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管理细则(收集3篇)
药房管理细则范文篇1
(一)药品的流通渠道:
1、通常情况下的药品流通渠道为:
制药公司——经销商——医院、零售药店——患者
经销商
2、药品在医院内的流通过程:
经销商、制药厂——药库——小药房医师——患者
(二)药品流通渠道的疏通
一个确有疗效,有一定市场的新药被经销商或医院接受,本来应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近两年来,由于新药开发猛增,使经销商或医院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从而导致新药售出难的问题出现,而一种新药要被患者最终消费,必须首先保证渠道畅通。
1、经销商的疏通:
(1)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政策:
注意:
a、永远站在客户(经销商)的立场上来谈论一切
b、充分阐述并仔细计算出给他带来不同寻常的利益
c、沟通现在和未来的远大目标
(2)良好的朋友、伙伴关系
a、充分尊重对方,以诚动人,以心征服对方
b、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经常交流来维持密切关系
c、正确应用利益驱动原则,处理好与公司及个人关系
d、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
(3)较强的自我开发市场能力
a、详细介绍所辖片区(区域)销售力量,促销手段和活动
b、概要介绍公司对全国市场促销和开发的策略
c、详细了解公司产品疗效,主治及应用推广情况
d、探讨双方共同开发所辖区域(片区)市场的方法。
具备上述三条,一个新药被经销商认可并接受应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2、医院药库(也称大药房)的疏通
(1)新药进入医院库房:
a、详细收集医院资料(包括院长、药库管理委员会、药剂科主任、采购或计划员、产品相关科室主任、专家或重要医师、甚至管理该院的卫生局有关官员)
b、找出影响该院购药的关键人物,并对其作全面细致的调查和了解,尤其是他的特殊需求,特殊困难。
c、接触重要人物(可能是院长,药剂主任,相关科室主人任等)说服其作出决策。
(2)维持购药:新药进入药库尽管是成功重要的一步,但维持药物长久不间断,一定数额的保存量更是艰巨,长期而困难的工作,因此要保持频繁接触,加深双方了解,采取长远眼光处理双方合作中出的问题。
3、医院药房(小库房、小药房)的疏通,疏通此环节,保持与药房负责人(组长或主管)良好的个人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应做到:
(1)加倍尊重他,满足心里需求
(2)经常拜访,加深印象和了解
(3)合理的交际费用
较大型医院、药库(大药房)负责从医药经销处购进药品,妥善保管而小药房负责领取和分发药品,此处无疏通则不会把药品从药库里领出,当医师开发处方后,患者在小药房(门诊药房、住院部药房、专科药房)无药可取,而产品却在大药库房里“睡觉”,当然每月(或季)如开一次影响进药的重要人物的会议,采用宽松讨论方式,目的让其充分发表意见,提出改进方法,密切双方的关系
4、有处方权利的医师(也称临床工作或医院促销)产品要想挤入市场占领市场,唯一的手段是依靠医师,他们直接面对患者,通过处方,使药品消失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实现药物销售,为公司创造效益,保证公司合理利润,这就要让医师、药师去充分了解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处方量,但我们必须针对重点医师,通常在省级以上医院(特别是医学附属医院)上级医师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特别突出,因此,科室主任(含专家)及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是最重要的医师,为处方重点医师,是以疏通医师处方环节特别重要,于核心其疏通方式如下:
(1)面对面拜访:从目前药医行业的销售来看,面对面拜访(个人拜访)是销售工作中最重要的方法,占据销售间的80%以上,是应用宣传单文献样品,小礼品和自身人格魅力,一对一地对医师(药师)等进行推销自己,推销公司产品,目的就是让医师从心里接受,让医师处方本公司生产的药品,对面拜访有如下特点:
药房管理细则范文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门诊药房;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31-0160-02
doi:10.14033/ki.cfmr.2015.31.079
门诊药房是对外服务的主要窗口之一,其不仅受到工作场地、工作人员等因素限制,同时也受到工作模式的制约,若未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则无法保证门诊工作正常运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近年来逐渐引入到医院管理中。有研究发现,精细化管理能够改善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为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12月对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开始实施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随机抽取84例门诊患者,管理前42例(A组),管理后42例(B组)。所有患者均来自于门诊,A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6±11.4)岁;B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8±11.6)岁。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能够进行有效交流,且同意参与调查。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人员管理在人员管理中可以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来促进人员能力的提升,完善门诊药房中各项管理[1]。院方要定期整合药房人员,不仅要采用老带新方式来提升人员综合能力,老员工在带新的过程中也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并要学习新人身上的优点,实现互利互助,促进药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医院在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创造便利条件方便员工外出学习,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到院进行演讲[2]。医院要明确药物管理法律法规,并要确立药品专业知识、常规劣质药品鉴定、常规假药鉴定、医师处方分析、药品规范化管理等内容。在培训后要及时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强化员工培训效果。
