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收集3篇)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范文篇1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作用;存在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一个面向市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向生产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中央扶持发展农业惠农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农民自主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农业机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1,2]。面对新形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农机监理机构应当重新设定工作思路,本着“以人为本、为农服务、帮民解闲,为民增效”的原则,重新构建农机监理行为准则,重新树立农机监理的地位,保证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3,4]。
1农机监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农机监理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者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四是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受客观因素制约,工作难度增大
由于湟源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没有通班车的乡村,农机驾驶员违章载人的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广大机手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对机车使用管理不善,加之安全意识较差,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黑车非驾”现象越来越多,造成农机管理难、执法难。
2.2机管与路管脱节
拖拉机、农用车分布在广袤的农村,点多、面广、线长,有些地方交通条件差,安全隐患很多。目前广大农村道路上公安交警无人力管理,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因没有农机执法标志,降低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很难针对农机作业的特点进行重点防范,重大农机事故隐患将再度加重。
2.3机构不健全,事业经费无保障
农机监理机构还不健全,无其他经济来源,监理装备差、效率低,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给农村的农机安全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的对策
现阶段,农机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3.1加强宣传教育
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湟源县的工作实际,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市及乡(镇),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在学生集中的乡村学校,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机安全教育,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3.2增强服务意识
农机监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
3.3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从实施规范管理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农机监理部门应把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严把监理人员素质关,实行考核上岗,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要求监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正确履行政策法规,还必须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户、服务机手的思想意识,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4参考文献
[1]林甦君.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5):46-47.
[2]李红星,杨建国.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思考[j].四川农机,2008(4):12-14.
[3]马钦亮,亓凡省.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6):42.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范文篇2
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农机安全生产关系着农机化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对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投入,解决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实际困难。结合福州市的实际情况,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监理机构、职能的法律地位,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农机安全管理。
二、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第一,发挥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如当地报纸、有线电视,广播、互联网广泛开展农机宣传工作,扩大农机安全宣传覆盖面。手机短信方便快捷、费用低,县农机监理所可利用手机、小灵通群发系统,在重要时期给有机户与机手发送农机安全短信,提醒农机手关注安全,使他们提高警惕,自觉遵守安全规章。第二,各级农机监理部门结合农机作业特点,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活动要突出“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主题,采取图片展览、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品、文艺表演、现场广播、有奖竞答、咨询等形式,向农民机手、农机户、学生、群众讲解农机法律法规、购机补贴等农机相关政策、农机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科普等常识,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机应急救援和事故防范能力,使广大群众、学生积极关注、积极参与农机安全生产,让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农业机械驾驶员培训考核
第一各地农机部门领导要重视农机检验员、考试员培训、审验工作,要严格把关,对农机检验员、考试员遵纪守法情况、日常工作情况和技能水平情况进行严格考评、审查。第二要整改农机驾驶员培训,由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培训人员要耐心讲解。严格考核,杜绝作弊行为,严格执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各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定标准,考试合格才能发证,每年还要进行审核,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和驾驶技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范文篇3
农业部日前宣布全国夏粮“十一连丰”,这是我国新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后的第一个大丰收。夏粮丰收对于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江苏省农委农情系统调度分析,我省今年夏粮长势良好,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一、如皋市全年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2013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74.42万亩,平均亩产349公斤,总产259956吨,同比分别增长1.34%,2.65%和4.03%;秋粮播种面积88.74万亩,平均亩产541公斤,总产480456吨,同比分别下降1.11%,0.92%和2.00%。2013年由于玉米扬花授粉期遭遇持续高温,产量明显降低,这也是秋粮总产略有减少的主要原因。
二、如皋市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作为我省农业强县,如皋在经济总额竞争实力持续进位的同时,耕地面临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趋势。如皋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已逼近联合国提出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还会持续,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一减一增”,凸显的是粮食供需形势的严峻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如皋应当更有作为地种好“责任田”,主动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地方责任。
三、如皋市提高粮食生产的几点举措
为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我市从稳定耕地面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供给。
一是建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机制,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有机统一。首先,以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以推进土地整治为主抓手,大力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次,加强科学布点,测土化验,配方施肥,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通过科学养护促进耕地质量稳定提升。最后,要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耕地的生态调节功能。
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以万顷良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初步建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区。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将小规模经营、分散零星、区块差异较大、高低差明显的耕地,整治为集中连片的优质农田,实现新增耕地面积4000亩。通过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供电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和科技等综合措施,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机化,农机化,科技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可持续发挥效益的高标准农田,逐步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基地。
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元经营主体并举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利用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上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联结市场上得优势,和粮食大户、家庭农场在示范带动小规模农户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类新型主体在粮食产业链中的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保持粮食产业持续的发展活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58家(合作联社23家),其中500多家已进行商标注册,30多家已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2013年,全市共申报登记备案家庭农场374个,其中通过工商登记注册的有20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有效地化解了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四是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农业“全托管”服务全覆盖。“全托管”服务组织具有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优势,目前全市申报开展全托管服务的组织达100多家,托管服务面积5万亩。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从种到收实行集中育秧、病虫害防治、机耕作、机种机插、机灌溉、机收割、粮食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从而实现产前生产资料统一购置、产中统一技术服务、产后统一烘干销售的“三集中”的全程化服务。“全托管”服务不仅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实现秸秆全量还田,而且提高了单产产出,有力提升了粮食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