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校园新闻

曲周一中“三步”“四环”“五化”“六评”教学范式

来源: 时间:2024-12-22 手机浏览

1.“三步”精心规划学习路径

(1)课前预习:科学规划,有的放矢

在曲周一中,课前预习不再是随意布置的任务,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重要环节。学校深入研究了预习的时间安排,确保学生有充足但不过量的时间进行预习。预习内容紧扣课程重点和难点,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为了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方式,如在线预习测试、小组预习汇报等。预习学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不仅明确了学习目标,还提供了引导性的问题和学习方法的提示。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在预习阶段就能初步了解知识框架,明确学习重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数学课程中,教师会在预习学案中设置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尝试解题,从而发现自己在知识点理解上的薄弱环节。在语文课程中,预习学案可能会包含对课文背景的介绍、重点字词的提示以及对文章主旨的初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有更深入的理解。

(2)课内探究:精准教学,突破重点

课内探究环节,曲周一中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教师们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将重点放在讲解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易漏点上。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坚决不讲;对于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会的内容,也不多加干涉。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校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师会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而对于一些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教师则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会先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历史课上,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3)课后作业:分层布置,巩固提升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曲周一中教学改革的另一个亮点。学校坚决贯彻“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精心挑选作业内容,注重作业的思维价值、规律方法的总结以及能力的提升。避免超量布置作业,杜绝布置大部分学生做了也不会的作业和机械重复甚至带有惩罚性的作业。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还采取了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性作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巩固性作业。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答疑解惑。例如,在英语课程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英语写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一些单词拼写、语法填空等基础性练习。在化学课程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实验设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四环”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课堂引入部分,曲周一中的教师们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实验、贴近生活的案例等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本节课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在讲“大气热力环流”这节内容时会以实验为引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以及相关的生物知识。

(2)创设新境,以境促学

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可以先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列知识,然后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等差数列实例,如楼梯的台阶数、银行存款的利息计算等,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特征和规律。

(3)引导思考,促进生成

曲周一中的教师们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适时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教师们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会给予耐心的指导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在讲解物理定律时,会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总结课堂,有效评价

教师们在课堂结束时,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3.“五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

(1)情境生动化

运用多媒体素材、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开发校本特色的情境教学资源,结合学校和地域特点,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例如地理课程中,在讲到“植被与环境”时,带学生到校园西北角—北方树种博物馆进行实地研学。

(2)学情数据化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曲周一中实现了学情数据化。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课堂互动系统等工具,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如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课堂参与度等,并进行深入分析。教师们根据学情数据,精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比如,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错题情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强化训练。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3)学习个性化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曲周一中积极推行学习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例如,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材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

(4)思维可视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曲周一中注重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将复杂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比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构思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流程图来展示解题步骤和思路,便于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

(5)教学精准化

基于学情数据化和学习个性化,曲周一中实现了教学精准化。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情数据,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4.“六评”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1)注意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包括眼神是否专注、神情是否投入、身体姿态是否端正等。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温和的方式如眼神交流、走近提醒或者提问等,引导其回归课堂。同时,通过调整教学节奏、变换教学方法等手段,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他们能够全程专注于教学内容。

(2)参与状态

教师认真统计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包括主动发言的次数、提出问题的质量、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等。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对于较为内向或者参与度不高的学生,采取激励措施,如给予特定的任务或者鼓励小组同伴带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营造全员参与的活跃课堂氛围。

(3)交往状态

注重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尊重他人观点、积极倾听并给予回应。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培养协作精神,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善于交往合作的学生小组,给予肯定和展示机会,促进良好交往氛围的形成。

(4)思维状态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观点、作业完成情况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深度。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对于思维活跃、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拓展引导;对于思维存在局限或者困惑的学生,通过启发式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他们开拓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情绪状态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如是否因成功而喜悦、因困难而焦虑、因枯燥而厌烦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表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于出现负面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安抚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6)生成状态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情况,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展示、作业反馈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对于有明显进步和创新表现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彰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