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戏曲服装(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5-09-11 手机浏览

戏曲服装范文篇1

【关键词】戏曲服装;设计;管理

一、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

在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舞台艺术中,专门成立了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部门,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但是要想把这一项工作做好,确实不容易。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毋庸置疑,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归根结底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具有技术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戏曲服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戏曲服装设计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

我们知道,戏曲服装设计是舞台技术之一,通过技术人员的设计制作,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术。戏曲服装设计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和其他的舞美技术门类有机融合,或渲染气氛,或烘托环境,或表现人物身份,或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共同创造舞台艺术形象。可见,戏曲服装设计要考虑到同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避免片面和狭隘。比如说舞台灯光,戏曲服装和灯光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显然不同,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戏曲服装在不同灯光的映衬下,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艺术的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正是舞台灯光的作用,戏曲服装的效果得以一定程度的体现。又比如舞台布景,可能有人会说,布景设计如何对戏曲服装影响不大,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在表演过程中,布景不仅仅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为表现不同戏曲服装的人物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同的戏曲服装有不同的布景设计,共同塑造舞台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舞美其它技术门类,不可孤立地看待服装设计的工作。戏曲服装设计要根据剧本主题和表现剧中人物的需要,充分考虑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要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处理这个问题,这样戏曲服装设计才能达到符合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戏曲服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戏曲服装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制作和设计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第二,戏曲服装内容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第三,服装管理技术落后。第一个问题,制作和设计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的服装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这样的戏曲服装就严重降低了舞台应用价值,影响了应用效果;第二个问题是戏曲服装内容缺乏创新。由于服装设计理念没有跟上,对舞台表演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戏曲服装内容与舞台表演不吻合,影响了表演效果。管理过程中对服装内容缺乏跟进,不能全面控制,从而影响了舞台应用效果。第三个问题是服装管理技术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戏曲服装相关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服装设计,从而影响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戏曲艺术也是一样。作为舞美重要技术门类之一戏曲服装,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与时代脱轨,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务实地加以改进。

四、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

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舞台表演离不开戏曲服装,可以这么说,没有戏曲服装,就没有舞台艺术。但不等于说,作为舞美技术门类之一的戏曲服装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第一,要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前面说了,戏曲服装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同舞台艺术其它相关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必须运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要熟悉剧中人物所需要的全部服装,要清楚服装的不同色彩以及服装剪裁,要对戏曲服装的所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提高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及管理水平。只有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符合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第二,对色彩及衣箱进行分类管理。在舞台演出中,不同曲目,有不同的服装色彩体系;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全面分析并科学分类,对服装衣箱进行命名管理。这一点不难理解,戏曲服装由于数量很多,如果杂乱无章就会忙中出错,影响演员及时换装上场,从而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第三,优化并丰富服装管理技术。戏曲服装管理要建立在熟悉服装制作的前提下,这样才能对应管理,分析服装信息,整理并丰富衣箱管理,提高戏曲服装管理技术。总之,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是一门学问,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管理者必须懂得戏曲服装制作和设计的全部内容,包括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等。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和了解,才能学会戏曲服装管理。另外,它的艺术性同样很强,不懂得舞台艺术,不熟悉剧目,也是做不好戏曲服装管理工作的。当然,要学会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必须在服装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者能力和水平。

五、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备的要求

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很大,地位不可低估。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舞台技术,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一起为舞台艺术服务。因此,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戏曲服装技术才转化为舞台美术,才使得观众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那么,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第一,要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戏曲服装设计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历史,要懂得戏剧和文学,要清楚色彩和剪裁等等。总之,戏曲服装的综合性很强,没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第二,要有专业的制作和设计技术。制作和设计是有特定的工艺流程的,如果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是无法制作和设计的;第三,要具备现代化的服装管理水平。前面说过,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在戏曲服装管理中,有两点特别提出,一是要求戏曲服装管理人员必须要严谨细致,二是服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敏捷的服装装束穿戴操作技巧。这两点做不好的话,会影响演员换装出场,使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第四,要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知道,戏曲服装不仅仅是一门舞台技术,它还是舞台美术形式之一,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就不懂得戏曲服装的审美特性,就不知道戏曲服装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也就无法进行服装设计和管理了。第五,要有创新意识。任何事物不是停滞不前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艺术之花就会凋零。服装设计和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戏曲服装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舞台美术工作。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的作用不可低估。从事戏曲服装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舞台演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红薇.戏剧服装的产生发展及设计与管理[J].艺海,2011(07).

[2]尹永明.京剧服装技术管理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J].戏曲艺术,2009.

