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4-12-03 手机浏览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范文篇1

明嘉靖年间曾是东亚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

16世纪,西方人开辟好望角和麦哲伦海峡航路,先后来到东方世界。定海双屿国际贸易港的形成就是葡萄牙等外国商人与福建、浙江等中国商人相合作的产物。双屿港是因双屿洋而得名的港口。双屿洋“悬居海洋之中,去定海县六十余里”,是进出宁波甬江的必经航道、宁波的“门户”,也是海上贸易的理想港湾。自明朝实行海迁政策以后,双屿洋成为“国家驱遣弃地,久无人烟住集”。明朝中后期,开始为西方人注目,渐成为著名的走私港。一般的说法是,葡萄牙人在广州受到沉重打击后,便转赴福建、浙江。但从民间的商业角度看,则是葡萄牙商人为了节约商业成本,“欲避抽税、省陆运”。在广州中转货物,运输成本高,税也高,所以葡萄牙商人有意向内陆市场发展。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在江南一带,广东只是中国政府规定的西洋人最初的落脚点。于是“福人导之,改泊海仓、月港。浙人又导之,改泊双屿”。从此,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商人纷至沓来,在双屿港进行互市贸易。

双屿港的发展在于日本商人的加入。1523年(明嘉靖二年),维持150年的中日国家间的朝贡贸易体系崩溃,迫使日本商人走向海上走私贸易之路。日本商人的加入,使得双屿港海上贸易市场日益繁荣,原来只有中葡之间双边贸易关系,遂成为多边贸易。双屿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自由港。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粤、闽、浙、徽等商人也蜂拥而至,一时“舶客拥有徒众万人”,凡是运到那里的货物都可以获得三四倍的利钱。来自欧洲及日本的白银、胡椒、檀香、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地运到双屿港交易,换取中国的丝绸、布匹、瓷器、药材和茶叶等商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由港兴镇、由市兴岛,岛上有居民3000多人,其中葡萄牙人就有1200人。当时,互市贸易盛况空前,仅葡萄牙商人每年贸易额超过300万克鲁查多(葡萄牙货币单位)。双屿港的兴起,是中国贸易中心北移的表现。有历史学家称“双屿港邻近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借助浙东运河可与明朝的经济中枢京杭大运河连接,从经济角度来说,双屿港的价值远胜澳门”。

然而,在明朝政府看来,双屿港违背了当时的海疆政策与海防政策,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朝廷命官兵围剿闭港。这样以葡萄牙殖民者为主的西方人苦心经营二十二年的国际走私贸易港就消失了。双屿港比澳门还早近十年,它是当时东亚最早、最大、最繁华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清道光年间曾是自由贸易港

继葡萄牙等西方商人之后,英国人对定海的兴趣愈加强烈。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访华,以照会形式向清政府提出六项要求,其中有关定海的就有两条,一是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为通商口岸,二是将舟山附近一个不设防的海岛让给英国,以便英国人居住和收藏货物。当时被清乾隆帝断然拒绝。1816年,英国政府又派出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再度来华,途经定海北上天津进京,英国外交大臣罗加士里的训令与上次马戛尔尼来华时的要求相同。英国使团第二次访华又没有达到目的。当用和平的方式无法获取时,英国政府谋划用枪炮来解决。1837年,英国海军上校义律建议英国政府派出军队,“不是在广州,而是在舟山和舟山以北建立根据地”。1839年,英国政府在正式对华发动战争前半年,最终确定的战略目标是占领浙江定海。

1840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下达作战命令,首先封锁珠江口,然后全力攻占定海作为军事大本营。英国海军上校义律在致海军少将梅特兰的信中说:“舟山群岛良港众多,靠近也许是世上最富裕的地区,当然还拥有一条最宏伟的河流和最广阔的内陆航行网。如果英国占领舟山群岛的某个岛屿,而且皇帝也允许其人民可以在那里与我们贸易,我确信女王陛下政府定会感到欣慰,大不列颠将会得到巨大的利益,该政府的第一步措施将是宣布它是各国船只进出的自由港和建立适中而自由的关税。……这个基地不久便会成为亚洲最早的贸易基地,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基地之一。”可见,英国人看中定海的是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希望将定海变为英国的军事基地和对华贸易的自由港口。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作用范文篇2

沪、津、闽、粤自贸区对比

“十七大”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十”提出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批准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2014年12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被同时批准设立;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在对比表中,直观地显示了沪、津、闽、粤自贸区的差别。

