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害管理(6篇)
花生病虫害管理篇1
关键词:果树;高产栽培;技术
1清洁果园
果园的清洁工作很重要,能够消除或减少果园内外的病原菌和虫源,例如一些食心虫类钻蛀果实而出现僵果、落果,卷叶蛾类在被害叶中过冬,蚜虫、梨木虱等在树干裂缝内过冬,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等病菌基本都产生在枝干的病斑或枯死枝,苹果斑点落叶病等基本都于带病落叶中过冬。所以,定时进行清洁工作,尽早去除病叶、病果与病枝,刮掉老翘皮,且进行深入焚毁处理等,都可以有效控制与降低果园内外的为害度,成为进行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基础。
2果树苗木的检疫
重视苗木与接穗调运的检疫工作对果树病虫害的预防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在实际的检疫期间,大量果树苗木都会经过频繁的调运,各类病虫害往往会借由此防御薄弱环节从疫区扩散至其他正常产区或新建果园区。另一方面,其他正常产区由于管理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不能科学有效的控制病虫害,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果木病虫害现象的发生和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可以看出,果树苗木与接穗调运的检疫工作应当被给予相当的重视,以及防止锈果病、花叶病等病害传播到新建果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对果树的影响。
3培育健壮苗木
培育健壮苗木首先要确保繁殖材料不携带病虫,繁殖材料是果树病虫害大范围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确保繁殖材料的无病虫害是新建果园首先应做到的栽培防治措施。培育健壮苗木,增强苗木的自身抵抗力
4加强管理果园
在施肥时,深翻树盘内表土,令一些病害或病菌暴露于地表后,喷施药剂于其上或者利用环境条件影响其生存活力。科学施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灌,及时清除杂草,科学保花保果,及时采收,正确贮藏等措施,均能达到增强树势,增强树体的抗病虫能力的效果。除此之外,那些果品较大、品质好、价格高的果树,处理时采取果实套袋,避害效果非常明显。
5整形修剪
普通的生产果园内,果树要整形修剪,观赏栽培的果树更要有整形修剪。经过整形修剪,果树不但有所需要的树形,有利于早结果、丰产,园貌整齐美观,而且管理方便。通过整形修剪,果树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树形。
6水分管理
尽量实施保墒节水的方法,如实施覆盖,能实行滴灌或喷灌的最好。
7施肥
生草法的土壤较肥沃,更可以少施有机肥。生草条件下,要土壤施肥时,可以把草皮铲起,施入肥后再把草皮放原地,踩实并及时灌水,施肥和生草两不误。庭院中的树叶和其他可腐熟的垃圾,也可充当有机肥,但要避免腐熟时出脏臭味和污染环境。一株5×5的大树,年施有机肥应不少于250公斤。有机肥不足时,要补充无机肥。施无机肥,也是施入土壤中好,为省工也可以随水施。叶面施肥的好处很多,能及时补充营养、省肥省工,但可喷施的肥料种类有限。适于叶面喷施的无机肥有:尿素(浓度0.3%~0.5%,落叶前可喷到3%左右)、磷酸二氢钾(浓度0.3%~0.5%)、硼酸或硼砂(浓度0.5%)等。
8花果管理
花期,促进正常开花与提高坐果率是花果管理的主要目标。花期不宜大量灌水,因灌水会降低地温,不利于开花和坐果。若有薄膜地面覆盖或耕耘地表面,能提高地温,有利于提早开花;但本地区若春季常有晚霜害,应避免早开花的措施。促进果实着色和早熟、提高果实品质的措施有:铺反光膜、套袋、摘叶和转果等,这些措施都相当费工费力,但算经济账还是合算的。为促进果实着色,行间或全园铺反光膜,应在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左右时进行。铺反光膜,显著改善树冠内光照,对红色果实着色特别有利。日本有的果园立反光墙(板),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套袋,苹果、梨、桃、葡萄等均可以用。常用的废旧报纸袋,工本费低廉,但效果不如专用袋。套袋使果实着色鲜艳,果皮嫩,还可以减少一些果实病虫害。
9病虫防治
(1)选用抗病虫品种及脱毒苗木
选用已经检疫的无病虫为害的健壮苗木,同时要求品种抗病虫,增强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虫性,保持树体健壮,减少打药次数。
(2)采用物理、农业防治法
如灯光、色彩杀虫,树干涂白,清除病虫枝、叶、果,刮除翘皮,清理果园。防护林避免选用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或可作为中间寄主的树种。
(3)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
使应用较多的有核多体病毒、白僵菌、生物杆菌(Bt)等。新型高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能有效防治螨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的害虫。Bt杀虫剂,由于成本低、高效安全、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可取代1605、敌百虫、菊酯类农药,还可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如灭幼脲3号、杀铃脲交替使用,防治鳞翅目为主的害虫。植物源药剂有除虫菊素、烟草水、鱼藤根、大蒜、苦楝等。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如信息素和其他动植物源引诱剂。另外,植物源制剂如生物膜(高脂膜),喷洒后形成的分子膜层,虽不具杀虫、杀菌作用,但可起到驱避害虫、抑卵孵化,预防空气污染、防治小型害虫等功效。
花生病虫害管理篇2
关键词:安庆地区;桂花;病虫害;防治
安庆地处安徽西南部,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属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为14.5~16.6℃,年均降水量为1300~1500mm,无霜期为248d。可见,安庆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桂花的生长发育,但同时也有利于桂花病虫害的传播。