1.2.2药品管理药品管理中严格管理、细化管理和准确管理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环节。药品在进入药房后务必要查询药品批号、有效日期、外包装完整度,同时要审查药物的名称、规格,要做到每药必查[3]。对于精神类、麻醉类或具有毒性的物品务必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管理,并要将其单独放置,每日要有专人进行记录、查看,填写药物使用、保存报告,若有差错要即刻进行核实、追查。
门诊药房中的药品不仅要进行入库、贮藏管理同时还要进行拆零药品管理,药品采购管理拆零药品是门诊药品发放的主要特征,对于零散的注射剂务必要放置于原包装中,并将其放置在冰箱或避光的地方保存。拆零的片剂务必要做好标记,并要将其放置在原有包装内贮藏。药品采购关乎到药房工作的运转,药房管理人员要对门诊药房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和规律来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要合理进行药物采购,避免发生药物过剩或不足情况。
门诊药房药品管理还包括了药品调剂差错管理和药品养护管理。对于外包装相似的药物要粘贴标记,并将两种药物分开放置[4]。所有药物摆放均进行统一规划,不可胡乱摆放。同时要制定调剂差错档案管理,每周收集一次门诊药房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并将其归档。药房每月要召开一次错误研讨会,总结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降低差错发生率。按时检查药品的保存状况,若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变质药品混淆到发放药品中[5]。此外,门诊药房对各个科室的用药习惯进行定期的收集、整理,形成专有科室药品和公共科室药品的分类排布管理,在窗口排布方面设立综合窗口和专有科室窗口(用药品种集中、量大的科室),以缩短审方给药的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管理前、后患者对门诊药房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调查管理前、后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工作效率。所有内容均由药房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1.4评价标准
门诊药房工作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门诊药房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A组患者满意11例,满意度为26.2%,B组患者满意31例,满意度为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门诊药房工作效率比较
A组单方调剂时间、患者等候时间均要长于B组,且药房单人日调剂量也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是企业中常见的管理模式。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将其应用于门诊药房的管理中。对于门诊药房而言,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自我的超越,同时也是实现门诊药房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既不能照搬理论也不能片面实施,更不能只走形式,而是要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中,使其在工作中自主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笔者所在医院的调查中显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且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明显增高,进一步说明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药房的管理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总的来说,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对药房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在医院管理中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谢艳萍,徐萍.我院门诊药房的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药房,2013,24(17):1578-1580.
[2]吴伟文,冯超慧,黄伟娟.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225-2226.
[3]肖庆中.药房中药调剂的精细化管理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38-239.
[4]黄先彤,杨凤林.精细化管理理论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52-155.
