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收集3篇)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篇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作文是害怕的,是反感的,一提到作文,他们就提不起任何兴致。为何在求知心强烈的小学生中会有如此现象,我想我自身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趋于教师的主导型,每到作文教学备课时,头脑中首先出现的想法是我要如何让学生快速的学会写这篇作文,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2、对作文教学的方法掌握不够,应用不够灵活,过于程式化。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贯用的方法便是教授学生模板,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是以写人为主题,为了让能够让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我采用的方法便是直接的把模板亮出来,第一段该写什么,第二段该写什么,第三段……甚至还告诉学生在外貌描写的时候应该是以一个什么样的顺序来写,文章共几段,缺一不可。因为在我自己看来,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刚刚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是写不出来一篇作文的,对学生缺乏信任。
3、忽视了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4、过分的干预学生的表达,学生缺乏自我发挥的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还常常指导过于细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用词都重复,完全没有达到作文教学本来的效果,有悖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可是,我想就是这样中规中矩的教学方法,缺乏信任的教学在抹杀学生的想象和他们的可能性。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篇2
《新课语文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我们在生活化作文训练方面作了以下尝试,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体验家庭生活做到有感而发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并且让他们多写一些类似内容的日记及作文。
有位学生在写《洗衣服》日记中这样写道:“……衣服漂洗干净了,我把它拧干,然后晾在衣架上。一阵微风吹过,衣服在翩翩起舞,好象在说:小主人,你真棒!谢谢你……”当我们读着学生这一段作文,深感学生的语言是多么地富有想象力和真情实感!学生在家庭生活的劳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二、走进自然世界体验自然生活
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的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去踏青,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去发现春天的秘密。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阳光微笑着轻轻地添着我的脸,缓缓地将我抱入怀中,感觉暖暖的,像母亲的爱,那样甜蜜,那样温馨,又似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柔柔的……“学生如此真情的话语正是与大自然交融的见证。
三、投身社会生活深化思想感情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简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参加校园活动提供训练素材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
总之,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在生活感受中悟情,在生活亮点中拓思,于动情处挥动妙笔。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篇3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前几天听了周龙英老师和修建老师指导的两节作文课,感受颇深。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二、多表达、勤交流。
在习作指导时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以培养他们作文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多修改、重指导。
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让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五、多鼓励、重评价。
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平时勤于培养学生积累、搜集写作材料的良好习惯,并在作文的指导和讲评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只要语文老师脚踏实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良好契机,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总有一天能够帮助学生攻克作文这个堡垒,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爱上作文,并写出好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