1病害种类与防治
1.1桂花叶枯病
桂花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尖和叶缘,一般由灰褐色小点发展为大型的红褐色不规则斑块,其中病斑的边缘色深而背面色浅,若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则干枯面积可占全叶的1/3~1/2。在安庆地区,桂花叶枯病一般在7~11月发病,且环境闭塞、遮荫潮湿或生长衰弱的植株最易发病。在发病初期,喷洒1:2:200的波尔多液;在发病期,喷洒50%的苯来特1000~1500倍液,或50%的多灵菌800~10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500倍液。
1.2桂花褐斑病
桂花褐斑病会在叶片上由初期的黄色小斑点发展至近圆形,病斑边缘为红褐色,中央为黄褐色至灰褐色,且其有黄色晕圈。褐斑病在后期会在叶片两面散生出黑色霉状物。在安庆地区,桂花褐斑病的发病期为7~11月。针对桂花褐斑病,重病区应在苗木出圃时喷洒1:1:100~200的波尔多液进行消毒;在发病初期,整株喷洒1:2:200的波尔多液;在发病期,喷洒50%的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的可杀得300~500倍液或阿米西达1000~1500倍液。
1.3桂花炭疽病
桂花炭疽病在初期会在叶面出现椭圆形、半圆形或圆形病斑,颜色由浅褐色到灰白色,并在边缘出现红褐色环晕,而病斑在后期会产生大量小黑点。在安庆地区,桂花炭疽病的发病期同样也在7~11月,且其病原菌在温度为10~33℃的闭塞、遮荫和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尤为迅速。在发病初期,喷洒70%的可杀得300~500倍液或25%的炭特灵500倍液或大生500倍液,注意应交替或混合使用不同的杀菌剂。
1.4南方根结线虫
南方根结线虫病的主要症状为:根部成瘤及其地上部分矮小并发黄。这一病害的病原物主要经泥土、水流及2岁幼虫移动传播。其防治措施为:喷洒二溴乙烷或薰蒸剂溴甲烷等消灭土中线虫;植物在生长期,喷洒克线磷或杀线威等。另外,还应注意:一是及时修剪枝叶和摘除病叶,并集中焚毁。二是重视养护管理。三是选择土壤肥沃且排水条件好的地块栽种桂花等。
2虫害种类与防治
2.1柑桔粉虱
柑桔粉虱主要危害叶背,使其叶片发黄,并造成叶片脱落。在安庆地区,老熟幼虫(或蛹)会在叶背过冬。成虫一般在叶背产卵,直至孵化固定在叶背,并分泌出棉絮状的蜡丝。其防治措施为:喷洒2.5%的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间隔7~10d喷洒10%的扑虱灵1000倍液,连续喷洒3~4次即可。
2.2吹绵蚧
吹绵蚧主要危害新梢、嫩芽和叶芽,且在严重情况下,会引起叶片枯黄脱落或树梢枯萎。在安庆地区,无卵雌成虫或若虫会在叶背过冬。初卵若虫会爬迁至树外,并附在叶背主脉侧或新梢上,而雄虫会在临近土层、枝杆裂缝或杂草中造白茧化蛹。其防治措施为:间隔10d喷洒吡虫啉1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
2.3红蜡蚧
红蜡蚧主要危害叶片和枝杆,引起植株缓生、发黑和树冠萎缩。在安庆地区,受精雌成虫会在树杆上过冬,并依次在3月孕卵、5月中下旬产卵及5月下旬孵卵,而6月为盛期,其中初孵若虫会爬30min,并固定在枝叶上。针对红蜡蚧,其防治措施如下:间隔7~10d喷洒20%的稻虱净1500~2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
2.4扁刺蛾
扁刺蛾主要危害叶片,即其幼虫会啃食叶肉,而老龄幼虫会蚕食叶片至仅剩叶柄。在安庆地区,老熟幼虫会在疏松土层中集中结茧过冬,其卵一般产在叶背及其初孵幼虫会在卵壳附近停留至脱皮,之后先吃卵壳,再啃食叶肉。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1)在幼虫结茧前翻松树杆附近的土壤,引诱幼虫集中在这一区域过冬,从而方便集中消灭幼虫。(2)针对低龄幼虫喷洒10%的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25%的敌杀死5000倍液。
针对上述虫害,除了按要求喷洒药剂以外,还应重视桂花的养护管理,比如,及时修剪虫枝,植株间保持透光、透气及通风,以控制虫害。
3结语
针对安庆地区桂花的病虫害,首先应收集数据信息,以查明病虫害的具体类型,然后结合病虫害的病状,分别从施药和养护管理2个方面加以防治,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桂花在城市绿化中的功用。另外,桂花病虫害喜阴、喜潮,则在养护管理中,应设法改善桂花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花生病虫害管理篇3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职教中心河北石家庄052160)
由于设施栽培环境相对密闭,并可对多种生态因素进行人为调节。因而,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受到有效控制,但仍不可忽视少量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常见的主要虫害有桃蚜、红蜘蛛等;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等。为控制其危害,可在盖棚膜前对枝干及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盖棚膜后及时观察防治桃蚜、红蜘蛛、细菌性穿孔病,主要用药为蛾螨灵、绿色功夫、代森锌等。也可用烟雾剂熏杀病虫3~5次,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1主要病害及防治
1.1穿孔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霉斑穿孔病等。叶、果、枝梢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形成斑点,以后病斑干枯形成穿孔,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穿孔病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及品种有关。温暖阴湿、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或树弱均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重。
