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热点作文

书法作文(收集4篇)

来源: 时间:2025-07-03 手机浏览

书法作文篇1

每当我看到自己写的毛笔字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又让我回忆起学习毛笔字的酸甜苦辣。

第一次,我高高兴兴地让爸爸教我写毛笔字,我本来以为毛笔字挺简单的,但事与愿违,竟然连笔的方法都不正确,光拿笔就很难学。

第二天,爸爸开始教我各种笔划怎么写,爸爸说要注意藏锋与露锋,我心想:写毛笔字还不简单呢。我写一个笔划练了好几天,搞得我都快晕了,爸爸说要一笔一划一模一样的写出来,还得注意格式,听得我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如何是好。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终于,我已经能写出一点样子了。爸爸看我笔划练得不错了,就开始让我练永字。爸爸说:“永字里点、横、竖、撇、捺都有,被称为永字八法,所以才让你练永字。”一开始,我写的永字就像个大大的墨团,后来,我练了几天,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学会了写毛笔字的运笔方法与结构。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香港艺术馆,那里有个可以让游客演示书法的地方,我大胆地走上去,写了一个经过我一段时间练习的永字,旁边的.人就为我鼓掌,使我信心大大增加。

怎么样,这就是我学习书法的经历,在学习中我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真正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书法作文篇2

几年前,我怀着崇敬的心理和一颗小心翼翼的心踏进“书法”的殿堂。因为我的字写得很差,以致我自己写的字都不认识了,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就向着一个目标——写好字前进。沿着这条弯曲蜿蜒的小路前进。

第一站:苦练横画

第一天上书法课,我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黑板上那大大的.“一”:“‘一’首先要逆锋起笔,折锋顿笔,再行笔,顿笔,收笔。”听老师云里雾里说一些专用术语,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建桥的画面——工人们首先在左岸放石头,搭成一个“v”字形的桥墩,然后在右岸放上“▽”的桥墩,再把桥身放上去。好了,一字桥建好了。哇,我的想像真像“一”这个字啊。于是,我也照猫画虎地“建桥”去了。

第二站:小有成就

我读五年级的一天下午,学校要举行钢笔书法比赛了。我的心都快要蹦出来了。随着一阵铃声,比赛也就开始了。我“笔走乌龟”写得十分慢。比赛结束时间快到了,我还在学乌龟呢!终于,大功告成,真是辛苦我了。几天以后,老师告诉我,我得了第一名,我兴奋不已。

第三站:妙笔生花

有一天,我拿我刚刚写的毛笔书法作品给妈妈看。妈妈大惊失色,十分惊讶地说:“这是你写的吗?如果是你写的,那我们家的宝贝可大有长进啊。”

现在,我仍沿着书法之路走着,朝那个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目标走着、走着,直到永远。

书法作文篇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字体,或大或小,或正或斜,或是旋转于刻苦练习书法的路上,我也不例外。书法是瘦劲挺拔,如篆书整齐均匀;书法是横平竖直,如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书法是狂乱连绵,如草书为乱序之美。书法能陶冶一个人的身心,儿童时的我沉醉其中……

我与硬笔的相遇从一年级就已开始。学校里的吴老师是我最崇拜的,他有一手好笔画,能写出令人称赞的字。之后,我有幸成为了他的学生,多次的指导也使我受益匪浅。从最简单的“一”开始,这是汉字的基础。或许是因为紧张,或许是不够熟练,我写出来的“一”要么是向上斜,向下斜,要么是太长,太短,或太死板。美丽端正的字自然不会光临在焦急心灵的身边。吴老师耐心地告诉我,不必焦虑,只需起笔的轻重,角度和收笔的回锋,顿收,加上一点微斜即可。一心一意,专心,耐心,就能练好。

我与软笔的相遇大概也有两年多了吧。软笔即毛笔。在古时候,人们通常用毛笔写字,其中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对于毛笔,我认为比较难驾驭,第一,它有特殊的握姿,写姿。第二,在书写时需要控制墨水的多少,并且写轻写重效果分明。第三,还需关注行笔变化,速度节奏等。当然,在勤加练习的努力后,换来的是老师欣慰的笑容——几位厉害的老师相互讨论着,笑着,给予一定的评价,并鼓励我继续加油。记得曾在练“月”这个字时,我写出的“月”总达不到传神的境界,原因是“竖钩”没有写好,可别小看,这竖钩须直中见曲势,加上巧妙的顿笔与一勾,才更能生动地表现出月在如弯弓时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挂在黑色的帘幕上。一笔一画,皆为奥妙,勤奋是最好的.导师,想成事?需刻苦练习。

书法不仅仅是书法,还是人生的音乐盒,播放着不同的曲调;书法还是人生的绘画版,粗中有细,蕴意无穷;书法还是人生的指明灯,在技巧与练习中结合,绽放出的光芒便是人生哲理……

因学业繁重,目前已没有继续学书法,但童年时的一些记忆依旧深刻。书法培养我的兴趣,锻炼我的毅力,专心与细心。书法代表着古人的笔迹,代表着我的追求,代表着成长来时的路……

书法作文篇4

板桥有诗为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先生怀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胸襟,在从善如流、博采众长基础上,不落窠臼、独辟蹊径,挥写成就了一段令后来者呼之欲出、叹为观止的书法传奇。《世说新语》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板桥书法意味深长,其间折射出的创新力道正力透纸背,让你我在品味解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悠悠华夏史,上下五千年。创新的精魂理念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勃发奔涌,于星光璀璨的驿站隧道里大放异彩。直面顽固守旧势力“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叫嚣责难,深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至理名言。

商鞅阐述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真谛,力推新法,富国强兵,泼墨创制了一幅恢弘磅礴的战国画卷;大地早非赵宋有,介甫新政留诗篇。王安石正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造成的时局危艰,饱蘸“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雄浑胆气,勾勒诠释了一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盛世史诗。指点江山、忧乐天下的使命抱负,至今萦绕华夏故国苍茫的天际。无独有偶,刻舟求剑、固步自封的材料故事也屡见不鲜。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帝国闭关自守、愚昧无知,上演了一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情剧戏。天朝上国,当遭遇到“船坚炮利”、沉沦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险滩恶水的时候,惟我独尊演绎为无力回天的心力交瘁,南柯一梦终于被击得支离破碎。邓爷爷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命题公理早已经被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实践所印证。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在龙的传人心灵记忆深处熠熠生辉。板桥书法折射的创新力道流淌飘荡在治国理政范畴层面上空,溢满魅力芳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板桥书法折射出的创新力道独特新颖、卓尔不群,在文艺科研层次领域中凸显焕发出独到神韵和无限风光。传统这个怪物时常表征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可憎面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如果拥有发挥创新的力道,就会赢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辉煌奇迹的铸造。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文学体裁的先河,谱写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史家之绝唱”经典赞歌;唐宋八大家抛弃了前代散文陈旧腐朽的语言风格,匠心独运、独出心裁,凝聚创造了一种别开洞天、耳目一新的文章体裁,好个“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无尽畅快;梁羽生、金庸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远意境,推陈出新、锐意改革,创立了新派武侠文艺,使中国传统侠客小说于扬弃中获得新生,真个炉火纯青、淋漓尽致。神舟飞天,太空梦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研工作的核心位置,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推出了大批中国品牌,为中华腾飞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