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掌握逻辑学的意义(6篇)

来源: 时间:2025-09-05 手机浏览

掌握逻辑学的意义篇1

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掌握逻辑学的意义篇2

关键词:英语动词主动式被动式成分

英语的词汇,包括古英语词,现代英语词汇多达数十万。词汇的掌握,特别是动词的掌握,对于句子的理解,段落的理解,乃至全文意义的理解至关重要。动词是语言的核心词汇,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任何一种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的熟练程度,主要取决于对动词的掌握与运用的熟练程度。在此,仅从动词的主动式和被动式的使用方面,谈谈英语动词的学习情况。

一、确定动词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是分清使用动词主动式和被动式的第一步。

1.动词的分类

一般地说,动词根据其能否跟宾语的情况来看,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根据其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可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根据其语态来分,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分词中的现在分词具有主动的意义,过去分词有被动的意义。

2.动词的主动式与被动式

如果是谓语动词,动词的主动式就是其主动语态,被动式就是谓语动词的被动态。动名词的被动语态结构是beingdone,现在分词本身就有表示主动之意,强调正在进行时,其被动语态结构是beingdone,过去分词本身就有表示被动之意。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

(1)Thisisacompleteelectroniccircuitcontainingtransistorsandperhapsdiodes,resistorsandcapacitorsproducedentirelyonasinglechipofsilicon,andisoftenlessthanatenthofaninchsquare.

(2)DDBsarecurrentlythesubjectofconsiderableinterestamongseveralhardwareandDBMssupplies,andassumingthattheproblemsinvolvedinrecovery,diagnostics,optimizationsandLANarchitecturecanbesolved,thedistributeddatabasearealookssettobeamajorareaofgrowthforthecomputerindustryinthe1990s.

(3)Theveryfirstcalculatingdeviceusedwasthetenfingersofaman’shangs.

(4)Alargescaleintegratedcircuitisacompleteelectroniccircuitmanufacturedinonepackage.

(1)句中containing是现在分词作后置定语,修饰circuit,produced是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修饰transistors,resistors和capacitors,后面的is与前面的是并列的谓语。

(2)中assuming是现在分词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说明句子主语如何,involved作后置定语,修饰problems,distributed是过去分词作定语,修饰databasearea。

(3)句中calculating是现在分词作定语修饰device。used是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修饰device。

(4)句中integrated过去分词作定语修饰circuit,manufactured是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修饰circuit。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分不清楚非谓语动词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把一些分词误以为是句子的谓语或并列谓语,对理解文章意思,特别是如上的科技文章的意思,更是理解不清,这就为使用现在分词,还是过去分词,造成了许多麻烦。因此,分清动词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是搞清非谓语动词的主动式还是被动式的第一步。

二、确定动词修饰、说明的成分是很重要的。

实际上,在上一步中,分析动词所作的成分时,必须会涉及这一方面。搞清动词所作成分后,我们进一步就会看动词是修饰、说明哪一个成分、哪一个词。比如,谓语动词就是说明句子主语的,这里面也包括了分词作系动词的表语构成系表结构作谓语的情况,非谓语动词作定语时,修饰它前面或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特别是后置定语,更应该分清楚,不能误把它当作并列谓语;作状语时,不管其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与否,其都修饰句子的谓语动词,如果其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则省略其逻辑主语,若不省略,则构成独立主格结构;作补语时,是对句子主语或宾语所作的补充说明。确定了动词所做成分,修饰说明了哪一个词,这就为判断是使用动词

的主动式还是被动式奠定了基础。

三、搞清动词所修饰、说明的成分与动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确定使用动词的主动式与被动式的关键。

我们先看一看以上的例句(1),句中containing是后置定语,修饰其前的electroniccircuitcontain,从逻辑角度上来说,是“电子电路中包含了晶体管三极管、二极管、电容等”。

electroniccircuit与contain逻辑上是主谓关系,而现在分词具有主动的意义,所以这里用现在分词作后置定语。produced修饰其前的transistors,同样,resistorsandcapacitors从逻辑上讲,是“人把晶体管三极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生产在一个一平方英寸的电路板上”。可见,produce与transistors,resistors,capacitors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过去分词具有被动之意。所以,用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得到解释。我们再看以下例句:

1.Theyoungladyfoundthenecklacelost/missing.

2.Hesaidrootedinhisseat.

3.Theexperimenttobedonetomorrowisverydangerous.

1句中,lost和missing都是宾语补足语,都是对宾语补充说明,那么为什么同一句话lose用过去分词,而miss用现在分词?一般地说,我们要表达“我丢了项链”时,可以如下叙述:

a.Ilostthenecklace.

b.Thenecklacemissed.

