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收集20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略有不同。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是热闹非凡,街上的行人都在买年货,挂上了红彤彤的大灯笼。
终于,在我们的期盼中,春节到了。早上睁开眼,鞭炮声便响了起来。我立刻穿好衣服,跑了出去,问:“奶奶,为什么放鞭炮啊?吵得我没睡醒。”奶奶笑着说:“传说有一头年兽,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害人。有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他叫人们不要惊慌,在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屋内不要关灯,又放起了鞭炮,年兽一见便慌了,赶忙逃走。”我点了点头。
晚上全家都吃完了饭,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给我们准备红包。我和弟弟表演了一个节目,每人收到了4个红包,每个红包是100元呢!接着,爸爸妈妈也给了我们红包。这晚要守岁,一家人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没什么人睡觉。
第二天,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我们穿好新衣,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别人拜年了。每当这时候,我们都会收到好多的压岁钱。
到了舅舅家,舅舅便说:“来啦,看!这种烟花是小孩子玩的。”说着便给我和弟弟一人一支,点上了火,就像一个魔法棒似的.,弟弟乐开了花,拉着我一起玩。
春节噼里啪啦地过去了,人们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段美好的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3
重阳节是一个很传统的节日,但是很多地方其实并不会过重阳节而是过清明节。但是我们老家就喜欢在重阳的时候去祭祖,而且那个动静非常的大,几乎是整个村的人都会派一个代表去感谢先辈们迁移到此的恩情,也是因为我们都是同一血脉的人,所以大家也等于是同一个祖先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我们这里都会很热闹的原因。当然重阳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敬老,这天除了祭祖,还有很多别样的花样供我们游玩。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习俗这里没办法列举出来,只有自己亲身来感受才能够明白这其中的乐趣。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虽然比其他的节日没有那么的热闹,但是在晚上也会有很多丰富的活动展现我们的风俗表演,如果你也是一个喜欢游玩,喜欢寻找民族风俗的,不妨亲自来体会一下。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4
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我的家乡有非常多的春节习俗,如:贴春联,拜年,守岁等等,多的我实在数不清了。
春节最热闹的就要属除夕了。除夕一大早,人们起床后总能听到无数的鹅叫声,这些鹅是人们在腊月二十九买来做年夜饭的。早晨,人们赶着在门口两边贴春联,在门上贴门神,还要把桔子、蒜,绑在一起挂在门顶上,寓意出入平安,大吉大利。接着小孩子们就要开始放鞭炮,鞭炮声仿佛唤醒了新的一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没有一秒是平静的,五点没到,炮声四起,开饭了,在满桌的佳肴中有两种必不可少,其一,年年有余一一鱼,预示着全家富贵吉祥有余。其二,工作勤劳一一芹菜预示着来年工作勤劳,寓意着吉祥。饭桌上我们一家父母兄弟围着坐,我和几个小朋友则刚吃过饭,便冲出去放烟火,而那些一年未见面的大人们倒杯酒互相祝愿着。我们小朋友边点烟花边许愿,点燃一个个烟花,让它们冲上云霄。累了一天的我们,静静地躺在草坪上,看着烟花响彻大江南北,烟花色彩是美丽的,好像来年的日子,美得让人不及顾遐。
饭后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成了连绵的一片,这一刻过年的气氛也就更浓了。
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年夜饭,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刻画在我的心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6
记忆里,家乡最热闹的节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乡比春节还要热闹、隆重。
冬至,孩子们的第一件大事是买汤圆,有豆沙馅,绿豆馅的,也有表里如一的白汤圆,第二件大事是买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们,什么二踢脚、窜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抢手货,有钱人家还会买火箭礼花,冬至前一天夜里,要是看见自家阳台上有人放烟花,那大人们的'往往只会笑骂几句,随即打住了。
