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收集7篇)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篇1
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对它并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它更像是说教,说一些大道理,然后用一些小事件去印证,读来非常无趣又没有收获。但在读的时候仔细思考,慢慢地发现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说法并不是像我们以前所看的心灵鸡汤一样的励志文学,它说的很现实,无论是在工作、学习方面,还是对家人、同事、领导,甚至是陌生人的处事方式方面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读这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有几点:
1、学会寻找自我价值感。无论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不能产生依赖的心理,永远不要靠取悦别人,然后期待他对你的付出给予回报上取得满足感。学会寻找自我价值感。
2、学会“自私”。人的一生太短了,我们应该学会“自私”,不要把自己的人生仅仅过给别人看。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想法那活的太累了,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只为别人而活,也绝不委曲求全和依附任何人。
3、摒弃为他人付出来换取尊重和回报的意识;同时摒弃要求他人为我们付出的思想,减少我们对他人的依赖,不会再觉得别人为我们的付出是“应该的”。
4、每一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承担它可能带来的结果。无谓的付出如果在别人看来只是负累,我们如何能期待得到相对的回报?我们不畏付出,但不无谓付出。
5、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也许有人会阻碍我们成功,但没人会阻挡我们成长。到最后能成就我们的并不是命运,而是我们自己。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不仅要以善待人,更要善待自己。这是生活的智慧。
6、做自己,别让世界改变你。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篇2
这本书我是草草看完的,所以没有思考太多,总结下人们被误认为的“善”。
第一种是不会拒绝的被动性的“善”。一味的委曲求全,帮助他人请求,而从未考虑自身感受,从不会去拒绝他人的善良,最终让自己很苦恼。这里的情况我们应到先考虑自身是否愿意做,考虑对方的请求是否对目前的生活或工作造成困扰,想清楚优先级后再做出判断,以自己的感受为先。
第二种是没有边界的牺牲性的“善”。从不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边界,首先为了你好的观念,委屈自己做些不情愿的事,同时还期望他人能够感受到她的“善”,能够感恩,报答自己。这种典型的操心各种事情,以牺牲自己职业,生活,时间为代价来换区他人对自己的感激,这种“善”一方面是有目的,另一方面这种讨好行为未必是他人需要的,若是不适,反而会厌恶。
第三种是为你好的控制性的“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为你好的观点,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控制他人的生活和行为。冒犯他人的生活则是一种恶,比如“你那个男朋友长的真不怎么样,分了吧。”“你怎么会这么想,明显不对的呀,你应该……”“你身上的衣服不适合你,不好看,我给你推荐几个”。尽管出于好意,但的确属于冒犯,尤其这种控制性的“善”遇到了第一种的被动性的“善”,我觉得得反思下原则性问题了,毕竟管好自己的生活,该拒绝就拒绝。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篇3
关于善意,我想到了上班坐电梯时人很多,总有人先帮忙按住电梯门,让我们不慌不忙地走进去,坐公车时总有人会主动让座给需要的人,当拿着一堆东西赶车时,总有人帮忙提上去等等......
那是前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当时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猫咪被主人遗弃在垃圾堆旁,一个阿姨见到直接让她老公去买点猫粮,还把它带回去收养,据说她家里已经收养了好几只流浪动物了。
去年初来深圳实习,去办事途中找不到地方,当时手机也没电可以查地图,就问路人了,当时就有个中年男子用地图搜了一下我要去的地方,还给我带了一小段路,看着我离开才走的,当时就对这里充满好感,生活中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好人。
前不久在税局办事,刚好那个号是特别难拿的,尽管已经两次提前一个多小时在排队还是没拿到,就在准备离开时,旁边一个男生走过来说他有多余的可以给我,当时有种在你不抱希望时突然被雪中送炭一把的感觉,感谢你陌生人。
这些人,感觉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善意小孩”时刻照亮着自己,即使他们不知道在照亮自己的同时,其实也照亮了很多像我们这些被善意帮助的人们。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所谓人生百态,无非就是用很多个善,去对抗那些故意为之的恶,用很多个美好,去对抗那些蒙蔽双眼的肮脏。
所提的这些事件并不是表明“善良的人一定有好报”这种价值观,如果可以,更希望所有人可以聪明的善良,可以拥有善心,前提是也要保护自己不要受到伤害,因为也不是所有的善良都会被认可。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说过一个观点: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赋所诱惑,这可能会损害到你做出的选择。
人为什么要善良?也许就在于这一路我们拥抱了太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不愿转身就将它踩在脚下,辜负这份温暖和美好。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生活的不易,愿所有人都能被温柔相待。
最后献上一句很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每天都有那么多悲剧上演,而我却依然遇到这么多美好,如果不能保持善良,我怕我会辜负这温柔的时光。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篇4
很开心读完了本书,觉得本书适合通读。
很赞同本书的这几个论点并整理如下:
①纠正对善良的误解。善良不是一味的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也不是“好意”做错事者的挡箭牌。善良但要有锋芒,懂得拒绝,好心可以赞许但做错事必须承担责任。
②正确的认识善良,善良本身是不求回报的,回报只是另一个善良者还你的赠礼,打着爱的名义去把控制别人仅仅是一种自私的行为,爱的前提是了解和尊重其次才是给予,否则你的给予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罢了。不以了解和尊重为前提的善良只能称为伪善。
③学会以真正的善良待人,善良的人必须是对自己负责的,只有敢于拒绝和惩罚,懂得自爱和独立,自律而成熟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善良要有绵羊温柔和尖刀的锋利,绵羊给人予毛,尖刀予己于自保,为自己的善良续航也为别人的善良护航。
而少两颗星应该是因为本书整体说教色彩较浓;文段过于冗长,重复字段过多,例子可再取舍精整,且很多例子无从考证,可信度低。
