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收集9篇)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绵长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传统节日,有那月光皎洁的中秋节,还有那下着毛毛细雨的清明节等等。当然每个节日都少不了它的独特风俗,如中秋节吃粽子,清明节扫墓等等。
在我的家乡在湖南。在我的家乡,每个节日都有许多不同的风俗,都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年也叫做过年,寓意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将到来,简单来说就是辞旧迎新。在那一天有很多风俗,如:吃糯米糍粑、吃年夜饭、舞狮子、舞龙和放鞭炮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风俗是放鞭炮。
鞭炮一开始叫爆竹。爆竹起源至今已经有20xx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用火烧竹子,使其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时会发出“噼里啪啦”响声,所以称之为爆竹。反映了中国劳苦人民渴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示辞旧迎新。
有一年春节,我回到了我的家乡。那天晚上我出去放了鞭炮,放了五十多支。鞭炮美极了。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条条瀑布;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焰花,在地上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听着这响亮声音,看着这绚丽样子,使每一个我们村的人无不直呼“哇塞”,声音大到连相隔百里的村都可以听见。
看着这五颜六色的焰火,我开心极了。当我正沉浸在其中时,突然“嘣”的一响,这声音惊天动地,吓得我魂都飞出来了。原来是一发“炮弹”射出了几十米高的空中,抬头看看天上,一朵金灿灿的“大金花”在夜空中欣然怒放,只见它金黄的.花瓣慢慢地向四周伸展,如同伸长了的手臂向四周蔓延。渐渐地,花瓣变大了,魔幻般的变成了一支支垂落下来的柳条,好一个“万条垂下绿丝绦”的优美画面。我只觉得丝线离我越来越近,似乎伸手可及。我忍不住伸手想抓住它们,可是它们就像狡猾的精灵,一转眼,变成俏皮的“金雨点”从半空中消失不见了。
放完“大花”之后我开始放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的像“樱花”,有的像“蝴蝶花”,还有的像“魔法棒”。“蝴蝶花”放出时来会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还会把它的“花裙子”甩起来。“樱花”只要一点着就会不停地冒出闪闪发光的星星,好似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乱窜。“魔法棒”就比较麻烦,要先把它拿在手上拿打火机点燃,再把点着的“魔法棒”插在草地上或者是插在石头的洞里。“魔法棒”点着引线时,会不断地发出“咔哧咔哧”的声音,之后“嘣”的一声就爆了。
各家的烟花交错在一起,把漆黑的天空点亮了,把沉睡的黑夜叫醒了。看着这闪闪发光的天空,听着声声爆竹爆响在耳边,看着那流光溢彩的美景,一个美好的愿望从我心中升起:愿我的家乡步步高升,愿我们的祖国一直像美丽的烟花一样绚丽多彩!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2
我的老家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每到春节,远在四面八方的亲人都相聚在这里,一起欢度佳节。那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却有着自己恬静淡然的韵味,那里虽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却有着自己的独特别致的风俗习惯。
我们那里的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丰富多彩。如过年要点旺火,寓意全家兴旺发达;过年忌洗衣服,忌打扫,忌针线,意在防止惊动神仙之灵;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吃硬币饺子了,也叫“钱饺子”,寓意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吉祥如意。
“包饺子啰!”随着妈妈的一声吆喝,零散在各个房间的家人们都循声而来。只见妈妈端着亲手和好的面团走了过来,她用刀把面切成细细的“面绳”,将剩余的面放进和面盆中盖上一层布继续醒面,大家伙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在包饺子大赛中“大显身手”,“你别乱来,你又不会包饺子,要不你去给我们擀面皮吧。”妈妈见我挽起袖子跃跃欲试,着急地说道。我噘着嘴嘟囔着:我也想亲手包一个硬币饺子……见我犹豫不决,嫂子等不急了,她拿起擀面杖就递给我。我也无可奈何,谁让我包的饺子难登大雅之堂呢,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擀着稍显拿手的面皮。那面粉粘在手上在面板上摩擦的轻柔,仿佛沙粒一般。我右手持擀面杖,左手拿皮,擀面杖在我的手中上下滚动,看得人眼花缭乱,惹得哥哥姐姐们对我赞不绝口。手在不停地舞动,眼睛也不闲着,我偷偷地观察着大家包的硬币饺子,只见妈妈一兜一放,一捏一卷,一个精致的硬币饺子就出炉了。这饺子挺着个大肚子,波浪卷的头发,就像是一个阔绰的富太太,就它了,我心里默默地记着它的样子,我心想:往年我都没有吃到过硬币饺子,今年我一定要“LU摄氏度K”一回。我祈祷着幸运之神降临在我的身上,想着自己咬中头彩时的画面,嘴角就禁不住的上扬……他们包饺子太快了,我的饺子皮眼看就赶不上趟了,于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擀面皮的速度。
