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树木的嫁接技术(6篇)

来源: 时间:2025-08-17 手机浏览

树木的嫁接技术篇1

果树育苗的主要工作是为果树栽培提供一定数量、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与自然条件的早产、丰产、稳产、优质的果树幼苗。由于苗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果树种植的成活率、果树寿命、树势强弱以及果树今后的产量。因此,对于果树栽培,必须强化果树苗圃的管理,将优质良种的苗木培育作为重点,采用优良品种和优质果苗,通过科学的采种育苗手段,提高苗木质量,确保今后果树种植的产量与质量。

2苗圃地的科学规划建设

2.1苗圃地的选择

果树育苗的苗圃地应尽可能地选择在需用苗木地区的中心或附近,进而减少苗木运输费用和运输途中造成的苗木损坏,并确保苗圃的土壤和气侯等环境条件应该与苗木使用地基本相同,以尽可能地提高苗木定植成活率,确保果树苗木能够生长发育良好,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得到体现。苗圃地的土壤应该最好为土质肥沃、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深度以40cm为宜,对于粘土和砂地必须将其改良成为疏松肥沃、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理化特性,同时根据果实苗木种类适当调整苗圃地土壤的酸碱度,使其符合苗木生长发育的要求。

2.2苗圃地的规划

苗圃地的作业区主要是分为母本园和繁殖圃,其中母本园主要是为繁殖苗木提供优质砧木和良种接穗、插穗,规划的规模应当根据苗木生产的数量进行设计,并注意确保位置适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保护。对于繁殖圃则主要是作为培育苗木的生产区,应该按照果树苗木的繁育方法将其分为实生苗区、自根苗区、嫁接苗区、砧木苗区进行规划建设。

2.3苗圃地的整地施肥

在苗圃地的整地上,首先应该在苗圃地平整作业区时彻底清除杂草,以免幼苗消耗营养,并减少病虫。同时按照30~40cm厚度对土壤进行翻耕,并根据土壤理性特点结合深翻分层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草木灰、过磷酸钙等对土壤进行改良。在播种或移苗以前,还应该采用硫酸亚铁、呋喃丹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灭虫。之后浅施圃地,碎土整平,按照土层厚度、雨水情况作畦。

3育苗技术之实生苗的培育

3.1种子的准备

实生苗培育应该采集品种纯正、无病虫害,且充分成熟的种子,重点选择丰产、稳产、质优的母株,采集处于成熟期的种子,并将其通风、冷凉、干燥处贮藏。之后按照不同果实苗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层积处理,确保种子的后熟,进行浸种催芽。在层积处理后或播种前应采用目测法、过氧化氢法、染色法、发芽试验等方法鉴定种子的生活力。

3.2播种

播种时期应根据不同果树苗木的特性确定,一般秋播在11月上旬~12月下旬,春播在2月下旬~3月上旬,对于播种量应该根据种子纯净度颗粒大小、发芽率高低、发芽势强弱、播种方式及要求单位出苗数等确定。播种方式小粒种子多用撒播,大粒种子例如桃、杏、核桃等多用点播种,此外也可以采用行距开沟的条播方式。播种深度应该按照种子最大直径的1~5倍控制,播种后按照果实苗木种类确定是否覆土。

3.3播后管理

播种后,应及时浇水确保表土经常湿润,同时在种子拱土时应及时去掉覆盖物,幼苗成活后中耕除草,对于用作砧木苗应当在苗木达到一定高度后除去分枝,确保嫁接部位光滑。

4育苗技术之嫁接苗培育

4.1接穗的采集

对于接穗应该根据果树苗木品种区域化要求,在品质纯正、生长健壮、高产稳产、无病虫害的母本上采集生长充实、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或当年生枝作为接穗。采集的时间尽量在高湿季节早晚采集,同时及时取出顶端不充实部分和叶片,并置于保温、保湿和通风环境下保存。

4.2嫁接嫁接方法

主要有枝接、芽接和靠接,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嫁接方式就是枝接、芽接。采用芽接的优点在于接合部位牢固,成活率高,嫁接步骤为削取芽片,切割砧木,取下芽片插入砧木接口和绑缚。枝接的优点在于发芽早,生长旺盛,能够当年成苗,主要适用于较粗的砧木,嫁接方法则又可以分为插皮接、劈接、腹接、切接、根接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4.3嫁接后的管理

在完成嫁接2周后应及时检查成活,对于芽接在次年春季萌芽前应及时解膜,芽接苗、腹接苗在接芽成活后、萌芽前应及时进行剪砧,并适时除萌摘心,以便于摘心促进分枝。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果实苗木的特点设立支柱,做好施肥、防虫害、中耕除草等管理维护。

5育苗技术之自根苗的培育

5.1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母树上剪取枝条或根,插于土壤中促使其生根或萌芽成苗的技术,主要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插法等几种方法。硬枝扦插主要是采用木质化、成熟的一年生枝条扦插繁,需要注意的是,在扦插前需采用高锰酸钾等药品对插床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嫩枝扦插主要是采用尚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新梢扦插,重点确保空气和土壤湿度等条件适当。根插法主要用于枝插不易成活的果树苗木,重点确保根插的粗度、长度、端口剪切适当。

