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教学论文(收集3篇)
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留学生;系统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1-02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华留学的医学生的日益增加,我校作为首批入选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自2007年开始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入门基础课。我们解剖教研室多年从事对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授课实践,圆满完成多届医学留学生的解剖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提高留学生解剖课教学质量,积累了一定的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师资队伍梯队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是教师,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针对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有必要建设一支解剖学专业知识扎实、医学专业英语精湛、并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授课艺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是留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前提和关键。
1.增强任课教师专业英语的能力。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关键,作为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1)较为精湛的业务素质,如扎实的解剖学专业知识和受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方法;(2)扎实熟练的医学专业英语;(3)较好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在系统解剖学全英文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善于采用日常英语与学生交流,而且经常要对学生问及解剖学之外的其他基础或临床医学专业的问题给予解答。可以说,任课老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留学生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有国外留学背景,获得博士学位的英语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2.通过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英文教学能力。本学科多年来一直重视师资和人才梯队建设,以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建设为甚。教研室挑选符合全英文教学条件的主讲教师及后备教师共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年资讲师5名。青年后备教师随堂听全英文授课,并跟踪主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实施“传帮带”式培养。教研室为了让中青年教师能均衡地承担留学生的教学任务,系统解剖学教学的不同章节分别由教研室不同教师进行分段式讲授,等到所讲授章节熟悉后,再逐步增加讲授知识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压力。为了确保留学生学习质量,学校组织有教学经验和出国经历的高年资解剖教师作为督导专家对留学生教学进行听课督导,保证所有留学生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被监督和监控,这样学校可全面掌握留学生教学情况,并能把督导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解剖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这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对留学生解剖教学改革和系统解剖学的课程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自1998年开始,本学科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开展系统解剖学的双语教学,为全英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不断组织参与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培训,并派遣任课教师到其他医学院校学习解剖英语教学成功经验。教研室经过7年的实践教学,5名中青年教师能够独自全程完成留学生的全英文系统解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全英文授课水平。
二、注重寻找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式
我校近年来招收来的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非洲等国家。留学生进入我校学习生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但同时实际解剖教学工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这对解剖任课老师的教学实践起明显的督促作用,从而提升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一)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的问题
1.留学生与任课教师语言交流障碍。首先,英语是大部分留学生的官方语言之一。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英语发音不尽相同,与“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常难以听懂,致使师生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医学英语不同专业单词众多,难以记忆和融会贯通,这就造成师生难以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2.系统解剖学专业英语教学困难。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该课程具有名词多、描述多和记忆难等特点;而解剖学专业英语词汇大多较长,读音较为晦涩,任课教师在专业英语解剖教学中常难清晰、透彻地描述和解释特定的人体解剖学结构,可能会出现解释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由于留学生习惯互动式的教学,常在课堂上随时打断教师讲课并提出问题,而中国教师习惯传统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任课教师无法很好的控制教学进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留学生解剖教学面临问题的应对
1.加强与留学生交流与沟通。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使留学生敞开心扉、解除对新环境的不安与困惑,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和逐步融入大学生活。虽然留学生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也只是能在交流时嘣出关键的汉语字词,这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不便。因此,任课教师有必要熟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英语发音特点,多与其交流来熟悉对方的口音,甚至可模仿留学生的口音发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
2.准备合适的教铺材料。教材是教学重要环节,留学生上课时很多是直接带英文版本的解剖图谱或记录本。我们选用国内医学院校合编的全英文版本《系统解剖学》教材,推荐国外经典的医学解剖学图谱和国外医学优秀网站给留学生。教研室还组织任课老师编写补充教材、实验指导和练习册等,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施方面,我们制定了留学生解剖学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让学生孰知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和熟悉教学内容。
