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机械行业发展(收集3篇)
农机机械行业发展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S2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054
1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但是在农业机械实际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时也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总结和解决才能使人们更好的利用农业机械,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其工作效率。笔者总结当前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存在问题主要有:机械设计缺乏针对性;农用机械推广难度大;农用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低端化。
1.1机械设计缺乏针对性
一部分农村的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山区,交通更是不便利。而在农机设计和推广时并没有进行实地调研,导致设计出来的机械并不能满足使用。同时农机的售后服务也不能保障,导致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积极性不大。
1.2农用机械推广难度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型农用机械的生产总值占农机行业的25%左右,其他都是一些小型农机生产企业。这些小型的农机生产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整体实力也不强,社会影响力弱,因此在推广自己生产的农用机械时难度极大。
1.3农用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低端化
我国的农用机械制造行业,特别是一些小型农用机械制造行业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形成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条。这就导致了大的企业不够强大,小的企业不够专业的局面。后果是生产技术不高,机械容易出现故障,使用的寿命较短,不利于农用机械推广。
2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来讲,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
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农用机械的利用并不是十分广泛。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农业生产基本是靠最原始的手动,使得生产效率很低。如果能大面积的推广农用机械用于农业生产,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使得他们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去做其他的工作,增加收入。
2.2增加农民收入
调查显示,农业机械推广越广泛的地区,农民使用机械越普遍,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速度就越快。最后结果是这个地区农民的收入就越高,产值越大,农民的幸福指数越高。
2.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能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机械相关配套行业的的发展。这些相关配套行业在我国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带动农业发展。在农用机械大规模投入农业生产中后,农村的劳动力就可以进入到工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中,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同时也增加农民自己的收入。
2.4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机械的推广与使用,也提高了农民依靠技术来发展农业的信心,增强了他们依靠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益的意识。只有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把自己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和增加自己的收入。
3结束语
积极面对和解决农业机械在农业应用当中的现实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还要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思想认识,让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同时作为农业机械化部门的工作的一分子,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出发,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把努力做好农业机械化事业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董金辉,郑新松,冯云江.浅谈农机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J].农机化研究,2012(2):26-27.
农机机械行业发展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199-01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逐渐的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向深层次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由单一化的发展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我们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扩大,但是在机械管理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其中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依然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到农业机械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农机机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经济运行的机制逐渐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的供需关系对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但是由于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规范与管理农业机械市场发展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市场意识比较落后。在发展过程中对效益和竞争意识的追求比较单薄,在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积极的进行探索。
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人才
在我国广大的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其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还不能及时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和作用,其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导致了农业机械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同时,在农村地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是比较缺乏的,从整体上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低的,对农业机械化管理和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比较落后,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认识不全面。在管理机构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此外,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制度和培训方式,导致了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而需求,严重影响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
3.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而农业机械服务则相对比较落后,导致了发展和服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的关系。现有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在很多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存在销售混乱,维修服务部分短缺等问题,不能提供完善的农机配套服务,造成了研发、销售和农机服务体系严重的脱节。
二、加强农业机械发展的管理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该及时的转变现有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和认识,结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实际,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做出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农村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办法和对策,保证农业机械良好的发展和运作,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2.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建设,并进行有效的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农业机械发展的管理方式及时的进行改革,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十分的紧迫,对于农业机构来说,应该抓住时机,加强对自身机构的建设力度。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农业机械行业的管理适度的建设,从市场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行业进行管理;其次,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的进行农业机械专业知识宣传教育,强调农业机械产品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最后,将农业机械发展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当中,并积极的进行支持,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3.农业机械服务于管理并重,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管理应该不断的转变自身的职能,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指导农机生产经营者不断完善农产品的经营活动,做到管理与服务的有效结合,以服务促进农业机械的管理。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机服务的投入力度,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农机服务队伍。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对农业机械发展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机械管理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玉涛,朱贺丽.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03)
[3]郭大清.辽阳县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5)
[4]汪守华.浅谈制约肥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10(03)
农机机械行业发展范文篇3
摘要: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运行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地大力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对农业经济影响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到如何更好的利用农业机械的措施。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积极发展的贡献作用。通过研究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经济发展影响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业活动的效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的畜力或人力生产,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使用鼓励政策和补贴,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机械的科技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农民从繁重的耕种生活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参考文献:
[1]苏工兵廖兴红杨文斌.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认识误区的辨析.农业机械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