(2)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枝,清除病叶。花芽膨大期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喷施农用链霉素;展叶后至发病前,喷施代森锌、苯菌灵等防治。
1.2桃炭疽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新梢。幼果于硬核前开始染病,病斑红褐色,中间凹陷。被害果除少数残留于枝梢外,绝大多数脱落。成熟期果实发病,病斑凹陷,具明显的同心环纹和粉红色稠状分泌物,并常融合成不规则大斑,最后果实软腐,多数脱落。桃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异,早熟、中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品种发病较轻。开花及幼果期低温、潮湿易发病;果实成熟期,以温暖高湿环境发病较重。管理粗放、留枝过密、土壤黏重、排水不良以及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清除僵果、病果、病枝、病叶。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前和落花后喷药防治,药剂可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1.3桃褐腐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桃褐腐病(灰腐病、灰霉病)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以果实受害最重。
开花期及幼果期低温高湿,果实成熟期温暖高湿发病严重。树势衰弱、管理不良和土壤积水,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病果、病枝,集中烧毁。及时防治害虫,减少虫害和虫伤。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10~15天喷代森锌、甲基硫菌灵进行防治。褐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可在花前、花后各喷1次腐霉利或苯菌灵防冶。
1.4疮痂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又称黑星病、黑斑病、黑点病。主要危害果实,也能危害枝梢和叶片。果实初发病时病斑呈绿色水渍状小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呈墨绿色,一些病斑联合在一起。病斑周围的果皮着色,但常带绿色。病斑只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后期病斑木栓化,龟裂。
(2)防治方法。清除病枝、病果,消灭病原。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于落花后1周至采前半个月,每隔15天喷布1次多菌灵、代森锌等杀菌剂。
2主要虫害及防治
2.1蚜虫
(1)发生规律。危害桃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3种。蚜虫1年发生10~20代。新梢展叶后开始危害,有些在盛期危害花器,刺吸子房,影响坐果。
(2)防治方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桃蚜对白色和黄色有趋性,设置黄色器皿或挂黄色黏胶板诱杀。萌芽期和虫害发生期,除施用烟雾剂外,还可喷吡虫啉、苦参碱、烟碱乳油等防治。
2.2桃小食心虫
(1)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果危害。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实,蛀果孔常有流胶点。幼虫在果内串食果肉,形成“豆沙果”,并在果实上留蛀果孔。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幼果发育期出土产卵,孵化的幼虫危害至9月份脱果后入土做茧越冬。
(2)防治方法。成虫羽化前,在树冠下覆盖地膜,以阻止成虫羽化后飞出。成虫羽化出土前翻树盘并用杀虫剂处理土壤,杀死羽化成虫。在成虫羽化产卵和幼虫孵化期及时喷药,可喷灭幼脲、杀铃脲等药剂防治。
2.3螨类
(1)发生规律。主要有山楂红蜘蛛和二斑叶螨。以幼螨、成螨群集在叶背取食和繁殖。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和花芽分化。以受精的雌虫在枝干树皮缝中及靠近树干基部的土块缝里越冬,每年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而异,一般5~15代。
(2)防治方法。休眠期清扫落叶,刮树皮,翻耕树盘和清除杂草,消灭越冬雌虫。在越冬雌成虫进入越冬前,树干绑草把,翌年春出蛰前解除绑草烧毁。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生时喷阿维菌素、苦参碱、浏阳霉素等防治。
2.4桃潜叶蛾
(1)发生规律。幼虫在叶组织内串食叶肉,形成弯曲的食痕。叶片表皮不破裂,由叶面可清晰透视,受害叶片易脱落。潜叶蛾以蛹在茧内越冬。桃展叶后成虫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即潜入叶肉危害。每年发生6~7代。7—8月份气温高,繁殖快,世代交替。10月份后开始化蛹越冬。
(2)防治方法。休眠期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成虫发生期和幼虫孵化时,可用灭幼脲、杀铃脲等药剂防治。
2.5桑白蚧
花生病虫害管理篇4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重要性;策略
