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的方式(收集3篇)
危房改造的方式范文篇1
2012年3月7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对地处边疆,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群众的居住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会后,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沧源县及时上报了812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随后党中央作出了支持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的重要决定,省市县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按照中央指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全力推进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2012年9月12日,市委市政府在沧源县召开实施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动员大会,至此佤山农村危房改造吹响号角,改造工作正式启动。但对于总预算投资12亿元的工程,资金缺口仍然达2.6亿元。面对此情况,金融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融资来源的重要渠道,承担解决危房改造工程资金缺口问题无可厚非。2012年3月30日,人民银行沧源县支行积极参与了由县政府组织的有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银政座谈会,为农村危房改造出谋划策,积极发挥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机制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引导,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将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向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全力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银政座谈会初步达成了由金融机构向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中集中改造的4000户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的决定,并主要由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向集中改造的4000户农户提供信贷支持,贷款总额为10000万元,以解决危房改造的资金缺口问题。同时于2012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临沧市分行与沧源佤族自治县签订了农村危房改造小额贷款项目合作协议,至此金融机构正式启动了金融支持佤山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金融政策惠及了佤山大地。
二、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主要做法
银行信贷作为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对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本次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在面临信贷支持对象户数多、金额散、风险大、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攻坚克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通过合理安排信贷资金、执行基准利率优惠、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成立专门信贷服务点、提供专项金融服务等多项措施保证对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的有效信贷投入,全心全力做好本次农村危房改造的金融服务工作:
(一)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确保危房改造有效信贷投入
作为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部门,人民银行沧源县支行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信贷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突出信贷支持重点,积极支持民生工程,重点保障好对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工作。各金融机构按照“态度积极、量力而行、有效担保、风险可控”的原则,合理安排和规划有效的信贷资金,积极做好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信贷支持工作,为每户农户提供金额从1万元到5万元,贷款期限从1年至5年不等的贷款。截至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已累计发放农村危房改贷款8900万元,有效的支持了2640户农户的危房改造,沧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累计为农村危房改造发放贷款952万元,有效支持了296户农户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在金融信贷的支持之下,全县共有7913户农户建成新房。
(二)执行基准利率优惠,有效降低危房改造成本
为最大程度降低农户的成本,在金融惠农政策的指导之下,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摒弃了“只贷盈利款”的思想,通过多次研究决定,对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8122农户贷款按照同期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进行计息,实行基准利率优惠,有效降低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成本,从利率层面有效支持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三)开发特色金融产品,突破金融支持危房改造瓶颈
针对沧源县信贷支持对象信用意识低、贷款户数多、金额散、还款力弱、风险大等特点,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积极寻求解决途径,重点在担保方式上下功夫,最后确定了由担保基金担保和定期存单质押联合担保的方式:即其一是由沧源县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以沧源县汇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在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开立担保基金专户,以存入担保基金,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按照存入担保基金的5倍发放贷款,目前已存入500万元;其二是由市财政局在中国农业银行临沧市分行存入7000万元的定期存款,为农业银行发放的危房改造贷款提供质押担保,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按照定期存单总额的90%发放危房改造贷款。通过担保基金和存单质押联合担保的方式,开发出了独具佤山特色的金融产品—农村危房修缮贷款,有效解决了8000户农村危房贷款风险大的问题,消除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后顾之忧,突破了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最大瓶颈。
(四)设立专项信贷服务点,创建金融支持危房改造工作平台
