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6篇)

来源: 时间:2025-10-25 手机浏览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篇1

论文摘要我国化学除草存在问题是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快,难治杂草危害加大了化学除草工作难度,除草剂的选择、复配、使用时期等造成了除草剂药害发生频繁,长残留除草剂危害严重以及除草剂喷洒器械落后。建议加强农药和药械的使用与管理、除草剂使用技术研究和普及,加强长残留除草剂科学使用和管理、加强施药器械的研制、生产、管理和使用技术的研究。除草剂产品开发要适合北方各方面条件,重视除草剂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化学除草的发展。

1除草剂药害问题及对策

1.1使用不合理

由于误用、滥用、混用不当、使用过量的除草剂、不适时施药造成药害等;使用长残留除草剂造成残留药害;施药器械和田间喷洒作业不标准、喷雾器械清洗不彻底、飘移等造成药害;使用假劣除草剂造成药害;经销商、厂家误导造成药害等。

1.2对策

严格执行除草剂注册登记、田间药效试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等制度。农业生产需要除草剂安全性评价必须全面和准确,要特别注意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苗前除草剂要进行不同土壤有机质、质地、pH值、低温高湿、拱土期施药、混土施药等试验;苗后除草剂要进行高温低湿、低温高湿、最好有2d低于10℃的气温试验、喷液量试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和品种试验;加不同类型的喷雾助剂及剂量试验。要特别重视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安全性评价试验,改进施药技术避免或减轻药害;对安全性差的除草剂不予登记注册,加大对伪劣除草剂的查处力度,大力普及除草剂使用技术等。

2除草剂混用和混配制剂的问题及对策

2.1除草剂混用和混配制剂的问题

(1)除草剂混配和混配制剂安全性问题严重。除草剂混配和混配制剂重视成本、忽视安全性和药效,一些混配不合理,已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除草剂混配和混配制剂药效差的问题。除草剂混配与混配制剂不合理,大豆田比较突出。一般有3种情况:一是混配后药效差;二是由于增效作用而造成药害;三是不能与当地条件、杂草种类相匹配。

2.2对策

除草剂的混用及混配制剂的开发首先应考虑安全性,应特别重视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长残留除草剂应严格限制使用或淘汰。除草剂混配制剂的开发应对安全性、药效、可混性、混配比例及使用技术做认真、详细的试验研究,特别是安全性试验,应对不同质地、有机质含量、不同施药时期、喷液量、温度、湿度、加喷雾助剂及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等进行研究。

3长残留除草剂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3.1长残留除草剂剂使用现状

2004年我国长残留除草剂农田使用面积近1733.3万公顷,占农田化学除草总面积的30%。主要长残效除草剂品种有莠去津、甲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异噁草松、唑嘧磺草胺、西玛津、胺苯磺隆、甲氧咪草烟、二氯喹啉酸等。长残留除草剂使用面积最大的是我国北方,其中大豆使用长残留除草剂占首位,使用面积占我国北方大豆化学除草面积的50%,在内蒙古的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等地,近10年来在大豆、小麦、油菜田多年连续使用长残除留草剂,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

3.2长残留除草剂带来的问题

长残留除草剂的优点是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宽、用药量少、使用方便、用药成本低;其缺点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一般可达2~3年,长的可达4年以上,在连作或轮作农田中使用极易造成后茬作物药害、减产,甚至绝产。长残留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药害连年发生,日趋严重,已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1)种植比例不合理。我国北方农村种植规模大,尤其是大豆的面积较大,而大豆又多采用长残效除草剂,由此造成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特别是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多数经济作物对苗前的长残效除草剂敏感而造成药害,大大限制了用户对除草剂和后茬作物种植的选择机会。

(2)短期行为。农村土地无准确的技术档案,由于近期内土地转包较多,在使用除草剂时多数采取短期行为,不考虑轮作倒茬问题,使用长残效除草剂。

(3)施药机械落后,农艺性能差。施药机械尚无使用技术规范可遵循,除草剂重喷、漏喷严重,小四轮带喷雾机多数压力不足,无搅拌装置;喷嘴型号不对,苗后喷水量过大,同型号喷嘴间流量差异大,有的差1~2倍。

