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习小结(6篇)
医学检验实习小结篇1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习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08-03
近10年来,我国微生物学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项目工作的推进,临床抗感染治疗越发依靠参照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报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针对实验室检测方案的标准也每年随之不断更新。而这一现状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临床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让即将投入工作岗位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发展,临床实习期是关键环节,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施行各种带教模式,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临床带教工作必须要深度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检验医学发展对微生物人才的要求
根据我国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1-3]。检验医学的发展是这些医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切实可行的个体化诊断,个体化医疗只是空谈;没有医学检验指标及技术设备的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等不可能实现。而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显得更为重要,其直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近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对我们微生物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检测项目扩展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多个领域,工作面从医院常规检验到感染控制,参加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要求微生物人员能够更多地深入临床,参加查房、会诊、阅读病历,关心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关心检验报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将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以便更及时、准确地服务于临床,并不断满足临床的需要。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生带教面临的现状
检验专业学历分为专科和本科,其中检验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专科生理论知识欠缺,对理论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在实习中对操作注意点的理解不够深刻。检验本科生较检验专科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稍显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上和专科生没有区别,有的专科生动手能力甚至比本科生还强。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大部分实习同学六月底七月初到实习医院,第二年的二三月份就心神不定了,一是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如事业单位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另外还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以及双选会。同学将会花很多时间复习和参加各种辅导班,有的同学直接请假复习考试,这些都耽误了大量的实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4]。
由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临床实习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有时实习同学比教师还多,常常是同学带教同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带教的意识薄弱,认为将常规检验工作完成是他们主要的职责,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实习科室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就全部交给了实习单位,平时几乎没有联系;另一方面,一般的检验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出现实习同学懒散、消极的现象。
1.增强安全意识培养。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是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各种潜在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要重视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实习生进微生物室前要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如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口罩、加强手消毒等消毒措施,正确区分和处理黑色袋的生活垃圾及黄色袋医疗废物;学习如何应对职业暴露、标本溢洒等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且要多举一些工作中或学生实习时发生的实例,增进实习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5]。
2.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期中的应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6-8]。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9,10]。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阶段因其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应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前景,应逐渐加以运用和完善,以满足微生物学检验快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3.制订带教计划,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医疗科研和大量教学工作。按照南京医科大学的要求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11]。微生物教师在带教之前,首先按照实习生的实纲制订带教计划,明确学生进行微生物实习后需要达到的目标,还需对课后学生应具备的相关微生物检验能力进行系统规划。同时,每两到三个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口头提问或试卷考核形式。根据考核情况适时调整带教计划,使带教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带教中要强化对典型病例的学习,如给出一个临床病例,提出问题:(1)剖宫产术可能的污染菌有哪些?(2)血中感染为革兰阴性杆菌通过什么途径进入?(3)临床如确诊感染病例需要我们实验做哪些检查?(4)工作中碰到阳性瓶,但镜下未找到细菌应该怎么处理?等等。激发学生思考,让每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回答汇总点评,分析当中的正确与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热烈的讨论中传授给学生。教导学生要主动走进临床,很好的和临床对话。比如一个感染科医生高度怀疑病人是肺结核,而送了几次痰找抗酸杆菌,结果都是未找到抗酸杆菌。此时你就要思考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哪个环节会出问题,我们的方法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怎么来提高检出阳性率?标本采集是清晨第一口深部痰吗?采集、送检到实验室的涂片有多长时间了?有条件送支气管刷片吗?只有通过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我们的检验结果更可靠,更有价值,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4.微信平台在微生物检验带教中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无线网络的智能手机、智能APP迅速普及,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QQ临床微生物论坛、微生物公益大讲堂、各种微生物论坛群以及公众号临床微生物论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微生物发展的最新前沿。目前上海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周庭银教授创建了十几个临床微生物论坛群,汇聚了全国各地各层次的微生物工作者近5000名,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人的生活。实习中由教师组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总结。还可以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到群里请教,群里会有好多不相识的大咖为你指点迷津。网络平台中有微生物最新信息、学术讲座视频,让局限在一个小空间的微生物的实习生请教到无数的教师,也能及时地学习掌握最新知识,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通过微信平台,使随时随处学习成为可能。
5.实习成绩考核。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微生物组长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要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核,且涉及的内容还应全面,既要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要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查,强化对病例资料分析能力的考核,还要提高对交叉性知识的运用方式的考察力度,使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各项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12];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出科时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小结。
6.加强实习管理。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13]。
三、结语
本检验科自2013年通过ISO15189以来,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发展迅速,对实习学员都按标准化教学流程管理,这将对他们入职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微生物检验方向是检验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室的实习在微生物检验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学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善的管理制度、优秀的带教队伍、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alariK,WatkinsH,AshleyEA.Personalizedmedicine:Hopeorhype[J].EurHeartJ,2012,33(13):1564-1570.
