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600公里 大中小学教师共备一堂思政课
(通讯员刁雯丁欣张嘉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4月28日,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新疆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联合举办哲思入心·薪火相传——大中小共学《新大众哲学》集体备课会。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跨越3600公里,在天津、新疆两地同步举行。
活动聚焦高校+地方政府+地方中小学协同机制,首次尝试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形式。来自吐鲁番于孜乡的小学教师迪丽达尔·库尔万江、中学的思政课教师王晓红和南开大学思政课教师宁悦围绕《新大众哲学》第一章物质篇展开说课。迪丽达尔·库尔万江以书中故事梦里的大餐能吃饱肚子吗?引入,以童言童语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王晓红提出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进一步引出教材观点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又为人的意识所感觉到、所能认识的客观存在。宁悦以问题串联法,立足理论高度分析党的路线、政策,论证其科学性。三学段课堂的差异化设计,既体现了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又契合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代晓妍介绍,本次两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使用的教材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伟光教授所著的《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这是一部面向少儿读者撰写的浅显易懂的少儿哲学启蒙读物。我们通过大学生深入、中学生读懂、小学生启蒙的阶梯式学习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学段、贯通学段—课程—实践的育人链条。
新疆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党委书记张世林表示,此次活动以哲学启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理论之光照亮基层实践,为边疆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学生研究员马红英说,作为吐鲁番于孜乡籍的学子,和各位老师同学一起尝试送教回乡、送理下乡,将所学本领实践在乡村振兴一线,真的很有价值感。
学生代表胡湘婉表示,听完三位老师的说课,深感思政一体化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不同学段的老师根据学生特点通过备教材、备学情完成知识的螺旋上升。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图书文具捐赠仪式。南开大学向吐鲁番于孜乡中小学捐赠《新大众哲学》系列书籍及学习用品。未来,双方还将以理论宣讲+实践育人+文化传播三位一体模式,组织大学生实践团开展支教、调研等活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据悉,此次共学活动是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跨地域、跨学段的协同联动,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让哲学思维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南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