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绿田机械行业市场分析(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5-10-05 手机浏览

绿田机械行业市场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特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042

1新时代下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

1.1政策扶持,发展迅速

当前我国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家相继出台的多项法规及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被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国家财政积极支持,税收优惠逐步落实,国家对农机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将更多的惠农政策落实,农机补贴的专项资金逐步到位。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1.2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化范围随着农机服务市场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涉及领域在不断增多,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向畜牧业和养殖业,从产前到产后等多方面发展。更多的农机设备例如水稻插秧机、食用菌生产机械等不断涌现。农业机械化的加快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了新型农村的建设。

1.3农机服务向市场化发展

由于中国农业种植小规模的特点,无法实现每户购买农机设备。因此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多地向市场化服务。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根据中国南北小麦收割时间的差异性,组织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域收割,扩大了收割机的使用时间,提高了其使用效率,既满足了农民对机械化的要求也增加了购机者的收益。

1.4国际间农机技术交流增多

随着中国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受到来自更多国家的重视。因而国内部分大型企业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举办了更多的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展会,促进交流,加快发展。

2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2.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向好

国家多次制定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明确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责,增加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以及农民购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一系列的法规展现出农业机械化发展大环境的不断变好,这势必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及农机新技术,对农业机械化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2.2机械化技术需注重关键环节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将决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虽然小麦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机械化技术仍有值得提高的地方,例如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以及能够适应多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要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环节提升。

2.3农机总水平需要提升换代

中国田间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农机技术质量低,技术含量低、机械类型多以中小型为主,缺乏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简便的大型机械。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规模逐渐扩大,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农机设备将备受推崇,因此急需开发、引进和更新换代农机设备。

2.4提倡节约绿色的机械化道路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化社会的道路上,保护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大力推广污染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机设备,注重农业机械的二次及多次利用,增加环保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同时要研发符合环保要求和节能要求的农机设备[2]。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引了一个大方向,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装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大数据使科技的传播不再困难,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利用农业发展的有利政策,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莲.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当代农机,

2011(2):76-78.

绿田机械行业市场分析范文篇2

一、强化宣传培训

利用宣传条幅、宣传纸、电视、短信、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用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水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等,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用药技术水平。推广科技含量高、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淘汰使用年限长、病虫已产生抗性的农药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有药量大、施药次数多、防效差的问题,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二、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土壤肥力监测体系

稳定现有病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基点自动化、智能化病虫情监测水平,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预警信息,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防治到位率。推动建立全县肥效监测网络,完善肥料使用调查统计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肥料使用和效果评价数据,指导科学施肥。

三、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拓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范围,在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强化配方肥推广应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与经营结合、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创新肥料配方制定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开展区域减肥示范和肥料利用率试验,结合绿色种植模式,集成配套推广高效节肥新技术新产品,探索减肥有效途径。

四、转变施肥方式

推进机械施肥,粮食作物按照农艺农机整合、基肥追肥统筹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施、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经济作物为重点,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推广农作物叶面喷肥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主要农作物基肥施用比例,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

五、推广新肥料新技术

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缓控释施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集成推广高效施肥绿色种植模式,结合实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方案,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六、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

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技术,加强对城乡居民粪便无害化应用管理,使粪便变废为宝,对农业村养殖业产生的粪便,集中进行规模化、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以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工业化生产,结合河沟清淤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把工程施工产生的河沟塘泥专门集中存放,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土壤基质,培肥土壤,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

七、推广高效新型植保药械

加快推进大中型、新型、智能型植保机械,特别是无人植保飞机、无人驾驶喷雾机等高科技产品当加大推广力度,使植保操作模式快速达到高速、智能、高效与安全要求,淘汰落后的植保药械,推进植保机械更新换代,有效解决施药过程中的“跑、冒、漏”现象,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防治效果。

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大力培育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植保合作社、植保服务队、种植大户积极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使规模化植保服务机构逐渐取代传统的分散防治模式,这样从植保技术推广、防治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管理、农业信息监测等各方面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九、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制订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积极开展病虫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实施粮食作物G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整体发展。

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建立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对接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尤其对不通过正规途径销售农药、化肥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因为伪劣化肥、农药的使用时效果差甚至无效,农民会加大使用量,造成环境的更大负担,而伪劣农药、化肥本身可能就因为毒性过大、针对性不强、降解速度慢等原因直接加重了环境污染,所以要加大对销售伪劣农资销售的打击力度。同时,建立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种粮大户的对接服务,对农民的施肥和用药技术进行培训,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假劣农资的危害,共同维护健康规范的农资市场。

十一、改变目前的化肥、农药最低价中标方式

绿田机械行业市场分析范文篇3

关键词:节能减排;农机使用;维护;发展趋势;绿色生产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位居世界前列,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各类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各种农业生产机械应运而生。我国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区域推广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可以极大地减轻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负担,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农业机械类型目前共计73种,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6%,农业机械进口量位居世界第1,出口量位居世界第5,农业机械制造量同样位居世界前列。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各种农机均被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但同时,农机作为机械的一种,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也日益明显。由于农业机械在田间工作负荷较大,多为大马力机械,因此多使用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大量的CO2,在燃烧不充分时则产生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磷化物及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对农田环境乃至大气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胁。尤其是当使用柴油机工作时,燃烧产生的“碳烟”是一种致癌物质,严重时还可以造成肺气肿、慢性肺病乃至肺癌,对田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节能减排相关技术运用在农机的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农机使用与维修过程中产生的能耗浪费,促进农业向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目前农业机械在使用与保养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论述未来我国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重要研究与发展重点,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1农机使用与维修节能减排的意义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国策,要求各行业、各层面积极践行绿色生态建设工作。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需要在农业生产尤其是农机的使用和维修中注重能源保护和排量控制[1]。

