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收集3篇)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篇1
本期《钱经》特邀请华安基金郑可成、富国基金钟智伦和招商基金谢志华,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价值。
放松钱流,债市有戏
2011年12月5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在全球经济下行、股市下跌的时候,是不是预示债市的机会来了?
谢志华: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们看到一个罕见的现象:股票和债券双熊。一方面承受着通胀压力,一方面是货币政策的收紧,但到四季度我们步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胀这头猛兽被暂时控制住了,经济增长没有以前快了,怎么办?央行选择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微微放松钱流。这么做的直接结果是,降低资金的成本,对债市是个利好。我预计在今年(2012)上半年都会是这样的状态,债市的确有机会。
郑可成:实际上,2011年12月份这次降存准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账款,以及缓解年底资金较紧张的局面。未来货币政策微调的可能性较大,毕竟20%以上存款准备金还是过高,有下调的空间。固定收益品种可能受到一些阶段性资金松紧影响,大方向还是乐观的。
固定收益产品低风险的特点,为投资者提供获取稳定收益的途径,如果将资产配置比作“金字塔”,固定收益就是塔基。当股票市场处于繁荣期,投资者更倾向于股票和可转债等高收益的产品,但是宏观经济处于低谷,投资还是会倾向投资固定收益的产品,造成债券市场比较繁荣的景象。
钟智伦:
未来货币政策会出现一些放松,这一点上,我同意谢志华的看法。从现在这个时点往后看,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对债券市场会比较眷顾,但国内经济下滑趋势,对股票这样的权益类资产,可能是个坏消息。所以郑可成说的“金字塔”实际是这个意思,把债券作为投资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安全的一部分。当然,这也不是说对所有债券阳光普照,比如信用债这一个大类,可能会出现分化,好的好,差的差,需要仔细甄别。
从债券市场来看,近几年债券市场迅速发展,整体上为固定收益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氛围。截至2011年11月底,托管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的债券总量已经突破21万亿元,而在2009年末,债券托管量也只有17.5万亿元。特别是信用债,最近几年更是出现了飞速发展。债券投资,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资产配置结构。
从基金市场结构来看,国内固定收益产品占比还比较低。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全球45个主要市场拥有超过7.1万只共同基金,总规模达到25.92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基金占总资产规模的42%,债券基金23%,货币基金19%,混合基金约11%。相比之下,国内固定收益基金产品的占比还很低。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国内债券基金的资产规模占比仅为7.39%,未来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同是固定收益,别傻傻分不清楚
债券基金、保本基金以及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基金应该如何选择和配置?
郑可成:我们并不建议投资者随市场的变化,频繁的更换固定收益的投资标的,做波段操作并不适合固定收益产品。固定收益产品本身的收益率不高,如果做申购赎回,产生的费用要侵占一部分收益。而普通投资者在择时能力上未必比基金经理要强,以费用换取收益,频繁操作是得不偿失的。
选择固定收益基金品种,还是要根据自身资产性质和风险收益偏好配比。例如,货币式基金最适合对流动性需求强的投资者,相当于活期存款。保本基金要求保本期,相当于投资者的定期存款。开放债券型基金风险和收益相对比较均衡,存在比较好的流动性,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投资机会把握进入时机。
无论是债券基金、保本基金、还是货币基金,我们认为都应赋予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和生命力。债券基金的久期一般较货币基金长,因此债券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相对货币基金要高一些;但货币基金久期较短,意味着它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现金替代。即使对于债券基金,不同的操作策略,也可能影响到实际的投资业绩。
对于对本金要求比较高的投资人,我们建议可以持有一定的保本基金。但对于期望战胜通胀的绝大多数投资人而言,债券基金配置的比例相对更高一些。货币基金可以和日常的生活支出预算相联系,可以作为一个闲置资金的中转站,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谢志华:固定收益产品种类日渐丰富,不同固定收益品种风险收益特征迥异,投资者需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选择品种。货币基金主要投资用短期债券、回购及协议存款等品种,主要侧重于流动性管理,安全性良好;而债券基金投资品种范围更广,其收益来源除了票息收入外,在债券牛市收益率下行过程中还能获取资本利得,因而从较长投资周期看,其收益可能好于货币基金,但其波动也比货币基金大。保本基金初期主要投资于债市,积累一定保本垫后逐渐扩大权益类投资上限,风险收益特征逐渐上升。
国债、信用债、公司债,怎么挑
在债券投资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买债券?什么样的债券更值得买?