5.2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是指在与母体不分离的状态下把枝条埋在土壤中生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对于扦插不易生根的果树种类非常适用。压条繁殖有地面压条和空中压条2种方式,其中地面压条中对于根颈部发枝力强的果树一般采用直立压条,对于根颈部发枝力弱的则采用曲枝压条方式。

5.3分株繁殖

法分株繁殖法主要是利用果树母株的根或匍匐茎,在其生根后将其分离栽植的培育方法,主要有根蘖分株法、吸芽分株法、匍匐茎分株法、根状茎分株法等几种方法,主要用于如石榴、枣、山楂、李、樱桃、香蕉、菠萝等果树苗木的培育。

6育苗技术之苗木出圃

6.1苗木的掘取

苗木的掘苗时期应该按照果树种类、气候条件确定,落叶果树一般在休眠期掘取,常绿果树苗木一般在新梢停止生长并充分成熟后掘取。掘苗时应注意确保土壤疏松,掘苗的深度大致在30cm,重点注意确保苗木根系、枝条、芽等不受损伤,掘苗以后应该将主根、侧根的伤口剪成斜面,并及时疏除过密的纤细枝、病虫枝,解膜补剪砧木。

6.2苗木的分级、检疫和消毒

对于病虫害严重、损伤较大、无根或嫁接口破裂的苗木应予以废弃,同时根据不同苗木的树种、品种、繁殖方法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将苗木分级,并按照国家植物检疫相关规定对苗木进行检疫检验,重点控制苗木的病虫害问题。之后采用石硫合剂喷洒或浸苗或者是波尔多液浸苗进行消毒处理。

6.3苗木的包装和运输

对于果树苗木,应该先蘸泥浆后采用稻草、草帘、草袋和蒲包等对其进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注意直立放置,避免日晒、雨淋,同时轻拿轻放以免出现机械损伤,如果苗木不能出圃外运,必须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区域进行假植。

7结语

树木的嫁接技术篇2

【关键词】广东;杂交松;嫁接

0.前言

杂交松是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杂交子代,又称湿加松、杂种松,适合在我国南方低山沿海地区生长,能综合其父母本的优点,具有早期生长快、生长量大、分枝良好、树干通直、耐水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林树种,其木材可用于据板、造纸。此外,杂交松树干富含松脂,可为林产化工提供加工原料。[1]杂交松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优良的造林树种,为选育良种,推广种植,有必要掌握杂交松的嫁接技术。

1.杂交松嫁接

1.1砧木培育

1.1.1砧木选择

杂交松嫁接宜以湿地松作为砧木。如选用杂交松或加勒比松做砧木,砧木伤口愈合过快,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接活的苗木上山种植的保存率低。

1.1.2砧木苗播种

每年10月-11月播种。播种前先将当年采种的湿地松种子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再用大约60℃的温水浸泡至自然冷却,一直浸泡24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稍经晾干即可播种。用洁净的河沙筑催芽苗床,把催芽苗床淋透水,刮平床面,然后将经消毒浸种的种子每平方米床面播种100-150克,撒播要均匀,并用细沙盖种,厚度0.3-0.5厘米,不宜太厚,以不见种子为度。注意淋水保湿,防虫害,防老鼠。[2]

1.1.3砧木苗种植与管理

(1)芽苗移植。芽床上的芽苗出土后约10-15天,把芽苗移植到营养袋。移苗前,先将催芽床淋透水,移苗完毕后浇定根水,用遮阴网遮阴。

(2)营养袋苗的管理。注意淋水保湿、除草、防治病虫害,移苗上袋后20天左右天根系恢复稳定后,可以浇少量低浓度的复合肥水。

(3)把营养袋苗种到嫁接圃。次年3-4月份,当营养袋苗长到大约20厘米的时候,就种植到嫁接圃。种植前,把营养袋苗换上大杯(规格20*20cm的无纺布袋),大杯撒20-30克复合肥,最后把大杯埋入土中。砧木苗大杯种植能提高嫁接苗上山种植后的成活率,起保根蓄水的作用。

(4)砧木苗的管理。主要是除草、松土、防旱、防涝等一般田间管理,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松梢螟等病虫害。

1.2接穗采集和保存

1.2.1穗条选择

接穗条最好选取采穗母树树冠中上部刚木质化的健壮新抽侧枝。接穗母树要求是茎干通直、生长优良、无病虫害的杂交松优树。

1.2.2穗条采运

用高枝剪或枝剪把接穗条从采穗母树剪下来,保留约25厘米长,仅留顶端10来束针叶,分类捆扎挂牌,放在盛有清水的桶里浸至三分之一部位,捆扎枝条的基部要剪平。需长途运输的接穗条,要注意保湿,防止高温。异地采集穗条还要进行病虫害检疫。