一、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针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从而提升花生种植效果和整体技术有效性。只有建构系统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在花生种植项目中,病虫害不仅会导致花生产量下降,也会使其产量缩减50%以上,基于此,种植人员要结合实际管理维度和管理效果,积极践行更加科学化的产量管理以及田间种植机制,在保证花生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花生产量,也有效应用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常规化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的实效性[1]。
二、花生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分析
(一)优化抗病虫花生品种培育机制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结合抗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培育高品质抗病品种,对产量较低的品种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种植机制,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培育项目的有效性,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作为培育亲本,从而提升整体抗病虫性的主要效果,升级管理效果和管理维度,促进应用效果的有效性,也要落实信息化管理维度。在抗病管理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应用多种杂交技术,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技术结构的有效性,有效减少花生病虫害几率。
(二)优化花生病虫害管理措施
目前,在处理花生病虫害方面,主要是利用物理防治机制和药物防治机制,或者是利用生物防治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织项目中,利用的是生物链优胜劣汰的淘汰法则,主要是寻找花生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集中病虫害处理和有效优化,实现保护花生的目的,并且有效的落实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提升整体效果。另外,在物理防治项目中,要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主要是利用灯光诱捕的方法,设置灯源项目和具置,只有充分发挥相关技术的处理效果,才能提高整体病虫害防治处理效果[2]。除此之外,药物处理也要严格遵守管理要求和具体措施,花生较为常见的病虫害就是立枯病、锈病、叶斑病等,种植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防治和管理。立枯病主要利用浓度为75%的百菌清800倍液、浓度为20%的利克菌800倍液对。叶斑病主要利用浓度为50%易斑净1500倍液,或者浓度为30%的苯醚甲丙环唑乳油300倍液。在病虫害处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结合相关药物的使用时间以及具体使用方法,保证规范化用药。
(三)优化花生种植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花生病虫害项目,就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技术模型,升级管控纬度和管理效果,确保管理结构和管理要求之间的契合度,相较于传统的农机具,新型化的现代化技术具有自身优势,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集中处理。现代化农机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除了进行种植和施肥,对于保墒合垄项目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给予其高度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由于现代化农机具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化特性,在使用下相关机械的过程中,结合植保技术,真正落实科学化种植和养护,提升花生预防病虫害项目的综合水平[3]。
(四)优化综合性农业防治体系
在种植过程中,土壤和种子本身都会残留病虫害,若是出现营养不充足和土壤输送问题,都需要种植人员进行集中关注和综合管控,建立健全综合防治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大量使用带菌化肥,就会导致花生植株出现矮小情况,也导致其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正是基于此,要对化肥进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控制,并且要及时进行疏通排水,有效地提升花生的抗性。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积极落实区域性防控技术模型的同时,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花生受到病虫害的二次干扰[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其病虫害防御能力,提高安全性和种植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防控面积的同时,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防治机制,减少病虫害导致的威胁,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实现综合化病虫害防御机制,也为花生种植项目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山,吴佳宝,邱柳等.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我国南方花生高产途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4,14(11):44-48.