小孩子欢喜,大人们也忙碌,男人们要自己开车或托人进城采购冬至当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们则在家中制作各类粿品,还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贩抓住商机,在市场边上卖起了小吃,还有人杀鸡宰猪,好不热闹。
冬至,终于到了。各家各户倾巢而出,把满满一大桌的鱼肉、卤鹅、粿品和猪肉等搬到村子的广场上,用来拜老爷,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几座老爷庙都人来人往,香火不绝,还有一个从外边请来的戏班子,在村内广场搭台演潮剧,小孩子们都在自家天台上帮大人放鞭炮,鞭炮声一响,村里也算是开始准备过年了。
家乡的冬至,年年都是热闹非凡,咱们村里虽不比城里,却也要过冬至,而且过得比城里还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7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风俗。安徽的春节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走来,到处都已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幸福的笑容。
家家户户早上一起来,男的.贴对联,挂灯笼和贴倒福。女的上街打年货。街上十分热闹:有卖年糕的,有卖花的,特别多的是卖鱼的和卖豆腐的。街上水泄不通,处处都是吆喝声。过了高峰期,渐渐人少了,都回家吃午饭。没一会儿,街上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
午饭并不丰盛,丰盛的是晚饭。吃年夜饭前,要放一次鞭炮,然后关上全家上上下下的门,打开家里上上下下的灯,而且这灯要点一夜。还得在公柜上烧一炷香,磕三个头,拜神拜佛拜祖先。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才能吃饭。菜也很讲究:桌上必须有一道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还得有一道青菜炒豆腐,因为有一句古话叫青菜豆腐保平安。上完菜,大家举杯同庆,举杯敬酒。吃完饭,孩子们还要向长辈们要红包。
晚饭桌边人人的碗里都会剩下一些没吃完的饭。饭里可能还有两块鱼或一块豆腐。杯子里还有半杯酒。
饭后,一家人围着炭火吃瓜子,花生。直到12点后才能睡觉,这叫守岁。睡觉前放一挂鞭炮迎接新年,辞去旧岁。夜深了,但还是灯火通宵。
新的一年里,大家互相祝愿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享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牛年大吉。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8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国家地大辽阔,每个地区的风俗有千千万万,但我想,有一个风俗定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更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桌边,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都叫它“年兽”。每年除夕,它都出来滥杀无辜。有一年除夕,“年兽”挣断了铁索,又窜回村中去吃人咬牲畜。村民们与它拼死搏斗,才将它赶走。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门庆祝,这样就有了“拜年"的习俗。时间一长,人们逐渐找到了“年兽”的弱点:怕光、怕红色、怕响声。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炮。这样,“年兽”就不会再害人了。这一天,人们称为“过年”,又称“春节”。
到了除夕这一天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富有年味的“福”字。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论着趣事。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坐在一起,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五、四、三、二、一!过年啦!”屋里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表示对家人的祝福,大人们听了这些美滋滋的话,都掏出腰包,给孩子们压岁钱,顿时,孩子们心花怒放。
春节多么热闹的节日,一个家家都知晓的风俗,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0
广州具有文化意义的节日风俗有很多,但是特殊的风俗只有一个——喝早茶。
广东早茶是一种岭南民间的饮食风俗。广州人把饮早茶当作吃早餐。广州人去茶楼喝茶吃点心是一种传统,既健康又实惠。
清晨,我们一家人去喝早茶,来到茶楼,总是无比热闹,传进耳朵里的或是“饮佐茶未”或是卖点心的吆喝声,看到的'都是人们享受点心的情景。
看到他们的食物,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看了那么久,我也该吃点了吧,我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绿茶,这味道仿佛在夏天吃冰棍一样,清爽至极。过了一会儿,一盘盘具有广府特色的点心陆陆续续上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菠萝糕放入嘴中细细品尝,里面的萝卜顿时在我口中蔓延开来,我不禁闭上双眼细细品味。“这真是太好吃了!”
