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法学的基本原理(6篇)

来源: 时间:2025-10-18 手机浏览

法学的基本原理篇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把握;“四个分清”;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21-03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要厘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使用过“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他并未对此直接下过定义。列宁、也谈到过“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如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深刻的和多方面的学说。”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放教授曾数次对马克思主义做出解释,在1981年因受邀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国外历史卷,高放对“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条做出了“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强调了阶级性和人类解放目标。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它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明确是谁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突出这一点,对于反对西方部分学者和中国国内少数学者把恩格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中脱离出来的错误观点是有着其积极的一面的。第二,以什么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三,以什么为目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求解放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一向鲜明的阶级立场。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厘清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后,接下来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容极其丰富,但它最主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肯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存在,但是他们也没有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出过明确的界定。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学者们主要从逻辑性、层次性、整体性等多个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及其内涵进行了广泛讨论,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1.从逻辑性的角度。持该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要从内在逻辑的角度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是发展的,不应该局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里,要更好的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和发展性,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有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构建应突出的两个方法论原则:一是注重研究其体系中的内在逻辑;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把握历史地、开放地研究的原则。实践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逻辑。也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都应该有一个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就是其逻辑前提,就是厘清理论体系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与构建原则的出发点,这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之点和重点。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内涵。

法学的基本原理篇2

[关键词]法的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社会本位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对经济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运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者们对此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仍众说纷纭,故而颇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既是经济法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法理学的研究范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法的原则这一概念的外延之一。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认识离不开对法的原则的研究。法的原则是法的要素之一,是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规则。张文显教授指出原则的特点是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更没有确定的法律后果,它指导和协调全部社会关系或某一领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1]。刘作翔教授认为,法律原则是指一定范围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是具有综合性、本源性和稳定性的根本准则。根据原则的普遍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法律原则可以划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根据内容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程度可以划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其中基本原则体现法律更为一般的精神,是所有法律部门或许多法律部门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2]。法律原则的作用体现在它是国家政策要求和法律的具体规则和制度之间的中介,缓和立法中的价值冲突;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原则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填补法律空白,规范和引导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统摄经济法这一法律部门的法律原则,在这一法律部门内部应该具有最高的普遍性、概括性,体现经济法的本质属性,是整个经济法的指导原则。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李昌麒定义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规定于或者寓意于经济法律之中的、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司法和经济法学研究具有指导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规则。”史际春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经济法的规范和法律文件所应贯彻的指导性准则。”漆多俊定义为:“经济法调整原则一般是指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即经济法作为部门法其所有的法律规范及从其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必须贯彻的原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体现的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反映了它所涵盖的各部门法或子部门法的共同要求。因此,笔者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定义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法治实践有的最基本的精神本质和价值追求,是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法治实践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二、现有经济法基本原则理论及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不断发展,对经济法学基本原则进行研究的学者日多,观点层出不穷,蔚为大观。有学者进行统计国内关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较有影响的学说就有三十余种。综合分析国内学者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揭示,目前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一原则说”,该说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维护社会总体效益,兼顾各方经济利益[3]。2“.二原则说”,该说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二,一是计划原则,二是反垄断原则[4]。3“.三原则说”,依该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以及责、权、利相统一原则[5]。4“.七原则说”按照该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七个原则,即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6]。

综观上述诸说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表述及论证,笔者以为,大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缺失,这主要反映于:

1.将非法律的原则表述为一种法律原则,如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资源优化配置是指资源在生产和再生产各个环节上最有效的流动和利用,其并未反映权利义务运作之要求或特点,严格来说将之作为一项经济学原则更加适合。2.将法律的一般性原则表述为经济法所特有的原则,如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依史际春、邓峰先生的观点,“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主要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主导之经济活动主体所附的权利(力)、利益、义务和职责必须相一致,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平衡等现象存在”。但是,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固然是经济法应当确立的一项准则,但其并未反映或体现经济法之特质,而是各法律部门都有体现,并且该法律原则亦并非法所独有,兼可为行政管理和经济运行的原则。3.将经济法部门法的原则错位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邱本先生的“计划原则”或“反垄断原则”。虽然经济法基本原则取决于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知,但即使就邱本先生所主张的经济法体系包括计划法和反垄断法两部分的观点来看,计划原则与反垄断原则也仅仅是经济法部门法之原则,而无法涵盖经济法之全部和整体。4.将经济法价值作为经济法原则。经济法价值与经济法基本原则是迥然有别的,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但并不是经济法价值本身。但经济民主、经济公平、经济效益等原则,笔者以为,更应视将其为经济法价值范畴,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则难以契合作为原则本身的内质和要求。5.将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为经济法原则,如史际春、邓峰先生所主张的“平衡协调原则”。在他们看来“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从其表述中,不难看出平衡协调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而法的一般意义上,法律原本就是利益之调节器,正如博登海默所指出的那样,“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乃是调整和调和种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7]。耶林也同样指出,“法律的目标是在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之间形成一种平衡”[8]。因而,平衡协调各种关系和利益,不仅经济法使然,其他部门法亦同样如此。其二,平衡协调就其本质而言,作为一项调整方法更为允恰。

三、经济法基本原则确立的前提和标准

我国经济法学界对于经济法基本原则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已经认识到经济法基本原则问题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应加以研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该问题的研究还仅处于表面化阶段。由于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独立地位、精神实质等问题至今还没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从而导致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不够深入,甚至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确定标准都存在模糊的认识。以至许多学者依据各自对于经济法调整对象和经济法本质特征的认识,建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定标准,导致学界对于这一问题争论不止。

笔者认为,经济法的基本问题是经济法学研究问题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经济法学其他理论的研究息息相关。特别是关于经济法的研究对象、本质特征、价值取向的研究对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最终确立至关重要。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相对于经济法规则来说具有更高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抽象性。它体现了经济法的一般规律,统摄整个部门法。因此,要想准确的界定经济法的基本原则需要以下几个前提:1.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研究自经济法学研究兴起即以开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缩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对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一直没有取得长足进展。直到近期,随着社会进步和相关立法进程的加快,对于调整对象的研究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未达成普遍共识。唯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取得突破,在学界形成通说,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才有根基。2.经济法体系相对稳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立法任务繁重。经济法作为调整经济运行的重要部门法正处在扩张发展时期,新的立法不断出现,一方面扩展了经济法学的研究视域,另一方面也为确定经济法学研究范围带来了一定困难。对于新兴边缘领域是否作为经济法研究对象存在的争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基本原则自身稳定性和高度概括性之间的紧张关系要求对于基本原则的概括必须以经济法部门相对成熟稳定为基础。

在此前提上,应当首先确定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标准,使学界之论争具有相对固定框架,以利于理论的构建成长。笔者认为,依据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与特性当有以下界定标准:

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统摄整个经济法律部门,这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普遍性要求。

2.经济法基本原则应当涵盖经济法的基本内容,体现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体现经济法的核心价值。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体现我国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综合以上考虑,笔者认为现阶段可以提出确定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同时确定经济法原则群,此原则群应当符合法律原则的基本要求但较基本原则要就较低,且具备更强的灵活性以指导目前的经济法律运行,待经济法律部门发展成熟并相对稳定时,总结经济法学长期研究的经验,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进而总结界定我国经济法基本原则。若非如此,非但目前研究难以达至合理结论,且浪费大量时间物力,是我国经济法其他问题研究受到掣肘,影响经济法学的长期发展,甚至影响经济立法和国家经济运行,实乃得不偿失。[论-文-网]

[参考文献]

[1]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7.

[2]刘作翔.法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7.

[3]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4]邱本.经济法的基本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4):22-28.

[5]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64.

[6]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222-223.