1.2.3穗条保存

穗条采后要及时嫁接,最好采集当天嫁接。当天接不完的穗条,要剪去基部约1厘米,并浸至盛有清水的盆里三分之一部位。装有穗条的水盆放在阴凉处,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把聚集在盆里的松脂去掉,使其再排脂,以便穗条吸水,易便于剖削。

1.3杂交松嫁接技术

1.3.1嫁接方法

松树嫁接有多种方法,如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截顶劈接、松苔切接、芽接、侧劈接法等。[3]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台山市红岭种子园林业技术人员多年的实践经验,穗心形成层贴接法是最适合杂交松的嫁接方法。穗心形成层贴接法要求接穗比较粗壮,已经基本木质化。如接穗太嫩太细,侧适宜采用截顶劈接法,成活率也比较高,但嫁接苗成活后的生长表现不如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以下主要讲解杂交松的穗心形成层贴接法。

1.3.2嫁接时间

杂交松嫁接的适合时间因各地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要看接穗母树的抽梢情况,砧木成长情况而定。砧木苗最好是一年生,地径达到1.5厘米以上,树高不超过40厘米。在广东省台山市,杂交松一年抽梢7-8次,每年3-4月份是杂交松嫁接的最适合时间。这段时间,雨水较少,接穗母树所抽新梢已经老熟,砧木亦进入快速生长期,嫁接成活率比较高。

1.3.3嫁接操作

(1)准备用具和材料。用具主要是嫁接刀、嫁接带(宽1.5厘米左右的塑料绑带)、标签牌、磨刀石、酒精、棉花、枝剪、铅笔、报纸和篮子等;材料是杂交松接穗和湿地松砧木苗。

(2)操作要点。采用松树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依据砧木选择合适的接穗,砧大穗大,砧小穗小。接穗应接在砧木从基部数起的第一轮枝上的主干部位,该处皮色有光泽,外皮层不厚,内皮层青绿,径粗约1.5-2.0厘米;接口也可以在第二轮主干部位,但离地面不宜太高,一般不可超过30厘米。嫁接刀要经常用棉花沾酒精擦拭松脂。嫁接操作人员要必须较熟练地掌握松树嫁接中的技术要点:速度要快,切面要平滑,绑扎要严紧,接口部位上下口封闭要严密。

(3)切削接穗。将接穗条上的针叶除至仅剩三五束,然后截取长约8厘米的带芽的上段作接穗。用嫁接刀快速在距顶芽0.5厘米处按与髓心成20度的夹角向下切削,快切至穗心转为纵切,刀刃沿穗心移动,直达接穗末端,得到形成层切面,最后将接穗末端修成楔形。

(4)切削砧木。将砧木主干嫁接部位上的针叶去除,按与髓心成15度的夹角进刀,自上而下快速地切深入木质部时改为纵切,刀刃沿木质部移动,当切口长达7至10厘米时停止切削。具体长度视切削好的接穗长度而定,切削深度以见到木质部为度。

(5)接穗和砧木贴接。切削好接穗和砧木后,迅速将接穗切面贴上砧木削面的一侧,上下左右对齐,尤其是上端的切面必须对准贴紧,不可让接穗切面上端突出于砧木削面之上,接穗上端切面可略低于砧木上端削面。使得形成层与穗心贴的紧密,增加接触面。然后用嫁接带从上端开始捆扎至下端,之后再往上捆绕扎紧。关键在于砧木和接穗上端对准扎紧,因接穗上端的细胞分裂能力较为旺盛,易形成愈伤组织。

(6)挂牌记录。接好接穗的砧木挂上标签牌,标签牌写下接穗代号、嫁接时间和砧木位置,同时记录在案。

1.3.4嫁接成活调查

杂交松接穗用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从嫁接到成活需要80-100天。成活的标志是接穗顶芽开始膨大,若顶芽不膨大,尚有绿色针叶的,说明接口没有愈合或者愈合不良,这样的接株,有的以后会自然枯死,有的能够成活,过数月后才开始抽梢。

1.4接株苗木的管理

1.4.1砧木截冠

嫁接成活的植株,砧木树冠要适时截除,一般分2-3次进行修剪。确认接穗成活后,将砧木顶端主干截除一部分,待接穗抽梢生长至10多厘米时,可在接口部位以上10厘米处再截砧木主干一次,再过4个月后可将接口上方的砧木全部削掉。接口下部的砧木侧枝应保留2年左右,以辅助接穗生长,当接穗自身能正常吸收养分维(下转第372页)(上接第352页)持本身生长发育所需时,再剪除砧木下方的全部侧枝。

1.4.2解除嫁接带

当接穗与砧木完全愈合,接穗已迅速生长,要解除嫁接绑带,以免抑制生长。一般在接后5-6个月方可完全解除绑带。

1.4.3土壤管理和防止病虫害

对嫁接成活的苗木要经常淋水、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同时要注意防治松梢螟、松毛虫、梢枯病等病虫危害。

2.结语

杂交松嫁接技术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髓心形成层贴接法,不同人员由于对嫁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接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熟练的技术人员采用该方法嫁接杂交松,接活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必须请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人员对新的嫁接手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方可进行嫁接。

【参考文献】

[1]黄永权,赵奋成.广东湿加松良种选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58-162.