于是我开始品尝在桌上的每一件点心,它们都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它们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跳跃着,就像是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早茶的交响曲。有香的、脆的、软的……我三两下把一盘点心吃得精光,正想再来一块,却发现只有空盘了,我咽了咽口水,觉得唇齿留香,真令人回味无穷。
喝早茶代表了广州人独有的特色,茶代表了好客儒雅,点心代表情心细致,这些精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把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1
我们延边朝鲜族有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老人节”。
1982年以来在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各地成立了老人协会,1984年,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们都会佩戴大红花,接受儿孙们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还会给老人备制“麻克烈”、打糕条、冷面等。图们市委市政府还会在图们江广场,为老人节准备了歌舞表演、传统娱乐活动。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民族把尊老敬老当做传统美德。现在的图们市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轻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关心孩子。今年的老人节,妈妈带着姥姥和我,到图们江广场观看老人节活动。在广场上,我见到很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人。他们身着传统服装,依偎在子女身边,观看传统活动,沧桑的脸颊带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见到相识的老伙记时,都会向对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们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们也不忘回忆起年轻时曾经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
“老人节”是一个值得向全国推广的节日。因为是现在的老人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赶走了日本鬼子;是现在的老人们用血汗建设起祖国的富强;是现在的老人们还在老家为子女带孩子。
我想对全国的老人说一句:“您们辛苦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2
我的家乡是四川华蓥的一个小镇,说起家乡的风俗,我想最有趣的最值得说的,就算是举办婚礼了吧。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在举行婚礼前,双方的父母忙前忙后的,发喜帖办嫁妆等等。买来的嫁妆先放置在女方家里,到了新娘出嫁的那一天才一起送到男方家里。最热闹的.还是举办婚礼的那天。那天的一大早,新娘在女方家梳妆打扮,等待新郎的到来。新郎到来以后,新郎、新娘一起走出女方的家门时,新娘用手捂住脸轻声的哭泣,表示对娘家的留恋。当接新娘的队伍开始走时,女方家里人就开始放鞭炮。另外,新娘还带去几位年轻的女子,表示陪嫁。男方去接新娘回家时,一般来说都不超过中午十二点钟。如果在同一条街上,有两户人家娶媳妇,谁先娶回来得快,就意味着谁先得孙子,先发财。所以娶新娘,娶回越早越好,如果新娘去新郎的路上,要过桥的,新娘必须往水里抛几枚硬币。新娘到男方家后,新房里的蚊帐是由男方的舅母或婶婶帮挂的,一边挂一边还说一些吉利的话,男方的父母给挂蚊帐的人一个红包。
在喝喜酒的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了,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是数目不小的红包。
家乡的风俗除了举办婚礼是有趣的以外,其他的像三月三、端午节等等,也非常有趣,有机会再给你们介绍。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3
我的家乡在山西北部,是一座被称作像北欧一样美丽的城市——朔州市。它有着很多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花灯、秧歌、彩车、旱船、焰火……热闹非凡。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从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三天,每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的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的灯展。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现代电器的也有歌颂新生活的,有宫灯、动物灯、飞机灯、火箭灯、飞船灯、有鼔灯、油饼灯······
