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德育工作计划总结(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5-08-30 手机浏览

德育工作计划总结范文篇1

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密切联系,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联系。通过好班集体的德育环境,可以使道德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可以促发学生对生活的有效体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同时,不容忽视地要讲求对环境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想象这种理论所联系的实际是什么。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环境的意境自然而然也就贯融于其中了,环境的溶剂作用学生的德育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引发学生对道德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实践性。

教育指的是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受教育者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德育过程中,教育对象受教育者具有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的双重身份;当他们是接受教育影响的对象时为客体;当他们在自我教育可对其他教育对象发生影响时则为教育主体。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使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的积极、主动的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目前,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良的现象,对教育对象的客体性质注重较多,而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质往往认识不够。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灌输德育知识、树立榜样典型、借助集体舆论等方法来完成,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的主体作用,导致班级变成了班主任唱独角戏,吃力不讨好,效率低的局面,束级了学生主体的道德的提高。为了克服上面的毛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的优化。从第三学期开始,我在班级管理中,用“全班参与,轮流执政”的“轮换”取代了过去的“个别参与,应付管理”的“固定”。尽量使教育对象成为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轮流制”是提高班级管理和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的一条有效路线。“轮流制”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建“自管小组”

“自管小组”是“自主管理小组”的简称。我将全班42位同学分成四个“自管小组”。分组时不能自由组合,而是先选拔人才,每种特长的人才只选四人。比如:组积能力最佳、普遍话最佳、体育最佳、音乐美术最佳等等,名单不可重复。选好之后进行编译,然后,由组织能力最佳的四个同学从各类人才中抽签组合,组成“自管小组”。各小组再协议执“政”的顺序和时间,每组执“政”大约一个月。

二、明确岗位职责

“自管小组”成立后,各组按常规班委安排好职务,然后把落实的结果上报班主任。班主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明确各类职务的岗位职责,从而使他们能各谋,各尽其责。

三、制定工作计划

针对性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自我教育效率的立足点。为了克服工作上的盲目性,明确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必须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这是使学生认同和参与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也是班级目标管理的基分点。“自管小组”成员的职务落实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工作计划。各组的班长必须及时组织本组成员议定任期内的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宣读。由于各组的工作计划是班级学期计划的分解,所以各组的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如果各组计划雷同太多的话,班主任必须督促各组加以协商调整,使之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工作计划最后落实后要张贴于教室,以便互相监督,同时也能使各组的自我管理行之有据,验之有规。

四、反馈强化,指导管理

实施“自管轮换制”的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各组自管期间,班主任就要放手让学生锻炼,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工作。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必须做好幕后参谋,要对各组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的指导,及时召开班干会,让各任职同学反馈管理情况、工作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指导,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对工作方法有创新的同学不管成功与否均要给予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对胆子小、没信心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和激励;对个别不尽职的同学则要进行批评,让其承担管理工作失职的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五、总结考评,奖励先进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为此,在“轮换制”的实施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种考评制度。一是每任小组结束工作时,班长在班会中作出工作总结,谈谈工作体会。别组的同学可以加以评议,班主任也要进行表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为下任同学提供借鉴。二是学期结束时,每个小组要对任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详细的总结,写成书面材料。全体同学参加考评,考评时要比照各组的工作计划。评出达标度,评选最佳小组和个人。评选优秀的依据是“五项文明”评比的成绩、组织参加校级和年级的各项活动的成绩以及班内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效果。凡被评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的同学,可增加德育分5分,并加适当的物质奖励,最佳个人还有机会竞选优秀学生干部。

德育工作计划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系统工程实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5-01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工作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端正先进的办学理念,长期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社会联动,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网络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顺利、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

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制定比较详实、可操作的德育教育管理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德育计划是在国家有关德育指导方针的引领下制定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所有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缺少了德育目标就像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了归宿和出发点,一切德育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施,还要把总体目标不断分解,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短期和长期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就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首先,要把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料号的行为品质和规范。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切勿追求速度,而失去实效。

3.确定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

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直接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

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统一的指挥系统,在德育校长带领下,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协调组织,积极做好德育教育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这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前提。

其次,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教师的引领的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另外,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立体的、完整的德育覆盖网络体系。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性,手段不要简单粗暴,仅凭强压硬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

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检测德育工作成果的标尺,其应该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制定,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以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等。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非常标准、系统化的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为了便于检查检测评比,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层次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强化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评比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德育管理、德育手段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四、总结创新

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惩前毖后,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参照德育目标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另外,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

德育工作计划总结范文篇3

根据县教育局教基39号《关于开展xx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精神,现将我校xx常规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育教育育人之本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与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体制尤为重要。

每学期,我们健全以校长、副校长、少先队总辅导员、班主任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理顺学校党支部、教育工会、教导处、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上的相互关系。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要在不同的岗位担负起育人的职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期初,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德育教育活动方案,根据方案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并督促各班主任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平时,我们从如下几方面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学习。每周一下午教师例会时间,由学校党支部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建立升降国旗、唱国歌制度。坚持每周一晨会时间升国旗,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五爱”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3、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作用。根据活动制度,切实保证班队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要求每节班队会于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开齐开足课程,杜绝挤占现象,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要求其他学科教学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建立学校班队工作评比制度,此项工作由学校少先大队部组织,对照《班队工作量化考评细则》,根据各中队到校情况、守纪情况、卫生情况、学习园地及宣传栏出刊情况进行评比,发挥流动红旗的激励作用,期末根据少先队日查周评结果,分年级组评选先进中队,并予以奖励。此项工作锻炼了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学生文明习惯逐渐养成,集体观念大为增强,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6、每逢重大节日,抓住时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全乡性的“体运会”和“xx乡小学生艺术节”是我们的传统活动。

7、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庭访问、家长座谈、普法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教育,给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期末,我们根据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认真撰写德育工作总结,将总结材料整理归档,作为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据。通过努力,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已在我校形成。

二、常规管理常抓不懈每学期,我们在开学前召开行政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作,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日常工作行事历,认真抓好开学前准备工作,及时落实教学人员分工,制发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做好学生防辍工作。

平时,我们从如下几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