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作文(收集2篇)
我的家在东北作文篇1
寒假里,我和妈妈来到深圳。傍晚,我们手拉手走在霓虹灯下的街头,妈妈指着街上的人问:“看哪,宝贝,这里的人冬天都能穿裙子,你喜欢这里吗?”我看着妈妈说:“不,我还是喜欢东北,喜欢那条美丽的母亲河。”
是的,我的家在东北,我的家乡是长春,家乡有一条母亲河——伊通河。
夏天的伊通河最美了。在阳光照耀下,河水闪烁着青色的光芒,微风一吹,河水就动起来了,清波漾漾,波光粼粼。河岸两旁种着柳树、榆树和白杨树,有的只有手腕那么粗,有的我的双手合抱都抱不住。放眼望去,桃花一路开着,仿佛在向我招手,不禁让我想起了“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优美诗句。一簇簇不知名的小黄花藏在绿叶里,你要仔细观察才能找到。河岸上修了一个个小亭子,人们在小亭子里聊天、唱歌、写大字,还有人在岸边练太极拳、滑轮滑,让宁静的伊通河畔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可是我听妈妈说,以前的伊通河不是这样的。在妈妈小时候,居民的生活垃圾、工厂的废水和工业垃圾都直接排进河道里,伊通河大坝上到处都是荒草,河水浑浊,还经常散发着臭味。我很奇怪,以前的伊通河为什么是那样的呢?它又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么美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地方志老长春编委沈燕老师,沈老师摸着我的头,给我讲起了伊通河的历史。她告诉我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最早的长春依水而建,这条水域就是伊通河,所以伊通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在以前,由于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农业无限发展,对伊通河的生态环境破坏很严重。我们的母亲河成了一条脏河、害河。现在国家和长春市越来越重视伊通河的治理,还成立了伊通河管理委员会,把伊通河的生态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伊通河北段的综合治理工程还成为全国的'典范工程呢。”
哦,我明白了,原来是国家的保护和治理,才让我们的母亲河从原来的浑浊、干涸变成现在的清澈、美丽。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伊通河会得到更好的治理,我们的母亲河会变得更加迷人。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这条越来越美的母亲河。
我的家在东北作文篇2
我出生在东北,我的家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蕴,是著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
虽然我年纪小,没体验过长春几十年的变化,不过我通过查资料了解了很多,就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说说吧!
平时我们在商场里能看见好多漂亮的衣裳,衣服的材质有棉布、丝绸、还有呢绒,衣服的风格有淑女的,有休闲的,还有酷酷的'。另外,妈妈和姥姥也会经常给我买新衣服,但是,听姥姥和奶奶说,妈妈爸爸小时候,一年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给他们买新衣服穿,样式也不美观。
奶奶给我讲爸爸小时候的笑话:有一次亲戚送他一个桔子,可是他根本没有吃过桔子,所以直接咬了桔子皮来吃。现在呢,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不管是应季的还是不应季的,都能看到吃到,有的同学吃的还是有机水果。而妈妈小时候,姥姥不舍得买肉和菜,经常做的饭就是酱油拌饭,哪里还会像现在这样,把肉和蔬菜搭配在一起,不仅营养均衡,而且美味极了!
从奶奶家以前住的茅草屋到姥姥家的砖瓦房,再到我们家住的高大的楼房。长春市区面积从1970s的150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变成了500多平方公里,城市范围扩大了好多倍,楼房不仅增多了,而且还变漂亮了。”
以前爸爸妈妈上小学的时候都是骑自行车去,那时候的汽车是稀罕物,后来人们主要靠坐公交车和出租车出行。现在长春市街道上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了百姓们日常的代步工具。
通过了解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我深刻体会了长春市的发展变化。长大以后,我要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