[2]张贵国,陈香艳,魏萍等.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花生高产栽培中的试验示范[J].农业科技通讯,2015,11(06):49-50.
花生病虫害管理篇5
关键词:李子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733122
李子属蔷薇科李属,原产于长江流域,其果实呈圆形、心脏形或长圆形,果皮有黄色、红色、暗红色或紫色,果肉有黄色或紫红色,果香浓郁,果核呈椭圆形,核面有凹纹。李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不仅食用价值高,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实耐储存及运输,故为经营者、消费者的青睐。本文主要针对李子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1李子树的主要病害
1.1红点病
李子树的主要病害包括红点病及细菌性穿孔病。所谓红点病即叶肿病,初期仅为害叶片,后期则会对果实产生影响。发病时可见叶面上有红黄色圆病斑,病斑微隆起,为害严重会致病叶早落。果实发病同要有红黄色圆病斑,影响病果长势,严重者会脱落。李子红点病好发于落后至硬核前,如年份多雨则会加重病情,尤其是植株过密的李园会更加严重。李子红点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两种,一种是及时、彻底的清扫果园,将落叶、病果深埋地下,或带至园外彻底焚烧,以便彻底清除病菌;也可进行秋翻地及春刨树盘,尽量减少侵染来源。另外一种是采用药剂防治,在李树萌芽前、展叶后喷施5?Bé石硫合剂;李子开花末期及叶芽开放时,还可喷琥珀酸铜200倍液进行预防性保护;除上述措施外还要加强园间管理,注意排水、勤中耕,以降低果园土壤的湿度。
1.2细菌性穿孔病
通常情况下湿度较大的果园,比如排水不良或多雨年份易发生细菌性穿孔病,这是由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更利于病菌的侵染。该病主要对叶片、枝梢及果实等产生损害,导致叶片早落,影响树体的长势。染病后叶片会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脱落、穿孔,病情严重还可导致叶片大量脱落;果实染病后会产生水渍状小点,并逐渐扩展,病斑中心呈褐色,最终形成病斑,病斑呈近圆形,边缘有水渍状晕环,中间稍凹,表面硬化;直径可达35mm左右;如果园湿度较大则病斑会出现黄色溢脓,导致果实脱落;核果开花后病菌会随之溢出,感染其他植株。针对细菌性穿孔病,同样要加强果园的综合管理,通过施播有机肥提高树体的抵抗能力,如果园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则要加强除湿、排水;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病枝要彻底清除,减少侵染病菌。此外还要进行药剂防治,休眠期可喷施波尔多液,落花后间隔2周即喷施一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2李子树主要虫害及防治
李子树的主要虫害包括食心虫、蚜虫及红蜘蛛:
2.1李子食心虫的防治
李子实心虫的成虫是灰褐色小蛾子,幼虫呈粉红色或淡黄色,一年发生2~3代,老熟幼虫做茧土下越冬;实心虫为害果实会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逐渐脱落;果实中虫道内积满豆沙馅状的红色虫粪。李树花芽萌动时食心虫幼虫出土,李树终花期前幼虫再化蛹入土越冬;李树落后后期可见越冬成虫;随着李果的成熟,食心虫的危害也逐渐增加。针对食心虫可以采用下列防治措施:成虫及产卵盛期是防治李子食心虫的最关键时期,此时可采用药剂防治措施,生理落果时第1代老熟幼虫会随之入土,可在生理落果前对树冠下土壤喷施50%辛硫磷乳油;越冬成虫盛发期、产卵期则可采用敌百虫或敌敌畏乳油进行防治。在落花达到95%、小果麦粒大小时可第1次喷药进行防治,所用药物包括敌杀死、速灭杀丁、来福灵等,间隔1周喷施1次,可提高防治药物。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果园放鸡或土施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2.2李子蚜虫的防治
李子蚜虫主要会对果树的新梢叶片产生危害,影响树体的长势,叶片受到侵害时会呈卷曲状,逐渐脱落,果树的产量会受到直接影响。针对李子蚜虫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早春要合理剪枝,将被害枝条及时清除,并带至园外焚烧;如危害严重,可用50%敌敌畏乳剂溶液对树体打药;也可喷施40%乐果乳油800倍液。在每年5月上旬或中旬的蚜虫发生期可用药剂涂刷树干防治虫害,用2份水稀释40%乐果乳剂,用毛刷将其直接涂在主干周围约6cm宽,涂刷地注意刮去粗糙的翘皮,不过不能伤及嫩皮,再用纸包好;如果树为幼树,则要注意控制药剂浓度。
2.3李子红蜘蛛的防治
李子红蜘蛛的成虫、若虫主要以叶片及初萌芽和汁液为主,影响新芽萌发,严重者会导致叶片焦煤内、脱落,针对李子红蜘蛛可以喷施5?Bé石硫合剂,并将老翘皮刮除集中焚烧;果树花前、花后及生长期,可喷施20%三氯杀蜗醇乳油800~1000倍液,防效很好。
花生病虫害管理篇6
关键词: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230022
1棉花病虫害基本理论概述
1.1棉花病虫害
棉花的生长过程伴随着病虫害的发生,会遇到各种疾病的侵扰,甚至因为各种疾病而死亡。疾病会影响棉花发育和产量。例如慢性枯萎病,植株出现枯萎病况,慢慢地萎缩,变小,部分叶子有黄色脉络。到了棉花产棉铃时才发现这种病状,不很明显,但会对植株的发育和棉花的高产产生影响。有些疾病是非常严重的,比如立枯病,在棉种还没有出土时就会产生,一旦发生这种病害,幼苗就会枯萎腐烂,就此而丧失生命,有的是到了植株长出后在接近地面的部分会出现黄色斑点,不断延伸,病情加重时,还会渗透到根茎部位,出现下陷、枯萎直至夭折。除了病害还有虫害,像棉铃虫、红蜘蛛等,还有最近几年新出现的虫害如:斑潜蝇、棉盲蝽等等。
1.2棉花病虫害防治