换言之,lose为及物动词,逻辑上,某物与lose为动宾关系,而miss当“丢失之意”讲时,为不及物动词,逻辑上,某物与lose为主谓关系。因此,用lose时,用过去分词,用miss时,用现在分词。

2句中rooted为过去分词作伴随状语,root当动词讲时,是及物动词,意为“使某人像生了根似地固定不动”,其修饰谓语动词sat,说明主谓he,而he与root从逻辑上讲是动宾关系,因此,此处用过去分词,表达被动之意。

3句中不定式tobedone修饰其前的theexperiment,是用了不定式的被动语态,因为从逻辑角度上讲,do与experiment为动宾关系。

从以上例子我们就能看出,只有分清了动词与其所修饰、说明的词的逻辑关系,我们才能搞清楚是使用动词的主动式还是被动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楚动词所用之意为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只有搞清楚了动词的这些用法,才能很好地使用动词的主动式与被动式,更好地理解句子、文章。

四、关于动词的使用与学习。

从以上几点分析中,我们知道英语动词的学习与掌握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动词?以下是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希望能有助于他人,以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

1.任何动词的使用都应该注意其主动式和被动式。如果是谓语动词,还应该注意时态、语态、语气和单复数。

2.非谓语动词的现在分词既有表示主动之意,也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过去分词既表示被动之意,也表示动作已经发生过。不定式强调动作、内容,动名词强调概念。

3.讲解单词,不能只告知学生单词的意思,必须告知学生其用法,特别是字典中,某一动词共有几个常用的词条;每一个词条下它的意思和用法,即词性、词义、常用的短语;每一个词条下其英语解释是什么?同义词有哪些?动词的词性主要是指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只有知道了该词在该词条下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我们才能知道它和一些名词构成的是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还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那么才能知道是用动词的主动式还是被动式,无论是其作谓语还是非谓语。

例如,我们常用的两个单词lose和miss。

(1)lose:

a.vt,nolongerhave,havetakenawayfromonebyaccidentcarelessness,misfortune.

eg.Youarelosingyourhair.

eg.Helostalotofmoney.

b.vt,beunabletofind,

eg.Ihavelostthekeysofmycar.

c.vt,failtowin,bedefeated,

eg.IraqlostthewaragainstAmerica.

(2)miss:

a.n,surnameofanunmarriedwoman,eg.Misswei

b.vt,failtohit,hold,catch,reach,see,etc.

eg.Hemissedthetarget.

c.vt,realize,learn,feel,regretat,theabsenceof,

eg.She’dmissedherhusbandifhedied.

eg.Oldsmithwon’tbemissed,ifheretires.

d.vi(coq),losesomething,

eg.IfIdon’tgototheparty,IshallfeelthatI’mmissingout.

4.讲解单词,用英语讲解。尽可能多地使用简单、已学过的单词,对该词进行解释,便于学生用英语对该词进行理解、记忆。并且,有一些词的英文解释已经告知该词的用法。如,entertain:amuse;letsomeonedown:disappoint,dissatisfysomeone。

5.讲解课文时,对课文中较难的句子,特别是有必掌握词汇、短语的句子,用英文换个词,换句话,一遍又一遍地解释,英语专业里叫paraphrase。

6.特别注意缀合动词的学习。一些名词或形容词通过加上前缀或后缀变成动词,它们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中是非常普遍和重要的,构成动词的前后缀掌握得越多,对于词义用法的理解与掌握,揣测词义越有帮助。

例如:n/adj+-envttomakebecome...

strengthen,frighten,brighten,threaten

en-+n/adjvttomakebecome...ortogive/presentsth.tosb.

endanger,embody,empower,endear,

n/adj+-izevttomakebecome...

computerize,characterize,standardize,specialize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动词时,就更该搞清动词的词性、各种词条及其用法,时刻注意任何动词都有时态和语态两个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义。

参考文献:

[1]杨有福.谈高职英语词汇的教与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2]张京鱼.大学英语使役动词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6).

掌握逻辑学的意义篇3

一、准确地教授学生掌握概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用词来标志的。概念是逻辑学上的名词,是语言学的名词。那么,学生如何掌握概念,奠定思维的基础呢?(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学生掌握要领的基础前提。提供感性材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其一,直接感知,其二,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为了更好地掌握概念,适当提供感性材料尤其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必须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思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去认真思考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然后,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由此形成关于某一事物的概念。(2)用简练的词语提示概念的定义,是掌握概念的一个重要步骤。定义在掌握概念中能起着组织整理知识的作用。在教学中下定义要及时,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3)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就要运用概论于实践,由此扩大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学生掌握概念是否正确、全面。

