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收集6篇)
创新作文篇1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那么就有了前进的希望。小鸟飞行需要翅膀,世界要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就是进步的翅膀。在世界不停进步创新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改变。
举一个例子。很多年前,有一句话,这句话是这么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而在人们的思维不断改变的同时,这句话也发生了改变。现在,这句话是这样的:“走别人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就是人们思想发生的改变。
再举一个例子。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幼年时的孔融为了让哥哥和弟弟们吃上大的梨,自己选择了小一些的梨吃。正所谓,舍己为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孔融很伟大,品德很高尚。而现在,人们的立场发生一些变化。大家觉得孔融很笨,自己明明可以争取到更好的,却要把它让给别人。就像要考学的学生们,如果他们可以考上一所很好的学校,却去上那些不好的学校,把好学校让给别人,大家会怎么想?这,也是人们思想上发生的一些改变。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池塘中的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大家试想,如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它的鳄鱼,如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结局!由此可见,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多么重要!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我们要在创新中寻求生存,寻求发展。
创新作文篇2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题记
陶行知创造出这句话时,就已经感慨了大地,感叹了时光,感悟了人生。当我品味了这句话后,迫切地想与这位看尽尘世的老人坐下来从远古谈到今世,从现在谈到未来。于是,我看到袅袅轻烟中,一位年华素锦的少女与一位苍桑垂青的老人,踏着万帘清幽,略过江山万匹,看尽高楼万峻,谈尽古今。
盛夏如花·向阳不变
与陶行知行走在这万帘清幽的街道上,忽然看到街边有一幅横幅,上面大大地写着:“问渠那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我不禁感慨得连连拍手,而陶行知却在旁边放声大笑道:“这古人与现代人总是有许多不谋而合的想法,创造得先有思想才能有实践,这一真理即使在远古还是在现在都颇为信服。比如在赵翼眼中,创新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刘禹锡眼中,创新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郑板桥的眼中,创新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些诗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朽,就是因为一代代的人民都有如此想法。我连连点头,继续说:“创新不仅在古人眼中重要,在现代科学与社会发展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创新,整个世界才能越来越绚丽,越来越完整!”陶行知欣慰地摸着我的头,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一句句经典的诗句,回味无穷。
与陶行知高淡阔论,我看到了创新使远古不再陌生。
一泻千里·汹涌澎湃
与陶行知走在豪壮雄伟的万匹江河之间,我感觉到陶行知激动的心情与他难以抑制的泪水,他缓慢地张开颤抖的双手,闭上了深邃的黑眸,眼睑微微颤动,嘴里喃喃道:“这山花草木,鸟兽虫鱼,万亩花海不就是创新得来的吗?这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安乐不就是创新得来的'吗?这生活富足,美丽富饶,绚丽多姿不就是创新得来的吗?创新的潜力不可估计,它就像沉睡的雄狮,将强势地占据我们的生活,出现在生活中,出现在科技中,出现在工业中。创新会使我们的生活一样汹涌澎湃,一样不可阻挡。只有创造才能发展国家,只有创造,才能改变现状!”他发出低沉的嘶吼,仿佛那奔腾滚滚的江河正向我们轰隆奔来。
与陶行知高谈阔论,我看到了创新使世界完整绚丽。
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与陶行知走在鳞次栉化的高楼万峻之间,我突然想起布莱克说的一句话,“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我不紧不慢地说着,陶行知望向一座座高楼,对我说道:“这句话本无错,创新的确改变了世界,它带给我们的是像沐浴春风般的凉爽,也像欣赏盘月般的清静,我希望更多人能打破常规思想,另辟蹊径。创新在过去未曾断过,在将来也不会停止。每个人的一点创新就是一抹明亮的光点,在浩翰的宇宙中,这无数光点拼在一起。才能出现曼妙的星空。但创新仍需记住,矫言伪行,胡言乱语的不是创新;脱离实际,异想天开不是创新;哗众取宠,巧言令色的不是创新。创新是深思熟虑,经过验证的财富,创新是打破常规,苦心钻研的瑰宝,创新是敢于发现,锲而不舍的果实。这些高楼大厦就是这零星的星光拼凑而成的,而这璀璨是创新得来的啊!”我看着他的满头白发,明白了创新的含义,懂得了创新的意义。
与陶行知高谈阔论,我看到了创新使生活璀璨夺目。
创新是盛夏如花,向阳不变的向日葵,初心永照;创新是一泻千里,汹涌澎湃的瀑布,声如奔雪;创新是灿如春华,皎如秋月的江南,风情万种。
——后记
创新作文篇3
近日在《杂文选刊》上一幅名为“千篇一律”的漫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画中老师面对孩子们相似的作文作出了“千篇一律”的评论,不由得引发人们对教育中缺乏创新的议论。
创新,的确是当今社会所推崇,也应当被推崇的一种能力,现今时代能如此高速发展,大部分便是依仗人类无穷的创新的推动。
于是,人们对漫画中所凸显的创新能力的缺乏无法容忍,并转而质疑中国现今应试教育中,创新不足。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不然。我国的教育并非完全的应试教育,而且其中亦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纵览古今,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创新的星光璀璨闪烁。前有黄帝造司南,后有万户造火箭;前有收纳数千技艺的《齐民要术》,后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这样的创新里面不仅存在于古代,在如今也有很好的体现。奔月的“嫦娥”,下海的.“蛟龙”,落地的“天眼”……哪一样不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呢?
