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考核体系(收集3篇)
培训考核体系范文篇1
【关键词】培训;考核;效果
一、培训及考核工作背景
现场培训管理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1)为什么部分员工
把培训当“走过场”,态度轻慢,消极抵触?(2)为什么一直在搞培训,但是效果就是上不去?(3)员工“起点”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开展培训?(4)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为我们培训工作的滞后辩解,然而,造成现场培训中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考核办法的缺失。考核办法确实——培训缺乏准绳——培训预期混乱——培训工作泄离。
二、立体开展培训及考核工作
(1)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是主体,发掘培训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与改进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一是项目部培训常态化。严格执行每周至少两次晚间HSE培训,由项目部经理牵头,所有在项目部人员全部参加。彰显培训工作的严肃性;体现领导干部重视程度;对基层培训有表率作用。二是加强项目部对基层培训力度;项目部机关人员在上井履行检查、监督职能的同时开展HSE培训,每月对组室下达培训指标。直接督促指导文件落实;及时了解现场培训需求;加强机关人员自我提升意识。三是坚持开展基层经常性安全培训。对现场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好办法,浓缩成的口头禅,不仅要重视,还要推广、发扬光大。四是筛选培训内容,重点突出需求。抓住“变”的因素,安全培训及时跟进。大规模水平井施工;“油转气”业务。五是组建兼职培训师队伍,提升培训能力。从五方面制定了兼职培训师水平和能力衡量标准,使培训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快速适应培训任务。丰富的一线经验;理论体系完备、框架完整;丰富的教案;个人独特的思考;良好的沟通技巧。(2)培训工作小结。通过以上五项措施并举,培训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主要实现了如下目的:传递了清晰的重视培训、贯彻培训的信号;堵住了长久以来的培训体系漏洞;加强了各级员工沟通与互动;营造出了浓厚的培训氛围;这些都为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小了阻力、做好了准备。(3)考核有的放矢,管理培训预期。考核是保障,通过介入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全过程,对所有参与方的培训预期起到管理作用。考核措施之一:集中考核。年初开工集中培训后,对全体员工进行考试,考察学员的掌握程度,对不能达标的学员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再培训,迅速补上短板。如果依然不能通过,则定为“A”类人员,重点监控。考核措施之二。排名激励。针对全年各时期的安全工作重点,通过对试油机组进行全覆盖或者抽查的方式,检查现场培训情况,评选出前10%和后10%的机组进行通报、奖罚。考核措施之三:循序渐进。在课堂结束后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清楚员工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及讲师自身的不足之处。对能提出好的意见的人员建议其作业队进行奖励。考核措施之四:营造气氛。试油机组每三天抽一个早上进行安全防护设施使用比赛,每月进行一次员工综合排名,在月底考评会上进行奖励,并且将比赛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考核措施之五:增强记忆。课前、课中、课后均进行提问考核;考察培训效果。课间借助监督公司大量图片,开展看图辨识风险源等。考核措施之六:互相监督。完成隐患自查自改后,立即进行岗位互查,对岗位责任明确、属地巡检熟练、完成工作质量好的员工通报表扬、奖励,反之亦然。考核措施之七:全员参与。班前会学习的风知识,班后会进行提问、抽查,督促员工当天学习、当天掌握;坚持人人提问、时时提问。考核措施之八:团结奋进。与监督公司等兄弟单位合作,密切沟通,做好受训基层单位的培训质量回访工作(监督公司与安全组人员上井,每月对培训内容进行提问抽查。)(4)考核工作小结。通过以上八种考核办法,不仅从总体上能够做到全面系统掌握现场的培训需求及开展状况,而且使得考核工作具备了较强的渗透性。培训前让员工了解文件需要的掌握程度;培训中让员工带着目的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培训后通过测试(口头或书面)巩固成果。
三、培训及考核效果总结
培训考核体系范文篇2
为满足燃机发展需求,解决燃机电厂人才需求,公司培训中心积极发挥在燃机领域率先发展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验优势,探索燃机技术培训的新思路,在培训模式、培训流程、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开辟了一个既对内、又对外,有运行有检修、有理论有实践,出人才出成果的技术培训体系。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燃机技术培训创新和实践,推动该公司逐步掌握了燃机发电的生产技术,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荣誉、资质、科技进步奖,也得到系统内外参培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模型
公司的培训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拥有GE、三菱、西门子世界三大燃机厂家、五种燃机仿真模型的培训中心,是国内仿真机型最多、规模最大的燃机培训基地。
(一)培训思路体系建设
1.方式多样化
公司燃机培训打破常规培训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抽象内容多,直观内容少的现象,开发利用仿真机系统开展生产运行人员开停机操作、反事故演习和技术比武;利用燃机模型、现场实物、电气实操等不同培训方式,从视觉、动手体验全面提高燃机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
2.培训产业化