在实践中,要经常进行概念方面的训练,对有些概念,如“民族”与“人民”“科学”与“学科”“基本”与“根本”不要孤立地从词义上去解释,要放置在判断中比较,具体说明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区别。同时研究概念的变化,一词多义的现象,反映在思维中,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概念。

二、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判断,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是形成思维能力的中间环节

所谓判断,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或否定的思维活动。中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出现不恰当的判断。如自相矛盾,主客颠倒,多次否定,照应不周等,例如“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胜利”应改为“胜败”)。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判断,怎样才能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判断容易,对具体的问题做正确的判断,那就不容易了。如“体育成绩不及格是思想觉悟不高的表现”这一判断就有背事实。思维训练是离不开语言的,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比如“浪费时间是错误的”一句话,给改为“浪费时间就是犯罪”论点就更尖锐,判断就更正确。

三、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级阶段

掌握逻辑学的意义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教育功能

什么是逻辑性思维?我们一般认为,逻辑思维是我们直接领悟的思维,是我们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本质理解,敏锐而深入的洞察和综合的整体判断。对于逻辑性思维的认知机制,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知识组块说的独特观点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我就这一观点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一、逻辑思维所映射出的教育功能

物理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品质是物理学研究者在学习和研究物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性逻辑思维特征。其主要包括逻辑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思维的批判性、逻辑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思维的独创性。物理教育中逻辑思维的教育功能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逻辑思维

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思维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它以脑海中的整个知识为背景的直接认识,这样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灵活性和猜测性的特点。不经过详尽的逻辑推理,不经过仔细分析的演绎步骤,凭借逻辑思维而提出一个假设或法则去试图解决问题,当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又可以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推理,从而充分地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刻性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这种思维表现为善于深入地思考物理问题,充分把握物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善于开展全面的、系统的物理逻辑思维活动,这种思维善于从问题的整体上去认识物理事物,掌握物理知识。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逻辑思维品质的基础,这种思维的发展水平必然会影响到其他逻辑思维品质的发展。而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逻辑思维深刻性的本质。我们往往借助于逻辑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即科学洞察力,来透过事物的现象而直达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逻辑思维

思维逻辑的批判性则是指我们在进行逻辑思维时,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质疑,不盲从附和,不人云亦云。如此一来,即使是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我们也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批判性。只有选取相同的衡量标准,才能使比较的结果有意义。所以,比值定义法通常采用两个物理量来相互比较,就是在比较时选取相同的标准。不讲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不可能明白比值定义法的真正意义。

二、对于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建议

(一)培养发散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逻辑思维,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需要穿插置疑,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广泛地搜寻自己的贮存记忆,尽可能地提出更多的信息来寻求答案。用实验方法研究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时,教学时候首先提出:要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可假使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其余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将三个量之间的变化转化成两个量之间的变化,控制另外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两个量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得出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最后介绍实验的方法结论。如果实验成功,学生将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为自己学到了物理知识而高兴。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抽象性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若一味死记硬背,学生就无法进入创造性逻辑思维的情境。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设置有趣的小实验和一些诱导性的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领悟概念的内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具体的问题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概念,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多了。

(三)培养逆向逻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逻辑就是把问题倒过来想,把逻辑思维的顺序逆时针一样地转过来,颠倒空间和时间的顺序,把条件与目标、始态与终态、结果与原因沿着相反的思路来思考问题。物理学中有很多的问题,都需要运用逆向逻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来思考而得出结果。这也是研究物理结论过程的科学思维方法。譬如说就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这一问题,对物体相对运动趋势难以捉摸,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逆向逻辑思维:如果两物体接触面是光滑的,其中一个物体会向什么方向运动?这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如何?从而得到这个物体相对的运动方向就是物体在光滑接触面上运动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在教学中本着从细微之处着手的原则,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之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掌握逻辑学的意义篇5

、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有别于其它英语文体的翻译。科技英语翻译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技巧。对译者而言,首先应该理清句子的层次,判明各层意思之间的语法及逻辑关系,再运用各种翻译表达技巧和专业知识,将各层意思准确地译出。本文将从语法分析、逻辑推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三个不同角度,举例介绍科技英语的句子翻译。

一、语法分析

科技英语中存在大量由基本句型扩展而来的结构复杂的句子。扩展的方式包括:各种短语(包括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等)和词组充当句子的一定成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合并成并列复合句或复合从句;修饰语和并列成分的扩大。

翻译科技英语中结构复杂的句子,首先应对句子结构进行语法分析,理清各结构层次的隶属关系。译者分析句子结构可采取以下步骤:

1.阅读整个句子,根据主语、谓语和连接词来判断句型。

2.找出每个句型中的主要成分,并理解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例如定语,状语,补语等)之间的关系。