树木的嫁接技术篇3

及时清除苗圃杂草,杂草高度不能超过15.0cm。摘心解膜接穗的新枝长至15.0cm后,解除捆绑物。低接的当新枝长到20.0cm左右时,要及时摘心,促其多发侧枝,并将绑扎膜解去,形成三分枝以上后不再摘心。修剪高接苗:新梢长至15.0cm时第一次掐头,并在新枝长至80.0cm时开始修剪;将水平生长和向下垂的枝条剪去。

2病虫害防治

金叶榆的主要虫害为榆木蠹蛾和天牛,防治方法为。1)展叶初用久效磷等农药全树喷施,5月份用2.5%溴氰菊酯3000倍喷干杀灭初孵幼虫。2)自6月中旬起定期检查树干,发现有新鲜虫粪蛀屑排出的蛀道口时,向蛀孔内注入10倍有机磷农药(80.0%敌敌畏或50.0%杀螟松等),并用粘土封闭蛀道口,杀死蛀道内幼虫。3)树干涂白:在11月初用生石灰5.0kg、硫磺粉1.0kg、食盐500.0g、动物油或煤油100.0g、80.0%敌敌畏乳油或40.0%乐果乳油加水适量,调成糊状,稠度以使用时不往下流为宜,将此糊状液均匀外涂于树干上。灌木型嫁接培育技术嫁接时间及方式嫁接绿篱苗的接穗制作同高接接穗的制作方式相同。砧木选择用一年生白榆,嫁接时间3月下旬-4月下旬。绿篱苗木的嫁接方式采用皮下接,在砧木白榆地上5.0~80cm处截杆,用嫁接刀将留地砧木的一侧切开3.0cm斜面,再将接穗一端切开3.0cm斜面,将两个斜面用塑料条捆扎紧密即可。田间管理参照乔木型嫁接苗的田间管理方式,待金叶榆新芽生长至150~20.0cm开始第一次打顶摘芯,长至40.0~50.0cm时第二次掐头,促使金叶榆侧枝萌发。地接金叶榆锄草管护周期较短,为了加快地接苗的生长速度,通常要将田间的杂草清理干净,并保持水分充足。

3造型苗木培育技术

3.1绿篱型苗木培育

绿篱型苗木培育的嫁接技术与灌木型嫁接技术相同,培育关键点是控制苗木生长速度,保证一定数量分枝和冠幅。绿篱苗培育分低篱和高篱两种,低篱当年嫁接便可装营养钵出圃运用,高篱根据使用要求可培养成绿墙,高篱苗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将侧枝梳理,保持顶端生长优势,当年嫁接可生长至1.5~2.0m。

3.2球型苗培育技术

3.2.1地接球形金叶榆地接球的嫁接方式与地接苗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球形修剪培育,在地接金叶榆新枝生长至40.0cm开始培养球形,每生长15.0cm就需要修剪掉10.0cm,嫁接后4个月时间球形修剪雏形基本完成,金叶榆球形修剪要按照重修剪的方法进行,修剪后保证水肥充足,促进侧枝生长,保证冠形丰满。当年嫁接地接金叶榆培养球形能够达到80.0cm的树冠,如果需要大规格球形,第2a继续修剪培育,树冠能够达到150.0~200.0cm。3.2.2独杆球形独杆球形培育的关键点是嫁接高度,选择砧木胸径3.0~5.0cm,且树杆笔直,可嫁接50.0、80.0、100.0cm等不同高度的金叶榆球,嫁接成活后注意球形修剪,不断去除顶端优势促使侧枝萌发,保证树冠丰满且端正。

3.3拉枝云片造型培育技术

采用地接金叶榆造型,经过攀扎、修剪、牵引等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盆景,在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地接金叶榆需要提前培养2~3a,待主杆强壮,保留分枝数量足够的时候方能造型,可参考榔榆和红花继木的造景方法,经过人工整形,或者配置小摆件表达出别致的风景。

3.4独杆分层云片造型培育技术

树木的嫁接技术篇4

关键词:南洋楹;早结实;丰产技术

南洋楹也称楹树,因原产于马来西亚马六甲与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而得名,属含羞草科、南洋楹属,是世界著名热带速生树种,被誉为“植物赛跑家”。该树种是造纸、用材、绿化优质树种,经营周期短,纸浆林6~7年、用材林8~10年便可主伐利用,且其根系有固氮根瘤作用,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一树多用,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佳,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树种。目前,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与台湾地区均有种植,广东是我国种植南洋楹规模最大的省份。随着各地种植南洋楹热情的高q,优质种苗供应紧张。因为普通种苗造林分化大,林分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建立生产良种的种子园就成为迫切而现实的选择。