(4)农民文化水平低。有的农民看不懂除草剂说明书,缺少对除草剂使用技术的培训,对除草剂使用技术掌握得少或不懂,不合理使用除草剂,甚至乱用除草剂,只顾眼前,不管长远。

(5)受自然条件限制。如高温、干旱、大风等影响,未能改进施药技术。选用除草剂及除草剂混用或混配制剂不合理,药效差就盲目增加除草剂用量。

3.3对策

(1)调整除草剂品种结构。鉴于我国除草剂生产发展迅速、供过于求的现状,调整除草剂品种结构时机已经成熟,应对有替代品种的长残留除草剂进行淘汰;对无替代品种的长残留除草剂划区限制使用范围、用量和次数。

(2)加强管理和研究。加强对长残留除草剂登记管理和使用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加强使用技术研究,使用标准的喷药机械和按喷药机械使用技术规范施药,推广植物油型除草剂喷雾助剂,降低用药量。依法使用长残留除草剂。除草剂生产者要认真进行长残留除草剂登记试验,规范标签和使用说明书,详细说明种植敏感作物的间隔期。使用者要改进使用技术,作好土地技术档案记载。

(3)加强化学除草使用技术的普及与提高。

4喷雾器械存在问题及对策

4.1喷雾器械质量问题严重

除草剂要通过喷药机械来实现除草效果,喷雾机械的性能至关重要。我国北方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民装备了与小四轮配套的小型喷杆式喷雾机,其中农民自己制造的占相当比例,多数压力不足,喷嘴质量差,达不到喷洒除草剂的农艺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些手动喷雾器结构简单、价格底廉、材质差、易损坏、压力低、跑冒滴漏严重、农艺性能差,不适合喷洒除草剂。

大型喷杆式喷雾机仅在黑龙江、新疆等垦区使用,而且多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外引进和仿造,机型落后,设备老化。

4.2喷洒技术落后

2002年我国已完成喷雾器械使用技术规范的制定,至今未曾公布实施,喷洒除草剂处于无章可循状态。除机械外,在技术上还存在整地质量差、对水量过大过小、行走快慢、喷洒不均、压力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4.3对策

(1)喷雾器械要像农药一样立法,依法注册管理,以保证喷雾器械质量,淘汰质量差的或自制喷雾器械及配件。

(2)喷雾器械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化学除草的发展,国家应加快引进和研制适于国情的新喷雾器械,并给予喷雾器械财政补贴。

(3)尽早公布实施喷雾器械使用技术规范,使喷洒除草剂有章可循。大力推广喷雾器械使用技术规范,提高施药水平。喷杆式喷雾器械重点淘汰国产喷嘴、过滤器,更换进口喷嘴和过滤器,推广快速组装喷头体、喷雾器雾滴均匀度测试板。

5难治杂草种类问题与对策

5.1难治杂草种类及问题

由于忽视机械灭草措施、不合理耕作轮作、不合理使用除草剂等原因,农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增多,主要在多年使用除草剂的大田作物,如大豆田鸭跖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等;水稻田匐茎剪股颖、稻李氏禾、扁秆藨草、日本藨草、藨草、慈姑、空心莲子菜、双穗雀稗等;麦田鸭跖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播娘蒿、婆婆纳、猪殃殃、牛繁缕、硬草、看麦娘、鼬瓣花、卷茎蓼、田旋花等;油菜田婆婆纳、繁缕、看麦娘、大巢菜。

除草效果不好是由于选择除草剂不对、用量偏低、混配不合理、使用时期不对、喷洒器械不标准、施药技术不规范,自然条件影响未能采取相应措施等因素影响,并不是由于杂草对除草剂抗性造成的。

5.2对策

(1)非化学除草措施。加强机械灭草措施,深耕深翻,播前整地灭草及中耕。

(2)注意安全性。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合理混配,苗前选用异噁草松+唑嘧磺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或混配制剂大豆欢;苗后选用异噁草松+灭草松+精吡氟禾草灵、高效吡氟甲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异噁草松+氟磺胺草醚+精吡氟禾草灵、高效吡氟甲禾灵、精噁唑禾灵或精喹禾灵。