3.如果是复杂句的话,译者就需要判断每个从句中所有成分的相互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每个从句的时态、语气和语态。

通过以上句法分析的三个步骤,译者将能够准确地理解句子结构和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二、逻辑推理分析

科技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自身的问题,它同时还与其他的语言学因素相关。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逻辑推理。一位着名的苏联语言学家曾举例:Johnisinthepen.毫无疑问,所有人的都会把pen翻译成“牲口圈”,而不是“笔”因为“人在钢笔里”的翻译明显不符合逻辑。翻译是一项逻辑活动,最终的译文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在进行逻辑推理的时

候,译者要首先找出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按照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译文能够准确体现原文的精神实质。具体来说,逻辑推理包括以下四种方法:

1、按照原句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译文,而不能局限于句子的自身结构和语法关系。

2、按照原句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译文,而不能局限于句子的语序。

3、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把复杂的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出来,同时注意正面表达和反面表达的转化。

4、在翻译具有特殊结构和短语的句子时,应该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去分析,并且确保把原句的意思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英语中的单词通常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为了保证句子翻译的准确性,译者就需要准确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某些从语法角度看有歧义的句子,译者可利用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帮助判明句子的结构层次关系,以弥补单纯语法分析的不足。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科技英语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掌握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从语法分析、逻辑推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三个不同角度,介绍了科技英语中句子的翻译方法。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译者的科技英语翻译水平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阎庆甲,阎文培.科技英语翻译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2]范武邱.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讲评.外文出版社,2001

[3]王志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掌握逻辑学的意义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推理

推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过程。概括地说,推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过程。所谓逻辑推理,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的、有根有据的思维,是人类正确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展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逻辑推理能力是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特殊能力,培养这种特殊能力的最终的着眼点,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首要关键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推理方法.而其根本途径是通过发掘教材内部的逻辑推理因素,考虑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结合数学来进行,既要做到有意融,叉必须潜移默化。任何离开教材另搞一套的做法都是不必要的。晚离学生实际,片面追求逻辑上的完整、严谨,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也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当然教师首先本身应该研究逻辑学,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出教材本身逻辑系统的要求,充分揭示教材的矛盾和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通过设计一系列逐步深化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进行思考。

一、在加深对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中学数学教材从始至终都包含着丰富的逻辑因素,体现了逻辑规律和逻辑形式.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揭示出教材的内在逻辑性,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常常碰到有的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的时候,只重视公式定理的记忆,热衷于难题的求解,却不重视对数学概念的透彻理解,因而常有偷换概念等错误出现。

例如,在求解汽船往返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逆水速度为30千米/小时,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时,学生错解为平均速度是(30+60)×1/2=45(千米/小时)。这里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把它和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混淆起来了。违反了思维的基本规律,因而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正确的解法是:设两码头相距s公里,则往返一次的距离为2S,顺水用的时间为未小时,逆水时间为S/60小时,故平均速度为V=2S/(S/60+S/30)(千米/小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如能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去理解平均速度,也就可以加深平均速度这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一规律也就能强调对这概念的具体理解和使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公理、定理、公式)、推理、论证等都属于思维形式的范畴,这些思维形式都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例如,在设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时,先引导学生以特殊的例子103×l02=(10×10×10)×(10×10)(乘方的意义)=10×10×10×10×l0(乘法的结合律)=105(乘方的意义)。

得出:103×l02=103+2。

然后用同理可得23×24=23+4;(1/2)2×(1/2)4=(1/2)2+4;说明不同的底数有相同的规律再举出a3·a2得a3·a2=a3+2,从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m·an=?,由学生分析并归纳出am·an=am+n从而得到一般地如果m、n都是正整数,那么am·an=am+n,这就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样训练,既使学生搞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又加强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在更正学生练习或作业的错误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含盐12%的盐水4千克,需加人多少克盐,才能达到含盐20%的盐水

解:设需加入戈克盐,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4×12/100+x=202(4+x)×20/100解得:x=0.4克

这个根在检验时,可能不难发现不合题意。如能遵循逻辑思维基本规律,在同一运算过程中,保持同一运算单位,就不会错在单位不统一上,而造成列错方程了。

正确方程应为:4000×12/100+x=(4000+x)×20/100

从上面解题中可以看出: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最容易忽略单位的统一而列错了方程。如果你能运用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检查一下你所列出的方程,就可能会发现问题,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的方程。因此,在更正学生的练习或作业时,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逻辑推理迅速、准确的解答问题,论证自己的论断,以及严谨而前后一贯地叙述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总之,逻辑推理能力,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它在能力培养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主要是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错误,认识真理,使他们获得越来越丰富的科学知识,这尤其是在初中起点年级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