1.种子园概况

南洋楹种子园位于茂名市电白区林科所,占地5.41hmz,地理位置约在东经110°57′,北纬21°30′,按《南洋楹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LY/T1864-2009)附录A,在我国南洋楹适宜栽培区(北纬18°25′~22°41′,东经107°02′~112°50′)范围内。该地区年均气温23%,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8.5%和15.7%。年无霜期超过360d,年均降水量超过1900mm,年日照时间1587~2901h。满足南洋楹喜光照、好高温高湿气候的生长特点。地形为平坦坡地,坡度不超过10°。土壤为沙质壤土,土层厚度超过1m,肥力中等。交通方便,毗邻325国道,又距沈海高速公路电白入口10km,便于种子园采收、调运和日常管理。周边500m范围内无其它南洋楹树种,可以避免外来南洋楹花粉传播。

2.种子园繁殖方式与优树种源选择

2.1种子园繁殖方式

种子园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系和实生苗2大类,前者主要采用嫁接和插条方式繁殖,后者采用优树授粉种子繁殖。由于南洋楹种子繁殖变异性大,造林易分化,而且难以满足种子供应需求,因此,南洋楹种子园不宜采用实生苗方式,而应采用无性系繁殖方式。为此,电白区南洋楹种子园选择了高遗传品质的南洋楹优树作为初级繁殖材料,再利用嫁接方式建立1代无性系种子园。

2.2优树种源选择

优树种源筛选自广东省林科院从南洋国家与地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引进的25个种源、26个家系以及国内早期引种的10个家系,建立南洋楹种质资源保存库,从中选择优良单株(优树),再收集优树枝条作为嫁接繁殖材料。以5株优势木和8株邻近木方法共选出143株优树,电白区南洋楹种子园利用了其中90个优树无性系材料。

3.种子园规划与建设

3.1种子园规划

电白区南洋楹种子园分优树收集圃(0.33hm2)和种子生产区(5.08hm2),优树收集圃用于定植南洋楹优树嫁接苗或砧木。种子生产区以横跨种子园高压线为界分为2个小区,其中1小区1.39hm2用于优树无性系嫁接苗、圈枝苗的移栽,2小区用于就地砧木的嫁接。

3.2优树收集圃建设

优树收集圃清杂整地后,以株行距2m×4m定植南洋楹优树嫁接苗或砧木。以所选南洋楹优树枝条进行嫁接,每株优树嫁接5个分株,目前,已收集保存南洋楹优树77株,每株优树接株1~5株,总共有198株。

3.3无性系配置与种子生产区定植

为避免优树植株之间自交或近亲,同一无性系植株之间至少间隔2株以上或间隔距离不

4.嫁接、圈枝育苗技术

4.1嫁接技术选择

由于南洋楹茎枝组织疏松,体内糖分较少,生长素含量也低,所以嫁接繁殖比其它树种困难,采用传统切接法成活率不到20%。经过大量试验筛选,确定改良切接法,嫁接成活率超过70%。

4.2改良切接嫁接方法

嫁接砧木为1~2a生健壮实生苗,地径1.5~2.5cm。如果砧木过细,供给养分不足,成活率低;砧木过粗也会因砧木与接穗结合不好,成活率不高。在嫁接前2周截干,保留高度40~60cm。截干太迟接口水分多,容易滋生霉菌。选择大寒节气前后低温时节,在优树收集圃内对母株侧枝进行去梢修剪促芽,1周后采集半木质化或木质化健壮枝条作为接穗,穗条长8~20cm,每条至少保留2个腋芽或隐芽,然后放入保鲜袋内保湿。接穗应当天采、当天接。嫁接时,先削平砧木的断口,再于砧木外侧垂直于砧木方向切2刀,深度要到达韧皮部,小心撕去2刀口之间的韧皮部,这样就形成了砧木接口,接穗下部切出楔形,插入砧木接口,使接穗与砧木接口形成层紧密对齐。用嫁接带绑扎固定,接穗愈合后,芽抽长到5cm,时间大约是当年4月中旬即可解带。解带时,应清除砧木接口处的不定芽与基部的萌芽条。新枝长到30cm,应及时用木棍等支撑物固定新枝,防止新枝受到自重、风力影响而折断。

4.3圈枝法育苗技术

圈枝法育苗以2~4月更为适宜,圈枝的母枝宜选择木质化的健壮枝条,然后用干净的圈枝刀在枝条节或芽的下部环切1刀,深度应到达木质部,然后相距1cm左右以相同的方法再环切1刀。用刀剥去2道刀口之间的韧皮部后,在伤口处均匀涂抹浓度为500mg/kg的萘乙酸促根激素。用塑料薄膜包裹伤口,在薄膜与伤口部位之间填充基质(田土或塘泥与根际土配成),基质要完全覆盖住伤口,薄膜两侧用线扎紧。接着用木棍或绳吊的方法固定住枝条,防止枝条从环切处断裂。1个月后枝条生根后剪下,移植到容器袋内继续培育。