那是否我国教育就没有问题呢?也不尽然。尽管以往国家对创新十分重视。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但落实到各地学校之时却仍然是机械的模仿,该如何机械应考仍是原样。归根究底,问题还是我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自古至今,在我们许多人心中读书便只与前途,功名,钱财,权利这些事物绑定在一起,使进入学海的学子被“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论调所淹没,浑然忘却了自己对知识彼岸最原始与本质的需求,从而失去了创新的基石。
因此,有识之士发现了这些,并将其赋予行动欲改变这种意识形态。于是国家层面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学校层面有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实行的学术改革。
但这样仍然不够。欲想彻底将创新精神与能力贯彻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下的有志青年,应当保持自己初入学海时那种对知识最原始的渴望,只有知识的基石足够坚固,创新的大厦才能高高拔起,国家的复兴才能指日可待,人类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创新作文篇4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电灯。他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我用毛笔练习写字。但是由于来不及清洗毛笔,过了不久,毛笔就变得硬梆梆的。几次下来,几十元一支的'毛笔就报废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便把毛笔放在墨盘里.可一不小心。毛笔滚落下来,又把我的书籍、桌面、地面全弄脏了。既不方便,又不卫生,该怎么办?我想到毛笔变硬是因为缺乏水分,便灵机一动,根据“毛细现象”,把笔杆固定在瓶盖上,再把它插入装有适量水的瓶子里,让笔尖接触到水面,这样,问题就轻松解决。
我们也要学习祖先们的科学经验,我们要学习借鉴,但不能迷信权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我们要牢牢地抓住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只要敲开了创新之门,就会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这个时代就是属于我们的!”要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创新作文篇5
“叮铃铃”第一节数学课开始了。我心想:这期会是哪个老师教呢?老师走进教师,我发现是一位男老师,他大概三十岁左右,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高高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这时老师指着黑板说:“大家请看,我们马上来一场大变活人,你们以前的老师是男的,现在还是男的,那个男老师是高个子,现在是矮个子,以前的老师很帅,现在的不是很帅,但是比他有魅力。”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他还让我们猜他姓什么,老师说他的姓是百家姓中的.老大,我们一听就知道老师姓赵。从此以后,大家都叫他赵老师。
赵老师上课喜欢幽默。有的时候,他会说:“平时我温柔可爱,但是,你要把我逼急了,我就凶猛无比。”还有的时候,老师会对我们说:“虽然我没有周杰伦那么帅气,但我比他有魅力。”就是因为这一点,魅力是无穷的动力,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所以我喜欢上他的课。
赵老师真是一位爱说爱笑的老师呀!
创新作文篇6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技发达,高端技术非一般发展。我们零零后,从小就生活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
我们就如同是一颗颗小小的种子,被播洒在科技的'大地上。而想要结出比别人更大的果实,那就需要“创新”的肥料来滋养。
我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节目。节目中有不少放弃平淡生活,去追求创新梦想的发明人。他们坚持不懈实现梦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也经常在想:“我以后也要像那些人一样发明一些东西出来。”哦,我应该现在做点什么东西先磨练磨练。这时,我脑海里真冒出了一个东西。
趁着国庆“十一”长假,我尝试着把我脑海中的东西做出来。首先,我拿了一张报纸卷成了一根小棍。嗯,太薄了,那我再多卷几层吧。花了5分钟时间,终于卷成了我想要的厚度了,然后用透明胶包好。
现在来试一下厚度。我用力把纸棍朝椅子腿上打去。“啪”的一声,呀,棍子歪了。这厚度可不行,要找东西填充。第二天,我撕下了一些纸,搓成纸团,塞到中空的棍子里。可摸上去还是很软。
我很想放弃。可是,我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坚持就是胜利,半途而废等于零。”我尝试新的方法,用报纸卷了一些更细的小棍,放到棍子里面,棍子终于结实了。我在棍子末尾绑了一根绳子,终于完工了。此时是第四天。我把这个东西起名为“流星棍”。
虽然“流星棍”不算是创新,但是在制作它时,我已经学会了创新必备的因素——坚持,这也是我在创新路上的一大进步。如果每一位少年都有这种创新精神,那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成为最先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