[2]ZerhouniEA.USbiomedicalresearch:basic,translational,andclinicalsciences[J].JAMA,2005,294(11):1352-1358.
[3]RodricksJV.Riskassessment,theenvironment,andpublichealth[J].EnvironHealthPerspect,1994,102(3):258-264.
[4]钟政荣,郭普,田万林,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医药,2012,16(10):1552-1553.
[5]戴芳,黄冬梅,唐玉竺,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临床体液实习教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809-1810.
[6]NevilleAJ.Problem-basedlearningandmedicaleducationFortyyearson.Areviewofitseffectsonknowledgeandclinicalperformance[J].MedPrincPract,2009,18(1):1-9.
[7]SchmidtHG,RotgansJI,YewEHJ.Theprocessofproblem-basedlearning:whatworksandwhy[J].MedEduc,2011,45(8):792-806.
[8]MishoeSC,HernlenK.Teachingandevaluatingcriticalthinkinginrespiratorycare[J].RespirCareClinNAm,2005,11(3):88,477.
[9]张静,丁士刚.PBL教学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消化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5(10):25.
[10]曾俊杰,王沙龙,李进华,等.PBL分析不典型病例培养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综合能力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5(7):9-10.
[11]徐婷,戎国栋,陈丹,等.医学检验专业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84-86.
医学检验实习小结篇2
1.1质量安全管理团队中各管理小组的职责
(1)医疗咨询小组负责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咨询服务,加强与临床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通报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
(2)医疗安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室的各方面安全,应经常对大家进行医疗安全知识的教育,随时了解各小组的安全情况,如果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定期检查实验室的毒麻药品和易燃易爆品的管理情况,其次还要注意了解水、电、暖使用情况,菌种标本的保存、污染物的消毒与处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通报。
(3)信息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信息管理小组长根据各小组设备情况申请配置计算机的数量和要求,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维修。
(4)继续教育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教学质量管理。制定每年度的学习培训计划,负责检验人员上岗前的考核。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业务学习,开展研讨会、学术沙龙、经验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在全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仪器设备管理组主要负责科室内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督促检验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做好保养和维修记录。定期检查及纠正各种仪器,每天了解仪器运转情况。
(6)试剂管理组小组主要负责试剂的请购、验收、入库、保管、使用、发放、报废等工作流程。定期对试剂库的试剂进行核对,每月底负责制定下一个月的试剂用量计划。通报每个月
的试剂使用情况。
1.2质量管理小组的实施和考核
科主任负责检验科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质量,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反馈会议,解决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个质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所负责的内容做好检查和记录,把检查结果在质量反馈会上进行反馈,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后予以实施,并由小组长负责追踪监测,观察改进效果。
2体会
医学检验实习小结篇3
1.1研究对象
对2010级5年制检验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共计94人。按班级分组,1班46人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2班4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均已完成临床核医学、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学、免疫学等科目的学习,具备自学检验核医学知识的能力。
1.2教材
采用李龙主和杜明华主编的《检验核医学》。
1.3方法
1.3.1PDCA循环教学法本次试验选择了《检验核医学》中临床应用部分,包括检验医学在内分泌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类、心血管系统、肾脏功能、血液系统、细胞因子和药物浓度检测等7个方面的应用。PDCA循环教学法第1步为P:主要包括课前分发教学病例、检验报告等临床资料,引导学生在病例和检验报告中发现问题,自主查找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第2步为D:主要包括课堂和实验室中进行交流和分组讨论,10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结束后选出组长轮流发言并详细记录;第3步为C:主要由教师结合检验核医学临床知识对本次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并验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第4步为A:主要包括即时考核,巩固初学知识,并发放下一次课程学习的案例和检验报告,一个循环结束后进入下一个循环[4]。1.3.2传统教学法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将检验核医学的知识点融入整个课堂,按教学要求进行理论讲解。课程学习内容与研究组相同。1.3.3考核方法对两组学生均按照平时分占30%和期末考试占70%的方式进行考核。研究组平时成绩按照小组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和考勤情况进行打分,对照组按照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考勤情况进行计分。期末考试按照试卷100分进行考核。1.3.4学生评价期末考试完后分别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就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自身各种能力的认同度等进行评价[5]。评价分值采用10分制,最优10分,最差0分。学习积极性采用提问次数、讨论发言次数、查阅资料次数和自学时间4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由表1可见,研究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习积极性比较
从提问次数、讨论发言次数、查阅资料次数和自学时间来看,研究组学习积极性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种教学法提高自身各种能力平均分值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检验实习小结篇4