时间很快地流逝了,勤快的嫂子把包好的饺子下入锅中。那饺子像一只只小鱼在翻滚的水花里上下浮动,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翘首以盼中,热气腾腾的饺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选中了那个貌似之前记住的那一个饺子放进嘴里:“我吃到了!我吃到了!”真没有想到,我竟然吃出了一枚闪闪发光的硬币,霎时间,全家的目光都投向了这里,投向这枚小小的硬币。在这目光里,有关爱,有羡慕,有祝福……
我不知道,吃到了硬币饺子,来年是否真的会好运连连,财源滚滚。但我知道这小小的硬币饺子里,包含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这个小小的硬币饺子让亲人们的心更近了,让年味更浓了,也让“根”扎得更深了。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3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爷爷,我能包粽子吗?”爷爷笑哈哈的说:“当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围着手指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像三角形圆筒的`形状,爷爷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爷爷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装不满糯米,我急忙问爷爷:“爷爷,你怎么轻轻松松的就装满了呢?我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爷爷。爷爷告诉我:“傻孙女,你的粽叶下有一个洞,你一装米,它往外漏,当然装不满。”我往下一看,让我大吃一惊,真的有一个洞!爷爷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一勺米进去,然后把多余粽叶盖过来,这样粽子两边就有两个三角形的尖角,把两个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线把盖过来的尖角和粽叶系好。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粽子。我按爷爷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状,但我却如获至宝,心里高兴极了,因为我学会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爷爷把粽子放入锅里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几个粽子,发现已经煮爆开了,但是我依然开心地把它们捞出来。粽香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这天我吃了好多个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好多别的风俗,比如中秋节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汤圆,清明节上坟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热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5
有句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都不一样,我的家乡是泉州,过春节的习俗也与其它地方不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家家都吃年夜饭。这是一年里最丰富、隆重的一顿饭,就连爷爷也要拿出他平常最珍宝的酒来。不管是多么盛大,菜品多么丰富的年夜饭也少不了一道菜一发饼,发饼是由面皮包袱着炒米粉与胡萝卜丝、黄瓜丝等材料制作而成的。这种饼吃起来很香,可以用来很祭祖祭神,也可供大家享用。它寓意着新的一年“恭喜发财,华蜜美满。”
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在泉州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穿好新衣服,向家里的长辈拜年,长辈会给红包。然后才是吃好早饭,去亲戚好友家贺年。我们总是会发觉,亲朋好友家里桌子上摆的用来款待客人的食物都是像糖果,蜜饯之类的'甜食,这是因为人们吃下甜食,希望一整年都可以甜甜蜜蜜的。另外,这一天是不能扫地和倒垃圾的,免得把财运都扫干净了。
初二是“女婿日”,全部女婿们在这一天要带上年货去探望岳父岳母然后再在他们家吃一顿团聚饭。人们还要放鞭炮、接着拜年。
初三到了。人们本该接着闹春节。但是这一天要祭祀祖先,是不喜爱有人来欢欣鼓舞地来拜年的。这一天人们睡得很晚,而且初一初二大家都忙着拜年,已经非常疲乏。初三刚好不用拜年,人们可以好好地在家休息。所以闽南这儿也有一句俗语“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
就这样,每天泉州都会有不同的习俗。在到了正月十五之后两三天,大家就停止休息,纷纷工作去了。但我们信任,全部人都会记住每年春节那段暖和、喧闹又华蜜的时间吧。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孩童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孩童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孩童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童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7
上至满头银白的老年人,下至牙口未全的儿童。每当一提起端午节,都会露出欢乐的笑容,端午节的粽子,更是让人们垂涎欲滴。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喝雄黄酒、佩香囊、赛龙舟、插艾草……可是我最喜欢的活动,还是包粽子。
