄》从剧作上深刻体现了敌人的凶残与险恶,正是因为敌人“魔高一尺”才更加深刻刻画了“铁道游击队”队员们在如此艰苦危险的情况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勇气与智慧,而森博之饰演的藤原,作为敌方首脑,在计谋方面和铁道英雄打的有来有回不相上下,甚至有机会生擒老洪,敲山震虎,散布假消息,观察老王行动推断对方下一步行动,每一个镜头都充分的体现出他缜密的思维能力,给故事的紧张感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片中的智斗环节令人叫绝,反派并不是脸谱化的降智纸老虎,而是真正有威胁的敌人,可以说好的反派在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反派衬托出主角一行人的坚毅和不屈,他之所以是反派,在于他足够独特,异于常人。他解决问题的手段也足够令人胆寒,让他有自傲的资本。在强大阴险的反派角色衬托下,几位演员把我党战士敢打敢拼,不畏牺牲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指导员带领大家宣读共产党员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浑身感到了力量,同时在思考为什么如今的'我们在入党的时候,没有这样的力量呢?
英雄们是用生命来换取抗日战争每一步的胜利,同时也在用生命换取了他们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事业。
我们没见过真正的英雄,可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见过的英雄,他们用他们教会我们的毅力来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我们的人生。
铁道英雄观后感
影片看下来之后,说实话摄影还是有点意思的,有几个镜头在模仿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把抗战拍的有点像武侠片,这其实是优点,但重要的是前后整体要一致。
说回重点,我很想看到这部片子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是铁道英雄的“铁道”。因为你看地道战肯定也想要知道英雄们是怎么利用地道的。
然而铁道英雄并没有讲好铁道这个元素,从头到尾扒火车扒的没有任何新意,商业主旋律中不去展现有特点的奇观,观众不会买账,单纯靠喊爱国口号,立爱党誓言,在主旋律遍地的电影市场上根本激不起观众的热血,如何在同质化题材中找到自己的特色买点是以后主旋律电影需要做的。
把人物设置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这个场景应该和人物相辅相成。最基本的就是从熟悉场景的“语言”,最基本的缺点无疑是张涵予并不熟悉山东的语言,那他是否熟悉铁道的语言呢?只在零件画图的时候草草几笔带过,根本不够,这是他赖以生存或者说作为武器的符号和工具,铁道应该和他融为一体。
另外故事讲的也不够流畅,东讲西讲缺乏主线叙事,许多的支线问题也解决不清楚,看过以后没有印象深刻的戏份。
角色上面,太多的多余角色,和没有特色的角色,他们单薄到一句老洪和他的工友就能概括。但其中老王和日本“掌柜的”的.人物关系上有一点小小的突破,两个人的敌对在影片开始时并不突出,与生活中上下级关系一样,但阵营的不同又使得他们的心态又无法一致,那种“暧昧”更显真实,是大多数抗战题材不具备的,但这种真实也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仿佛一切都只是老王迷惑敌人的手段。所以在人物塑造上一但打破了这种矛盾,人物就不饱满了。
最后想说希望接下来的主旋律电影一定要认真准备,毕竟观众们真的已经审主疲劳了,留给主旋律的市场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