(3)适宜的喷液量。苗前喷液量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225~300L/hm2,拖拉机喷雾机180~200L/hm2;苗后喷液量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100~150L/hm2,拖拉机喷雾机100L/hm2以下。

(4)正确选用喷雾器械。苗前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拖拉机喷雾机选用11003、11004型扇形喷嘴,配50筛目过滤器;苗后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选用11001型扇形喷嘴,配100筛目过滤器;拖拉机喷雾机选用80015型扇形喷嘴,配100筛目过滤器。

(5)喷雾压力。苗前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2个大气压,拖拉机喷雾机选用2~3个大气压;苗后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选用2~3个大气压,拖拉机喷雾机选用3~5个大气压。

(6)行走速度。拖拉机车速68km/h,人工3~4km/h。

(7)喷头高度。拖拉机喷雾机喷杆高度和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高度40~60cm。

(8)施药时期。播前施药要采用混土施药法;播后苗前施药,最好播后3d之内施药;苗后施药在大豆真叶期至一片复叶期,鸭跖草三叶期以前,刺儿菜、苣荬菜八叶期前,一般阔叶杂草二至四叶期。睛天上午8时前,下午6时后,最好夜间无露水时施药。

(9)添加助剂。施药时药液中加入植物油型喷雾助剂,用量为喷液量1%。

6除草剂产品开发问题与对策

6.1除草剂开发要把安全性放到首位

近20年来,我国除草剂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上市除草剂品种近100个,在这方面还存在盲目性、追新和粗制滥造等问题。除草剂开发应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农民种植规

模、农作物轮作方式、喷洒器械性能质量、使用技术水平等,开发的除草剂不但要能除草,更要对作物安全,对下茬作物也安全。

6.2重视老品种的开发,不要盲目追新

一些除草剂老品种经多年使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较好,一般用量较大,农民熟悉,国外公司已把市场打开,不需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去开发市场,并不涉及专利问题。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盲目追新,国外有的马上仿造,除草剂发展和更新较快,化合物的活性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少,但对喷洒器械和使用技术要求严格,一些国外新投入市场的新品种,使用技术尚不成熟,有些问题尚未暴露出来,如当年的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等,一些厂家争相上马,后发现因残留危害后作问题而不得不下马。磺草酮成本高不宜生产。一些长残留除草到如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甲氧咪草烟、唑咪磺草酮等不宜再发展。

6.3应重视老品种混配制剂的开发

近几年来,国产除草剂混配制剂急剧增加,目前已超过1100个,主要问题是注重了成本低,而忽视了安全性和药效,大多粗制滥造,混配不合理、精品不多。老品种除草剂的混配开发要选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注重科学性,认真搞好混配配方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7参考文献

[1]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农业处.中国农垦农田杂草及防除[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2]苏少泉,宋顺祖.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孙鼐昌.面向21世纪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4]王险峰.喷雾机的性能标准及田间操作规程[J].现代化农业,2002(9):14-16.

[5]王险峰,关成宏.除草剂喷雾助剂的理论和实践[J].现代化农业,2002(1):11-13.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篇2

关键词:防治除草剂药害

当前,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化学除草剂已成为高效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除草剂已经象化肥一样被广大农民接受。但是,化学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给当季或后茬作物造成严重药害,特别是对(瓜)蔬菜药害非常严重。尤其在使用玉米除草剂的时候,正是我市(瓜)菜育苗移栽的集中期,瓜菜幼苗很容易遭受除草剂的危害,因此,为了预防和缓解除草剂对瓜菜产生的药害,必须熟练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施用方式,施用剂量以减轻或者消除药害。下面我就谈一下关于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一、除草剂使用存在的四种问题。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方面和使用方面因素引起的,也有除草剂本身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选择药物品种不当

主要是农民对药物性能、使用方法不了解,盲目滥用导致药害。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其防除对象范围很小,一旦用错就会产生药害,对于敏感作物只要微量的除草剂就能造成药害。如大田除草剂错用于蔬菜田,移栽田除草剂用于直播田、抛秧田。