临床思维和技能是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应用综合思辨能力、批判性思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本校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辅以实习见习、校外参观学习、读书报告、学术报告、病案讨论,增加师生互动,将被动的学习方式改为主动。传统教学安排里,医学检验学生的实习与见习从五年级开始,近年来,本校在传统实习、见习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在实验课中向较低年级学生开放见习,让其更早具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具体措施包括参观实验室、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课题的实施等。校外参观学习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例如今年本校组织了本科生在成都迈克生物科技园进行了参观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开拓了视野,扩宽了就业方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每三周一次的读书报告,其内容主要是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最新文献的读书汇报。由于具有医学检验系和实验医学科“系科合一”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向有兴趣的本科生开放,使其能较早且较快地接触到学科前沿及新的研究领域。科室不定期的各种学术讲座也向本科生开放。学术讲座的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不仅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介绍其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而且也会邀请与本科生年纪差异较小的博士、博士后等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获得学生广泛好评。为使病案更加生动全面,本校将病案讨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病案来自从临床收集的真实病案,以血液、临检病案为主,每学期5~6个病案,学生7~8人一组,每组1个病例,给予1周准备期。要求小组人员共同讨论,分工协作完成PPT制作和汇报演讲,完成情况打分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病案来自实验医学科参加的英国国家室间质评服务项目,其室间质评为病例形式,以生化和激素的问题为主,以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进行。每20天一个病例,参加学生用英文作答,由指定人员归纳总结所有答案并上报,结果回报后,组织学生参考标准答案进行回顾学习。
2“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开启学生科研之路
科研素质是对医学生特别是以实验医学为主要方向的医学检验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本校主要采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的方式,以现有的“检验协会”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兴趣与教研室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检验协会是学生自治组织,依托于实验医学科,以学生为主体,以基础科研为核心,不仅有医学检验系的学生参加,还有很多临床医学院非检验专业学生参加,包括临床八年制学生,目前有会员40人,指导教师20余人。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中,一名导师面向2~3名学生,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引导、规范。在科研活动中,学生通过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一系列活动,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活动,除了可以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及脉搏外,还能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并培养创造性思维。目前该协会成员已参与完成多项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另外协会成员还申请到多项“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多数已在实施和结题阶段。
3多点带面,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医学检验实习小结篇5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教学;思考
目前,当代医学检验科学已经成多学科交叉、应用实战强的一种科学[1]。医学检验模式正在由传统模式向心理、生物、社会的模式转变,其精准情况、可以快速的把数据信息转化成临床资料,在疾病诊治以及预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对检验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综合学科的全面素质,在新时代有新的高度要求。
1检验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学并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同外科、儿科以及内科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许多学生认为其以后不会进入到妇产科中工作,尤其是男生认为妇产科只是女生的专业,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上课时抵触情绪很大,经常迟到和缺习。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不够严肃,还有一些学生甚至缺乏医德,不够尊重患者[2]。
妇产科患者均为女性,隐私保护是患者的难言之隐,在检查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与束缚,患者几乎都不是特别愿意把生殖器官当做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刻意的去保护自己隐私,持有不配合的态度,甚至不愿意进行涉及到生殖器的检查,尤其是在男医生或者男实习生面前。
教师教育理念深受传统的教育模式、机械单调的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特点、规律、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缺乏了解,机械性套用经验进行教学而未创新。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仅是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方法不够科学,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且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倒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
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是每年进入到医院实习人数越来越多,增加了患者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再加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使许多学生实习期不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无法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对医生行业产生怀疑。再加上临床医生工作繁杂,在教学上时间就相对减少,所以,就不得不缩减计讲课、讨论病例时数,更没有时间取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淡化了教学工作。
2新时期检验专业的妇产科教学的体系
按照我国高校检验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基本理扎实和检验技术过关的检验医师,所以,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的教学体系同其他临床医学授课体系要存在一定的差别[3]。我国目前全日制本科科教材为妇产专业统一编制成,其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以围绕基础理论,需做出合理的调整,并注重新知识同医学检验的有机结合,包括由大数据检验数据来分析疾病的相关转归和预后,给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与咨询。妇产科学包括产科学、产科学和计划生育学三部分,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了妇女生理、疾病、防范、治疗等方面,也涵盖了预防保健以及预防疾病诊治。医学检验同生殖医学以及围生医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成为了一个共生整体。所以,针对性教学工作应在课时有条件情况下根据不同内容来设置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除了阐明疾病的病理和机制之外,还要充实同检验相关的内容,凸显如何选择检验方法和分析检验数据。
3教学方式的改良