5.种子园管理

5.1抚育管理

嫁接植株成活后,应及时用木棍固定植株,防止台风来临吹断接穗。1年内接穗可长高1m以上,此时应进行修枝,使树冠形成伞状,便于结实和采种。定干后,应留下顶端有3个芽、角度错开、分布均匀的枝干作主枝,去除其余的芽。留下的芽抽枝45°角,为第一层主枝。主枝长成后,去掉顶芽,让其萌发侧枝。移植苗、砧木定植30d后,每株应追施尿素0.05kg。以后每年春秋季应全面除草、陪土、追施复合肥0.2kg。

5.2病虫害防治

幼树发生黄花病,可每隔10d喷1次500倍液代森锌,并追施肥料提高幼树抗病力;4~5月尺蠖、小金龟活跃时,可喷500~800倍液90%敌百虫;菟丝子为害可喷施200~250倍液6%草甘膦水剂,再配合人工铲除。

树木的嫁接技术篇5

关键词:白榆,金叶榆,嫁接,成活率,长势,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中华金叶榆是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培育成功的彩叶植物新品种,因其叶片金黄色,枝条密生,生长旺盛,抗寒力强,适合做多种造型,园林绿化上应用较多,可作行道树和景观树等,是华北地区应用较广的绿化彩叶树种之一[1-5]。

白榆作为我国乡土树种,与金叶榆亲合力最好。王承禄[6]以劈接法在白榆上嫁接金叶榆成活率高达94%,而春榆和黄榆仅为86%和84%;黄印冉[1]采用插皮法在白榆上嫁接金叶榆成活率高达96.2%;杨广乐[7]以白榆为砧木采用舌接、腹接、切接、劈接方法嫁接金叶榆成活率分别为82.5%、80.8%、80%、72.5%;王承禄[6]采用插皮接、劈接、腹接、舌接成活率分别为93.3%、91.6%、90.5%、82.7%;靳来素[8]、杨奇健[9]、王振亚[10]、李娜[11]等,也分别做了相关研究,均获得了较高的成活率。但目前对金叶榆嫁接的研究只是停留在15cm以下小规格白榆和球形、塔形等普通造型上,对20cm以上大规格白榆嫁接及“云片”造型研究并不多。

为使大规格白榆在短期内迅速成为特色造型彩叶树,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其增值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次研究参考市场上已出现的榔榆、罗汉松“云片”造型产品的获得方法,以大规格白榆为砧木,通过树干端部插皮接、腹接、靠接三种嫁接方法,结合后期造型、修剪,获得大规格特色“云片”造型金叶榆产品,并对不同方法获得产品的难易程度、成活率、成本以及生产周期进行比较,筛选最佳方法,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大规格白榆快速增值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砧木

2013年10月中旬挑选长势健壮20cm以上的白榆,合计1500株,严格按要求挖土球、包装,一级分枝保留0.8-1m,在5m处统一定干后装车、运输至北京通州。由于定干高度比较高,为方便以后嫁接操作,如图版1-1所示将白榆按5×5m的株行距于地面成45°夹角斜植于基地内备用。

1.1.2接穗采集、保存

2014年3月从5年生金叶榆植株上剪取粗度在0.6cm以上的1年生枝条,剪成每段长12cm左右接穗,用蜡(普通蜡:蜂蜡比例为5:1)对接穗进行密封,蜡封后将接穗存于0-5℃的冷窖内备用。

1.2方法

1.2.1插皮接

2014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砧木离皮期进行端部插皮接。

砧木处理:嫁接前用油锯从每根主枝断面下方10cm处再次进行断干,去掉部分脱水树干。

削接穗:如图版1-2所示在接穗下方向削一个5cm左右长度的平直马耳形削面,并在马耳形两侧轻削一刀备用。

插入接穗:将接穗削面朝里,紧贴砧木内层与木质部之间,使削面与砧木木质紧密相接,根据断面大小每断面插2-4个穗。

绑扎:如图版1-3所示用聚氯乙烯膜将接口处绑扎、密封严实,防止雨水进入切口。

1.2.2腹接

嫁接时间,削接穗同上。

砧木处理:由于砧木规格较大,都在20cm以上,树皮较厚,嫁接前需先将砧木进行处理,具体如下:如图版1-5所示先用刨刃在树干上先刻一“T”字型切口,深达木质部,再从切口上方5cm处向下斜刻一刀,削掉树皮,防止上部树皮将接穗上部顶起,使接穗不能很好地与砧木木质部紧密接触。每株砧木根据其树型在2.8-5m间分2-3层进行嫁接。

插入接穗:如图版1-6所示在开口用刨刃轻轻撬开两侧树皮后将接穗削面朝里迅速插入切口,保证接穗紧贴砧木韧皮内层与木质部,并如图版1-7所示在露出的木质部韧皮部涂抹伤口愈合剂。