2.不按说明书使用

目前在使用除草剂时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总觉得使用药量越大浓度越高除草效果就越好,不按规定用药量使用除草剂,有的加大用药量、有的施药不均匀、要求作物苗前用药除草却用于苗后用药除草等。这是很危险的,每一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按说明使用,使用浓度过高或用药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对最容易引起药害。

3.使用残留期长的除草剂

因上茬作物使用残留期长的除草剂引起下茬作物的二次药害。特别是一些选择性除草剂对上茬作物安全,而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如每亩施用38%的莠去津悬浮剂350毫升对后茬玉米、高粱没有影响,施药后24个月内不能种小麦、水稻、谷子等,施药后40个月内不能种黄瓜。

4.不科学施用除草剂

不少农户在气候条件不适宜的时候施药:如高温,高湿,雨后等天,很易引起药害发生;还有的农民不看说明书,不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除草剂。如使用禾大壮等类型的除草剂,稻田里必须有浅水层,并保水5-7天,如不按要求的方法操作,极易导致药害。可湿性差的化学除草剂,必须要用力摇晃瓶体,使药物混合均匀,这样才能正常使用,要不然下面沉淀太多,喷药不均匀极易对作物造成伤害。

二、药害的几种表现症状

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与某些病害症状类似,诊断时往往造成误诊。

除草剂的药害表现以豆类、西红柿幼苗、瓜类等受害最重,豆类作物受害时常表现叶片卷缩、生长点不伸展、生长速度慢、坐荚率低等症状,尤其是生长点及叶片表现的卷缩甚至类似于豆类的病毒病;但是此种情况与病毒病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情况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恢复到正常生长的状态,病毒病如果不加防治,会日趋严重,甚至减产绝收。西红柿幼苗受害后子叶最先表现受害症状是先从边缘表现失水症状,并在短时间内整个叶片变干,真叶卷缩、不伸展,与幼苗干旱的反应相似。但是受除草剂为害的幼苗,浇水后幼苗也不能很快恢复。瓜类幼苗受害后,叶片急速萎蔫下垂,以幼嫩的叶片受害最为严重;但是此种情况与植株的急速失水萎蔫不同,植株的急速失水萎蔫一般出现在极度高温的情况下,失水萎蔫的植株在通过补水或温湿度适宜时可以自行恢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受除草剂药害的瓜类植株叶片,即使补水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并且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在短时间内失水变干,对植株的整体影响较大。

三、如何预防除草剂药害

1.正确选用药物类型

除草剂使用范围很严格,有时只差一个字,就能酿成大祸。如:丁草胺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和氯嘧磺隆,虽然都只差一字,却一个是在水田用,一个是旱田用。水稻、大豆、玉米,不同种类的蔬菜需要不同的除草剂;同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不同的下茬(季)作物,需要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因此,购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因素。

2.妥善保管防止错用

有的农户对除草剂不注意妥善保管,导致包装标签脱落或标签腐蚀,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说明施用,以至发生药害。

3.掌握用量和浓度

除草剂的施用量和浓度更为严格,若超量施用,极易发生药害,所以不得擅自加大用量或提高浓度。

4.施用方法要得当

许多除草剂施用时,沾染到种子上,易造成药害。

5.禁止盲目混用

除草剂混用具有节省农药,省工、省时、省成本等优点。但若盲目混用,则不但无增效作用,反而会使药效降低,造成药害。

四.救治措施

1.反复灌水洗田冲地稀释排毒

对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可灌水洗田冲地,稀释排毒,降低药害。

2.使用适用的解毒剂解毒

根据药害的性质,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解毒补救。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作为除草剂的解毒剂。如喷洒适度的“九二0”,可以缓解药害的程度。

3.连续喷水洗苗

因使用浓度过大或叶面吸收过多而引起的药害,可连续喷水冲洗,减少植株上的药物浓度。

4.追施速效肥料

及时摘除受害叶,增施腐熟人畜粪尿、尿素等速效肥,可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

5.喷施叶面肥

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如使用0.1-0.3%的磷酸二氢钾或磷钾精、喷施宝等进行叶面喷施,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综上所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只有在实际生产中熟练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才能有效避免除草剂造成的药害损失,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篇3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发展进程;现状;危害;对策

