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收集3篇)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范文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自身优势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合理应用教育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现如今,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并及时反思数学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推动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1动态图像,便于理解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演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传送教学信息,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尤其是对“空间几何”等内容而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具立体感和动态感,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有效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创新。
1.2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常常伴随作图,尤其是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还是学生解题过程中,经常要画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辅助数学学习,其中不乏机械重复的部分,且很多图形画起来十分复杂,这样浪费了一定的课上时间,而借助信息技术作图并进行展示,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效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1.3资源共享,加强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搜寻资料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教师之间水平不同,这也导致教学信息质量存在很大差异,而教育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信息传递优势,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上网筛选合适的课件展示,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下载教学资源,师生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加强交流和互动,改变单向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教学。
1.4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对应图表,进行模拟实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科学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更是以兴趣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数学课堂中向学生更多展示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通过趣味图形、图像、动画等相互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步入数学课堂,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要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课件的美观性。其次,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特点,恰如其分,合理应用,不能不用,更不能滥用,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2潜心学习,自制课件,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时,通过潜心学习,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信息资料,设计出形象生动、信息丰富、学生感兴趣的课件上课,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课堂注入活力,增强新鲜感,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得心应手。
3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拖放自如、即时标注、擦除、录制等功效,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搭建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4借助“互联网+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互联网+”,这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的概念。需充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资源的优势,通过培养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支持者。
三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借助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流于形式,忽视实际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遵循先进的课程理念,因此,很多教师将目光集中到了信息技术教育上,简单的认为教学手段的更新等同于教育思想的先进,这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误区。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课件制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述,采取“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局面,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景,发展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相反的,却只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表面形式,忽视课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2.2内容破碎,缺乏自主思考过程
教师借助电子屏幕、投影仪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集中展示在大屏幕上,内容破碎,无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印象,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过分依赖投影进行答案展示,缩短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3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与创意
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无论什么学习什么内容都借助多媒体,经常会出现一节课单纯依靠电化设备进行教学的情况,且多媒体教学形式单一、呆板,部分教师仍然只会利用幻灯片制作简单课件,并没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直观的优势。
结语
总之,借助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不断探索,真正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现代科技为数学课堂增添魅力。
参考文献:
[1]申娟娟.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03期.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策略
新时代的进步推动信息化产业获得空前发展,其所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各行各业都受到其“波及”。对于教育行业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谓带来一缕春风,其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其学习的质量得到优化。语文作为教育中重要学科,同样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多种器官,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让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最大化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更加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极具生动性的场景中学习的兴致更加浓厚。其次,对现行教材能够给予更大的补充作用,可以让学生们在原有基础上对所学习的内容容量予以扩充,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们的阅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景观的图片,讲解景观的结构,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借助网页,丰富学习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使用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与传统的语文学习内容相比,大大丰富了语文的学习内容。例如,笔者在进行《水调歌头》教学时,充分借助网页的功能,结合文章内容设置相关的栏目,主要包括:“课堂探究”、“解释小序”、“咏月诗词”、“苏轼遭遇”、和“我的作业”等。通过笔者的点击,学生就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笔者先从“小序”的学习开始,从“小序”引发学生对“子由”是何许人的探究欲望,紧接着给学生发挥空间,自主学习体会苏轼和子由的关系和感情。并分析词中的“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等诗句的情感和作用,通过分析得出作者写作的目的。整个课堂活动笔者都通过网页的形式来进行,并与学生进行了有效互动,还让学生通过对网页的利用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也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来完成,从而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让学生所能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
2.运用课件,重组现行教材
现行的教材往往存在内容分散的缺点,运用课件,则可以对现行的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具有关联性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优化。比如,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诗词学习组合在一起,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将这些诗词中描写景色的诗句进行汇总,结合相关的图片和内容进行展示,同学们在对比的环境下对各篇诗词进行学习,从而既能够很好地感受诗词中的内涵,又能够将这些相似诗词很好地予以区别,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利用课件重组的语文教材,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3.走进网络,改变阅读方式