法学的基本原理篇3

法的基本原则,通常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法理,存在于各国立法者和国民的法律意识中,至多由相应国的学者加以概括、归纳,在其学术著作中予以反映和阐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因时代、地域或观察的角度不同,学者的表述和理解也不尽相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在法律界及学术界至今未达成一致共识。本文以国外和我国法律学术界对法的基本原则的形成、发展、认识理解为基础,尝试解释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是集中于“依法行政”。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涵义及学者们不同表述和理解,归结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是“依法行政”。本文先从国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发展历程和发展环境来阐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发展变化,从而突显“依法行政”的核心地位。再结合我国“依法行政”的立法和实践过程,强化“依法行政”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联系其他相关原则的阐述,进而突出“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内涵的主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联系当今世界的发展和我国面临的现实,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将更加显著。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法、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概述

法的基本原则是法的灵魂,任何国家的法,任何国家的行政法都不可能没有基本原则。但是基本原则不同于法的具体规则、原则,法的具体规则、原则是由成文法的具体条文加以确立和宣示的,基本原则通常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法理,存在于各国立法者和国民的法律意识中,至多由相应国的学者加以概括、归纳,在其学术著作中予以反映和阐释。

怎样的条件才构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呢?姜明安认为“它是一种基础性规范,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起宏观指导作用,范围广泛”,应松年认为“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具有普遍性、特殊性、有效性”,叶必丰则强调“普遍性、法律性和特殊性”。此外还有多种观点,尽管这些学者表述、概括的角度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整个行政法体系要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点,不仅指导和调整行政立法、执法行为,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相应问题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自由裁量的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直接受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拘束。

站立的角度、归纳的方法不同,对涵义的表达也不一致,姜明安认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制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制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应松年认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行政法制定、执行、遵守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监督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两位教授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应松年教授的观点更为完整,主要在于它强调了法的基本原则对于行政法各个环节整体的指导和调整作用。

对于行政法的一般基本原则,有的学者采用一原则(如依法行政原则⑴),有的学者采用两项原则(如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⑵),有的学者则稍加具体化,将行政法基本原则概括和表述为数项⑶。

这主要是由于学者所处的时代、地域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之理解并不一致,进而学者对之表述也不相同,各国情况亦是如此,因此要从各国行政法的一般基本原则中抽象和归纳出若干共同的一般原则非常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通过比较分析仍可得出各学者表述中共同的一点:行政行为必须依法为之。或许表示方法不同,但皆为此意,我们估且或简称为“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亦或称之为“行政法治”)不仅仅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而且对行政法起到了宏观的普通指导作用。从以下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介绍,我们不难知道,如果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内涵集中为一点,即为“依法行政”。

二、国外概况

(一)依法行政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初期,为了适应自由竞争的需要,提倡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尽量控制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因此,依法行政的法指的是狭义的法律,即由国会制定的法律。“无法律即无行政”,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行政权力不断扩大,委任立法迅速增加,如果还限制在狭义的法律范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行政机关将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依法行政的法,扩大至根据法律制定的法规等行政立法,同时加强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和审查。

二战后,各国对依法行政或行政法治原则的表达,都在不同程度上总结了二战前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深刻教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依法行政”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纵观国外关于法制原则的概况

1、英国

英国法学家AV.载西将英国的法制原则归纳为三个原则:“(1)正规法律的绝对优位及政府专断权力之排除;(2)法律上一律平等;(3)宪法的一般原则及通常法律适用的浓缩。”当代英国学者将行政法制原则概况为:“(1)政府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法律;(2)法制原则不局限于合法性原则,还要求律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具备一定内容;(3)法律原则表示法律的保护平等;(4)法律在政府和公民面前无偏袒。”⑷

2、美国

美国的法治原则包含下列因素:(1)法治原则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要求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权利。但法律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包含一定内容。否则,法律也可作为专制统治的工具。(2)正当的司法程序。为保护公司权益不受政府官员不当行为的侵犯,还必须在程序面前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加以限制。(3)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必须执行,为此,必须有保障法律权威的机构。⑸

3、德国

德国行政法学的创始人奥托.麦耶(OttaMayer)1895年出版的《德国行政法》第二章名为“行政法秩序之概要”中认为,依权力分立原则,国家应“依法而治”,即国家之司法行政皆受法律之拘束。依法行政的重点为:“(1)法律的规范创造力原则,即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行政法规范是法律创造的;(2)法律优越原则,即法律对行政具有支配性地位,行政作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法律保留原则,一切行政作用虽非必须全部从属于法律,但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由法律规定”。⑹

