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收集8篇)

来源: 时间:2025-09-03 手机浏览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1

按照老家的规矩,一到新年,必定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龙灯会。

听奶奶说,这龙灯会的来历可不一般,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记载了等会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这个风俗仍保存至今。

记得那一次新年,正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参加龙灯会。走进会场,那场面只能用一个词形容——盛大。龙灯会在人民公园举办,公园中央有一条巨大的'“龙”在人们的上方,这条“龙”整体呈红色,身上还有一些金色的灯在闪闪发光,似乎即将飞腾而起,整体显得十分宏大。

往左走,来到湖旁边,朝中间望去。只见湖中央隐约喷出了一小股水流,然后黑漆漆的水面突然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一闪一闪的。紧接着音乐的响起,中央的那股水流越喷越高,形成一条条水柱,就像无数根七彩金箍棒屹立在地面上。周围也逐渐喷出水流,为这些水柱配合,在音乐的节奏下,一上一下摇动,好似一位位优雅的舞女在舞池中跳舞,别提有多美了,简直让我挪不动脚步。

除了喷泉表演,另一个人震撼的,便是舞龙表演。一个个人在黄龙下连在一起,他们手举黄龙,在中央跑来跑去,第一个人改变动作,后面的人便跟着改变动作,只见在他们的控制下,那条“龙”在半空中飞来飞去,钻过了火圈,衔住了龙珠,不知有多威武。

这龙灯会还不止这些,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小路旁还有一些小巧的龙灯,公园外还有不少小贩,卖着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真不愧是一年一度的龙灯会,希望明年也能有幸参加!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2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俗。”我们的组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中也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五十六个民族经历五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岁月的年轮,我们周围积攒出许多独特的风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春节就是每年中的第一天,家人们称为“大年出初一”。这一天有着“开门爆竹”一说。

家家户户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感受到欢说我在燃放爆竹的时候。看她姐姐在玩,我感觉姐姐好幸福。我兴冲冲的跑去妈妈那说:“妈妈,我也想要燃放爆竹。”妈妈却说:“你还太小,现在不能玩。”我伤心的撇了撇嘴。

春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也就是除夕。大年三十除夕吃年夜饭,家家餐桌上少不了几道菜。一条鱼,鱼与余同音,年年有“鱼”,图个吉祥,图个喜庆。一道煮水饺,为驱鸦恶,求个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剩一些,因为年年有余,所以要剩一些。

春节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包饺子。妈妈把刚绞好的`肉放进盆里,搅了搅,放了两颗鸡蛋。我兴冲冲的跑到妈妈那边说:“妈妈,你去忙别的活吧,把搅肉的事放心交给我。”我一直搅啊搅,知道妈妈走过来,手里拿着盐、香油、十三香等调味料。把香料放进去,妈妈又让我搅,知道我全都搅匀了,妈妈在我绞肉的时候,把面也和好了。然后妈妈就把面团拿出来,揉啊揉。把面团都揉的不怎么软了,妈妈才把面团搓成一个个的小球,在拿手掌一压,小球球变扁了。然后把面团擀一擀,改成一个小面皮,我拿了一张面皮,把面皮中间放上搅好的肉,再捏就成型了。捏出来的样子很像元宝。

春节是一年里最美好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万象更新,我也有自己家乡的风俗。

我的老家在蓝田。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坐落着二十多栋房子,其中灰瓦红门的,便是我的家。虽说我们的村子比较小,可是风俗却很多。在春节里,各种各样风俗,一样也不会少。而且,最重要的风俗莫过于挨家挨户的拜年发红包了。

这不,一大清早,我就缠着爸爸要一起去拜年,走过一扇扇贴着火红春联的大门,耳中回荡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心里欢乐的小火苗就越烧越旺,我巴不得现在立即就飞过去,看看久违的亲戚们是否安好。

“舅舅好,舅妈好,姑姑好,小姨好!祝你们新年新气象,每天快快乐乐,忘记一切烦恼。祝舅舅舅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姑姑永远年轻。祝小姨早日找到一个帅帅的小哥哥,早日脱单哦!”我双掌合十,对着被我请到舅舅家沙发上的亲戚们深鞠一躬。刚抬起头,便看见了舅舅舅妈一张盛满笑容,如弥勒佛一样的脸,眉毛上扬,皱纹舒展,眼睛被挤成了一条缝,嘴角向上仰,都快仰到耳根子了;小姨不停的向我摆手,薄唇轻抿,脸上多了一分快乐和一抹淡淡的红晕。