绑扎:如图版1-8所示用聚氯乙烯膜将切口及其上下10cm处用多层薄膜包裹严实,防止雨水和虫子进入,为保证切口处透光,在切口处包裹一层薄膜。

图版1插皮接、腹接嫁接方法及接穗后期长势

1.2.3靠接

将事先栽植到花盆内的金叶榆如图版2-1所示先挂到树上,每层对称悬挂两盆。每株砧木根据其树型在2.8-5m间接2-3层,固定好花盆后调整好金叶榆与砧木的夹角角度,以45度为宜。角度调整好后如图版2-2所示用喷漆、刨刃记录下金叶榆与白榆砧木的相对位置,如图版2-3、4所示用刨刃沿标记位置在砧木上开一斜槽,深达木质部,宽度以等于金叶榆直径为宜,长度10-15cm。开好槽后如图版2-5所示用嫁接刀将金叶榆与斜槽接触一侧的树皮刮掉三分之一,以刚好露出木质部为宜,将刮好的金叶榆树干小心放入斜槽内并如图版2-6、7所示用细麻绳将其固定,使之与砧木木质部紧密接触。两边都固定好后如图版2-7、8所示用聚氯乙烯膜将接口包裹严实,防止雨水进入切口。

图版2靠接嫁接方法及接穗后期长势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比较

嫁接6个月后对嫁接成活率进行调查,发现采用不同嫁接方法嫁接后,金叶榆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3种嫁接方法中,插皮接成活率居中,成活率在91%,腹接成活率62.5%,靠接的接穗成活率最高,接近100%。腹接成活率较低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1、砧木较粗、树皮较厚,接穗从开口处插入过程中,造成部分接穗撸皮、挤压变形;2、切口上部树皮顶住接穗上端,使接穗翘起,与砧木接触面减小,不利用愈伤结合;3、接口处空隙较大,嫁接后挑开塑料薄膜时,虫子、病菌、雨水易进入,影响嫁后期接穗成活。靠接主要是因为接穗为栽在花盆里的整株小苗,根部可以在接口愈合期间源源不断的为接穗提供营养,保证养分供应,因而具有高的嫁接成活率。

2.2不同嫁接方法后期长势比较

嫁接6个月后对接穗长势进行观察比较,由于插皮接与腹接两种嫁接方式接口相对较小,伤口愈合好,接穗长势强壮(如图版1-9、10、11、12所示);靠接长势较差(如图版2-10、11、12所示),生长量小,其原因是由于伤口大,接口处开槽长度过长,每棵树开槽6个,砧木干径受损较严重,营养运输受阻,故而影响接口愈合及接穗生长,接穗长势较弱。

2.3不同嫁接方法成本比较

对采用不同嫁接方法的成本进行比较,插皮接难度最小,嫁接速度快,成本低,嫁接每个接穗成本在1元左右;腹接由于需要在砧木树干上开槽、费时费力,嫁接成本较插皮接相对较高,每个接穗3元左右;靠接在3种方法中难度最大,需支脚手架、固定花盆、开槽、捆绑调整角度等,成本最高,每芽15元左右。

2.4不同嫁接方法生产周期比较

插皮接操作简单,但只能在枝干的顶端断面处进行,如果需要在砧木部没有枝条部位进行“云片”造型时,需要后期除萌时在此处保留萌芽,培养枝条,待下一年春季再进行插皮嫁接,然后经造型修剪获得成品,生产周期为2年;腹接较插皮接尽管嫁接过程繁琐,但配合插皮接在砧木枝干顶部和中部进行嫁接,接后接穗、愈伤长势均良好,而且采用腹接可以根据砧木树型在想要做出“云片”造型的位置进行嫁接,无需留萌条待下一年进行插皮接,嫁接当年可使树形完整,比仅采用插皮接生产周期缩短一年。靠接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尽管采用的是成株的小苗,具有完整的根系,最初嫁接时保留1m左右枝干,但后期观察发现,此种方法愈伤形成慢,接穗长势弱,生产缓慢,周期较长,实际生产中不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印冉,张均营.中华金叶榆的繁殖[J].中国花卉园艺,2004(23)

[2]李作文.东北观赏树木图谱[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黄印冉.优良彩叶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J].农业新技术,2006(1):47.

[4]莫翼祥.实用园林苗木繁育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张均营,黄印冉,任建新等.中华金叶榆的繁育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6(2):48-49.

[6]王承禄,刘军,王承柱,时锦田,李奉公.中华金叶榆硬枝低接和扦插繁殖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2008

[7]杨广乐,张红,杨齐红.寒地彩叶树种中华金叶榆[J],北方园艺,2007(2).