医学教育基础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简单,大都为填鸭式的教学,注重理论而弱实践,限制了学生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妇产科学教学需思考的问题为如何将检验数据玉临床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将医学检验转转化检验医学[4]。妇产科学的教学关键为改变授课模式,把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换成启发式、问题式、反转式以及开放式等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也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精品教学,加强病例的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理论知识。
4实践中促进医学检验同妇产科学的结合
在践中,可把需讨论的疾病情况问题提前告诉给参学者,让参学者按疾病种类进行设计、检验方法选定、鉴别诊断疾病的判断等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等。组织学生组成见习小组综合讨论资料,指导学生可以从数据中提炼出疾病的知晓度,对学生对立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育,确保学生深度全方位思维技巧,并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比如,在课堂上给出检测镁离子的浓度,让学生对有可能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临床工作的梳理,在使学生深刻认识通过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效性的同时,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风险控制以及不良反应。与之类似的检验医学同妇产科学知识的结合点还有:异位妊娠与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皮性卵巢癌与CA125(糖链抗原125)等[5]。
5小结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使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结合的检验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要求检验人员密切结合实际。为实现新常态下检验医师培养的要求,使妇产科学教学的模式应作出合理的改变。但教改是一个长期有效且谨慎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来作出相应的完善,力求探索出一个合理、可行行很高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罗飞,李志英.以病人症状为出发点的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09
-611.
[2]张清伟,宋佳玉,王锋等.CP结合TBL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2016,45(8):1133-1135.
医学检验实习小结篇6
临床检验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不完全独立的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强、临床知识涉及面广的专业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阶段医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专业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与提高。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检验医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实习学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1]。现将本科室几年来带教实习生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
学生刚刚跨进医院,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所以必须让他们充分了解检验科各实验室的简单概况,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教育,注意防止实验室感染,正确处理医疗垃圾及医疗废物。检验科接触的多为临床患者的标本,可本文由收集整理能含有高浓度的致病物质或病原微生物,若不注意洗手等消毒措施,很容易造成实验室污染和自身感染,但这些恰恰是刚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地方。通过岗前教育,强调劳动纪律,明确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实习过程中医院内感染恶性事故的发生。
2制订完善的实习带教计划
根据检验科各专业小组(临床检验组、临床化学组、免疫组、微生物组和血库)的特点,制订学习时间及实习方案。实习生不准随意调科室或减少、延长某个专业的实习时间,严格执行排班安排。各专业组拟定规范的实习带教流程,以课程及实习大纲为标准,充分考虑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及需要掌握的检验医学进展等内容,如临床化学专业组的一般实习流程为:介绍临床化学的检测项目及结果的临床意义、标本的接收及处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教育、生化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和操作要领、室内质量控制原则、检验过程的分析、检测结果的审核、检验结果报告的打印等。
3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生步入成熟的基础[2]。实习生来院之前仅仅学到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动手机会相对很少,只有通过临床实习,不断实践才能掌握相应技能。现在医学检验已发展到了自动化仪器检测取代手工操作的时代,随着自动化分析仪的普及,手工操作机会减少,但这仍是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目前,各种体液常规的形态学检验,仍然是人工操作和显微镜检查。例如血液分析大多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仪器对幼稚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细胞等辨认能力十分有限,并不能完全替代镜下分类。针对这些情况,要让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习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在强化手工操作的同时,同样重视实习生的仪器操作培训。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结果异常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手工方法和仪器操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3]。
4建立全面质量控制意识
实验室质量管理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样本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检验医学的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患者准备、标本准备、运送及保存;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测定出的检验结果的合理临床解释及应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检验项目的精确度、准确度,即仪器、试剂、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及检验人员的素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核心[4]。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质量控制的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均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应随时对实习生强调质量控制的意义,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控制工作,重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分析判断标本本身对结果的影响,如脂血、溶血、黄疸标本,在抽取标本时受到的稀释和污染对结果的影响等,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实习生进行质量控制的操作。
5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育的重点之一。临床实习期间是培养实习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研能力的最佳时期[5]。学生进入检验科实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科研方向,向科室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资格高的老师请教,辅导完成毕业论文。在探索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6注重职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