用化学除草剂有防治杂草具有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及简便易行等特点,在“三农”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农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巨大。但因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规范,残存在土壤、作物中的化学除草剂已成为改造生态环境的重要瓶颈,如何减缓生态危害、加强综合治理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1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进程

化学除草剂2,4-D在1942年被发现与应用,自此化学防治杂草技术开始应用于农田。但人们在1980年以前开发利用的化学除草剂品种少且结构单一,最早的有机除草剂为酚类化合物,与无机除草剂相比,其优点是用量低,但对杂草的选择性高。1975年Levitt开发出第1个高效品种绿磺隆,1976年磺酞脉类除草剂研究获得成功[1]。1980年后为化学除草剂鼎盛期,每年开发新品种达18个以上,并向超微量、超高效方向发展,开发超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及低残留的除草剂新品种,将防治杂草技术提升到全新水平。我国仅1999年就有45个稻田复配除草剂品种获准登记,美国已经研制出的抗除草剂类型及品种有草甘膦、草铵膦咪唑啉酮类、稀禾啶、磺酰类等[2]。为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残留和伤害,2003年12月31日起全球禁用的450种农药中,有13类为除草剂,其中我国有14种属于被禁范围。

2使用现状及危害

2.1使用现状

农业部农推中心2008年数据显示,全国除草剂总需求量7万t,选择性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需求量增加[3]。我国市场广泛应用节嗜磺隆、胺苯磺隆、氯磺隆、毗嗜磺隆、苯磺隆、玉嗜磺隆、烟啼磺隆、氯喀磺隆等[4],已成为实用型农业技术,在农药产品所占比例最大。

2.2危害

除草剂残留药害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使得对水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成为该除草剂应用的前提[3]。受土壤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残留物对敏感后茬轮种作物产生药害,甚至发生在施用2~3年后[4]。苄嘧磺隆是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施用的内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极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5-6]。部分除草剂在大面积推广中产生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对产量影响很大,造成除草不增产或者除草减产的不良后果[7]。由于栽培耕作制度变化、广泛应用除草剂、除草剂混用、转基因作物等问题,引起杂草群落变化,杂草抗药性增强,致使常用除草剂药效明显下降,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何解决对后茬作物毒害问题,成为除草剂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8]。

3减少化学除草剂危害的对策

3.1加快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化学除草剂残留处理制度

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目的是保护现有生物物种栽培,协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要从全球环境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立法,将依然处于空白领域的土壤污染作为重要研究领域进行立法和修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加强标准体系制订,为除草剂污染提供治理标准

积极对接国际环境质量标准,改行政手段为技术手段,总结先进生产经验,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增加化学除草剂污染在治理标准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农业环境技术控制、标准控制体系,科学制订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3.3加强除草剂使用培训,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残留

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树立环保意识。广泛开展农村环境调查研究,依据区域经济选择除草剂类型,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减少除草剂残留量。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治理除草剂残留环境

政府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绿色农业,鼓励生产、经营企业推行优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并对从业者给予经济补偿,通过降低税费等措施,达到有效减少未来农业生产中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

3.5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舆论宣传建设

农业中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我国该坚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调结构、转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强政府与除草剂生产经销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宣讲有关环保知识,改变除草剂的乱用、滥用局面。

3.6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

加大科研攻关,鼓励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降解和低毒、无毒、低残留、无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利用助剂控制长残留除草剂,利用解毒剂

[1][2]

解除毒害

作用,利用活性炭吸附清除残留,应用微生物修复筛选和构建高效菌株修复污染的土壤,从技术源头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

增强环保法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素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执法监督。监控除草剂生产企业,在除草剂使用前进行生物技术测定,实行严格

的淘汰制,科学监测使用过化学除草剂的土地,按“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罚”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将化学除草剂使用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引导农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篇4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发展进程;现状;危害;对策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dthedevelopmentprocess,applicationsituationandharmofchemicalherbicides,and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totheharmofchemicalherbicidesresidue,inordertoprovidereferforrationaluseofchemicalherbicides.Keywordschemicalherbicides;developmentprocess;situation;har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用化学除草剂有防治杂草具有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及简便易行等特点,在“三农”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农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巨大。但因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规范,残存在土壤、作物中的化学除草剂已成为改造生态环境的重要瓶颈,如何减缓生态危害、加强综合治理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1、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进程