[8]靳来素.中华金叶榆嫁接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1

[9]杨奇健.金叶榆特征特性及苗木繁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

树木的嫁接技术篇6

关键词: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林业发展;具体应用

在保证环境绿化工程有效实施的同时,还要保证林木幼苗的存活率,此外还要使幼苗充分继承母株的优良基因,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绿化工程。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具备以上所有标准,所以,要不断优化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不断推广和应用,推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绿化目标。

1.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对我国林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营养繁殖技术是指根据某些树种的树枝、树根和幼芽实现再生长目标的特征,将它们嫁接到其它树种上,或者直接扦插和分条,继而完成培育幼苗的目的,让其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而存活,通常将这种技术称为无性繁殖技术。

1.1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对林业发挥的正面影响

营养繁殖育苗可使幼苗很好地继承其母株的优良基因,促使幼苗的开花和结果期相应提前,大大缩短幼苗培育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经济型的林木幼苗培育工作采用这种方式。另外,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充分挖掘林木的生长潜能,通过高接换种以及一定的人工技术,提高幼苗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使幼苗的生存能力不断增强,提高其存活率。与此同时,相比较播种繁殖技术需要播种、催芽等工作程序,营养繁殖育苗可以避免这类复杂工作,并且通过这项繁殖技术所得到的幼苗成长速度更快,缓苗期更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抗逆性更强,存活率更高。

1.2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对林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尽管相比较传统的播种繁殖技术,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存在种种优点,但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会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并不适应所有的林木育苗工作,使用此种技术的工艺要求比较高,均为人工操作。其次,在一些生长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并不需要通过这种繁殖育苗技术,也可以实现自然繁殖。最后,相比较传统的自然生长幼苗而言,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生长的林木其寿命更短,根系也不发达,需要更多的繁殖材料来维护生长。

2.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2.1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按照传统林业自然繁殖的林业生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木材市场的需求量,大规模培育高产的人工林业生产应运而生。由于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培育的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可以满足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生产活动。通过营养繁殖技术培育出来的林木排列比较整齐,且林分蓄积量比较高,成长出的林木质量比较协调,更加便于集约化的经营和管理,增加培育规模,省时省力。相比较传统播种繁殖技术生长的林木,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成长的林木,其结实的时间要早,且较多,质量能得到保证。因为此种技术的多方面优点,使得该技术早期就用于各种果树的栽培、培育绿化树木以及经济林木的培育工作。

2.2用于森林遗传学的研究中

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可以将树种中一些品质比较优良的特性和基因完好保存,或者移交到预备培育的林木幼苗中,有利于保存林木物种的多样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该项技术对林木物种进行试验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遗传基因的评判工作。

2.3用于林木性状的改良研究中

通过使用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幼苗,可以最大限度继承母株的优良基因,且不易产生性状分离,比较稳定,并且可以把自身优良的基因和稳定的性状特质完整地传递给后代的林木树种。通过嫁接扦插的方式建造无性系种子园,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林木的培育期限,促进其开花结果的时间提前,使林木树种的形状变矮,结果实的部位也向下压,更加方便对林木的管理和采集树种。

3.营养繁殖育苗的主要技术应用方式

通过嫁接和扦插的方式育苗是营养繁殖育苗的2种主要方式。

3.1通过嫁接的方式育苗

所谓嫁接育苗,主要是通过把基因比较优良的树种根枝嫁接到不同品种的林木植株上,使两者相互结合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育苗成为嫁接苗。嫁接苗的根系具备砧木的遗传特征,因为树干和树冠能继续完成母株的生长发育,因此,通过嫁接的新植株具备了母株所有的性能,并且不影响其遗传性能,所以多用于果树、经济树种以及林木种子园的培育工作中。

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具体措施:务必保证挑选的嫁接树种的树干和树冠是优良的品种,然后根据树苗培育地区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以及树种的特性采用合适的嫁接方法。对嫁接树干和树冠的母株应事先施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态势。另外,在运输嫁接树干的时候,要做好护理工作,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嫁接的过程中,合理对准接穗位置,接口处要做好包扎,确定其严密紧实,并做好保湿。要创造最佳的嫁接条件,选择适宜的时间,在后续的护理工作中,做好各项施肥除虫工作。

3.2利用扦插的方式育苗

扦插育苗的繁殖方式可以依据不同植物的树种、插穗材料、扦插条件和扦插方式等划分为不同种类的扦插种类。所谓枝插育苗技术,就是指通过选取一段品质比较好的树苗茎干或者枝条当作培育幼苗的材料,插入土壤以及适合种植树种的基质内,促进其顺利生根发芽、成长。通过扦插方式培养育苗的方式操作比较简单,并且还能保证其存活率,单位面积的产量在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生长的林木生长率是最高的,适用的树种类型范围也比较广。插条生根的难易程度是决定扦插繁殖成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促进插条快速生根的方法:首先,选择品种优良的树种插条,在采集插条的时候一般都要用混沙进行储藏,这样可以避免插条因失水死亡,或者面临受冻、霉烂和发芽等不好的现象。在与湿度较大的沙子接触的时候,有效促进插条的内部物质进行转化,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加快生根速度。其次,扦插时,要人为地将土壤或基层的温度和湿度抬高,加快插条生根的速度;另一方面还能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有力的生长环境,故要对插条进行消毒杀菌的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