戏曲服装范文篇2

【关键词】中国戏曲;戏曲服装;色彩内涵;色彩搭配

一、戏曲服装色彩寓意内涵

(一)身份象征

我国戏曲种类繁多,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民间故事传说。这也是戏曲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内容,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包含志怪传说,才子佳人故事等。第二大类是神话故事传说,其中主要涵盖了我国传统神话故事,例如《大闹天宫》等曲目。第三大类是历史故事传说,其中主要涵盖了古代功臣和帝王的故事,如《兰陵王破阵曲》等。在这些曲目的演绎中,通常衣服的颜色和身份有非常大的关系,是人物身份的象征。例如著名曲目《白蛇传》中,白色衣服女子就代表白素贞,而青色衣服就代表了小青,灰色衣服则是许仙的角色。这样就非常容易让人们分辨出人物角色,不会因为类似的妆容,出现人物的混淆。再例如著名戏剧《桃园三结义》中,黄色衣服代表刘备的身份,绿色衣服则代表关羽的身份,至于灰蓝色衣服,则代表了张飞的身份。可见,衣服的颜色和人物身份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二)性格象征

服装是戏曲中的一项重要道具,不同身份的人,需要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除了代表身份之外,往往也能看出角色的性格。在中国古代的颜色分类中,一般有如下几种颜色是和情绪匹配的:首先是红色,通常代表人物性格刚烈,脾气火爆。其次是白色,代表人物刚正不阿,侠肝义胆。我国戏曲中,一般正面主要角色最为喜爱此类颜色。第三是黑色,通常代表人物心思深沉,心狠手辣,也是我国戏曲中反面角色的常用服装颜色。最后是墨绿色,墨绿色一般代表内心阴险,诡计多端的小人。除了这些基础的颜色外,还有很多衍生的颜色。以《捉放曹》为例,曹操的角色装扮就是黑衣白脸,黑衣服就代表曹操这个人物心思深沉,心狠手辣。而陈宫的角色则是一袭白衣,代表他做事正直。由此可见衣服与人物性格非常匹配。

(三)地位象征

在戏曲的表演中,服装这项重要道具还有第三个作用,就是能够根据颜色来象征人物的地位。我国戏曲主要描述的是古代故事,而在封建制度下,人们对于衣着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同地位的人,需要穿着不同颜色和种类的衣服,这也能够让观众直接地了解到戏曲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颜色有如下几种:首先是金黄色。这个颜色是皇帝角色的专有配色,其他角色,很少会选用金黄色。其次是红色,一般来说,红色代表高官的形象,在宫廷类戏曲中,红色通常代表三品以上高官,身份地位高贵。第三是蓝色,蓝色和红色是对应的,红色代表高官,蓝色则代表小官,一般七品官吏常用这个颜色。最后是麻色,在戏曲中,为了表现平民身份或农民身份,麻色是最常见的。例如在戏曲《打龙袍》中,皇后的角色就是穿了金黄色的衣服,代表皇后的身份,包公则是一袭红衣,代表高官的身份。

二、戏曲服装色彩功能

(一)寓意功能

在戏曲服装色彩功能中,第一类功能就是语义功能。戏曲服装色彩寓意是具象色彩和抽象意义之间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就是所谓“寓意功能”或“寓意意义”。就目前来看,我国戏曲服装色彩的寓意功能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功利性的,其主要是说在戏曲服装中,很多会出现宗教类型的色彩混搭,从而让服装带有浓重的民族特色或宗教色彩,代表某些内容的特指,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戏曲中的一部分内容,因此是带有功利性的;二是装饰性的,这种装饰性的色彩一般是按照大众审美进行改变的,其主要的用意是进行美化,通过色彩来营造更加美丽的服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三是标志性的,其涵盖的内容较多,通常有性别颜色、民族颜色、国别颜色等一系列内容,这些标志性颜色,其主要目的在于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戏曲中的相关内容,尤其是人物的性别、民族、国别等特点,从而方便表述之前的关联,促进戏曲的表演。

(二)审美功能

在进行戏曲表演的时候,观众大部分时候,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演员的衣服上,因此,衣服的色彩就非常关键。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观众得到视觉上的享受,所以色彩的审美搭配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来看,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七种:统一法,就是整体的颜色一致体现出一种完全纯粹的色彩,从而表达一种简洁的审美特点;衬托法,主要是通过两种颜色的对比来完成色彩的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颜色分为主次,次要颜色用来衬托主要颜色,来表达主要颜色的特点;点缀法,这种办法主要是在统一法上进行升级,在单一的颜色下,要选择一些特殊的颜色进行改变和表达,从而确保颜色更加特别,色彩更符合审美的需求;呼应法,呼应法的核心也是颜色对比,主要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颜色来进行对比,从而产生呼应的效果;分块法,这种办法主要是在服装上分出若干区域,交替使用不同颜色;缓冲法,主要是通过颜色的渐变来完成的,通过一些过渡色,来衔接两种色彩;衔接法,主要是将两种颜色进行拼接,从而确保颜色的改变。

(三)表意功能

在戏曲的衣着上,颜色也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因此,颜色的表意功能也是其中一项核心功能。戏曲服装色彩的表意功能和符号指向性体现在色彩的抽象和象征作用上。这种抽象、象征作用总是与一定的诉求主题联系在一起,使其呈现出丰富的意蕴。如白色具有纯真、洁白、神秘等抽象象征含义等。其中,颜色的使用,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通常采用一种夸张手法,使用的颜色也都是极为纯粹的。例如在《桃园三结义》中,关羽的绿袍就是极为纯粹的绿色,不偏向其他任何颜色,代表着一种完全独特的色彩,而且也表达出了关羽的身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戏曲之中的很多表达都是戏曲语言,很多地方观众难以听懂,因此就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一些潜在内容。而且中国文化从来都讲究含蓄,能够使用色彩进行表达的内容,就一定不会付诸于语言上,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戏曲服装范文篇3