总结,主旨积极向上,细节稍有不足,值得通读。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篇5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非常新颖而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善良,同时带有锋芒,看似相互对立,细细想来却又有点合理之处。
善良,是有一定原则的。每个人都本性善良,但在生活中,每每却让人感觉并非如此。生活中,却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本性善良,与人相处却往往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让人讨厌、反感。他们或许有这样的共性,他们原本是好心,却总会办“坏事”,总是出力不讨好,还招来别人的责难。这是为什么呢!不是都说,“好心都会有好报的么?善良的人都会有好结果的么?”可为什么总会让人失望呢?孟子曾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否能够反思一下自己,往往是出于自己好心,却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而不事先顾及他人的感受?是否是为了满足自己认为是为了别人好而强加意志的欲望?往往是自身处于好心好意,在别人看来就是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恶心恶意。古人都讲,多行善积德。但如果是为了行善而行善,为了积德而积德,那就不是行善积德了!因为你是带着功利色彩去行善去积德!善良并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是有原则的,不能以善良的名义去强加感受给别人,不要去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虽然本书有些观点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有点偏激。但或许还是能够戳中不少人的内心,因为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五味杂成的,常常不如意。善良,虽有锋芒,但善良不能丢!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篇6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本书,原因很简单,我总是在委曲求全中变得懦弱,而获得周围亲人、朋友、同事所谓的“性格好、善良”标签,自己却憋成内伤。看过之后,颇受启发。
我们的文化提倡谦卑、忍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中庸的文化道德里不赞成冲突,不赞成在理性沟通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为自己的利益斗争,所有冲突的火星被消灭在善良光鲜的道德外衣之下。因此,学校教化出的是没有个性的、谦卑的、忍辱负重的知识分子。而道德教化之外的“卑劣”思想反而在谦卑的良善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壮大,甚至叫嚣。于是,自古就有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网络语言“我是流氓,我怕谁”风靡一时,甚至引起了某些谦卑知识分子的倒戈背叛。当然,并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出现了问题,而是有些人利用了文化传统的弱点来攻击,甚至从中获取利益。对此,我们应该不能一味退让,一味善良。对恶的不作为就是对善的最大亵渎。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建立对自己的一种正确的认知,或者说是没有养成一种正确认知策略。我们往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从他人的正面评价中建立对自己的一种认知。我们希望以谦卑的,甚至牺牲部分利益的方式去获得一个“善良”的标签,让自己获得主流文化的一种认可,从而找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而一旦陷入这种认知循环,即使你真的善良,你也可能憋出内伤。
善良,不是错,我们仍然应该坚守,这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但是我们应该建立自己正确的认知方式,不需要凭借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寥寥数语,仅是此刻的感想,我想,随着生活的波澜,我会感悟更多。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篇7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一书中提到,你可以替别人着想,但要为自己而活,此言我确实认为不虚。书中提到了很多因为太过于善良而受到伤害的例子,而几年前的我,也与书中的主人公类似。
我是一名高一级学生,但在网络空间中却也算是“老江湖”了。在网络上我有着计算机程序工程师的身份,虽然技术不高,但是依据客户的要求设计简单的小程序也是信手拈来。因为我是从六年级开始接触这个圈子的,我自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在网上与很多人交好,接单时的价格也是由双方所协商。有一天,一位认识四年的网友找我定制一款软件,我一如既往的协商好价格之后便投入了繁忙的程序编写中。这个工程文件算是非常庞大,在兼顾学习的同时我依旧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我将软件demo发给甲方的时候,我依旧怀着一颗单纯且善良的心,问他是否有其他要求,我可以帮忙修改。意料之内他毫不客气,让我多加了几十行代码。但到了最后的交付日期,他却分文未给,将我从好友列表一删了事。那一刻我感觉我的全世界都崩塌了,一股落寞感朝我袭来。自己心中坚定的善良待人仿佛有些可笑:我想着多为别人做点事,却遭到了别人的背叛。
后来,我的一位好友见我消沉的样子,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当时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异常讽刺,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堵。不过我还是翻开了它。本书讲述了多段感同身受的人生故事,用多维度层层剥开各种隐秘心理与生活真相。看完之后,我才意识到世界上,和我一样的人也是数不胜数,我们都犯了同一个错,并不是不该善良,而是并没有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我所认为的善良,其实它只是懦弱。善良,有时候不过是弱者的一个挡箭牌。你那么好说话,无非是没有原则。真正的善良必须带着点锋芒,我们无须把自己摆得太低,属于自己的,要积极地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也请果断放弃,现实这么残酷,何必那么装无辜。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善良是一种选择,需要的是智慧。
可能看到本文的你应该也想成为一位善良的人,但请你在善良处世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忽略了这是你自己的人生。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善良如你我的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是深谙世故而不世故的智慧,在这个趋利时代宣扬另一种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