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热点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收集12篇)

来源: 时间:2025-06-27 手机浏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1

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拥有这些大名鼎鼎的头衔的地方;乌干菜,乌篷船,乌毡帽,拥有这些浓郁民俗特色的地方,你能猜到是哪里吗?

7月26日,我们经历了5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浙江省名城绍兴。第一站就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其实就是鲁迅的老师寿怀鉴家的书房,鲁迅和其他同学的桌椅尚在,但这个“早”字被一块厚厚的玻璃给罩上了,我只好想象这“早”字是什么样的,想象学生们是怎样对蝙和鹿行礼的,想象许多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一起读各种不一样的书时人声鼎沸的样子,还有鲁迅存下课时是怎样在花坛上爬上爬下去折花,寻找蝉蜕,还捉了苍蝇喂蚂蚁。鲁迅还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三味书屋是他启蒙的地方,他在那里学习和成长,老师对他们管教严格,在提出不该问的`问题时,这位严格的老师怎样皱眉,仿佛在发火,吓得鲁迅落荒而逃。这些事都印在鲁迅脑袋里,令他长大成人后还津津乐道,可见这片童年的乐土,给了他多么深刻的印象。

走出一味书屋,窄窄的马路对面,就是周家大宅。鲁迅的爷爷本是一个进士,叫周福清。因科场行贿案发,下狱7年。从这场官司后,周家开始败落。鲁迅的父亲受牵连,被剥夺了应试资格,不久又患病,拖了几年,即驾鹤西去。鲁迅就是在家道中落这一时候看清了世相,明白了许多道理。后来,鲁迅就把这座宅子卖给了邻居朱家。朱家觉得这块地风水不好,所以不仅把房子拆了,还掘地三尺。现在的周家大院已经荡然无存。我们所见的真迹,只有鲁迅睡过的一张床。然而,我最向往的,还是百草园。可是,想象中那虫儿、植物和鲁迅的乐园,在哪儿?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树叶里长吟的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的黄蜂,从草间直窜云霄的轻捷的云雀,你们在哪儿?现在,我满眼都是为了留下“到此一游”而在“百草园”的石碑前拍照的游客和稀稀疏疏为了装点门面的植物。

走出鲁迅故居,我想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小镇,可我却听到的全是小商铺的叫卖声和乌篷船夫的拉客声,我不禁感到一丝悲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2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便是鲁迅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鲁迅是我国公元1881年—公元1938年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五四文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的笔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1926年写的一篇文艺性散文,被收入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散文主要写了鲁迅生动又有趣的童年,写了在百草园时的“乐”,虽然百草园非常荒凉,但作者却把自己在百草园的乐写的栩栩如生,写百草园对“我”无疑是最好的乐园。

但三味书屋却是恰恰相反,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作者却并未将三味书屋写的'死气沉沉,而是通过学生偷溜到后园嘻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因读书而着迷,同学趁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古希腊大哲学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说,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这也对文章中老私塾先生看书入迷的情节,但在这同时我也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每一处细节和每一个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也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我还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而良好的读书习惯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良好习惯之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说好书是芝兰,那么坏书就是毒草,就像冰心奶奶说的一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3

绍兴是一个有着许许多多故事的古县城,是不少名人出生的地方。这天,我们跟随着导游,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鲁迅故居。

我们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两旁的房子古朴苍劲,别有一番悠久的景象,各个店铺都为我们呈现了绍兴的特色小吃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真让人爱不释手。

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描述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对于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我们既没有看到低声歌唱的油蛉,也没有听到蟋蟀们的弹琴声,更不认识什么何首乌和木莲了,与我们现在的游乐场、电脑游戏比起来,先生的乐园才是真正的乐园。我看着这一笼菜地,除了敬佩先生的用笔之精妙,更多的是羡慕。

从百草园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三味书屋了。书屋正中有一块牌匾,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也寓意着要想高官厚禄就要读书。鲁迅先生为了激励自己,还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让自己好好读书,勤奋刻苦。这也提醒着如今的我们,在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下,在这么优越的学习氛围里,我们再不加紧学习,好好读书,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我们应该向先生学习,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概就是鲁迅先生从儿时到少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吧!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先生曾留恋过的地方,过不了多久,我相信我们应该还会再来的,到那时,我们又会是哪种心态去看待这些呢?再见百草园,再见三味书屋,再见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4