谢志华:债券久期选择取决于对投资周期所处阶段的判断,种类选择则依据相对价值比较,不同种类债券在某一特定阶段都可能体现其投资价值。具体债券的选择首先应判断信用资质是否符合标准,其次看收益率相对类似品种是否具有吸引力。
郑可成:从目前我管理的基金来说,最基础的要求就是与运作周期匹配,在挑选公司债和企业债时,关注债券的信用评级。主要方法是通过我们内部的信用评价体系,考虑企业基本面的情况,以及宏观政策的状况,时时更新对债券状况的把握。另外,我们会关注不同公司债的差异,寻找被低估和高估的公司债。
从配置来说,我们更倾向信用较好的公司债,收益率较高。从交易角度,更倾向配置国债和信用债,它们的流动性比较好。
钟智伦:不同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种类比较多。利率产品、信用产品,以及可转债都有不同的投资方法。期限不同的券,也有不同的方法。
简单地说,利率产品有个规律:长期债看通胀,短期债看回购,中期债两头挑。决定长期限利率品种的关键要素是通胀水平,尤其是通胀预期如何变化;对于短期限的利率品种,其收益率水平和回购利率密切相关;中等期限的利率品种,既要看回购,又要看通胀,是两者的平衡体。
对于信用品种,我们更注重发债主体的信用评级和具体的财务状况。通过实地调研之后,我们再通过公司内部评级做出配置安排。有时候,一个AA评级的债券,不见得比AAA债券的投资价值低。
对于可转债,我们用“倒金字塔”的方式进行投资,即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逐渐降低配置比例,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逐渐加大高性价比品种的配置比例。
目前,我们固定收益平台针对不同的券种,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与投资流程。我们会根据每一基金的策略来决定具体券种的投资比例。目前,我相对倾向于基本面还不错的产业债。
加息期尾声,买纯债基
历史上债券基金波动和业绩如何,短期和长期有什么样的不同表现,如何把握介入机会?
钟智伦:长期来看,债券基金是对抗通胀的一个良好品种。天相数据统计显示,在2006至2010的五年间,债券基金的平均年回报率一直保持在5.15%――22.25%之间。短期来看,债券基金也会受到资金面以及外部事件的冲击而出现剧烈震荡。因此,债券基金投资,持有期的长短也很重要。
从一般规律来看,当CPI出现拐点、加息到了尾声的时候可以介入债基。这个时候基金组合里的债券收益率相对较高,相应的价格到了最低谷。我们认为,目前还是投资债券基金的相对较好的时间。
谢志华:由于债券基金可以通过不同品种的灵活切换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从历史数据来看,其表现一直较为稳健。2011年前三季度类滞涨环境中,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环境均较为负面,因而各类资产回报均不理想。但展望未来几个月,宏观基本面和政策面均有望对债市形成支撑,因而债券基金表现仍值得期待。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篇2
“如今普通居民对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处于一种焦虑状态,焦虑一方面来自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们带来的紧迫感,另一方面也来自国内居民理财观念和能力的缺乏。在这种焦虑之下,国内大部分居民的理财行为往往陷入误区。”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说。
居民理财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散户投资缺乏理性
数据显示,A股市场散户的比例达到85%以上,是全球股市的最高比例,投资者的结构决定了A股市场的特征就是高换手率、波动较大、缺乏理性,而发达国家普通居民往往将资金交给共同基金、退休基金等专业机构进行投资,对投资者本人和投资市场都较为利好。
误区二:投资过于单一,躲不过风险也抓不住机遇
国内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将资产投到某个单一的标的上。据招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从其600余万中高端客户的资产结构来看,储蓄存款和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达到76.7%,这部分资产的收益远低于资产配置组合收益。单一投资导致的结果是无法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且抓不住市场机遇。
误区三:短期投机心态较重
投资人期望一夜暴富的短期投机心理较为严重,缺乏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据业内专家分析,2003年以来,在任一时点买入债券基金持有期超过两年获得正收益概率是100%,平均累计收益为16.15%;2003年以来,上证综指在3500以下的任一时点买入股票基金持有期超过五年获得正收益概率接近100%,持有期越长,平均累计收益稳定增加。
误区四:追涨杀跌、盲目跟风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2014―2016年3年间,该行权益类基金(股票及混合)销量1017亿元,在A股高位的2015年4月―7月,短短4个月N量高达554亿元,占3年销量的54%,跟风现象明显,最终成为股市下跌的埋单者。
误区五:风险意识淡薄、为蝇头小利丢了“基本盘”
“求赢”的心思过重,而对于如何保证“不输”往往并不关心,风险意识淡薄。部分居民被民间借贷和违规P2P的高收益所吸引,结果是利息没拿到,反而损失了本金。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从2016年国内居民资产结构看,52%为储蓄存款,22%为理财产品、信托或理财型保险等固定收益类资产,10%为股票类资产,2%为黄金资产,1%为保障类资产,13%为其他资产。按照这样的配置结构,过去10年,剔除通胀后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仅为2.1%。2016年年末,该行的金葵花客户中,大部分客户仍然处于资产类别缺配、资产比例超标的情况。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范文篇3
随着经济复苏预期的加强,投资者开始为下一阶段的经济环境进行新的投资布局。一些投资者认为,目前应该买短期的信托产品,因为今后有可能股市会上涨,能够通过股市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另一些投资者则认为,目前应该买长期的信托产品,因为目前正处于降息通道中,选择期限长的产品,有利于锁定更高的无风险收益。
作为投资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到底应该选择长期的产品,还是短期的产品?