印度行政法学者赛天在其《德行政法》一书中认为,德的“法治”概念包括两种意见,实质上的法治与形式上的法治,他认为“实质上的法治要求实现公正的法律秩序。这一原则要求国家的权力应当服从于种确定的、不可变更的宪法原则,服从于实质性的基本价值。”“形式上的法治则要求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以根据宪法制定的各种法律为依据。”德国对依法行政的研究,近期则着重于“法律保留”原则的深化。

法学的基本原理篇4

但是,由于其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对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原理课,内容多是些条条框框,容易形成一种外在的学习压力。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很可能沦入一种上课老师念笔记,学生记笔记,考后便忘记的恶性循环,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

作为一名教授马哲学原理多年的教师,笔者借鉴以前若干轮的马哲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和想法。

一、教学主体地位的变革

这种做法体现出教学主导意识的转变,即教学主体的转向――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

教师上课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所学,认同所学,并将之自觉地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当然课堂的主导者还是教师,必须承认,现在是大众教育时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深入挖掘的意识相比精英教育时代有所下降,所以还必须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

教师在自觉担负起设计课堂的任务的同时,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注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具体方法很多,可以提问,对上次课的内容,让学生针对内容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可以讨论,讨论一些与我们身边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案例、事件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的关键。当学生发现,课程的进行是在解决着对他们人生至关重要的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会注重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习模式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的开始。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意义感的增强

从已经下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纲的内容中,我们会发现:相比于过去的马哲原理,大纲少了很多抽象的理论,多了许多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意识。所以,注重意义问题,言明本课的意义、目的所在。这是笔者认为在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之处。原理课看似枯燥,其实内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与实用精神。原理是教科书中写明的,而其中的人文精神却要靠我们教师传授给学生。如唯物主义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实实在在,和脚踏实地、不耽幻想的人生观。辩证法是说明世界是运动变化和不断发展,人应自强不息,不断树立新的目标,追求崭新的生活。认识论中表明没有永恒的真理,宏观世界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历史唯物主义则告诉我们这个社会背后的,在浮躁的人生背后的深藏的规律。资本主义经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历程是这个规律的具体化。

2.总体性的教学模式

总体性的方法是卢卡奇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的改造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1]总体性也即整体性、连续性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分散的;是能够始终如一,而不是断续的。整个的教学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各自为战的。其目的是为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形成一条主线,将具体的课堂教学视作这条线上的一个结点,每次上课的时候都要注意这个结点同绳子之间的关系。

这项工作应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课前的工夫,复习阶段。由教师或学生简要地总结一下上次课的内容,或是请学生对上次课所涉及到的内容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克服理论的生涩,及时复习上次的内容,以形成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二是课上的工夫。讲课时要注意总体性的教学,就是时时刻刻不忘记给学生穿线,把本门课的总体概貌告诉给学生,在课程进行之初要有承上启下的工夫,要告诉学生我们本次课要学习什么东西,让学生知其然,知其纲,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明明白白的学习状态下。形成本课与整体之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的原则

理论不能只是头脑中的东西,它更重要的一面是走入现实中去,从主观到客观,变成学生自己的思想。所以实践环节的设计相当重要,实践环节的目的就是补充课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这里的实践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的生活实践,这是可以联系本课中的前两章内容及阅读相关的书籍,用个人的生活实际及理论获得来确证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发展的本性,以及对真理和实践问题的体认。一是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运动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正在于工人阶级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不断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这方面可以应用比较学的方法,历史学的方法,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及社会主义运动史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东西文化孰优孰劣的比较,中国的现代化方向等等。

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方方面面的做法,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课上的积极思考,师生互动,或是主课后素质教育课程的补充,鼓励学生选修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社会学》等等课程,作为基本原理课程的延伸。