大雪,时而说到我们美丽的校园,小假山一带便是我常去的地方。不必说那奇形怪状的灰色岩石,绿油油的.芭蕉从岩缝中吃力地挤出,也不必说那五彩蝴蝶翩翩起舞,蜈蚣在弯弯曲曲的缠绕着的藤蔓上闲逛。单是美妙的小池塘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清澈的池水叮咚歌唱,细雨蒙蒙,同学在那光滑的石板路上轻盈地小跑,池边的花儿草儿顶着透亮的露珠沐浴在雨儿的怀抱,仔细地瞅一瞅路边的小草丛,那紫色的金盏花露出清新脸蛋对你微笑,小蚂蚱在草间欢快地与你捉迷藏,倘若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跳到你的手上用触角挠痒痒,常常会逗得我和同学咯咯大笑。空气中飘着菊桂的芳香,火红的枫叶上鸟儿清脆地鸣叫。雨中带着无限惬意,同学们的琅琅书声在空气中萦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5

不必说庄严的司令台,耸立的大树,翠绿的草丛;也不必说小鸟清脆的声音在校园里徘徊,从教室里传出的`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的同学们的加油声。

单是那校园里德小虫,就有无限乐趣。从草丛里抓起一只蚱蜢,看着它一跳一跳的,多么有趣。有时,还会搞搞恶作剧,拿一只蚱蜢放在别人头上,吓得他们大叫,我却在旁边偷偷的笑着!还有那篮球架,还有无限快乐。我们可以在哪里来一场篮球赛,还可以练习投篮。有时,看着老师和其他老师斗牛,也是那么有趣,学习老师的步伐,让自己更强些!

还有哪些作业,虽然多,但是做起来还是很开心的!看到哪些一行行的题目,就想到了知识,累虽然累,但还是为了我们好!不要想到不做作业就很开心,其实一点也不开心,那么就没有知识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能做!不能做就只能在家里趴着,不是很难过嘛?所以珍惜现在的学习。不要到了老年才知道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篇文章,而今天我来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并有幸能亲眼看到他笔下所描绘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挺大的,园子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百草园”三个字,周边有几块菜地,种着青菜、白菜和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蔬菜,几棵高大的皂荚树,一段矮矮的木篱笆,斑驳的围墙上长满了爬藤,仿佛在向我们倾诉着岁月的沧桑。时值冬季,园子里虽然没有叫天子、油蛉和蟋蟀的欢唱,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去(想象)鲁迅先生童年时在这里的乐趣,捕鸟雀、堆雪人、拔何首乌、尝覆盆子……遗憾的是,现在的百草园修葺的非常整洁,没有那长长的草丛,自然也见不到那传说中的赤练蛇了。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坐着乌篷船,走水路前往三味书屋。乌篷船是绍兴的特色,狭长的船身约两人宽,船篷乌黑而低矮,一个中年的船夫戴着乌毡帽坐在船尾卖力地摇着桨,熟练地控制着船行驶在狭窄的河道中。(这样的过渡很自然,巧妙地展示自己的位置变化)

三味书屋离百草园并不远,那里其实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也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求学的地方。书屋的正中间挂着一块牌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那时的学生们每天上课前要先对着牌匾和《松鹿图》行礼。大堂的中间有一张八仙桌,那是老师讲课的地方,两侧有一些课桌,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据说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就是当年鲁迅先生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那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了他老师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书屋的墙上挂着一些介绍鲁迅先生的图画,其中就有“三到”书签。鲁迅读书并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和掌握,他曾制作了精美小巧的书签,中间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因为他读书都按照三到的方法,所以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因此常得到老师的称赞。

鲁迅先生即便是在当时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这与他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密不可分。他用事实告诉了我们,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求学的态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7

到了绍兴你如果没去鲁迅故居你千万不要跟别人你来过绍兴。那好,我们就跟着课本游绍兴。走进着故居老街,一阵阵臭豆腐和茴香豆的气味扑鼻而来,异常的繁华。不用说了,再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听说书本里有一篇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决定倒着走一遍,再写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进三味书屋,一片片老旧的房子,我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哎,那边有间房,从门缝里看像是教室,从窗户缝里看也像是教室,哦原来真的是教室啊……原来以前的教室使这个样子的,跟现在的截然不同诶,看那桌子没抽屉,椅子是全木头做得,连墙都没有粉刷,不一样啊……在三味书屋里转了一圈,最值得看得还是鲁迅小时学习的教室,这里有鲁迅坐得位子,看到桌上那“早”字,这个“早”代表要早起,不能迟到。我不禁心潮澎湃,哎,看来看一次是无害的.啊……我看完后活力四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引导我前进。