“给,这是舅舅发给你的红包,也祝你学习进步,学业有成,天天向上啊!”看着舅舅热情的样子,我急忙双手接过红包,嘴中不住念着“谢谢!谢谢!”,脑袋点的.和啄木鸟一样。

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在屋内徘徊,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明白了:拜年不止是发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包,还有亲戚之间的一句句对未来的祝福。家乡的风俗——拜年,让幸福快乐充满了整个村庄。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4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拿着一对大橘,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去给大家拜年,要拿一对大桔给人家呢?”妈妈说:“给别人大橘象征着大吉大利,人们如果给我们大橘,要给他们说祝福。”

一到奶奶家,我拿着那对大橘给奶奶拜年,奶奶说:“好,来,奶奶给你几颗糖,祝你新年甜甜蜜蜜。”然后家里还有舅舅和姑姑,“舅舅过年好,新年快乐”舅舅说:“同好,同好。”我去问妈妈:“为什么我向舅舅拜年他为什么要对我说同好呢?”妈妈说:“同好的意思是你也是就觉得意思就是你也好。”

奶奶给我发了一个红包,我想要打开看看,妈妈说:“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拆红包,发红包时,人民币的正面要对准红包的正面。”原来发红包也有这么多的习俗啊!

晚上吃饭时上面摆满了菜,有鹅肉,红桃粿和血蚶,我问了问妈妈:“红桃果和血蚶为什么每年过年都要摆上餐桌?他们象征着什么?”妈妈说:“红桃粿,之所以是桃形的,是因为桃象征着长寿染成红色,是因为象征红红火火,而血蚶是象征着财源滚滚,在古代贝壳象征着钱财,你看,这里血的.象征着红红火火。”我心想:“原来我们潮州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吃完饭后,大家坐在圆桌旁喝着茶,桌上摆着一大盘橄榄,大人们都一颗颗地往嘴里塞,“真奇怪,为什么大人们就算不买干果也必须买橄榄。”爸爸说:“橄榄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非买橄榄不可。”奶奶拿给我一根甘蔗,奶奶说:“过年吃甘蔗,吃了不蛀牙。”

今年的春节很有趣,我们一家团团圆圆过大年,而且今年过年还让我懂得了许多习俗。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5

春节是热闹的、幸福的,可元宵节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挂花灯。

终于到元宵节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节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汤圆,就问:“我们为什么要做汤圆?”爸爸回答:“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汤圆,也叫元宵。”我又问:“为什么要吃元宵呢?”爸爸接着说:“在宋代,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接着,爸爸又说:“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而成。它们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汤圆。”

不知什么时候,汤圆已经做好了,我们吃了汤圆就去挂花灯,这时,弟弟问:“为什么要挂花灯呢?”这个问题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挂完灯以后,我去上网查询,这才知道,原来挂花灯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是这样的:古时有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听后大怒,要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这一消息。人们就决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下凡时,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才得免一难。此后,每至此日,家家便会挂花灯,还真是有趣啊!

红红火火的元宵节过去,中国人的新年也就过完了,多么难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远记下这美好的夜晚。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6

我的老家在山东莒县。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民风淳朴,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了银杏树。爷爷告诉我,银杏树象征着长寿,而且它不挑土质,只要阳光充足,它就能茁壮生长。它的果实还有药用价值,一到秋天,满树都是金黄的“小扇子”,真是赏心悦目。

平时工作学习比较忙,我们很少回去,但是每年过年妈妈爸爸都会带我回老家过年。妈妈说,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过年全家人一定要在一起,团团圆圆才是年。除夕这天一早,爷爷和爸爸就要开始贴春联,这么有趣的事情可少不了我这个“热心肠”,花花绿绿的过门贴是我最喜欢的,我就会负责把它们一张一张地分开,递到爷爷和爸爸的手上。一会儿工夫,我们家就焕然一新了,这场“新桃”与“旧符”的交班仪式可是少不了我的功劳!