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影响,严重时可以导致棉花大面积死亡或者导致大幅度的减产,所以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是很必要的。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就是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或抑制住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棉花的健康成长。棉花的病虫害的防治是整个棉花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棉花的高产增收提供了保证。
2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的意义
2.1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保证棉花的收获
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对于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数得着的棉花生产大国,棉花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国的棉花种植出现区域化、规模化的趋势,伴随着这种趋势的出现,棉花的种植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品种、土地、病虫害成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每年的就有高达1/5的损失,位于各种影响因素的首位。最近几年病虫害的发生比较突出,成为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制约棉花高产,生产优质棉花的关键因素。所以,加强棉花的病虫害的防治,能够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保证棉花的收获。
2.2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棉花在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棉花的增产增收事关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民收入的高低。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才能增加棉农的收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病虫害防治不力,会导致大量的损失,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棉花相关的机械制造、棉纺织业、服装制造业、运输业等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3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分析与防治
3.1发生的病虫的现状
随着我国的棉花种植规模不断地增加,新型的病虫害不断涌现,比如烂根型、枯萎型、皱缩型等新型病。根据可靠资料的调查发现,在多年重复中的田地里,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棉花的根部腐烂、叶片出现枯萎、叶片发黄等疾病问题不断发生。虫害中的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出现交替式、复合式发生的现象,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复杂。
3.2病虫害的防治
在棉花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坚持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做好预防病虫害发生,以及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充分发挥环境中的天敌的作用,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提高防治的效果,保证在棉花发育的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棉花健康的生长和提高棉花的产量。
要选用优质高产的能抵抗病虫害的棉种,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采用套种和轮流种植,既可以减少病虫害又可以提高各种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利用不同作物产生的天敌优势消灭棉花的虫害。在使用农药时不至于把大量的天敌资源消耗掉,选用对害虫杀伤力大,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有效保护天敌资源。对种植棉花的田地进行冬天翻地,使得地下的病虫害在低温下大量死亡,进行冬天灌溉,进一步消灭虫害,播种期间在棉种的周围撒上防治虫咬的毒饵,植株长大后对于虫害采用多边喷洒,不断换用农药,以增强灭虫的效果。除了采用农药,还要采用,人工捉逮的方法,用强光源诱杀害虫,种植玉米诱杀地带,集中喷洒,集中杀灭害虫。采用生物杀虫法,养殖大量赤眼卵蜂,研究使用生物捕杀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强壮增强抗病能力;加强科技服务,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防止病虫害提高技术支撑。
4总结
根据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现状,采取综合措施,作好预防工作,配以科学的指导,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