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5-10-19 手机浏览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制度范文篇1

【关键词】粮油检验;粮食安全;加强;保证

1.我国粮油检验工作的发展趋势

1.1检验标准的国际化

近年来,粮油检验标准的发展趋势为逐渐向国际化转变。标准通常统一规定了重复性的事物,从技术上支持中人类的社会各类生产活动。在粮食安全工作中,粮油检验标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基础,对粮油生产、加工等一系列问题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人类规范化生产粮油产品、合理开发利用粮食也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1]。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国际粮油贸易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我国粮油检验标准正在逐渐接近国际化标准。

1.2检验行为的全程化

近年来,粮油检验行为的发展趋势为逐渐向全程化转变。粮油食品生产包括很多环节,且这些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即种植—加工—储藏—运输等。粮油产品的生产和保管均具有较高的要求,粮油食品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或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传统粮油检验工作给予粮油产品的收购环节检验以充分的重视,但是该单一环节是无法完全保证粮油食品安全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粮油生产和流通的整个过程坚持进行粮油检验,确保粮油产品任何一个阶段的质量,将任何食品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掉,从而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1.3检验分析的信息化

近年来,粮油检验分析的发展趋势为逐渐向信息化转变。对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一场重大的革命,在分析和统计粮油检验结果的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能够为准确衡量粮油检验机构的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条件。粮油检验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将大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大量相对复杂的公式,因此检验工作人员不可避免会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现代粮油检验将电子表格软件及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了起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粮油检验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分析结果的指导价值[2]。

2.我国粮食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陈旧

现阶段,在面对国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时,我国一些从事粮食检验的管理人员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无法在传统的监管方式下得到有效的满足。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对质检机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相关粮油检验人员必须对自身的检验能力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显著提高自身的检验水平。

2.2管理体制、思维方式及运作方式陈旧

在粮食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当前的粮食检验及管理机构逐渐建立起来,并一直在我国运行,国有粮食企业内部各流通环节是传统质量监控的主要对象。随着粮食购销的逐渐市场化,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也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管理方向逐渐转变为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粮食质检工作范围和管理体制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其运作的要求已经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下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2.3监管不到位

由大单位到小单位的一条龙式的监管网络在统购统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较为快速和准确的监管速度,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对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在多渠道经营实行以后,粮食的自由流动性越来越大,民营粮食企业的数量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却增加的速度极快,同时一些国转民改制企业也在逐渐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监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检工作的开展,对粮油检验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3]。

3.加强粮油检验工作,保证粮食安全

3.1加强检验人员队伍建设

执行和操作检验工作的主体是粮油检验人员,检验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粮油检验人员素质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检验人员队伍建设以充分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首先,促进粮油检验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显著提升。粮油检验和粮油经济在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后变得极为密切,很多经济利益均诱惑并考验着粮油检验人员,如果粮油检验人员缺乏较高的道德素养,没有给予人民的利益以充分的重视,则给予经不起重重考验;其次,促进粮油检验人员职业技术素养的显著提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粮油检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更新,粮油检验人员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粮油检验机构应该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给检验人员,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最后,将公平的奖励激励制度建立起来。粮油机构负责人应该将良好的人才机制建立起来,对所引进的人才进行良好的培养和应用,使其长期坚守岗位,从而将一支高素质的检验队伍打造出来。

3.2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

在有效提升粮油检验工作质量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检验技术以充分的重视。首先,粮油检验机构应该将农业高效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有效对接科研发展和检验实践,使农业高效的科研成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生产力转化,同时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农业高效的科研工作;其次,加大支持粮油机构人员科学研究的力度,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粮油检验科研成果以一定的奖励,从而将广大粮油检验人员的科研热情充分激发出来[4]。

3.3建立规范科学的检验标准体系

粮油检验机构应该将一个规范科学的检验标准体系建立起来。首先,以国内粮油市场和国际粮油市场为双重导向,将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及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起来,是指从技术上切实保障粮油产品的生产;其次,依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国外粮油的先进检验方法进行积极的借鉴和引进,从而对我国粮油检验标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最后,将和检验标准体系向配套的保障实施规则制定出来,并督促检验机构及工作人员对该标准进行严格的遵守和执行[5]。[科]

【参考文献】

[1]田慧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赵蓓.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0(06).

