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作文(收集6篇)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1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儿最明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带着这些憧憬,我也开始赏月了。
今晚的夜,浓浓的,刚到七点,天空就铺上了一块乌黑的大布。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月是故乡明,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仰望天空与玉兔对望,和嫦娥对话,向“神十”祝福,快哉乐哉哦!
月是故乡明。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禁想起了在湖南读大学的姐姐,更感动驻守边疆的战士在哨所站岗放哨,不能与家人团圆。
月是故乡明。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团圆节。晚上吃饭时,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使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晚上吃完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有说有笑,到处洋溢者节日的气氛。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令我垂涎三尺的月饼,还有苹果、石榴、香蕉等水果。望者那金灿灿、油酥酥的月饼,有绿茶的,有莲蓉的,有豆沙的……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妈妈看着我那贪婪的目光,就先给我切了一小块,我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哇!又甜又香,真好吃!”
哦!月是故乡明,美丽的月亮,我永远爱你!是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2
上一个世纪90年代初,这个农村依然贫穷。道路坑坑洼洼,下了雨更是泥泞不堪,一不小心摔个跤,站起来和非洲土著没什么两样,有一辆象样点的摩托,就是富翁了。
走在街上,房屋大多数是砖瓦平房,外表脏兮兮的,里面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两片用杂草铺的席,连厕所也没有。只能到一条村一个的公厕去解决,公厕的屎尿还有人去偷来做肥料。唉!穷呀!有一次,我小姨和太奶奶在家,小姨在摇篮撒了尿,直接流进了太奶奶裤管里,太奶奶又急急忙忙跑去拿盆子接来做肥料,晚上又兴高采烈告诉外公。家家烧干枯了的'稻草做饭。收稻时期,每家稻草都得归公,有时“贪污”了半担子,就罚三担子。有的实在没稻草了,甚至会跑到“稻草收集点”去偷,偷了罚,常常有人“要稻没稻,要命一条。”不但如此,烧稻做饭,天空常常乌烟瘴气。
十年过去了,家乡放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泥水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家家都用天然气,天空明净了许多,屋子大都变成了两房一厅或三房一厅,在高级的就像我家是五层别墅,大型立体彩电、冰箱、DVD、沙发、席梦思、檀香木家具已经走入平常百姓家。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片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这是艾青先生的一句话,你的家乡,你就有着责任、义务去建设好。
天黑了,挂在天际的新月是那样亮,那样明,老家的月亮,一定也是这样的吧!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3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题记
曾记得,有人说,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那么,家乡的月又如何呢?是否更悠,更美?
但是,如果偌大的天空只有一轮明月,未免显得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中,月亮总会有什么东西作陪衬,最多的景物便是山水,例如“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真是数不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江南丘陵上,水多,山也多,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景色,我是常常可以撞见的。
古往今来,月是美的.,不过八月十五的月更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于我这个深处异地的人儿,中秋节时总是望月思乡。上回的中秋夜,我没能回乡。记得,那晚的月儿姗姗来迟,也不如往常那么圆,那么亮,不知是没有化壮,还是为我们那些游子孤身一人而伤心落泪掉了妆。那时,我想:月,家乡的月是否也如此的“缺”呢?不,不会的。家乡的月儿一定特别得圆,特别得亮,一定正撒下一缕缕淡光,给人们送去一片片情思。那会儿,我才真正懂得“不到异乡看看,不知道故乡的美丽”。
的确,在那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那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那碧波万顷的漓江,巍峨雄奇的庐山上,这些月亮可以说是美妙绝伦。但是,有人说,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远远不及他心中的那个小月亮。你能说他不懂欣赏么?不,这只是因为““月是故乡明”。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朦胧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惆怅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美……月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处,这也是因为思乡,思亲的情感,因为天下共一月。
