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改写作文400字(收集4篇)
游子吟改写作文400字篇1
寒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下着,窗外冰天雪地,窗子里也是寒气逼人,一盏煤油灯,一张桌子,几张被子,这就是我的家,我是一个书生,明天就要进京赶考了,为了这个,我娘正在给我做衣服,娘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她的双鬓已经斑白了,苍桑的脸上布满了皱斑,一双粗糙的手上满是老茧。
娘的手中拿着一根针,用线往细小的针眼里穿去,可能是因为人老了眼睛不好使吧,穿的时候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不容易她才把针穿好,然后又仔细的'缝制着,可能是因为娘怕我走后迟迟都不回吧,今天这件衣服她做的格外认真,针脚缝得密密的,我正在看书,娘说:“儿啊!快去睡吧!”我去睡了,夜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咯吱的一声响所惊醒,我穿上衣服和鞋子,起了身,娘的房间里灯依然亮着,我在窗外偷偷地看了一眼,娘还在给我做衣服,她那憔悴的脸,让我的心里难受得像针在刺一样,见此情景,我吟道: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然后又走进了厨房,为娘熬了一碗汤,我端着汤走进了娘的房间里:“娘,我给你熬了一碗汤,快来喝了吧。”可是不管我怎么说,娘都不喝,她让我喝,就这样两人谁也没喝。
窗后还是下着鹅毛大雪,窗子里格外温暖。
游子吟改写作文400字篇2
夜暮降临了,村庄里的人都回自己家休息了,只有孟郊家的灯还亮着,孟闻的母亲正在为即将远出的儿子做准备。
母亲一会儿为儿子装点干粮,一会儿往儿子的葫芦里装水,一会儿再装点盘缠。母亲看见孟郊的.衣服已经破了,就拨亮油灯,拿出针和线,准备缝。
突然,孟郊从屋子里走出来,把母亲手中的针和线抢过来说:娘,您已经劳累了一天了不要再缝了,快回屋睡吧。说着,就扶母亲进了屋。
夜已经很深了,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听孟郊屋里没有动静,就把油灯再次点燃,把衣服拿过来,一针一线细细地缝着。母亲看扣子松了,就把它缝得牢牢的,母亲看衣服破了个洞,就拿来一块颜色差不多的布小心翼翼地缝在那个破洞上,她一不小心,把手扎破了,流了很多的血。由于天快亮了,母亲顾不上疼痛,又拿起针线缝了起来。
母亲想:儿子这次出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我得细细地缝,把衣服缝结实了,好让他多穿些日子。
天亮了,孟郊走出来,发现母亲一夜没睡为他缝补衣服,当他看到母亲手上的血以及缝好的衣服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孟郊心想:我们儿女好比是小草,永远报答不了阳光的哺育之情,当儿女的也永远报答不了母亲给予的恩情,母爱是多么伟大呀!
写下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改写作文400字篇3
秋深了,夜静了,寒风“嗖嗖”的刮着,刮进每一座茅屋。
这是一座在茅屋中都极不起眼的小茅屋,它十分破旧、矮小,顺着一丝微弱的灯光,看见孟郊正在读书,母亲正在逢衣。孟郊穿着寒酸,灯光也十分浑暗,他仍旧津津有味地苦读诗书。母亲看着孟郊,嘴角露出一丝幸福而欣慰的.微笑。她拿出针,穿了一次又一次,但母亲依然不知疲倦。在第十八次,终于穿好了。母亲缝了一针又一针,一线又一线,可没有做好。孟郊急忙放下书本,说:“娘,算了,去睡吧。“母亲叹了一口气,说:“老了,老了,不中用了。郊儿明天一早儿就走,也睡吧。”孟郊安顿好母亲,也去睡了。
孟郊清早起来,看见母亲在织着那件衣服,孟郊轻轻地走到母亲身边,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和一双冻得发紫的老手,泪不住地流了下来。母亲递给我,转身回房了。孟郊捧着这件珍贵的衣衫,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孟郊觉得今天的天空格外晴朗,鸟儿的叫声格外动听,因为有一缕温暖的阳光陪伴他到永远,永远……
游子吟改写作文400字篇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个寒冷的夜晚,一所破旧的茅草屋里还亮着灯。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的在为儿子缝补衣服。听说他的`儿子孟郊第二天就要启程到很远的地方去做官。慈祥的母亲把衣服缝了一遍又一遍,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了,还不愿放下手中的针,唯恐儿子迟迟不归,冬天被冻着。看着早已睡熟的儿子,母亲笑了,用自己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摸了摸儿子的脸颊,眼泪不知不觉间流了下来。“儿呀,早点儿回来,千万别冻着,你是妈的心头肉,妈舍不得你走呀!”母亲自言自语道。端详过儿子,母亲又继续为儿子缝补衣服,缝呀缝呀……
儿子从梦中醒来,看到母亲还在为自己缝衣服,心疼地说:“妈,别缝了,早点儿睡吧。”“妈不困,你这一走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的。”“妈,儿会早点儿回来看您的。”“儿呀,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别让自己受委屈。”说着,把儿子推进了温暖的被窝。母亲又拿起一件衣服开始缝了起来,缝呀缝呀……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弯曲的身影,孟郊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是呀,世上有哪一位游子能报得了母亲的恩情?就像小小的草苗“心”,怎能报答得了这阳光辉照的春天厚“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