三、改革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课时与内容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时有限,但是大纲中要求的内容却相当多,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有限的学时内如果只让学生记笔记,恐怕只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谈不上对所学的深刻理解和扎实把握,并且教师又在要教学中加入意义的环节,所以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把握,一些理论意味较浓,学生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内容需要在课堂上重点学习。理解难度不大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以作业或读书报告的形式上交。另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或发给学生讲义或教案要点以代替学生的笔记。用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来充实重点及意义环节。

2.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高

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教师有较高的的要求。一是过硬的道德素质。道德感的教育本来就是德育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的对道德感的认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学生。二是过硬的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头脑的重要任务。并且列宁也说过,社会主义的理念需要灌输。打铁需要自身硬,这就要求教师本身的政治素养高,有政治敏感度,时事意识,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内国际局势了然于胸,高屋建瓴,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三是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在专业方面有深度,在知识方面有广度,横向博大,纵向精深。学好哲学是教好马哲的基本的一环,哲学上必须进行全面认知。四是过硬的管理水平。管理也是科学,正确的课堂管理和组织可以使学习富有成效。对学生要求要严,这样才能使学生打起学习的兴趣,不至于荒废时间。同时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的对象,在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意识后,等于提高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或者是团队协作才能完成某项学生任务。学生课后的阅读如果只凭学生的自学性去完成,难免会使学生的读书报告的质量有很大的出入,这方面的解决办法,可以考虑将实践学时计入成绩,用奖惩措施来激励学生完成课外延伸阅读的积极性。

3.实践环节开展的难度大

实践中的课堂实践问题不大,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将生活、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并在理论上解决之,在思想上预演其解决方案。关键是社会实践部分开展较难,具体操作难度大。因为课程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的,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安排合适的实践方式;而且这种实践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应付了事。解决办法可以是考虑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作为一个必需项计入分数,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可以考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门课程合起来作一个大实践,由教师带队、加强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方案,深入到具体实践基地,切实调查、解决问题,统一计算分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改革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虽然工作中的难度不可否认的存在着,虽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体操作的环节尚待完善和充实。但我们相信,有上至中央政府,下到每一位教师、学生的热心参与,一个实际、实在、实用、实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改革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功。

参考文献:

法学的基本原理篇5

专业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00004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015英语(二)06217人机工程学04490室内设计原理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6219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20104财税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4管理学原理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15英语(二)00058市场营销学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67财务管理学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06金融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4管理学原理00077金融市场学00015英语(二)00058市场营销学00076国际金融00078银行会计学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67财务管理学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079保险学原理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110国际贸易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00055企业会计学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7外贸英语写作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00099涉外经济法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02世界市场行情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844国际商务英语

020177投资理财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77金融市场学00015英语(二)00067财务管理学(**加试)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258保险法(**加试)00103证券投资学(**加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7250投资学原理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8019理财学04762金融学概论

08591金融营销

020222工商企业管理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4管理学原理00153质量管理(一)00015英语(二)00067财务管理学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4企业管理咨询00152组织行为学00151企业经营战略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20224会计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9高级财务会计00015英语(二)00058市场营销学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00160审计学00158资产评估00162会计制度设计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20220旅游管理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00200客源国概况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8市场营销学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152组织行为学00067财务管理学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99中外民俗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23企业财务管理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146中国税制00077金融市场学00015英语(二)00058市场营销学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60审计学00158资产评估00157管理会计(一)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08国际财务管理08118法律基础(**加试)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22物业管理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4管理学原理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5831房地产财务管理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08264房地产市场与营销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400物业服务经济概论

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6404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030106法律00230合同法00227公司法00167劳动法00015英语(二)00249国际私法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00258保险法00226知识产权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262法律文书写作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5678金融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5680婚姻家庭法00233税法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30107经济法学00231市场竞争法概论00257票据法00258保险法00015英语(二)00249国际私法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169房地产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5678金融法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6917仲裁法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19271外商投资企业法

19270商法概论030302行政管理学00318公共政策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316西方政治制度00015英语(二)00320领导科学00319行政组织理论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034社会学概论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322中国行政史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01848公务员制度