1.1节约农机使用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农业生产对于农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农机的购置和使用在农业生产总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由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因此,大多数农业机械选用柴油机作为农机的动力机构。柴油机动力强,但存在燃烧不完全时污染较大问题,因此,采取必要措施,对农机使用和运维过程中的能耗和排量问题进行控制,能有效节省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的使用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化石燃料的浪费。

1.2延长农机使用寿命,保证农机功能效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机结构的升级,现阶段,随着国家各项环保政策的出台,农机已经朝向节能化发展,但由于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机的不正常操作,导致油料不充分燃烧等,会加快农机的管路、油路、滤芯等的损耗,如不进行及时更换,将导致更大的关联性故障,进而导致农机消耗更多的能源,排放出不符合环保设计要求的废气。通过设定合理的农机使用与维修制度,保证农机各项功能正常使用,在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也能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保证农机各项功能效果。

1.3推动绿色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可持续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人类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因此,推动绿色农业建设,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将环境保护的任务进行分配,正确处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营造健康、绿色的农业生产环境责任重大。农机的使用和运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农机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排放问题进行管控,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2农机运维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受我国地形地貌影响,各地区之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致。但农机的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却普遍存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对现有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我国农机运维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可以从农机节能设计、农户环保意识和地方政府监管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2.1农机设计功能单一,农机种类与数量多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随着作物种类不同,需要的耕种环境也不同,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单一的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完善的农业发展体系和集成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我国农机设计功能单一导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能耗大的问题更加突出。相同的土地面积,同样的农业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农机设备对同一块田地反复作业,才能达到作物生长的需求,因此也导致了与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地区相比,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用农机种类多,功能单一,进而导致农业生产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五类农业机械占比(图1)及相对应的排放污染量年总结表(表1)可以看出,不同农业机械功能单一,产生的污染排放较为严重,因此,未来应该减少农业机械种类,发展多元化、多功能的农业机械装备。

2.2农户环保意识弱,农机维修过程污染大

农户的环保意识薄弱也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对于农户的环保意识薄弱导致的环境污染可以从农机的不规范操作和农机的维修两方面进行说明。现阶段我国农机的设计均已考虑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因素,但由于农户对农机的不了解和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农机的异常作业,进而会增大农业污染排放量。其二是农机维修过程中,农户环保意识薄弱,不注重维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如维修后不注意维修现场的清理,废弃的零部件或者废弃的油液等不注重收集并妥善解决。某省在2023年对下属的13个市进行农业机械排气污染年排放量进行总结,得出,全省年排放污染量一氧化碳总量147004t·年-1,碳氢化合物总量51567t·年-1,氮氧化合物总量80466t·年-1,颗粒物(PM)总量24328t·年-1。因此,在全国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势在必行。

2.3规章制度不完善,部门监管不到位

规章制度是减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最后一道保障,通常有环保部门进行监管,如通过管理农资站,减少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机产品流入市场,通过现场巡检,对于超标产品进行管控等。但由于基层农机部门在检测仪器、检测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匮乏,导致相关部门在进行监管时有所遗漏,且只能根据目测等方式对超标产品进行排查,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出存在环保隐患的农机产品。同时,由于基层相关部门组织结构建设有待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往往缺少监管资源对辖区内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管控,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因素之一。

3农机使用与维修过程中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

为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工作,更好地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应从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出发,积极采取针对性优化措施,保证各项节能减排技术的充分发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3.1完善相关技术团队建设

节能减排团队建设是保障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完备的工作团队包括农机产品设计团队、环保农机的推广团队、农业生产节能减排监管团队等。其中农机产品设计团队主要负责新型农机的结构与功能设计,根据不同地区适合的作物类型,对农机的基本功能进行集成,减少田地的耕作次数,从而达到农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环保农机的推广团队主要负责新型农机及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积极创新推广方法,保证农机及新型技术的顺利落地。农业生产节能减排的监管控制团队主要负责农业生产过程中超标排放的监管和控制工作,可通过将具体内容进行分工,减少基层农业监管部门的压力,同时保证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工作的充分落实。

3.2注重节能减排技术实践

注重节能减排工作的技术实践可从鼓励农户自觉参与农机维修工作和加强农机维修团队专业性两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根据时节,在农闲时组织农户学习新型设备的基本维修技能,减少农户对于专业技术团队的依赖性,进而减少农机的维修成本,同时积极与农户进行沟通,使其充分了解农机节能减排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以达到预期的农机节能减排效果。其次,加强农机维修团队的专业性,为维修人员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其与先进地区的经验分享,不断提高农机维修过程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水平[2]。

3.3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汇总

为使农机使用与维修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效果得以传承,应做好农机节能减排的技术汇总工作,将工作经验进行汇总,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和发展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将相关技术汇总,总结出经验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将当地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文档汇总与留存,能给以后的农机使用与维修中运用相关节能减排技术提供参考,同时能加快地区之间的经验分享,减少专业人员的交通成本。

4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农机改造升级,减少农机使用与维修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对于我国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贤东.浅谈提高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措施[J].南方农机,2023,51(23):7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