由于近几年燃机电厂建设迅速,公司看准培训市场,不仅对内培训,公司还积极开拓外部培训市场。目前已为大唐、中电投、中海油、华电运营以及华电系统内的多家单位培训。该公司将培训作为一个切入口,在培训流程和质量上严格把关,积极与送培单位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承接部分燃机电厂的调试、保运和检修事宜,谋求企业的多方位发展经营之路。
(二)培训模式体系建设
培训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以理论上课为主,而是通过实践,结合生产实际,逐步总结出了一套有理论、重实操,适合燃机生产准备人员的快捷有效的培训模式。
燃机模型强感性
培训中心根据现场GEF级、三菱E级燃机机组设备,等比例缩小、四分之一剖面定制了两套燃机机组模型。两套模型较系统全面的展示了燃机的结构和发电流程,极大的方便了学员更加直观的认识燃机结构,熟悉燃机电厂的发电生产过程。
仿真系统增理性
培训中心建有一机五模仿真系统:GEF级单轴联合循环仿真机,GEF级多轴燃机仿真机,GE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三菱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西门子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全面模拟了燃机集控运行操作画面和操作系统,为燃机集控运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和实践平台。不仅具有冷、热态开、停机,多种事故处理等功能,还能进行科研项目的实验、现场控制逻辑的研究等。
电气实操显身手
结合燃机电厂集控制管理模式和电气薄弱的通病,建设了一套电气厂用电实操系统,由6KV开关、400V开关、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设备组成,模拟电气6KV、400V厂用电系统,培训学员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操作票的正确填写以及开关设备的停送电、隔离等操作,重点、全面的培训电气系统的一、二次知识和规范操作。
(三)培训流程体系建设
在培训流程上,培训中心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到培训结束反馈整改,整个培训过程闭环管理,专人负责。
规定动作不走样
多年的培训管理经验,培训中心已总结出了一套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项目初期,根据送培单位的需求和培训目标制定一个总体的培训计划。开班前,做好住宿、餐饮、交通、安全等各项开班准备工作。开班时做好学员登记、学习用品发放、指定班主任,介绍培训的总体安排等工作。在执行培训计划的过程中,班主任会定期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配合送培单位做好学员的管理工作。
个性计划重实际
培训中心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解对方的培训需求、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要达到的目标外,还将根据对方单位的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和现场经验等相关信息,准备和确认教材、培训课件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制定一个更加细化和适合对方的培训计划。
专人负责便学员
在培训开班之际,指定两位老师作为该培训班的生活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专门负责后勤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培训班学员有任何问题或需要都可直接联系两位老师,极大的方便了学员,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更有序和清晰明了。
(四)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培训班的整个培训过程分三大部分进行:现场实习、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每一部分培训中心都制定了培训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培训中心将培训内容分解到各个部门或落实到人,根据培训效果、考核成绩对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受托部门
中心要求受托部门(运行部、检修部)指定专人负责每次的培训讲解工作,负责学习人员的现场及安全管理,对学员进行燃机知识培训和系统讲解。培训结束,部门根据培训中心要求,对学员进行现场实习培训考核,给出成绩。根据学员的现场考核成绩以及对部门培训组织情况的反馈,培训中心对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考核现场师傅
由学员对现场跟班实习的师傅进行打分,培训中心根据打分情况和学员的成绩,评选出优秀师傅,给予一定的奖励。
核兼职教师
授课期间,培训中心要求老师准备PPT课件,每天需留思考题,由学员将根据老师上课情况进行打分,培训中心会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和要求与老师沟通,调整上课内容和注意事项,并根据老师的课件和学员的评分情况对老师进行考核。
考核专职教师
培训考核体系范文篇3
关键词:专业管理;渐进式;教育培训
作者简介:卢海波(1960-),男,山东沂水人,大连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高级政工师;李高海(1976-),男,黑龙江萝北人,大连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工程师。(辽宁?大连?116001)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12-03
一、专业管理工作目标