为方便农户办理贷款、更好地为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工作,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安排专项资金,通过重新装修、重新布局,设立了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农村危房改造信贷服务点,创建金融支持危房改造工作平台,专门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服务工作,从硬件设备层面积极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五)建立专人负责机制,加强金融支持危房改造工作人员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成立了专门的信贷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副行长担任副组长,经办业务人员担任小组成员,负责开展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成立信贷服务组,在人员本已紧缺的情况之下,抽派专门人员共计13人、同时拨付专项资金聘用临时人员分为入户面谈组、资料整理组、数据录入组、贷款审查组、贷款发放组、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从人员保障层面积极做好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金融服务工作。
三、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取得的成效
在“服务‘三农’、服务民生”思想的指导之下,沧源县金融机构攻坚克难,克服了种种困难,及时准确地将惠农政策落实到了佤山大地,金融惠农取得了实效,佤山群众有了新居,佤山大地旧貌换了新颜。截至目前,沧源县金融机构共计为发放危房改造贷款9852万元。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共计发放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贷款8900万元,共支持2640户农户的危房改造工作,沧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计发放危房改造贷款952万元,有效支持了296户农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913户佤山群众建成新居,并准备入住。沧源县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在改善佤山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佤山群众金融知识水平、提升“一创两建”工作水平、拓宽农户融资渠道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发挥了金融服务三农本质,改善了佤山群众居住环境
在开展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中,在面对信贷支持对象户数多、信贷审核资料繁杂、工作量大、信贷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之下,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始终谨记“金融服务三农”的本质原则,不叫苦不叫累,日夜奋战,加班加点,倾心倾力就是为了保证信贷资金能及时准确无误地发放到群众手上,以最大程度支持群众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努力为改善佤山群众居住环境提供便利。在各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之下,佤山群众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提升了群众金融知识水平
金融服务于三农,不仅仅只体现在为群众发放贷款,提供信贷支持上,金融服务三农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要提升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沧源县为部级贫困县,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较为低。在开展本次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辖内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到农户家开展贷前调查、入户面谈的机会,将包括征信知识、反假货币、反洗钱、国家金融政策等在内的金融知识带到了佤山大地、带到了群众当中,并认真为群众讲解金融知识,宣传国家的各项金融方针政策,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使佤山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的到了进一步的提供。
(三)开发了特色金融产品,有效推进了“一创两建”工作
在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起步之初,金融机构就面临了信贷支持对象户数多、金额散、还款能力弱、风险大等问题,作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不得不考虑风险问题,貌似才刚刚起步的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就要停滞不前了,面对此问题,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共同商讨对策,研究解决之法。通过多方的努力,最终开发出了独具佤山特色的金融产品—农村危房修缮贷款,突破了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瓶颈,解除了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后顾之忧,达到了合作共赢局面,同时也有效推进了“一创两建”工作,使沧源县“一创两建”上了一个新台阶。
危房改造的方式范文篇2
2023年,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区扎实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为推动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将XX区2023年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农村危房改造开展情况:2023年XX省住建厅下达XX区危房改造任务534户,现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并打卡发放资金。XX区已提前完成2023年危房改造任务,已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由于改造对象以及房屋质量存在一定的变动性,区住建局及时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好对接,及时核查新增人员的住房情况,发现居住在危房中的4类重点对象,及时进行鉴定,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危房改造,确保4类重点对象危房及时“清零”。
2.建立常态化检测机制,为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房屋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全区贫困户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机制,XX区住建局制定了《XX区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机制实施方案》,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确保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做到动态清零。
(一)完善住房安全档案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鉴定成果,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信息系统录入以及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排查工作成果,对区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信息进行分类整合、系统梳理、及时更新,强化档案信息管理,进一步健全危房改造“一户一档”台账,确保信息完整准确。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提供档案信息支撑。