月是故乡明,而今我在家乡故里,怅望南天,心中有种莫名的感觉……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4
故乡便是那平日里不能相见,而静谧的夜中总能感觉到的美丽家园。
心中升起一轮故乡皎洁的明月,一丝属于家的温暖萦绕再我的枕边,牵引着我踏上那条兰渚莓莓,芳草萋萋的归家路,这一刻躁动着的心浸溺在温润的暮霭中,包裹在沁人的芳馨里。缓缓的,向着远方的故土飘去。
“晓来谁染霜林醉片,总是离人泪。”我仿佛看到了家园那片片如霞的枫叶,醉人的枫林。月色朦胧,撒下了层层雾霭,滑落的露水一颗颗滴在我的`心头,好似母亲冰凉的指尖轻柔拂过孩童的面容。像是召唤,像是抚慰,像是挽留。站在露水浸湿的道路上,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面前,张开了母亲般的臂膀,怀抱着无量数美好祥和的家庭。这一刻,只有母亲的心和夜晚的灯仍闪耀着光芒。
又是这温暖熟悉的光亮,偏过头,看见祖母笑盈盈的亲拍着我的背。穿梭在我发间的手指,带来阵阵倦意,就想像这样安静舒适的睡去,躺在可以放下一切,无忧愁的床上。嗅着床头花香和那清新可人翠竹的芬芳。翠竹?啊,那时我年迈的老祖父削着细长的竹条,编织着小巧可人竹织灯笼。那灯笼里不关夏虫,不燃油灯,安静的装着在我记忆里,那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美梦。
灯光越发昏暗起来,眨眼间,又被皎洁的月色所笼罩。蜿蜒走过的河水如流动的白雪,冲击着河畔一枝羸弱的野花,拍着岸边层层不屈的岩石。激起的朵朵浪花淋湿了天空,浇灌了一颗炽热的心。毫无防备,一缕刺眼的阳光照进心窝,那浪花成雨滴落下,透露出彩色迷人的光亮。
轻轻拭去那打在脸旁的雨滴,温热又酸楚。啊,原来是一滴思想泪啊。
擦拭着昨夜满是泪渍的枕头,望着窗外耀眼的秋阳,故乡啊,我们今夜再见。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5
每天晚上,夜幕降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银月,它给大地穿上了美丽的荧光衣,又给老树在崭新的银墙上照出了精美的肖像,它还给大街小巷洒上了闪闪银辉。
就在这时从一个小巷的深处传来了一句甜美稚气的歌声“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随着一阵开心的嬉笑声伴着几声狗吠声,回荡在村子的上空。不一会有三个身影出现在一个小巷的拐角处,两个小孩一个大人手牵着手,小孩还是唱着跳着。大人好像也被这气氛所渲染,也想跟着跳起来,但显然大人的动作有些生硬。他们走在大街上,影子在银色的大街上被月亮拉得很长。这时的村庄是那么的宁静与安详。
在大街的中心有一个小广场,远远望去那里闪着明亮的光。突然就在这时一声巨响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哦,那是什么?是拉丁舞的节奏。啊,广场舞要开始啦!随着音乐的'动感逐渐加强,大人小人老人全部迈着欢快的舞步向小广场那里跑来。小广场上舞蹈队早已准备就绪,又一首新歌开始了,他们随着打击乐器的节拍全部扭动起来。舞者有老有少,虽然他们在年龄上存在差异,但他们个个都在“神采奕奕”的“舞姿飞扬”,哈哈的笑声和阵阵的掌声夹杂在优美的乐曲中。就连刚刚学步的小宝宝也被这音乐感染了,看他笨拙的颠着小肚子,舞步蹒跚,但大家都说这是最美的舞蹈。每到这个时候我们的乡村就会被一种欢乐的气氛包围着。
我抬头看天,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银月,天还是那么深那么蓝,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的新农村不仅吃好穿好,而且也有了美好的精神追求。
我爱我的故乡,更爱故乡的明月。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当我看到夜空的明月都十分思念家乡,就在今夜我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今天我又来到了那棵桂花树下,又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指指点点的告诉我:这时梅花,那是木兰花......可当时我年幼,一点也不喜欢这些花,而我真正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的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今天我又回到梅园中,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像是又见到了老朋友,仿佛开的更茂盛,迎接着我的回归。躺在肥沃的土地上,看着半透明的梅花花瓣又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一个隆冬,母亲带我去赏梅,一边看一边对我说:“这梅花是我们中国很有名的花,在寒冬腊月之际,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是精神,愈秀气。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正是在这样的家乡下生活我才长大成才。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原来只能在梦里梦到,在信里写到的'小木桥,今天终于有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小溪的两边,种着几颗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走到溪边,上了小木桥,把从茶山采来的野菊扔到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这也是童年时的乐趣。
今夜我睡在家乡,可又想到明天的离开,眼睛不由得湿润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