1.专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以适应公司改革发展要求为主线,实施各级单位的SG-ERP培训需求评估与调查;以《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各工种技能点及能力评价标准为基础,实施全体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的个人能力状态评价,从两个层面综合评估出符合公司和员工个人双重需求的教育培训发展实施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制订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计划。同时规范、完善员工培训标准体系,实施培训计划(项目)闭环管理,推行培训考核结果与员工和部门相挂钩的培训考核体系,全面落实技能培训、转岗培训、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前培训和持证上岗等教育培训激励政策,提高员工适应岗位能力发展和岗位职务发展的综合能力水平,逐步形成与公司改革和发展需求、符合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符合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渐进式教育培训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员工教育培训就是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和改革发展需求,对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过程。员工渐进式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员工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培训需求与单位对员工的培训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并互为补充。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力求针对性,将公司既定的培训标准分解为员工的能力素质培训模块,分布实施、逐年提高,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赢,最终达到提高公司人力资源同业对标指标值暨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目标。
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公司实行员工个人培训评价结果与员工岗位绩效考核和部门业绩考核双挂钩的政策。一方面是基层单位对每名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并将培训评价考核结果与员工岗位绩效评价挂钩,做到“人人培训、人人评价、分级兑现”。另一方面是公司组织的集中培训、调考和技术竞赛比武,重点对基层单位开展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验收,并将培训指标划分为同业对标指标、综合业绩考核指标和内部管理指标三类,逐一进行量化,纳入到公司综合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使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与基层单位的综合业绩考核相挂钩(如表1)。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渐进式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流程
员工渐进式教育培训包括培训标准制订、全员培训需求评估与评价、单位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订、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与成果转化等阶段,形成渐进式的人才培养循环周期(见图1)。
2.主要流程说明
(1)培训标准体系。流程节点1为公司培训标准体系建立环节。公司培训标准体系的建立主要参考了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即公司层次,主要的依据为《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从公司对员工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方面对培训标准进行了模块化的规范。第二个即员工个人层次,主要的依据基于员工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和员工自主的岗位能力素质等级评价与评估结果。从相应的工种《规范》中提炼出符合公司改革与发展需求、符合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的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标准及具体培训内容,从而使培训标准落地于具体的岗位能力素质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既保证了员工发展与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协调一致,同时公司也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高度重视,确保了公司的和员工培训需求的协调一致。
公司近年先后组织征订了主营业务各工种的《国家技能鉴定规范》和《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整理教材等,做到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同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际,逐步组织编写《变电运行》、《装表接电》、《抄表核算收费》等工种的能力培训标准。
(2)培训需求与计划。流程节点2为公司年度培训需求与计划制订环节。公司年度培训需求与计划是以服从公司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也体现出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实时的员工岗位能力状态,从而使得培训需求与计划具备了广泛的实施性。
(3)培训项目的实施。流程节点3是对培训计划的分解环节。每项培训计划转为具备实施性的培训项目。在具体的培训项目实施前,SG-ERP的辅助培训评价系统能够提供出针对该项目的员工能力评价结果,从而可以有选择性地提报出应参加该培训项目的员工名单;该项目实施后,在接受了参培员工的再次自我评价和培训项目考核评价结果后,能够针对该项目主要培训的能力模块进行再次的应培训名单筛选,以利于下阶段的培训项目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