药房管理细则范文篇3
关键词:安全性;高危药品;药房;管理;问题;方法
高危药品通常用于患者病情高危时刻,其使用具有一定风险且非为临床治疗常用药,因此与其他治疗性常用药相比其管理中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较少,但若出现用药失误其后果往往比常用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多[1]。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以及临床应用制定了明确规定,医院药房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药品的管理与运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临床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性,为患者生命安全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1药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品未分类管理观察发现西药药房在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时,未设置专用药柜以及药架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部分需要冷藏等特殊条件存放的药品存放不达标准,对药品安全性、药效有影响。药房药品摆放空间不足无法满足日常需求且药品存放量少,有部分药品标签、条目缺失。
1.2药品标示有问题高危药品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性,但药房在对药品进行存放时未摆放警示牌标示以及对用药禁忌等做出明确提示,造成临床有出现用药不当的可能性,其轻则影响治疗,重则影响患者生命,且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1.3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欠缺鉴于高危药品对人体伤害性大,国家相关部门对高危药品制定了严格用药规则,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药品管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药效药理、适用范围、用药禁忌等专业知识未完全掌握、了解,造成用药不当以及用药过量、过少等问题的出现[2]。其轻者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严重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剂量过大而导致恶心、呕吐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3]。
1.4其他问题由于高危药品应用范围有限,观察发现在药品管理过程中存有药品过期的现象存在,药品过期其毒副作用会上升,若出现误服情况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2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策略
2.1用药安全高危药品多有明显药理作用,其即能在极短时间内挽救生命也可在短时间内危害患者的生命,且在用药治疗中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高危药品的用量剂量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用药安全中尤为重要,但目前有部分药房药品管理人员对高危药品概念认识存在不足,医院需加强对药品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药品适用范围、用药剂量、用药禁忌等专业知识的了解,加强高危药品概念学习,强化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对相关医疗应急处理水平。此措施不仅能增长医院人员的专业知识且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医院可以定期请有关专业人员定期讲授相关药品知识以及药品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问题应对方式,同时不定期对管理人员用药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安全用药剂量等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抽查,避免因药品管理人员个人专业性问题所致用药安全问题[4-5]。药物配伍不当易增加肝肾毒性、抑制体机体蛋白质合成,有严重危害性。临床研究显示因药品配伍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约为7.6%,其临床常见表现为皮疹、呕吐、睡眠不佳、过敏性反应等,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且可致病情加重[6-7]。
2.2管理制度用药管理制度的完善可有效影响临床用药安全,因此药房需不断完善用药管理制度,医院药房管理人员应根据国家对高危药品管理以及临床应用制定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药品管理制度[8]。
药品验收管理的完善可有效从源头避免出现药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相关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应按验收制度,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并仔细对比,一旦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及时将药品名称、供应商、厂家等信息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予以相应处理。对于药品批号、生产日期、存放时间、审批日期、有效期等不全或缺损药品以及检验报告、包装等不合格产品应及时进行记录并向上级报告退返药品,对药品进行分类建档和统计管理,且进行建档时应仔细、详细核对药品信息,避免药品错发错用等问题的出现。且应在临床使用时对药品发放权限进行设定限制用药,且药房药品应根据高危药品种类、数量合理、科学规划存放位置并设置专门的空间以及足够区域进行存放。
管理人员应按存储规定对于需冷藏、避光等特殊保存的药品进行存放,将所有高危药品按对人体损害程度以及风险程度进行分级,严格控制如胰岛素等对患者有造成严重损害可能性的药品。所有药物从验收、处方使用到发放整个过程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且药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药品有效时间等进行检查,确保药品质量合格在使用期限内。将高危药品与普通药物隔开,专门为设立多层次药柜实行专药专柜政策,对于高危药品的取放、调配、发放,应做到多次确认,避免错误发生,对于新引进的药品需严格检查药物规格、日期、有无检验报告,从根本上降低用药安全隐患,药品存放时设置黑色醒目标识牌并对用药禁忌等做出明确提示。医护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精神紧绷和身体疲劳状态,因此有受工作环境因素导致用药失误的可能性,因此医院需制度相关轮休制度,保证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身心健康。
3总结
医院领导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规定,不断完善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与体系,降低临床用药不当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高保障。为有效避免药房高危药品用药不当以及管理问题,需对药品存放、警示牌摆放、标识的明确等问题高度重视,需加强药品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对药品用法剂量、禁忌症等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减少药品的不合格情况,从源头增加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永春,陈晓艳.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57-58.
[2]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加强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8-520.
[3]李娟,魏安华,刘璇,等.医疗机构中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9):735-736,743.
[4]谢婉花,陈怡禄,和凡,等.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
[5]粱雪茵,魏理,罗红英,等.应用PDCA循环实现我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41-143.
[6]赵维仕,庞燕,李锐曦,等.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1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