放烟花,为山西人民最为喜欢的活动,元宵节期间每晚都要在广场上进行放烟花活动。大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观看那美丽的烟花,多么艳丽,把天空都装扮的.绚丽多彩,科技含量相当之高。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_。“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日狂若”。从十四到十六各区县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表演。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传说的,有带有启迪意义的……
啊!家乡的元宵节,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4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乡,摸秋的习俗由来已久。
相传,元朝末年,准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天,他们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就露宿于野外。有几个士兵饥饿难耐,在田里摘了瓜果充饥,于是主帅要降罪于他们,乡亲们得知后纷纷出来劝说,其中有一位老者随口道:“八月摸秋不算偷。”因此,士兵被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节,从此留下“摸秋”的'习俗,丢了“秋”的人家,无论多少,从不叫骂。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是喜欢摸秋的。中秋节的夜晚,圆圆的月升起来了,吃罢晚饭,我和小伙伴们那块棉花地碰头,然后从在土丘上,商量着偷谁家的“秋”,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叶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摸秋啦!”不知是谁在田野里轻喊一声,于是我们便四散于浓浓月色之中。我拽着弟弟来到钱奶奶家,弟弟说要留在门口放哨,于是我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我缓缓地抬起脚,脚尖似游鱼一般轻轻放下,我始终提着一口气,可怎知刚要成功这写日志,不知从哪冒出一只大黄狗,“啊!”我大叫一声,刚跑到门口,弟弟又不见了,正当我犹豫恼怒之时,钱奶奶却走了过来,边把大狗拉走,“都怪我不好,别怕、来、多拿点。”说着,便往家里掏出一些糕点,我红着脸受宠若惊地接受了。
摸秋、摸秋,悄悄偷走了秋日的欢乐与甜蜜。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5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在泰州,这里的端午节,在艾香里吃粽子。
端午这天,满街飘着粽子香。家里买了许许多多的粽子,红豆的,红枣的,瘦肉的,花生的,咸蛋黄的。奶奶也亲手裹了些粽子,我在“裹”字上打转。多么生动形象的一个字啊!是给米穿上绿蓑衣呢,像裹着一个白嫩的.小娃娃。那架势,有烟火的闹腾,有过日子的隆重。生活如此这般,真是美好。
吃时,我突然想起一种叫艾嵩的草,叶片灰绿中泛白,茎亦是灰绿中泛白,笔直笔直的,香气从茎叶间散发出来。这种香气很奇特,香的苦苦的,醇醇的,却让人闻着很受用。
街上有卖艾嵩的,一小把一小把地捆扎着,插在塑料桶里。家里随便乱插,大门上,窗台上,家神柜,都插上。甚至蚊帐里,也要挂上一小把,家里处处弥漫着艾嵩苦苦的香。
我喜欢这样的忙乱,这样的张罗,这代表着过节呢,代表着我们有粽子可吃。我们在艾香里吃粽子,无忧也无虑。我一口一口的品着它,味道细腻,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糯米里掺着红枣的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粽子,我打开电视,观看赛龙舟。龙舟的造型各异:龙头高高扬起,头上犄角格外显眼,龙须随风飘舞。比赛开始了,龙船们像箭一样发射出去。渐渐地,一艘金黄的龙舟超过了别的龙舟,跨过了终点线。
我的家乡的风俗远远不止这些,生活如此这般,真是美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6
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龙江大庆。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大家开始扫除,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连平时不光顾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扫的一尘不染。而在扫除时,各家也有各家的习俗,妈妈常说:二十四,扫房子。而我们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参与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而在十八时,我们就要在门口贴上对联。相信这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我们家有个习俗贴对联由小孩来贴,既有守岁的意义,也有希望我们勤劳能干、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戏就是年夜饭了!前期大家坐在沙发或椅子上,享受着、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在凌晨12:00的钟声响起时,饺子准时闪亮登场,大家开始分享元宝样的饺子。嘘~不瞒你说,我们的饺子里可是有宝藏的!宝藏就是我们饺子里的硬币!我们把饺子里包上饺子。小孩吃到硬币表示新一年能够茁壮成长、学业有成;大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越长越年轻、工资越来越高;老人吃到硬币表示新的一年能够体如泰山、延年益寿。不瞒你说,没到三十,我们都疯了似的吃饺子,不吃到就不罢休,我还曾有把硬币吞进肚子的囧事
哎,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7
