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验制度(收集3篇)
食品安全检验制度范文篇1
一、权威、高效的食品检测、监管体制和机制,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原则
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检验检测实现合理分工、集中配置、资源共享、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
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高抽检效率;建立统
一、规范、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运行体系和信息平台。
三、检测体系
根据目前我市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我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确保重点,兼顾各环节为原则。政府出资重点加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使其基本达到具有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类药物、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项目检测的手段和能力。市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主要添置各环节日常监管中以定性为主的快速检测设备、设施,以保证日常监管的需要。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卫生部门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质量检验;各乡镇(街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运行机制,制定全市年度检测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统一对外食品检测结果。
市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食品安全监测;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农产品种植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负责乡镇农残检测指导和管理,做好农产品上市前抽样检测,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负责受理畜禽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负责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监测工作;负责受理水产养殖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质监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自检体系建设;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全市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目标任务;负责受理生产加工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经贸局:抓好生猪屠宰场检测室建设及管理工作,开展肉品质量检测。
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全市农贸市场、商场、批发市场检测室(或快检设备)的建设及管理;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流通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市卫生局:负责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负责突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技术鉴定;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负责受理食堂、餐饮业消费环节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抽样检测。
各乡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站。负责管理本辖区内农产品检测工作;制订本辖区农产品检测工作年度计划;根据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布置的检测任务目标,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完成农业部门下达的检测目标任务。
五、运行机制
(一)统一制订抽检计划
为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检测经费,避免重复抽检。抽检计划分监督执法性抽检计划和综合评估性抽检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以及季节、环境、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特色行业等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分配计划,每年确定抽检品种、数量、批次(频次)、检测项目,报市食安委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
(二)统一检测检验
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快检、现场检测以及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项目以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统一由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检测。其中列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年度计划的监督或评价性项目检测,依据文件直接送检测中心检测,新增加的临时性检测项目,必须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送检测中心检测,相关检测经费按市政府办公室118号抄告单执行。
(三)统一检测项目标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下达全市年度抽检计划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指定检验标准依据,各食品检测机构的食品检测项目均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四)统一汇总检测结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应把“条”(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布置的所有检测结果及时汇总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的检测结果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依据。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查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五)统一信息报告和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综合各有关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市政府,并视情向社会,及时提醒市民注意。对举报投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检测信息,要及时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检验检测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工作,及时将检验检测信息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中监测预警专版上,有效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实现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对社会公开。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检验检测信息,指导监管工作,作出安全预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企业自律。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效的食品抽样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顾全大局,加强领导,服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机制,根据职责分工,按时完成上级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各项检验检测任务,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食品检验检测合力,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食品安全检验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00-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们生命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可是,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让我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注水肉、苏丹红、瘦肉精等劣质食品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食品的安全检测尤为重要,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质监部门的一个大课题。
1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义重大
1.1食品质量安全的含义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一是食品的质量,即直观性品质特性,就是食品的“色、香、味、形”和非直观性品质特性,如食品的安全、营养及功能特性。二是食品的安全性。广义地说,是食品完全无有害物质和无微生物的污染。狭义地说,是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下长期食用,不会对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包括一般毒性和特异性毒性,也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所导致的急性毒性和长期微量摄入所导致的慢性毒性。三是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
1.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被病原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因此,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工作刻不容缓。
1.3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爆出,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多年监管实践表明,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除初级农产品污染外,还存在小企业、小作坊和假冒伪劣食品的问题。小企业和小作坊既难以取缔,又难以严格监管。假冒伪劣食品发现难、处理也难,多数情况下只能处以罚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分段监管体制尚不完善,导致监管责任泛化的趋势。由于监管职能分治、责任边界不清,使在日常监管中存在监管死角,责任分工不明确,减弱了责任追究制的效果。