奶奶和妈妈也没有闲着,她们在做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包饺子!我们这里的饺子不同于别的地方:圆圆的面皮,我们是用梯形的面皮包成元宝的样子,而且饺子的馅还一定是豆腐的。我很纳闷地问奶奶,为什么不包肉的?“豆腐就是“都有福”。吃了豆腐饺子,咱家人就都有福了呀!”奶奶笑了,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好像她包的不是饺子,而是满满的“福气”。

我们家的年夜饭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中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我一边吃着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一边想,明天早上我一定要多吃几个“都福”饺子。希望来年我们全家人都能身体健康,福气满满!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时间一定要到我的家乡来,我带你们看看我家的银杏树,尝尝奶奶包的“都福”元宝饺子!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7

水中的河灯,在水波的荡漾下,越飘越远。最后灯光和倒影渐渐模糊,渐渐消失了……

今天是中元节,记得以前晚上的时候,家长都会带小孩去放河灯,今年也不例外。等天彻底被染成一块黑布就可以出门了。我们一家买到河灯后便来到河边,我拿出一盏河灯,心里做完祷告后就开始点火,那火苗如此明亮。

让我的记忆飘飘然的回到了很久以前的那个夜晚。我们和姥爷一起去放河灯,姥爷对我很好,那时的我还很小,看着姥爷的身影,觉得像一座大山,我们来到河边点火“咔”一瞬间我才发现,姥爷的脸上多了好多皱纹,火光很小,却点亮了我的心灵。

我问姥爷为什么要放河灯呢?老爷想了一会儿说:”传说这天地狱之门会打开,已故了的人回阳间和家人团聚,而阳间的.人担心他们会忘记回家的路就放河灯,我接着提问,已故是什么意思呀?老爷笑笑说:“就是一个人去了很远的地方,永远不回来了。”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小声嘟囔“姥爷您会不会”姥爷似乎看懂了我的意思,不会的,我会一直陪着欣妍的,我便不再担心姥爷了,那时的笑是那么的温暖。过了几年后,我便再也没有见过姥爷。我的心触动了一下。眼泪似一串珍珠项链“滴”的就掉了下来,我点燃了一盏河灯,我仿佛看见了姥爷那温暖的笑容,我看着河灯说:“您看到了吗?我一定为我们家长脸,为我们家争光,您在那遥远的地方生活的好吗?”

眼泪掉入河里,与河水融为一体,河灯越行越远,带着我的思念,带着姥爷的希望渐渐消失在黑暗中,也为前路照明。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篇8

夜,静得可怕,大多数人因抗拒不了疲倦而睡着了,只有少数人坚持守岁。而我躺着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缺点儿年味。往年的过年是多么热闹。而今,想体验放鞭炮的日子,只有回忆了。

想起以前,大人放烟花,小孩玩鞭炮,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年前,大人们就会大手大脚地买许多烟花爆竹储备家中……除夕这一天,大人们忙完了简单的祭祖仪式后,便点燃的香点燃那根绿线,只听“嗞嗞嗞”的声响,后来便听到了那美妙的声响“嘘——啪——”。仰望天空,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像极了一朵朵美妙的大花,红的、黄的、紫的、绿的,颜色一个比一个光鲜亮丽。不光我们家燃放,家家都在燃放。鞭炮声此起彼落,烟花绽满天际,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昼……

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悄悄拿着大人给的红包,来会奔忙于超市,小商店。不为别的,只为买摔炮玩。有的胆子大一点,买声音较响的“大红鹰”玩,还有的索性学着大人样,买大火炮。

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大红鹰”了,从中拿出一根,在盒子边红线的地方一划,便会发出“嗞嗞”的响声,冒出点点白烟,接着立马扔出去,让它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将它摆成一条龙的形状。点燃“龙头”,然后看着“大红鹰”从“龙头”炸到“龙尾”,看起来就是“火龙”,很是壮观。还可以把点燃的鞭炮扔在水里,在水中炸开,炸的水面上层层涟漪……

而现在,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点鞭炮渣,闻不到浓浓的火硝味,让人感觉缺少了年味。我怀念以前的时光,但为了环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成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一习俗也只能藏在我的记忆深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