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的栽培管理技术(整理2篇)
白菜的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大白菜;春季;栽培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春夏大白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利用大小拱棚栽培反季节大白菜,可填补4—5月蔬菜的淡季,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现将春大白菜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大白菜从种子萌动刚见芽开始就可以接受低温处理,属于种子春化型。各个品种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耐抽薹的能力各异。近年来,海盐县引进试种菊锦白菜,表现较好。该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春大白菜新品种,生育期短,极晚抽薹,不易出现生理病害,适期播种的定植后60d可收获。植株外叶少,内叶鲜黄色;叶球炮弹形,单球重1.5~2.5kg,品质优良;可适当密植,产量高。
2适期播种
大白菜属种子春化型作物,苗期在2~10℃条件下经过10~15d即可通过春化,10~15℃时通过春化缓慢。因此,选择适宜的播期,保证苗期温度高于13℃是避免早薹、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试验,菊锦白菜采用大棚单层覆盖,只要是12月以前播种移栽的,都会在3月中旬开始抽薹。4月上旬绝大部分植株失去商品价值。为保证在3月中旬白菜植株抱紧上市,需提前至10月播种。
3育苗
根据播种期采用不同的育苗方式。10月播种,因天气较好,采用大棚避雨育苗;12月至翌年2月播种,气温低,很容易通过春化阶段,苗床需采用多层覆盖,并利用电热加温,保持苗期温度稳定在12℃以上;2月下旬至3月播种,既要防止低温影响,又要避免高温烧苗,保证苗床温度在13~25℃。春大白菜育苗宜采用营养钵育苗,配好营养土,消毒,装钵,置于塑料棚内,有条件的可预埋地热线;然后将种子直接播于营养钵中,每钵1粒。春大白菜宜浅播,如营养土偏湿,可播后不覆土,防止烂籽。大棚内采用多层覆盖保温,寒潮来临时,可在小拱棚上覆盖无纺布或遮阳网等保温材料[1-2]。白天高于20℃时,及时通风降温防徒长,移栽前根据苗情,适时通风炼苗。苗龄在6~8叶,苗期在1个月左右。12月播种的因环境温度偏低,苗期可延长至40~45d。
4移栽
根据移栽时期的天气特点,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11月移栽,一般在3月中下旬收获,采用大棚单层覆盖保温即可。1—2月移栽,为防止未熟抽薹,需要采用大棚多层覆盖保温。3月下旬至4月移栽的,可采用小拱棚或露地栽培。根据菊锦白菜的品种特性,可适当密植,一般行距40~45cm、株距35~40cm,定植6.00万~6.75万株/hm2。
5田间管理
春大白菜生长前期温度低,定植后要采用农膜覆盖保温。管理上以促为主,早追肥,重追速效肥,使植株在高温前迅速包心,控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未熟抽薹。春大白菜生育期短、根系分布浅、需肥多,要求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壤土种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厩肥45t/hm2和三元复合肥750kg/hm2。定植后用稀人粪尿加尿素75kg/hm2淋蔸;莲座期至结球期加大肥水管理,用尿素300~375kg/hm2、复合肥150~225kg/hm2,分2~3次结合苗情施下。水分管理保持见干见湿,一般每7d浇1次水。地膜覆盖栽培时注意增加底肥的用量,并浇透底水[3-4]。菊锦大白菜在25℃以上高温条件下,生长衰弱,容易诱发病害。在10~12℃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容易通过春化阶段,造成未熟先薹。在栽培过程中要加强温度管理。夜晚加强保温,白天适当通风降温。棚内小环境温度控制在10~25℃。春大白菜结球后因温度偏高易造成烂心,在后期管理中需加强通风透气,确保棚温控制在25℃以下,并及时收获。
6病虫害防治
大白菜病虫害较多,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虫害有蛴螬、蝼蛄、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等。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温,定期防治蚜虫等措施防治病毒病;结球初期,用可杀得、农用土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软腐病;用瑞毒霉或百菌清防治霜霉病。用毒死蜱颗粒剂均匀撒在播种沟或畦面防治蛴螬和蝼蛄;用抑太保乳油、卡死克、毒死蜱、蚜虱灵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大棚春大白菜进入莲座期和结球期后,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如霜霉病、白粉病和软腐病及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等,要及早防治,并注意通风换气,棚温以不超过25℃为宜。
7及时采收
春大白菜收获越迟,抽薹的危险性越大,同时过于紧实的叶球遇高温或遇雨易腐烂。仔细观察短缩茎的伸长情况,在未抽薹或虽轻微抽薹但不影响食用品质前尽早收获。当大白菜叶球有5~6片叶片成心时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上市。挑选结球较好的先收,按商品菜的要求整理好,随即上市。
8参考文献
[1]张慕华,王兰英.春季大白菜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7(4):33.