端午节这天,我突发奇想要包粽子,首先我准备好糯米、粽叶和馅料,粽叶对折几次成“漏斗”状,然后把糯米装进去,让我想不到的是装进去的米却像小雨点般撒了出来,经过几次失败,最后我试着先放一颗大枣,后在上面装上一层米,然后将“”漏斗”合上,缠上了一圈绳子,打个漂亮的蝴蝶结。我包了许多不同口味的粽子,有红枣的、有豆沙的、还有一些是蛋黄的,包好以后,把它们放入锅中。在等待的过程中妈妈给我讲了粽子的由来:“古时候屈原向楚王提对付秦国的意见,楚王不听,当他得知楚国灭亡后,他投河自尽了,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
在锅中煮了两个小时左右,锅里发出淡淡的粽香味,清香的'粽子在盘子里像一座座绿油油的小山,我闻着那甜津津的香气,情不自禁的咬了一口,香甜肆意、绵糯可口、回味悠长,让我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端午节于两千多年前就流行于中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他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着、见证我们中国的悠长历史!让我们怀着一颗怀念古代人民的心,去迎接端午节吧!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8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元宵节又接踵而来。元宵节在我的老家青岛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灯谜、包汤圆、写福字、贴春联,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每年元宵节,小区都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我为了大显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来到了活动现场。一进茶楼,就见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个个灯谜被写在了红纸上,挂在如精灵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灯上,漂亮极了。
只见一张红纸上写着:“三水压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来:“当”!这时,只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我和奶奶过去一看,是一个灯谜:“72小时(打一字)”。只见人们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站着静静思考,还有的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就是没一人能说出答案。这时,奶奶说了一句:“72小时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顿时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这时,我看见姥爷在人群里奋笔疾书。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写福字。这个福字是楷体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时兴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人群里传出一阵喝彩声。
看见奶奶正在包汤圆,我也想试试。奶奶对我说:“汤圆因为会让人联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团圆、吉利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包好一个汤圆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练习。”果真如奶奶所说,包汤圆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结果馅儿放多了,溢了出来,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饺子。我又总结了经验,将汤圆皮搓圆,捏成薄片,将圆滚滚的馅儿塞进汤圆皮里,收口、掐边、揉成球,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是那么快乐,那么有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9
我的家乡——铜仁。在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例如春节吃年夜饭,清明节祭祖等,具有浓郁的节日气氛。但最令我难忘怕的,还是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日初五,毎到这天,人们就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忧国忧民,最后无力拯救祖国,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水中蛟龙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每年这日便往江中投入用五色丝线包裹的粽子,以驱蛟龙鱼虾。还有说法,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不舍屈原离去,许多人划船拯救,逐渐演变成了龙舟竞渡的风俗。而我也亲眼目睹过这振奋人心的场面。
端午节那天,妈妈带着我去大明边城观看龙舟赛。只见河岸彩旗飘扬,人山人海。虽然人们都拥拥挤挤的很难受,但大家的兴致却丝毫不减。起点处停着参赛的龙舟,选手们做着准备活动。每个人都紧张的屏住了呼吸,比赛欲势待发。不一会儿,只听“砰”地一声枪响,龙舟一下子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各支龙舟队都不甘示弱,他们伴随着激昂而有节奏的.鼓声,观众的呐喊声,你追我赶,奋力划桨,船桨在水面上下飞舞,动作整齐划一,上演了一幕幕水上的速度与激情。我目不转晴地盯着已经划出好远的龙舟,直到它们消失在视线中,那鼓声还依旧在我耳旁回响。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交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