3.探索适合系统解剖学的英语教学。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首先应熟读教材,认真撰写解剖英文教案,注意标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留学生由于从小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上课时喜欢随时提出问题、自由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因而,任课教师应设想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等,课前做好应对准备。比如任课教师可提前把涉及到要讲课内容的其他学科如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及临床学科的基本专业单词熟悉掌握,以应对留学生问及一些不局限于解剖的其他学科的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在医学不同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增加留学生的学习解剖的兴趣。最后,任课教师把要讲授的内容默记熟练,揣摩构思以做到融会贯通。
系统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我们的理论教学是在实验标本充足的解剖互动室进行,这样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直接触摸标本,增添了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采用以15人为单位的小班授课,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学习机会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开始时,任课教师根据解剖实验教学大纲,将所要掌握熟悉的解剖结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逐一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识别辨认;接着教师将需识别结构依次讲解后,让学生再自行熟悉;实验课结束前30分钟,安排以2~3人为一个小组进行10~15个结构的识别考核,并计分;最后,实验结束进行小结,对各组进行点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或指出存在的问题。
4.加强留学生的复习和理论测验。教学课程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和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我们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阶段测验、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任课教师非常注重将留学生阶段性的解剖内容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让学生绘制经典解剖图和标注图谱以增强学生对解剖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每次理论课之前要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将之纳入考核并计分。我们每学期组织留学生进行两次理论测验,期中考试为20分,期末为80分。题型有单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和问答题,其中问答题覆盖范围广、不太深但灵活。
5.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自律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迟到、早退和缺勤现象频繁,上课期间纪律涣散、窃窃私语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及课后签到,对迟到的留学生让其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答,增加了课堂的到课率。另外,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常有凌晨或周五下午祷告的传统习惯,我们尊重学生的信仰,尽量把课安排在上午10点以后进行,保证学生能精神饱满的进行解剖学学习。
总之,经过多年的留学生系统解剖学的全英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的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队伍。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被吸引到我国学习,留学生教育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华侨,初国良,徐杰,等.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3):225-229.
[2]任振华,朱有余,李光武,等.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21-723.
[3]陈安,石咏梅,廖君,等.巴基斯坦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6):696-697.
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篇2
科学、合理、高效的安排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为了本次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人体解剖教研室及实验室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多方借鉴,最终确定了一项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方案。
1.1克服学时限制我校局部解剖学大纲规定五年制本科生实习课为18个学时,而完整制作一具局部解剖学教学标本,即使是熟练的专业技术员也需要200-300学时才能完成。鉴于我校几届本硕学生操作情况(开颅取脑、面部深层结构暴露等几项操作难度太高,学生容易破坏结构且容易受伤,不需学生操作),需要4组学生同时操作,36学时才能勉强完成一具标本的制作。因此效仿本硕学生让一个班制作一具尸体明显不可行,需要几个班共用一具尸体。此次上局部解剖实习的本科学生共有23个自然班,8个实验室同时开课,每次安排三轮实习即可保证所有班级都上一次实习课,因此我们考虑将一具尸体分由3个班共同操作比较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1.2尸体的充分合理利用由于需要3个班协同操作来完成一具尸体标本的制作,为避免各班之间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到班内小组的操作方便,需要将尸体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头颈、腋窝、上肢及右侧的臀部、下肢为一部分;右侧头颈、腋窝、上肢及左侧的臀部、下肢为一部分;腹壁、胸腹腔内部结构及背部为一部分。每个班固定操作一部分,各班再根据人数按每组3-4人分为若干小组,每次实验课有3组同学动手解剖,每组再进行分工,分为主刀、助手和阅读指导,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达到了费时少、不窝工、不冲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的理想效果。
1.3打破常规教学进程由于一次3个班分别操作不同的部位,这样便无法按照以往的教学进度(第一次头、颈部及腋窝,第二次臀部及上、下肢,第三次胸腔、腹壁及腹股沟,第四次腹膜,第五次腹腔脏器及腹后壁)安排实习,必须打破实习顺序,按照各班所分部分分次操作:每次前两个班头、颈部及腋窝与臀部及上、下肢同时进行,后一个班则直接操作胸腹腔浅层及内部器官。解剖时采取组间、组内轮流操作,按先腹侧后背侧、由浅入深、上下搭配、左右交错开工的原则进行,各班操作进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操作快慢适当调整,但要控制在经4次操作便基本完成。这便要求学生理论课与实习课的安排要有适当的间隔,同时也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动手操作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器械的管理与使用