2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建议
2.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体系
应当立足于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步入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对现有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修改和整合,整合了世界各国采用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标准与技术规程。建立政府的高效、完善的技术检测标准。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检验人才的培养,提高安全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选择合理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合理操作。选择使用精确的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
2.3提高检测人员技能和素质
为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造就一批精干、懂业务、懂法律的质检队伍。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对检测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和全方位培训,可以采用自学、邀请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从检测技术、质量意识、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水平培训等方面进行培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让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2.4检验环境要适宜
在容量法分析时,检验环境要求很高,需在20℃的室温条件下进行。比如: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在用容量瓶量取馏出物及残留物时,要求在同一温度下定容,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只有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所以,在理化检验分析中,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
2.5行政执法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5.1食品安全诚信体系首先,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制度、信息征集制度、信用管理体制和信用奖惩制度。其次,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法制讲座、理论研讨、技术咨询等形式,加强食品安全信用宣传,全面发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督促、引导、警示和惩戒功能。第三,加强食品安全信用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信用度的作用。
2.5.2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建立食品质量信息收集机制,加强对市民食品安全常识的普及。采取街头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进社区、进企业宣传的形式。发放《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人民食品安全意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度,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酿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食品安全检验制度范文篇3
关键词:检验检测能力;农产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在目前的社会中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可以保证自身的健康,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从而获得公信力。简言之,无论是从百姓角度还是从国家角度进行考虑,食品安全工作都是需要重点建设的。在食品安全中,农产品安全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所以积极的探讨农产品检验检测当中的问题,并就检验检测能力的建设强化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完善性差,检验检测漏洞明显
制度完善性差,检验检测中的漏洞明显是目前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问题分析来看,其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责任制度不完善,所以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滋生了检验检测漏洞。第二是监督制度的作用l挥不充分。在目前的检验检测工作中,监督工作形同虚设,作用发挥十分的渺小,所以在督促责任落实方面的价值较小,第三是执行制度有失标准。在执行工作中,执行流程、细节等都存在问题,所以整体执行的有效性较弱。
2.技术先进性不足,安全监测达标率低
技术的先进性不足,安全检测的达标率低也是目前检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在目前的工作中,对于技术的先进行性和创新性分析不足,对于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分析也存在缺陷,所以整个技术使用的问题检出率比较低。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农产品食品检测的达标率发生了虚高的现象。这种虚高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影响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另一方面造成了检验检测部门对食品检测的轻视,所以其产生的后果十分的严重。
3.人员专业性差,检验检测的价值较低
人员的专业性差,检验检测的价值性低是目前农产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存在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就人员专业性差的表现来看,一方面是其理论水平较低,所以对于检验检测的认识不足,在检测实践中,理论所能提供的指导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是检验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较低,检测实践有失专业性和标准性,所以检测效果的可靠性低。简言之,因为理论和实践的不足,造成了检验检测工作的价值降低。
二、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措施
1.完善制度,实现检验检测的全面性
完善制度,实现检验检测的全面性是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一项主要措施。就制度的完善而言,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进行责任制度的完善。在检验检测责任划分的时候,一方面从横向划分,实现责任范围的扩展,另一方面从纵向划分,实现责任深度和细节的提升。简言之就是从纵横两方面进行责任的明确,检验检测责任的范围和深度会得到提升。第二是进行监督制度的确立。利用检验检测工作中的监督人员或者机构对责任的落实以及工作的执行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第三是执行制度的完善。执行制度主要从执行环节、细节标准等方面进行建立。通过执行制度的完善,整个检验检测工作的执行效率会大幅度的提升。总而言之,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制度建设,检验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会得到提升,工作能力会显著的加强。
2.强化研究,提升检验检测技术的实效性
强化研究,提升检验检测技术的实效性对于检验检测能力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工作来看,技术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问题的检出率,所以进行技术研究的深入十分必要。就现阶段的技术研究来看,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从技术本身进行缺陷完善和创新。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改变技术现状,从而使得技术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其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的增强。第二是进行技术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匹配性测试。通过测试提升二者的适应性,这样,技术的利用实效会明显的提升。简言之,一方面进行技术的先进性研究,另一方面进行技术的实践性研究,二者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技术在检验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实效。随着技术应用效果的增强,检验检测能力会得到提高。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化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对于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化能力提高而言,主要的工作有两项:第一是对检验检测人员的理论水平进行强化。在检验检测工作中,理论是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通过理论强化,实践工作的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第二是进行工作人员检验检测工作的实践训练。通过方法培训与操作训练,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性和规范性,这样,整个工作队伍检验检测能力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总而言之,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三、结语
农产品食品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人身健康,所以积极的进行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积极的分析现阶段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措施探讨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效果提升来讲现实意义巨大。
参考文献:
[1]栾玉龙.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J].吉林农业,2017,03:63.
[2]黄佑安.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J].世纪行,2012,09:14.
[3].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04:6.
[4].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J].世界临床药物,2015,0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