(二)开展住房安全动态跟踪监管
1、属于鉴定安全的。每半年对居住在B级房屋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进行排查,对疑似房屋安全性变化的,及时上报区住建局开展鉴定工作,鉴定为C、D级危房的应立刻纳入危房改造计划及时组织实施改造。
2、属于改造安全的。定期进行质量“回头看”排查,发现存在通风漏雨、墙体裂缝、门窗破损及其他质量缺陷的要逐一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及时落实整改。对改造后又返危的,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户一策”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3、属于保障安全的。对于居住在儿女或亲戚家,易地扶贫搬迁,集中供养,租住房屋,暂住其他房屋等保障方式解决住房安全的,镇村要定期跟踪走访贫困户居住情况。发现因居住条件改变不能继续居住在原安全住房的,要及时提供其他安全住房保障或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通过改造方式为贫困户解决安全住房。
4、针对年度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要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严格按照省住建厅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做到增加一户,改造一户。
(三)组织危房拆除工作
1、对于已实施危房改造原危房没及时拆除的,要严格执行《XX市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与验收标准》,将建新拆旧作为危房改造验收的必要条件。
2、对已通过保障方式解决住房安全原危房没拆除的,要深入动员拆除危房,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危房改造的方式范文篇3
关键词:农场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办法
农场危房改造工程对于改善农场居住环境、促进农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农场危房改造项目提高了很大一部分比较落后的百姓生活水平,同时对于推进农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意义巨大。
一、农场危房改造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农场的危房改造是国家只补贴1.5万元,其他自理。但是很对危改户因为生活比较贫困,没有资金积累无法垫付前期的资金,常常是向银行贷款来解决问题。在开展农场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虽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很多危改户都纷纷拆旧建新,但是实际的项目进度并没有那么快,这就涉及到了临时安置的问题。
第二,很多危改户比较迷信,迷信确定日期开工建设,这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而且,许多的危改户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在施工材料上以及施工队伍上都有很大差别,无法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此外,农场危房改造工程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的。但是在很多农区的年轻人婚后都与父母同住,没有自己的户口本,这样就不能享受到农场危房改造的政策待遇。
第三,许多农场区的住房都是属于一体化的住房,职工之间的住房都彼此紧挨着,而且都是砖瓦结构,这对农场危房改造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再加上资金严重不足,很多农场区的农场危房改造项目需要推掉危房建设楼房,但是对于楼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实际情况中资金比较短缺。农场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农场基础工程是各个住户自行筹建的,这样因为经济条件的不同,最终导致建成之后的质量不一,从整体上对质量没有保证。
二、农场危房改造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多元化方式进行危房改造
第一,结合实际重新规划。需要与农场规划相结合,在市场运作模式下开始建房,建设房屋可以由职工投资建设。另外,可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出比较有经济实力的建筑公司,在场部新区集中进行建设。
第二,原地拆除重建。在农场旧房区中,重新进行建房,主要在场部西区和场部东区进行重建,异地新建联排式楼房或者原地拆除重建,农场需要负责基础公共设备的管理,房屋重建所需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政府补给。
第三,加固房屋和维修房屋。在农场的各分场中,需要对分场现存住房设施进行评估和排查,一些具备维修价值的房屋应该进行维修和加固,在维修加固之后,也能重新进行使用。
第四,公租房屋的建立。在一些空余的地方建立公租房,投入基本的设备和资金,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与需求相符的公租房,安排一些特殊人群进行居住,主要包括: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收入低的人群等等,能够使每一个人都有住处,同时也需要保证房屋拆迁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
(二)明确落实危改措施
第一,明确掌握工作内容。为了能够保障危房改建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以及按时完工,各相关工作人员都需要齐头并进、团结一致,共同把民生各方面工作做好,在各领导干部的引导下,能够将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上,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
第二,明确掌握各自职责。农场和危房户之间签订房屋改造合同书,在合同中需要明确规定出各方应尽的责任及义务,需按照合同规定来完成各项工作。
第三,明确工作任务。可以把农场局所布置的任务,根据具体情况,落实到各个工作小组中,场长指挥和协调管理危房改建工作,其副场长协助场长进行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各领导班子担任各厂区的小组长,与农场签订正式协议,按照相关规定制度来执行工作,保障危改任务顺利完成。
第四,明确规定危改对象。现居住在危房中的人员作为危房改造的对象,如果达到危房改造的标准,管理人员就需要与这些居住人员进行沟通,在协商好之后才能进行危房改造的各项工作。
(三)制定详细的危改实施办法
第一,危房改建需与家庭状况结合。对于农场所设计的改建方案,应该在仔细研究后才能决定是否运用这套改建方案。同时以整栋危房的每一户为单位,在全体人员意见统一后,向农场提出房屋改建的申请,并且需要与农场签订危房改建协议书,危房居住者对农场的一系列安排工作持同意的态度后,方能进行施工。另外,根据施工进度状况,可申请领取相应的补助资金。
第二,在职工自行建立楼房过程中,必须在农场基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展开各项工程。
第三,在原地址中进行建设危房,可实行抽签方式来选择改建地点,农场安排到具体地点进行重建。
第四,居住在新房的危改户,需要保障所居住的设施整齐和户外结构统一,如果在农场不知情的状况下,私自进行整改房屋结构,责令危房户在指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如果没有按照农场规定要求进行整改,农场有权利强行进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费用都由危房户承担。
第五,危改户的自身条件与房屋整改条件相符合,不得运用自身的资格条件,为他人获取建房资格,如果发现这类事件,应该严加惩罚,将其建房资格取消并且收取一定的违约金。
三、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农场危房改造工程是惠及民生的好工程,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具体的实施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保证农场危房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