走出三味书屋,感觉只是又多了很多。来到百草园,一片翠绿色,我东看看,西瞅瞅,咦那有一排篱笆,什么,不是篱笆是矮墙。哦原来是这样。听说鲁迅写了那矮墙,看来写得也差不多,还有墙边的那棵高大的皂荚树。边游边拿课本真是有好处啊。游百草园,那边有有一片菜园和树园,跟百草园好像根本不沾边。着百草园空气清新,真让我留念。鸟儿在唱歌,虫儿在跳舞,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百草园。

鲁迅是人们心中的榜样,而在看完鲁迅故居后,我觉得鲁迅确实值得佩服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8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9

小时大门前的那块小天地,我永远不能忘记。

不必说长得老高的香椿树,毛茸茸的狗尾草,砖块上潮湿的苔藓,河道中的`小苗;也不必说布谷鸟在树上“布谷——布谷——”的鸣叫,成群的蜜蜂飞舞在房檐下,鸣蝉在香椿上长吟。单是姑姑家房后的泥墙一带,就被有一番趣味。蚂蚁们在这里忙碌,蜈蚣在这里钻来钻去。要运气好,还能碰到一种条状的黑色昆虫,听说他是可以预测天气的,我于是常在地上画个圈,再把它翻过来,背脊朝下。把手放开,他通常会跳得老高。若是出了圈,明天就会下雨;要出不了,大概就是晴天了。他的寓言准不准,我早已不曾记得了,可它却常在我不留神时悄悄飞走,上我郁闷老半天。要是碰见一只刺猬,那也是不错的。可他一般在晚上出来,我只得把他扣在盆子里,剩下的,就得等妈妈收拾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10

不必说古老的棕色粗大的银杏树上零零星星地缀满了金色的银杏仙子,“呼”的一声秋风掠过这金色的海洋,把银杏叶连根拔起,任其在空中翩翩起秋天的圆舞曲,当在转了一圈又一圈后,库黄的银杏又悄无声息的落地结束了这场误会,躺在了被谁冲湿的润土中。也不必说碧绿草间的蚱蜢在低唱,肥肥的黄蜂在演奏,轻盈的蝴蝶在指挥粉嫩嫩的花朵儿在夕阳的余晖的照耀下,透出了晶莹的白,她们也都在侧耳倾听这秋天的`音乐会。

单是周围清澈的湖水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水面平静,凉风拂过,泛起波光,粼粼作亮。向湖望去,湖底的细土伴随着红鲤鱼的游动而漂在水中,红鲤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时而休息,时而游动也时而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淡淡的阳光从水中跃起,布满鳞片的身子上有无数的水珠在空中洒遍池子,在阳光下发出了晶莹剔透的光,洒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小花园如同一个充满了奇妙神秘的小森林,让这一个深秋绽放着回忆里的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11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文篇12

独角兽,比目鱼;上大人,孔乙己循着阵阵爽朗的对课声,我来到了三味书屋——一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漫步在三味书屋,让我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看,尽管年代久远,那一块牌匾上写着的三味书屋几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牌匾下面的画上,一只俏皮可爱的梅花鹿正在树荫底下悠闲地栖息。画的下面就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座位了。三味书屋的四周散布着一些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桌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寿镜吾老先生正摇头晃脑地带领着学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四书五经》呢。小鲁迅的座位在最左侧靠墙处,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正是因为这个座位以及它的主人让这个晚清时期的私塾从此名扬海内外。如今,小鲁迅在书桌上刻的早字已被层层保护起来,并被放大供游客观瞻。一次事出有因的迟到,让这个早字不仅刻在了小鲁迅的书桌上,更重要的是刻进了他的内心深处,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从那以后,小鲁迅再也没有迟到,因为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正如他长大以后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还有的。小鲁迅刻早的故事,更是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勤学苦练,树人成才。

从三味书屋出来,我一路哼着《三味早读》的小曲,沿着一段青石板铺成的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百草园。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挺拔的皂荚树,依然如故。还有那每年夏天不约而来的知了在不停地歌唱,蟋蟀在尽情地弹琴,勤劳的蜜蜂在欢快地舞蹈,泥墙根旁不时传来几声斑鸠的叫声,好像汇聚成了一首轻松美妙的交响曲哦,这不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景象吗?我们现在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可能会认为百草园也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园子,没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去游乐场呢。可是,在鲁迅的童年时代,他和小伙伴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玩斗蛐蛐、找何首乌、雪地捕鸟等各种有趣的游戏,在这片成长的乐土上,享受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怪不得鲁迅会说,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极其枯燥无味的,百草园的生活却是令人无限向往的呢。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所不能体会到的美好感觉吧。

通过这次游览,在三味书屋让我感受到了私塾的严厉、小鲁迅的勤奋;在百草园让我找到了小鲁迅快乐的身影这就是鲁迅童年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