21世纪是网络的“主场”,网络的普及是本世纪最大的应用,人们通过网络信息就可以了解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事小情。通过网络的应用,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窗,可以让学生养成网络搜集信息,提升阅读兴趣的好习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阅读,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则可以很好地提升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从广博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籍。比如,笔者在进行《背影》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的教师制作幻灯片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以小组的形式于课前自己制作一张幻灯片,此幻灯片中需要展现出自己对于文章的认识和观念,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可以添加相关的图片。课堂上,笔者还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其予以探讨,以小组的形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完善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让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质疑,并让同学们逐渐将阅读与网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健康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4.利用影视,加深情感体验
利用影视,加深情感体验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中的内容通过影视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感受并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原著与观看改编的电影很可能展现出的两种风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去总结这两种风格之间的异同点,这样既能加深印象,还能锻炼分析思考的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安塞腰鼓》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的方式同学们只能对文章中的很多内容进行想象,而笔者在引入《安塞腰鼓》所改编的视频之后,同学们再也不需要仅仅凭借想象对文章进行阅读,而是可以边看画面边进行阅读,而且很多时候画面所展示的内容与学生们的想象并不一致,这就让很多同学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情感没有表达出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对其予以展现。于是,笔者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对《安塞腰鼓》进行演绎,既让同学们对文章进行了很好的阅读,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视觉的冲击,良好的多媒体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注意使用的副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用得有效、高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传统语文课堂发生了重大改变,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其应用的魅力。然而,真正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努力,对其进行不断深入研究,让信息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方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2:49-50.
[2]潘艳明,李大孟.关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2:140-142.
[3]高振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6:86-88.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小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现代化教育中,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是所有教学学科中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学科。较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需要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将语文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利用好丰富的信息源泉,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注入时代的活力,让语文教学在信息手段的作用下“声动”起来,较好的解决一些教学难点、重点。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的提升,营造出一个具有现代气息、易接受的现代教学环境。有机地将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结合,是现代化教学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的教学上突破难点的机遇和对教师要求更好、更高的挑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作用。21世纪,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教学资源、手段、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急剧增长,开拓了教学视野。教学信息量的扩大,使得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教学,以更容易接受的方法,获取到大量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手段,培养学生在大量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大胆的创新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处理分析信息和交流获取的信息资源,努力做到开拓教学思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适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课文中单调的文字声画并茂起来,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感受内容的深处意蕴。信息技术能为语文教学提供演示工具,教师能够使用现有的教辅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把原有的文字课件变成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多媒体教材,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很高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展示教材中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消化。以往都是老师单方面决定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显得极其被动。在信息技术结合语文教学的交互性学习中,学生有了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在丰富的学习资源感染下,学生对语文的语感和应用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也会有质的飞跃。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一)内容的有机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大多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符合社会发展,具有现代气息的教材。教材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较远,离实际信息较偏,小学生不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能够跨越历史、地域的界限,情境再现、另辟蹊径的展示教材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接受理解离他们较远的知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内容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更容易被接受,更接地气。
(二)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
在人才济济的时代,如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教授式,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性不能完全被发掘出来,课堂死气沉沉,气氛萎靡,没有活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利用数字化、现代化的手段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教材中的资料,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将小学语文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拓学生的社会见识。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桥梁,将学生与学习内容有效的联接起来,极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快乐的学习中来。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掌握两者整合的有效方法,不能盲目去把信息技术灌入到教学中,不加选择的滥用多媒体课件。单纯的为了现代教学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假思考的照搬,不能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准确地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准确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应该精益求精,让教师创造性的不断改进现代化工具的使用,力求恰到好处,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相关文字,意蕴的信息,创造良好的现代学习环境。如《鸟的天堂》中讲的是一棵大榕树,枝生根,根深入泥土里。教师授课时,准确的运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创造出大榕树生长的情境,把大榕树生长状态、环境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脑子想、用耳朵听、用眼睛观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是最能够引起共鸣的。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要合情、合理地运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高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的各个教学环节无缝地衔接起来,合情合理的在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突破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难点、重点。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直观的形象信息方法,运用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教材的内容更深刻的被理解接受。
(三)提供丰富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