00261行政法学(替代原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040102学前教育00398学前教育原理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0401学前比较教育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02学前教育史00467课程与教学论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40108教育学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69教育学原理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453教育法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00468德育原理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0472比较教育

040120基础教育(中文方向)00464中外教育简史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683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04578中国小说史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4577中国通史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0541语言学概论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040202思想政治教育004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00479当代资本主义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015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34社会学概论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00312政治学概论040302体育教育00498体育统计学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497运动训练学

00453教育法学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0499体育游戏050104秘书学00320领导科学00261行政法学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015英语(二)00523中国秘书史00524文书学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312政治学概论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527中外秘书比较00511档案管理学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0525公文选读

00526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50105汉语言文学00037美学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015英语(二)00540外国文学史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41语言学概论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00037美学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0540外国文学史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453教育法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

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050201英语00087英语翻译00830现代语言学00832英语词汇学00603英语写作00600高级英语00831英语语法

00604英美文学选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840第二外语(日语)(选考)

00841第二外语(法语)(选考)

00842第二外语(德语)(选考)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206英语教育00087英语翻译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832英语词汇学00453教育法学00600高级英语00831英语语法00838语言与文化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050302广告学00037美学00107现代管理学00321中国文化概论(选考)00015英语(二)00642传播学概论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选考)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34社会学概论00662新闻事业管理(选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001CI原理与实务(选考)00040法学概论(选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18002广告经营管理学(选考)00244经济法概论(选考)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305新闻学00529文学概论(一)00659新闻摄影00182公共关系学00015英语(二)00642传播学概论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658新闻评论写作00662新闻事业管理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50412环境艺术设计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015英语(二)06217人机工程学08118法律基础(**加试)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6219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70102数学教育02009抽象代数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0453教育法学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80307机电一体化工程02194工程经济00420物理(工)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02200现代设计方法0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80702计算机及应用02324离散数学02326操作系统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2331数据结构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0023高等数学(工本)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02333软件工程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8118法律基础(**加试)04737C++程序设计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5电子工程02194工程经济00420物理(工)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0023高等数学(工本)0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08118法律基础(**加试)02354信号与系统19280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56数字信号处理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7通信工程02194工程经济00420物理(工)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373计算机通信网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0023高等数学(工本)02363通信原理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356数字信号处理02364数据通信原理0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08118法律基础(**加试)19128分组交换工程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80709计算机网络02331数据结构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2335网络操作系统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00023高等数学(工本)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749网络工程04751计算机网络安全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4742通信概论080719计算机软件02324离散数学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18法律基础(**加试)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7311多媒体技术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18016软件开发方法04737C++程序设计07844人工智能导论08674计算机网络基础

080806建筑工程02439结构力学(二)00420物理(工)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02198线性代数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442钢结构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347流体力学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02446建筑设备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8118法律基础(**加试)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80825土木工程02439结构力学(二)00420物理(工)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198线性代数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442钢结构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3347流体力学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8118法律基础(**加试)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8090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02439结构力学(二)00420物理(工)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198线性代数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459水利工程经济与经营管理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8118法律基础(**加试)

082208计算机信息管理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00015英语(二)02142数据结构导论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02628管理经济学02323操作系统概论02375运筹学基础08118法律基础(**加试)03173软件开发工具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02378信息资源管理

04737C++程序设计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79应用写作学(**加试)

090102农学02539化学基础(**加试)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2677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00015英语(二)02672作物育种学02666普通遗传学(**加试)

02680农产品加工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678农业推广学

法学的基本原理篇6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2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以下简称“原理课”课程)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四门必修课之一,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原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从教材内容上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一直以来,在原理课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重以老师主讲为核心的单项注入式教学,轻师生双方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重老师“一言堂”,轻学生“群堂言”;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实效的体现等。如果这些教学观念与方法、方式得不到改变的话,就会影响到原理课教学实效的提高。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同时,对教师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笔者通过在多年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使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并有一点粗浅体会,在此愿和大家共同探讨。