[3]雷赫.“三鹿奶粉”:呼唤IT监管[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40).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粮油检验粮食粮食安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6-02

1做好粮油检验工作,确保储粮安全

粮油检验工作是做好粮食安全储存的基础。粮食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粮食是否能安全储存。加强出、入库粮油的质量检验工作,坚持粮油出、入库检验制度,保证库存粮食的质量是粮食安全储存的前提。入库的粮食水分必须在安全储存范围内,否则不能长期储存,杂质过大适于虫害孳生,繁殖速度加快,引起粮堆虫害集聚;粮堆呼吸旺盛,储藏稳定性下降,易出现发热、结露和霉变。坚持库存粮食的定期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为粮食安全储存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库存粮食的质量检验和储存期间的品质指标检验,可以及时掌握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和品质变化,使粮食仓储企业及时推陈储新,保证库存粮食的新鲜度。为粮食安全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粮油检验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是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东西。粮食从农田到餐桌需要诸多环节,种植到收获过程需要施肥、除草、灌溉等从而产生物理性污染,如:杂草籽粒、渣、瓦、石等;化学污染如:农药、除草剂、重金属及溶剂残留物等;还有生物性污染如:细菌、真菌以及毒素的污染,虫害及鼠、雀类的危害。粮食在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中会发生自身的质量变化和外界污染,造成粮食质量以及营养成分的下降,甚至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加强粮食各环节的检验工作,首先要有一支技术过硬、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队伍,要对检验机构的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检验队伍的业务水平。其次要对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满足新形势下粮油检验工作的需要,技术力量和检验手段壮大,各经营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证,才能让老百姓放心用粮,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3做好粮油检验工作,是监管市场粮油质量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粮食安全意识的增强,人民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老百姓是为了吃饱,而现在人民是为了吃的好,吃的有质量,所以粮油检验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为了加强市场粮油的监管,粮食检验检验机构应积极配合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利用它们的执法力度,共同做好市场粮油质量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粮食质检部门的检验技术、设备、人员等优势,对市场粮油的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样检验,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粮油市场,粮油检验工作为稳定粮油市场的正常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4做好粮油检验工作,是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

随着粮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由原来的统购统销经营模式逐渐转变成开放性的粮食市场经济,粮食主体的开放使得整个粮食经营不断市场化。《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运输、储存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权和依法处理的职能。粮食部门不仅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还要对整个市场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监管,粮油检验工作在粮食监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对各环节的粮食,保证市场粮油质量,是我们粮油检验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强化市场粮油质量监督检查和管理,防止以假乱真、假冒伪劣等不合格粮油产品流入市场,是粮食执法者的重要工作。对各级储备粮粮食安全进行检查,防止坏粮事故发生。粮油检验工作为粮食执法提供依据。

5粮油检验工作是解决粮食贸易争议的需要

粮食经营在市场流通和进出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粮食质量不符现象,由此引起双方质量纠纷。当粮食经营者在经营或进出口过程中发生粮食质量争议时,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可共同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复验。根据双方确认的粮油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来仲裁双方粮食质量争端,有资质的粮油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具有法律效益,双方必须遵守。检验结果涉及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粮油检验工作在粮食贸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检验工作已成为粮食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粮食安全特别是粮食质量安全方面更引起人们的关注。粮食质量安全和粮油检验工作密不可分,粮油检验工作在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稳定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老百姓放心用粮,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着重大作用。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制度范文篇3

[关键词]粮食质量;质检机构;体系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6.060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6-0097-02

“民以食为天,粮以质为先”。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而粮食质量安全是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2013年启动实施的“粮安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改善粮食检验技术装备,构建“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为此,提升各级粮食部门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已刻不容缓。百色市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因诸多原因的影响,还处在发展初期。

1全市粮食检验监测体系严重滞后

目前,百色市现有市一级粮油质检机构共2个,县一级尚未设有粮食质检机构。百色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全市主要粮食质量检验和监督机构,2012年加挂“广西百色国家粮食质量检测站”牌子,编制8人,现有管理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1人。2013年获中央财政投资补助采购检测仪器资金100万元,目前只有部分仪器设备采购完成,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也不全,办公用房还在规划建设当中,为切实履行检验监测职责,暂时借助直属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检测中心的平台开展工作。

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检测中心是经广西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受权的非独立法人检测机构,业务上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指导,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基本任务是按中央储备粮轮换质量品质要求,对出入库的中央储备粮检测,同时还接受周边县份的储备粮检测和社会流通的商品粮检测。员工5人,其中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负责人1名,检验员3名。目前设备有:电热鼓风干燥箱、电热干燥培养箱、旋风式粉碎机、砻米实验检测组合机、电子容重器、粮食黏度测定仪、电动振荡器、电子分析天平等常规仪器设备55台套。2013年6月6日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资格证书,检测领域为稻谷、玉米,认证项目总数为17项。