总理指出:“自贸区要做的就是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争创审批特区速度。广东自贸区要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同港澳深度融合,优先发展金融、科研等高端服务业。”广东应该借助内地与港澳合作的先行地再出发,探索在经济上与港澳深入融合,为中国全面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进行新的尝试。

在定位上,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打造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示范区。经过3-5年改革试验,广东自贸区基本构建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粤、港、澳深度合作,基本形成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定位和存在问题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为116.2平方公里,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其中,涵盖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在内的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共7个区块,分为中心板块、海港板块、庆盛板块,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进行以货物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积极开展保税服务和国际贸易业务;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照现行通关模式实施监管,不新增一线、二线分线管理方式。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迄今,片区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投资氛围。政府官员还没有真正从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在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上力度不足。

2.周边配套设施不全,换乘接驳不便。庆盛枢纽区块和南沙枢纽区块起着为整个南沙新区开发提供交通支撑的作用。目前,庆盛枢纽区仍然是荒芜的郊区,农田和村民自建房鳞次栉比,主干道路旁散布着小规模化工、家纺和照明厂,交通十分不便利,缺乏商业配套。南沙枢纽区还没有显露出交通枢纽迹象。尽管万顷沙镇中心和美的南沙工业园人口比较多,其余土地仍是大片荒废地、农田、蕉林。

3.楼盘林立,但入住率低,根本没有人气。南沙区户籍人口仅37.2万人,常驻人口高达62.5万人。该区人口规模小,且增长缓慢。其中蕉门河中心区承托着政务、商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功能,正重点打造成为城市中心区。但企业进驻率和住宅入住率都很低。蕉门地铁站旁的小区几乎整栋空置,车少、人少,当地村民主要居住在区域内的城中村内。大道上的多个商业区,大量铺位空置,很少人逛街。城市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活设施不配套,几乎没有高品质住宅、配套社区、消费娱乐购物场所,教育、医疗设施薄弱。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发展建议

1.精心规划南沙自贸片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充分借鉴国内外港口先进经验,抓紧编制南沙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中长期规划。优化南沙自贸片区关检“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实行单一办事窗口,提高通关效率。加快南沙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南沙全力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力争成为南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平台、国际航运中心。启动南沙自贸片区粤港澳台游艇自由行的申报工作,努力实现游艇口岸开放、扩大游艇航行水域、游艇两地牌等政策突破,争取外籍和港澳台游艇在南沙新区停泊和航行便利化,为外籍和港澳台特色旅游资源开辟推广“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吸引国际高端游客。将南沙建设成游艇、邮轮等航海休闲旅游胜地。

高标准规划南沙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主干道路和跨江桥梁,加快建设自贸片区中连接各区块的桥梁、市政道路,构建南沙连接周边城镇的大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凤凰大桥、明珠湾大桥、南沙上横沥岛配套道路、灵山岛尖市政道路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直通广州市内的快速交通体系。将地铁15号线纳入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之中,抓紧地铁4号线南延段建设,加快地铁18号线推进速度,尽快实现从南沙快速直达广州市中心城区。

建立南沙连接广州城区、东莞城区、中山城区等珠三角城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城际轨道和客货运铁路建设。加速建设番莞高速、广中江高速、江中高速东延线和深茂铁路。

南沙商务机场已经纳入广州年度重点建设预备项目,稳妥开展机场前期协调工作,尽快完成规划报批。

2.增强南沙自贸片区对珠三角区域的辐射功能。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有宽阔的水域和海域,东江、北江、西江在南沙出海。应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优势,连通港澳,服务内地。

充分发挥南沙自贸片区高端要素集聚优势,着力搭建服务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设计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南沙自贸片区与港澳全方位合作契机,推动自贸片区与泛珠三角区域开展广泛的全方位合作,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综合服务区。依托港澳在国际贸易网络、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信息资讯等方面的优势,将南沙自贸片区打造成为个人和企业“走出去”的试验田。

3.着力吸引专业人才在“沙港澳融合区”落户。南沙片区面积大,暂时人烟稀少。一旦自贸区发展成熟,人气、人才就不可或缺了。可以设想,假如南沙片区与港澳合作,在自贸片区内划出一块“沙港澳融合区”,在区内实施或部分实施港澳法规,便可以吸引港澳的法律、贸易、会计、金融、高科技、物流、互联网等专业人才在南沙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