放烟花大概是所有人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了。那一朵朵在天空中绽开的瑰丽的烟花,那一摔就响的'摔炮,想必这是所有人一提起烟花,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来的场景。
关于放烟花的由来,众所周知的是为了驱赶“年”。“年”十分害怕爆竹声,于是人们就用火烧竹子,发明了最原始的鞭炮,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鞭炮。在今天,鞭炮也不再是用来驱赶“年”了,而只是供人们娱乐了。
我小时候就没少玩鞭炮,但也因鞭炮弄出过许多有趣的事来。我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在表哥家。
晚上我和表哥以及表妹在楼底下放烟花,表哥点燃了一种会冒出许多火花的烟花,并拿它对着我和表妹,想吓唬吓唬我和表妹。因为我和表妹都害怕那些火花弄到身上,我们俩急忙往后退,我一不留神,一只脚没踩稳,而另一只脚就向后退了。结果就显而易见了,我摔倒了,而且摔在了满地碎石的石子路上,手掌被石头划伤了。事后呢,表哥被他妈狠狠的骂了一顿,骂得他“狗血淋头”、“体无完肤”。从此以后,表哥再也不敢拿烟花吓唬我们了,而我也知道那些火花其实根本就不会伤人。
不管怎么样,放烟花一直是作为新年风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浓浓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了,还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了。
但近年来烟花因污染环境被禁止了。对此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研制环保的烟花,让烟花继续绽放在夜空中,继续成为人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8
我们徐州有风景如画的云龙湖、有许多历史名人、有丰富的特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番吧!
云龙湖是徐州最美的一个景点,它位于徐州市的南部,三面青山叠翠,湖面波光粼粼。站在绿树成荫的湖面,只见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明净的湖水晃动着青山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每到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都会到这如画的云龙湖观光、旅游。他们有的在岸边拍照留恋、有的兴致盎然坐在画舫里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缓缓地游弋、有的乘着快艇在湖中乘风破浪风驰电掣
古彭徐州,革命历史悠久,地杰人灵。龙飞之地,将相之乡。文人骚客,艺术大师数不胜数。如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盖世英雄项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苏东坡
徐州有丰富的特产,小儿酥糖、煎饼、烙馍、狗肉徐州特产小儿酥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传统食品,其特点是香、酥、甜三性具备,是老少皆宜的佳品。
我们领略了徐州的美景、了解了徐州的历史、品尝了徐州的特产。你是不是感觉徐州很美、很好呢!有时间不妨到徐州亲身体验体验吧!到时我还可以当你的向导。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19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人们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们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们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人们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篇20
我的童年是在丽水乡下度过的,那儿每年中元节都要放河灯。妈妈不许没有九岁的孩子去看河灯,怕出意外,再加上姐姐们每次看河灯回来,总是一副满足的样子,我于是也觉得河灯是个极神圣极美好的东西了。
九岁那年的中元节,我被允许第一次去看河灯。一周前,我就开始兴奋,天天拉着人家唠河灯。
终于熬到了七月十五,天还没黑,我就蹲在河边等。我清楚的记得,那天的时间走的多慢:云飘来又飘走,鸟儿已经飞了上百个来回,可天就是不黑。过了好久,姐姐才姗姗来迟。我催促她:“放吗?放吧!”可姐姐却只是故作老成地摇摇头,说:“还不到时候。”我急了,但却不说话,只是盯着姐姐看。她似乎也受不住我渴求的目光和河灯的诱惑,打开装河灯的`篮子,拿出几个河灯。她做的河灯总是很精致:彩纸折成荷花的模样,每一片花瓣都是不同颜色,荷花中央用胶水固定了蜡烛。我不由联想到妈妈说“荷花灯是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意。姐姐点亮蜡烛,俯下身子,将河灯轻柔地往水中一放,荷花状的河灯便缓缓漂远去,直至没入一片灯光之中。
来放河灯的人渐渐多起来,河灯便也增多了。几十盏河灯汇成一股彩流往远处流去,然而没过多久又潇潇洒洒地分开了,将被夜泼上墨的湖重新染成霓虹色,并带着此岸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幽幽闪闪地飘向彼岸,烛光悠悠,温润而又神圣。
回到家后,我们还必须吃鸭子、喝茶。现在想来,那的确是极美好快乐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