解剖操作中要用到很多专用的器械,如刀柄及与其相配套的刀片、尖镊、钩镊、平镊、直剪、弯剪、拉钩、血管钳、钢锯、肋骨剪、咬骨钳、凿子、锥板锯、探针、铁锤等。由于器械的种类繁多,为便于管理,我们为每一个实验室配备了一个器械盒,每个盒内放置锤、凿、肋骨剪等大型器械各一个,刀、镊、剪等常用器械各三个,并为每个器械盒打印一份器械名称及数目明细以备师生查验。每次实习课前由学生代表到准备室领用相应实验室器械盒,并对盒内器械清点,确保无误并签字;实习课结束后学生将器械清洗并擦拭干净,清点无误后交回原处并请老师查验。为了避免学生随意损坏器械,我们还列出器械最低价格表,建立器械赔偿制度,以约束学生无谓的损坏。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手段,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每学期的第一次实验课上,老师都会详细给学生讲授各种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种器械。老师会在课堂上对各种器械先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如碰到学生在使用器械时有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纠正。教师严格按照临床外科手术操作的要求讲授,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器械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成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器械的良好习惯。
3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尚待改进
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篇3
1.1体表标志
为了确定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与人体表面之间的关系,常用体表标志的辨认。在人的活体的体表身上可以观察触摸到的骨性凸起和凹陷(即骨性标志),肌的轮廓(即肌性标志)。血管的搏动(即血管标志)和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主要在临床应用治疗和针灸腧穴定位的特定性标记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功能解剖学的动态性
随着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体表标志也不是永远不变。功能解剖学最大的特点研究对象以人为活体,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功能解剖学这门课程必须体会体表标志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
2学好功能解剖学对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应用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康复治疗师在临床上,主要为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以患者身心功能障碍为对象,以多种功能康复疗法为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常用的药物疗法、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的传统康复治疗等等,都是病、伤残患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以恢复伤患者和残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理、学习、工作和社会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帮助他们改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生活主流。在临床上主要以运动和神经系统功能解剖学知识为主要内容,是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是对今后康复临床治疗工作非常重要。故学好功能解剖学知识是为康复治疗师开展一系列康复治疗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功能解剖学有效教学途径
功能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学习方法是通过观察和触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如何有效的教会学生在不同体型、不同姿势和,在患者和健康人身上及自己本人身上进行观察和触摸,而且进行快速的体表定位,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突破的难题。主要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中,要将老师本人或学生作为活体的重点,因为在临床上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最终的目的是治疗疾病,学生将来接触的对象是患者或健康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常见的体表标志要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学生摸到自己的体表标志,学生之间相互触摸,并且告诉学生位置一定要准确。例如髌骨(即骨性标志)位于膝关节前面,倒三角形的扁骨,前面粗糙。髌骨完全可以摸到;还有肱骨内侧髁、肱骨外侧髁及尺骨鹰嘴等。在临床上,如肩周炎和网球肘及肱骨骨折,寻找体表标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我们作为老师还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临床的康复治疗。如有效运用讲、观察、摸、量等方法,学生最感兴趣。
3.1讲
讲是指功能解剖学理论讲授和示教。尽管功能解剖学的教学主要采用体表触摸、度量和观察方法来描述人体形态结构,但是它是建立传统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因此,讲解时解剖学知识,临床意义和实验方法以及PPT播放、标本讲解和示教方法。特别老师在讲解重要体表标志时,老师先讲,后演示,最后结合临床的疾病;最后让学生上讲台把体表标志展示给学生们看,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必须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3.2观察
观察是指导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认出自己或老师的体表标志。如指认出心尖搏动、桡动脉搏动等位置以及浅部肌肉的轮廓。因为康复专业毕业生在临床上,既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物理治疗能力,作业治疗技术能力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活体上准确找出器官位置。其次,要求学生观察模型和标本时,必须仔细辨认肌性和骨性标志,在进行活体观察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相互比较和纠正解剖学知识。若肩关节运动、髋关节运动和膝关节的运动等等。故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3.3摸
摸是指导学生通过触摸、按压和敲等触摸体表的方法来学习解剖学知识。对于康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中医的推拿针灸中重要的经络腧穴,再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的常见病。例如面瘫针刺取穴处方:人中、内关、合谷、地仓、颊车等,教会学生寻找穴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体表标志有效定穴位,才能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4量
量是指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观察人体的主要测量点,并分别在老师或学生及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如下肢的测量,让患者或者学生摆好仰卧位,必须保持左右侧对称姿势下进行,并将双侧的结果予以对比。否则结果有误。下肢全长:下肢伸直时由髂前上棘至内踝尖的长度大腿长:由髂前上棘至股骨内侧髁收肌结节的长度小腿长:由股骨收肌结节至内踝尖的长度其次,利用观察和触摸到体表标志进行人体测量,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各种体表标志和脏器血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比正常人体各种标准值,不仅加强学生学习功能解剖学的兴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在临床应用简单人体运动功能检测方法。
4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