[2]李秀英,张艳茹,孙立,等.大白菜春季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120.
白菜的栽培管理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娃娃菜;双膜;栽培技术;青海互助
娃娃菜是一种风味独特、优质爽口、小型的结球白菜,目前主要集中在云南、北京等地栽培。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生长适宜温度15~23℃,在发芽和幼芽期要求温度稍高,对土壤要求较严,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1-2]。近几年来,互助县采用大棚加地膜种植两茬娃娃菜取得了成功。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一般一茬娃娃菜产18.0万~22.5万株/hm2,收入达6万元/hm2,是大田作物小麦收入的7.1倍,效果显著。现将互助县娃娃菜双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春季栽培品种,在互助县以春玉黄为主,该品种呈圆筒形,上下一致,开展度小,单球重0.8~1.0kg,结球紧实,外叶少且浓绿,黄心,口味特佳,耐寒耐抽薹,成熟一致,口味极佳,抗病力强,极早熟,抗抽薹,耐贮运,可以密植,从播种到采收在大棚加地膜模式下一般70~80d。
2选地整地
娃娃菜采用大棚地膜覆盖栽培,选择透气性好、耕层深、土壤肥力高、排灌方便的壤土、砂壤土地种植,pH值6.5~7.5为宜。要夺得高产,必须在施足肥料的基础上,补充钾、钙、硼、钼等元素。娃娃菜生长前期需肥量较多,应施农家肥75t/hm2、45%复合肥(15-15-15)1500kg/hm2,或过磷酸钙600~750kg/hm2,或磷酸二铵450~600kg/hm2作基肥。
3适期播种
娃娃菜对播种期要求较严格,播种温度为10~20℃。播种过早,易抽薹;播种期过晚,生长期短,结球不实,质量差,产量低,不易贮藏。因此,应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用途确定娃娃菜的播种期。互助县大棚加地膜一般在3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互助县早春直播种子从3月上旬以后开始,地膜加大棚,在大棚里最好保证白天温度15~20℃,夜间温度不低于10℃,否则会发生先期抽薹[3-4]。采用直播,用种量1.5kg/hm2。每畦播4行,按行株距15cm×15cm进行点播,每穴播2~3粒种子,播种深度为1.0~1.5cm。春季大棚里如果采用70cm的地膜,起垄宽40cm、高20cm小高畦,整理平整,铺好膜,压好地膜,沟宽30cm、深20cm,然后在地膜上打孔种植。宽70cm的地膜上种植2行,株行距为20cm×25cm。
4田间管理
娃娃菜长到6~8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1株,保苗18.0万~22.5万株/hm2。当苗有70%出土,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2℃,夜温13~16℃比较合适[5-6]。及时清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量,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5肥水管理
娃娃菜生长期短,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叶球快速生长。3叶1心时,用0.5%尿素水浇施,促苗健壮生长。莲座期有10片真叶时,每个大棚施45%(15-15-15)复合肥600kg/hm2,或用尿素120kg/hm2左右及硫酸钾120kg/hm2,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进入结球期间,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2~3次,最好在阴天或晴天16∶00进行。水分管理应考虑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早春需水量少,出苗后几乎不浇水,浇水过多,气温低而容易发生病害。当叶面积逐渐大时,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加深,对水分要求比幼苗期大得多,但莲座期水分不能过多,只在干旱时酌量浇少水,直至结球再浇水,结球后期应控制水分。
6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和立枯病,用72.2%普力克4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洒,整个苗期喷洒2~3次,不能随便加大药量,以免发生药害。生长期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还有黑腐病。霜霉病用72%克露600~700倍液防治,软腐病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20%盐酸吗啉胍·铜500倍液防治,连用3次,7~10d喷1次[7-8]。主要虫害有菜螟、跳甲、菜青虫、小菜蛾,其次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等。菜螟、菜青虫、小菜蛾用苏云金杆菌300~800倍液防治,跳甲用2.5%敌杀死6000倍液防治,蚜虫用36%虱蚜落1500~2000倍液防治[9]。
7适时采收
定植后70~80d采收,松紧度在7~8成时采收,过紧不便于包装。去除外叶,单株加工成叶球净重170~200g、每袋3株,然后装箱。预冷后便可运输、销售。
8参考文献
[1]刘飞,陈春秋,卓先立.娃娃菜塑料棚春早熟栽培技术[J].蔬菜,2010(1):12-13.
[2]湛长菊.娃娃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63,65.
[3]刘生荣.保护地娃娃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7):16.
[4]张雅.娃娃菜无公害栽培技术[J].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2):40.
[5]王海鹏.引大灌区娃娃菜膜下滴灌多茬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9(1):149.
[6]彭智群,王道泽,王宏.高山娃娃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7(10):16.
[7]王照云.娃娃菜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