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收集7篇)

来源: 时间:2025-10-25 手机浏览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篇1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所以,从此以后就有了端午节!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篇2

端午节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也是人们常常说的端阳节,每次过端午节我都会想起这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遗体。我还知道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佩戴五彩六色的香囊。

你也来听听我们家怎么过节的吧!今天我和奶奶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有猪肉,粽叶,糯米,然后我照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中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的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最后用线把粽子裹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奶奶看我抓耳挠腮不会做,就手把手的教我,我手忙脚乱,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把一个粽子裹好,可是好把它弄成了一个“丑八怪”。到了晚上奶奶把粽子下了锅,大约过了一两个小时,家里全都飘着香味。奶奶把粽子拿出来,我第一个拿粽子吃了一口,“啊”!我情不自禁地喊到,“真好吃啊!”

过端午节真是太开心啦,不仅懂了许多习俗,还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篇3

同学们都知道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但是大家是否都清楚端午节的来历呢?恐怕有许多同学不清楚吧,今天我就来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大官叫做屈原。屈原是个很有名的文人,他写了鼎鼎有名的'诗集《离骚》,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句子我们都耳熟能详。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格式叫“楚辞”。屈原清楚时事,对楚国忠心耿耿,主张抗秦。

当时的楚王被秦王骗得团团转。楚王亲近的小人被秦国买通,天天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在其怂恿之下,楚王对屈原的抗秦计划毫不理睬,屈原被流放到外地。

多年后,屈原终于回到楚国都城,但没多久,秦王就派使者请楚王赴宴。楚王的小儿子子兰也被蛊惑,极力劝楚王赴宴。楚王不听屈原劝告,前去赴宴,被秦国囚禁而死。

楚王死后,子兰成为宰相。屈原上朝时常责备子兰,把子兰骂得狗血淋头。子兰十分厌烦,暗中谣言中伤屈原,将屈原再次逐出都城,流放到现在的湖北一带。

就在屈原被流放期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入楚国都城。屈原得知消息,悲痛不已,抱着一块巨石投江自杀。屈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得知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划舟,寻找屈原尸体。有人担心鱼群食用屈原的尸体,将米、豆子一类食品投入江中,让鱼群食用。

从那时开始,在农历五月初五时都要划舟、投食。这一天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就是由划舟与投食演化而来的赛龙舟、包粽子与吃粽子。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篇4

今日恰是端午。此刻我坐在考场,看到这个题日,思绪飘飞,不由想起了你。

那日亦是端午。你怀石独立于汨罗江畔,任如血的残阳拉长你的身影,任呼啸的长风吹散你的发髻,任怒吼的波涛打湿你的衣衫,你仰天长笑一一

是被冤枉的痛苦,还是对国主的讥笑?

是不得志的悲愤,还是国破后的绝望?

想你踌躇满志欲建盛世大楚,一腔热血只为繁荣故都,赤诚丹心,日月可鉴。可那口口声声说自己深明大义的帝王,却偏听谗言,忠奸不辨,硬是逼你脱下三闾大夫的长袍,将你放逐。渔父叹:“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你却直言“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依然记得那是公元前278年,秦回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听到这消息时,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怨恨楚怀王吗?你怨恨顷襄王吗?是他们楚家人自作聪明,亲小人远贤臣,才使泱泱楚国的大厦轰然倒塌。你的苦!你的痛!只能独自吞咽!你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是,你爱的国已亡了,你忠的志已灭,你的路又在何方?这污浊的世间怎能容你清自的灵魂!

也罢!也罢!

纵身一跃!

你悲坳的笑声被怒吼的波涛掩盖,你伟岸的身躯被汹涌的江水吞噬!你爱国!你爱故土!所以你才毅然带着自己的志向随那已成往昔的.楚国一同葬了,葬在汨罗江的波涛里,葬在几千年中华儿女炽热的红心里!

你后悔吗?不,你不会!即使再来一次,你依然宁可用死去殉志殉国,你说过,“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呀,即使l阴阳相隔,你也一定能看到中华儿女对你的敬意吧!那份敬意,已随着飘香的粽子渗透进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那份敬意,已伴着千年的端午嵌入了华夏民族的根系中!

屈原啊,昔日你借汨罗埋葬孑然傲骨,今朝我用拙笔寄托思你情怀!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篇5

你们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

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

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这天不仅仅能吃到粽子和绿豆糕,而且还能表达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篇6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其他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直至今,我才算是大长见识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觉得容易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哪个知,当我真的去包时,才了解包粽子是门技术,能包得漂亮而结实很困难。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

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容易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了解,粽子要包扎严实才美味。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觉得奶奶她们抱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倡导地用棕绳打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理由非常充分,只须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筹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通常,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很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端午节的满分作文篇7

端午节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也是人们常常说的端阳节,每次过端午节我都会想起这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遗体。我还知道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佩戴五彩六色的香囊。

你也来听听我们家怎么过节的吧!今天我和奶奶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有猪肉,粽叶,糯米,然后我照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中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的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最后用线把粽子裹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奶奶看我抓耳挠腮不会做,就手把手的教我,我手忙脚乱,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把一个粽子裹好,可是好把它弄成了一个“丑八怪”。到了晚上奶奶把粽子下了锅,大约过了一两个小时,家里全都飘着香味。奶奶把粽子拿出来,我第一个拿粽子吃了一口,“啊”!我情不自禁地喊到,“真好吃啊!”

过端午节真是太开心啦,不仅懂了许多习俗,还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