发行回暖
从好买基金7月中旬的报告看,固定收益信托产品发行持续回暖。
2012年6月,41家信托公司共成立210只固定收益信托产品,有产品发行的信托公司较前一月减少2家。纳入统计的170只产品总规模为432.04亿元,平均每只产品规模为2.54亿元,平均规模继续增加。从产品数量上来看,6月成立的产品较5月微增2.94%,较去年同期减少25.80%;而从成立总规模上来看,6月产品总规模环比增加15.52%,同比增加19.47%。
6月发行产品数量最大的信托公司为五矿信托,有16只产品成立。另外成立产品数量超过10只的信托公司有7家,分别是长安信托12只、中航信托12只、华融信托11只、中融信托11只、中铁信托11只、中信信托10只、粤财信托10只。本月发行产品较多的信托公司数量,较前几月明显加大。
从产品收益角度,6月发行的固定收益信托存续期为0.08年至5年,收益率从3.3%到11.5%不等。各期限产品均处于下降通道,且长期产品收益率下降更为迅速,其中两年(不含)—三年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61%,较3月的高点已经下降0.82个百分点。
长期产品收益率下降
一般情况下,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走势和CPI、银行利率均同方向变化。在高通胀时期,银行利率走高,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也随之升高,而随着通胀的下滑,银行利率开始掉头向下,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也慢慢降低。今年以来,银行进入降息通道,使得信托收益也普遍回落,今年2月、5月央行已经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并在6月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然而目前就平均收益来讲,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近几月仍在走高。其实,从历史数据来看,无论是CPI,还是SHIBOR,相对于固定收益信托收益,均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前,国内通胀已得到控制,5月CPI同比上涨3%,创23个月新低。而SHIBOR方面,去年6月90天SHIBOR达到6.16%的阶段高点以后已一路向下。未来固定收益类信托收益率的走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降息的不断演进,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未来已处于下降通道。虽然固定收益类信托的平均收益并没有明显下降。但是不同存续期的产品的走势已经出现明显分化。
从各类存期期限的产品的收益趋势来看,在一般情况下,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然而,在加息周期的后半段,长期线的产品的收益率会与中期甚至短期产品的收益率出现倒挂。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也可以发现同样的规律。在上一次降息周期的初期,即2008年三季度,2007年年底以来的4.14%的标准一年期存款利率最终下降为3.87%。当时,三年期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也意味着,产品的供应量稀缺,在降息通道中,融资方开始不愿意融入长期的资金。降息周期往往伴随着经济的走弱,当时正值全球经济的大衰退,融资方需求也下降,此时长期的产品的供应量也减少。但随着降息进程的不断演进,三年期产品的收益率的平均水平,高于中短期的收益。这种趋势也一直持续到去年的年中。
近几月,部分信托公司18月至2年期产品收益率已下降0.5个百分点,存续期在3年左右的产品,收益率则普遍下降1个百分点。而存续期为1年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依然保持高位,也说明了企业的融资偏向于短期的特征。说明融资企业短期缺钱情况严重,而在这场资金与时间的博弈中,融资企业普遍相信,长期来看,市场的资金面的紧张状况将趋于缓和。
投资者如何选择
对于投资者来说,固定收益类信托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配置的产品。因此,在现阶段如若遇到三年期且收益等各方面都不错的产品,可以买入,锁定长期的收益。
当然,如果投资者目前在固定收益类别配置的量已经比较大,则可以选择期限相对较短的产品。因为随着复苏的开始,股票类资产的景气度会逐渐提高,届时需要加大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如果大量的资金已经被锁定在固定收益类信托中,则会错过配置股票类资产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