从县一级看,12个县(区)均没有独立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仅田东县粮食局直属两个企业设立小型化验室承担对本县军供粮、救灾救济粮、出入库的粮食等进行检验职责,检测项目也仅限于容重、水分、杂质和色泽、气味等一些初级指标。除此以外,各县(区)对粮食质量的监测基本上是空白。

2制约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

(1)机构体系不健全,全市只有市一级2个独立的粮油质检机构,且尚处在建设初期,专业检验人员少,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全市从事粮食质量检验人数为46人,其中专职10人,兼职36人。由于粮食质检机构数量少,设备简陋,经费缺乏,难以履行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职责。

(2)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提高粮食质量监管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全市46名质检人员中,大学学历7人,大专20人,中专16人,高中以下学历3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10人,初级26人;50岁以上5人,40~50岁23人,30~40岁17人,30岁以下1人,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明显偏低,年龄结构偏高,呈老龄化发展态势。

(3)缺乏基本的检验仪器设备,没有完全具备粮食检验能力。目前,全市粮食部门购置的粮油质检仪器设备总价值为210.82万元,一般情况下,要达到《广西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规划》重点市县检验能力的要求,设备投资大约380万元左右,每年维护使用及更新的费用在20万~30万元左右。但目前,县级粮食部门都没有能力装配齐全这些设备,这是制约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的最大因素。

(4)三级财政长期以来没有资金对口扶持,体系建设停滞不前。

3百色市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初期工作探索

3.1机构网点建设

构建“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是“粮安工程”对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先有机构才能监测,因此,着力推进检验监测机构的建设,是当前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措施是:

(1)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常言道:“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安全必须行政一把手亲自抓,不仅仅是数量安全,更要保障质量安全,这将能有效带动粮食检验监测机构网点的建设。

(2)采取政策指导,资金扶持的方式,推进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积极利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的方式,大力推动粮食质检机构的建设,比如,利用落实国家、行业标准和质量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放心粮油”工程、粮食应急网点建设等契机找准质检机构配套建设的突破口,分清轻重缓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逐项突破,加强质检配套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加快加大已起步正在进行建设的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设备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

(3)从零开始,逐步规划好人才队伍建设。粮食技能人才直接工作在行业一线,是“天下粮仓”的守护者,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到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粮食行业要求粮油质量检验员掌握的基本技能:①“粮食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粗蛋白质含量是一项重要粮食质量指标,关系到粮食的营养水平。②“酶联免疫法测定粮食中DON含量”,真菌感染是造成粮食污染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③“对粮食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④“未知物定性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能够快速筛查粮食农药残留、重金属、增白剂等污染。⑤“试样称量”,这是粮油质量检验员的基本技能。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技能人才,因此,应当通过对机构内部各岗位和对各类人员需求的分析,制订切合实际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培养出一批技能达到部级粮油检测中心的标准和要求的粮油检测专业人才。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有关单位和机构,甚至与有实力装备检验仪器设备的私营企业的合作。工商、质检等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均有一定的检验能力,粮食部门应当逐步完善与这些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在样品的抽取和检验上加强合作,结合各自的职能和检验能力,合理分配抽检的样品和项目,以充实粮食检验方面的内容。

3.2监测能力建设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规划》的规划,检测部门要求达到的检验能力是:“依据国家和行业粮油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能够检验当地主要粮油品种的各项质量、内在品质和卫生安全项目,具备对大批量样品进行筛选检验的能力。”拟配置的仪器设备及设施配套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脂肪测定仪、全自动米质判定仪、实验室分析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系统等19台(套),总价值380万元。

(1)百色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投入规划建设,2013年已获中央第一批建设资金100万元,用于采购仪器设备,目前已完成招标采购任务,部分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粮食中微量农药残留、油脂中溶剂残留的检测与确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粮油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元素的检测与确证)等设备已运抵中心。根据《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央财政投资补助和地方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我们将尽快利用政策,争取得到市政府的支持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争取到2015年完成装配设备和办公用房工程建设,从机构人员编制和设备配置来看,可以满足当前检验监测的需求。

(2)继续加强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检测中心质量管理,通过过程化的控制管理进一步提高内部检验室建设,力争达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3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1)建立市、县(区)粮食质量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为政府部门进行粮食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