互动式教学法系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拓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不是单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广义上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围绕教师思路,产生共鸣。相互影响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实现情感沟通、知识对话和实践合作。这就要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教与学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在彼此平等、坦诚的基础上,共同思考,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流,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他真正做到“互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彼此交替,双向输入。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特点要求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原理课是四门政治理论课中最基础的一门,它的突出特点就是高度的理论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它着重于运用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去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这就需要学生必须要学会运用理论思维方法。而传统的“独白”式被动教学强调灌输说教,课堂上缺少互动与多向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生主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很难理解高度抽象的理论,也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原理课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锻炼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现状要求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目前,大多数原理课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主动积极的交流。虽然教师课前准备较为充分,上课时理论阐述也很透彻明晰,还补充一些典型有趣的案例,但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普遍存在着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现象,课堂上能自始至终认真听的只是一部分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或看其他专业书,或趴在座位上睡觉,或窃窃私语影响教师上课,还有个别学生基本不来上课。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和看法;而老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课堂气氛沉闷,授课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从现代教学的要求出发,改革目前的单项式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3、现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实施互动式教学法。我们现在面对的大学生是在信息开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普遍具有思想活跃、知识广博、敢于创新的特点,他们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有很强的独立思考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公正、平等的待遇,希望能够平等、通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对于我们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观点,他们不会简单地一味地加以接受。有的大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直接提出不同意见,与教师评论。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能力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更加关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对自己成长、发展的影响。如果像以往学生只有正襟危坐地听课,不能打断老师的讲课思路。这就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提供通畅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的渠道,创造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这样就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总之,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关注自身发展,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渴望平等的思想交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等等,这些都要求“原理”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的实现形式

几年来,在马克思主又基本原理概论课概论的具体教学工作中,从转变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出发,遵循教育规律与课程教学特点,在深入研究与了解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同时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我们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在原理课中探索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问题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法的内容。它主张通过问题引导出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互动,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问题教学法具有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特点。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时空观时,笔者就通过举例来提出问题:在物质的不同领域,时间和空间是否会发生变化?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邀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其他学生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讨论,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来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时空观。这样,问题教学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

学生思考问题、集体讨论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它使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激励他们思考问题、争辩是非,促进了他们对理论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该方法时,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典型性、新颖性、时代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比如讲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除了讲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外,还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个人主观条件,即“同时代的人当中,为什么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里笔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以及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中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及孜孜不倦地学习与实践,通过学生对这一案例的讨论、分析,可以使其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质。还有在讲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时,笔者就选择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难历程,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在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中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终伴随着曲折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3、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教学包括设题、讨论、总结三个主要环节。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讨论内容应该是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利于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时也涉及学生比较关心的自身利益问题。讨论分专题式讨论、插问式讨论、答记者问式讨论和辩论式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几种方法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如在讲“科技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时,笔者就事先告知学生计论题目:科技进步对人类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先分正方组和反方组在课外讨论,写出辩论稿,推选几名学生参加辩论。上课时再进行正式辩论,一名学生主持,抽出几名学生和老师当评委打分。每组辩手平均成绩按一定的百分比记入该组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每住学生都很关注自己组选手的表现,都会积极参与收集资料、出谋划策。通过辩论、讨论和教师最后的评析,使学生对“科技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有机结合,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等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笔者运用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进行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从而发挥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实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互动式教学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在原理课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达到师生互动,推动教学相长,创造了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以前相比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原理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常领悟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

2、对学生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不同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灌输和说教的情形,认识到学生是一个能动的、反恩的主体,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形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种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思维中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互动式教学法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的,这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对教师来说,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素质。在原理课的教学中,因时因地因人采用不同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当然,教师在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多方面的收获。促进了教师对教学难点的理解研究扣把握;扩大了知识面,更多的了解和汲取各个学科的生动案例来丰富课堂教学;为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资料等。所以,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求教师必须基础知识扎实,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储备,拓展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同高校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一样,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探索与努力。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主体、教学环境等因素,需要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教师继续努力,我们将继续探索、调整和完善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求实现原理课的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贾爱贵.互动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文教资料,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