关键词:戏剧;服装;程式化;舞台文化

中图分类号:J8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018-01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很深,最早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俳优和先秦的歌舞表演。什么是戏曲呢?我个人浅见认为民族的戏剧就可以称得上戏曲。

我们中国是戏曲的泱泱大国,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拥有300多种地方剧种,秦腔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秦腔是梆子戏的一种,所以又称“梆子腔”,民间也称“桄桄子”(因以梆击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得名)。秦腔发源在陕西关中地区,但是在西北五省流行开来,尤以陕西、甘肃、宁夏为代表。秦腔的“婆家”遍天下,流播于四川、江苏、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云南、贵州、福建等地。秦腔这个陕西的“乱弹”戏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板腔体的鼻祖。

从陕西出土的宋金杂剧砖雕人物得知,宋元时期,戏曲服装已形成一定的制式,戏曲服饰也已成雏形。明清时期,以明朝官服为基础而形成的戏曲服装,也逐渐完备。秦腔的服装、鞋帽、头盔等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规范。明朝凤翔民间艺人的木版年画《回荆州》里的人物,已经有了靠衣、头戴、帽盔等的出现。而在清朝中期以后,随着秦腔等一大批地方戏曲的大力发展,民间的戏衣、鞋帽、把子作坊普遍兴起,尤为西安的振兴福、复兴白等,汉中的泰春和等作坊成为陕西戏曲服装的制作中心。解放后到如今,秦腔等古典戏曲服装以布料、贡呢、花葛等为制作材料,这样的材料会使戏曲里的人物在舞台上显的阔气华丽。蟒、靠、袍、褶等多以五彩刺绣,花纹古朴,色彩绚丽。

秦腔的服装一般放在哪里呢?这方面和其他剧种一样有一个统一的规制。追溯历史的发展,通过前人的总结就出现了衣箱也称戏箱(旧时戏曲班社用具、戏服等物品都用特殊的箱子盛放,即“衣箱”)。衣箱出现在元朝,形成在明朝,完备在清朝。衣箱一般分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其中大衣箱一般放长袍等“文衣”,二衣箱一般放短衣等“武服”,三衣箱一般放一些辅助物品,盔箱一般放头盔。衣箱出现后进而出现了管理衣箱的人,称作衣倌。衣倌的技艺的传承也是很有趣的,这一行当没有书籍记载,一般靠口口相传,师傅传徒弟,所以到现在一些关于衣倌的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已经失传,这是非常可惜的。富有的箱主,为了讲排场、阔气,常常会购置好几套贵重的衣箱,但是演员自己购置衣箱的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下,据调查总结,各地的秦腔剧团为了在舞台上更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历史等,花重金到苏州等地购置戏曲服装。苏州等地在制作戏服方面很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他们融入了我国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和制作方法,主要以手工刺绣工艺集合传统的诗、书、画和吉祥如意的图案为一体的制作方式,突显戏曲人物中帝王将相、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文官武将、贫寒权贵等各阶层的人物的鲜明特征。

曹禺先生说:“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曲”,这句话,在秦腔生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同样得到深刻的印证。秦腔的舞台服装非常讲究,在这里介绍几个秦腔里常用和有特点的款式。

三块瓦包巾,秦腔特有的头戴巾,用黑麻布和铁丝架在演员的头上临时扎制,呈现三层的叠瓦状,前火焰结子。扮演荆轲、邓恩等所用。

蟒,戏曲服装之一,扮帝王将相的官服。一般分女蟒和男蟒,男蟒在装扮人物时,蟒必须和玉带组合,构成“蟒袍玉带”的完美形式;女蟒和男蟒的形式基本相同,绣龙或彩凤,长仅及膝,下露裙。一般皇家后妃、公主装黄蟒,老年贵妇穿香色蟒,素服时为白蟒。

靠,又称“扎甲”,为戎服,武职将帅整理的身份装;帔,一般为常服,帝王将相及家眷“燕居”的整理服;褶,俗称“道袍”,为便服,无论文武、贵贱、男女老幼都可以穿着。从这些秦腔服装的划分可以看出秦腔很好地传承了我国戏曲的历史文化。

结语

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戏曲舞台设备的发展,现在的戏曲服装面料应该根据舞台采光等需要,以色泽鲜亮、透光性强、层次感强的服装突出舞台人物的特点,进一步还原历史面貌。要和生活服装相区别,无论是哪种剧哪类服装,如果以生活服装代替舞台服装,就会让悠久的戏曲文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光辉灿烂。

当代的戏曲服装设计应贯穿戏曲剧本的历史原则和舞台表演呈现的效果,在吸取古老戏曲服装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和审美新理念,立足于现代观众的审美基础,展现出带有现代气息的新一代戏曲服装文化。

戏剧的中心靠演员来呈现,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形象地接收演员所传达的信息,更形象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进而还原历史,就要在服装上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