化学除草剂在1942年被发现与应用,自此化学防治杂草技术开始应用于农田。但人们在1980年以前开发利用的化学除草剂品种少且结构单一,最早的有机除草剂为酚类化合物,与无机除草剂相比,其优点是用量低,但对杂草的选择性高。1975年Levitt开发出第1个高效品种绿磺隆,1976年磺酞脉类除草剂研究获得成功。1980年后为化学除草剂鼎盛期,每年开发新品种达18个以上,并向超微量、超高效方向发展,开发超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及低残留的除草剂新品种,将防治杂草技术提升到全新水平。我国仅1999年就有45个稻田复配除草剂品种获准登记,美国已经研制出的抗除草剂类型及品种有草甘膦、草铵膦咪唑啉酮类、稀禾啶、磺酰类等。为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残留和伤害,2003年12月31日起全球禁用的450种农药中,有13类为除草剂,其中我国有14种属于被禁范围。

2、使用现状及危害

农业部农推中心2008年数据显示,全国除草剂总需求量7万t,选择性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需求量增加。我国市场广泛应用节嗜磺隆、胺苯磺隆、氯磺隆、毗嗜磺隆、苯磺隆、玉嗜磺隆、烟啼磺隆、氯喀磺隆等,已成为实用型农业技术,在农药产品所占比例最大。除草剂残留药害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使得对水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成为该除草剂应用的前提。受土壤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残留物对敏感后茬轮种作物产生药害,甚至发生在施2~3年后。苄嘧磺隆是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施用的内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极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5-6]。部分除草剂在大面积推广中产生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对产量影响很大,造成除草不增产或者除草减产的不良后果。由于栽培耕作制度变化、广泛应用除草剂、除草剂混用、转基因作物等问题,引起杂草群落变化,杂草抗药性增强,致使常用除草剂药效明显下降,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何解决对后茬作物毒害问题,成为除草剂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减少化学除草剂危害的对策

加快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化学除草剂残留处理制度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目的是保护现有生物物种栽培,协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要从全球环境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立法,将依然处于空白领域的土壤污染作为重要研究领域进行立法和修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标准体系制订,为除草剂污染提供治理标准积极对接国际环境质量标准,改行政手段为技术手段,总结先进生产经验,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增加化学除草剂污染在治理标准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农业环境技术控制、标准控制体系,科学制订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加强除草剂使用培训,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残留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树立环保意识。广泛开展农村环境调查研究,依据区域经济选择除草剂类型,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减少除草剂残留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治理除草剂残留环境政府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绿色农业,鼓励生产、经营企业推行优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并对从业者给予经济补偿,通过降低税费等措施,达到有效减少未来农业生产中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舆论宣传建设农业中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我国该坚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调结构、转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强政府与除草剂生产经销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宣讲有关环保知识,改变除草剂的乱用、滥用局面。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加大科研攻关,鼓励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降解和低毒、无毒、低残留、无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利用助剂控制长残留除草剂,利用解毒剂解除毒害作用,利用活性炭吸附清除残留,应用微生物修复筛选和构建高效菌株修复污染的土壤,从技术源头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法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素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执法监督。监控除草剂生产企业,在除草剂使用前进行生物技术测定,实行严格的淘汰制,科学监测使用过化学除草剂的土地,按“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罚”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将化学除草剂使用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引导农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天贽.除草剂节嗜磺隆在几种粘粒矿物与地带性土壤表面的吸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2]崔广平.论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法律对策[J].当代法学,2005,19(5):135-140.

[3]张蓉.几种磺酞腮类除草剂高效薄层析残留测定技术及应用[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3.

[4]林晓燕.节啥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特性研究及生态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5]杨丽.安全剂R-BAS-145138对绿磺隆、单嘧磺隆和金豆解毒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5.

[6]张艳.多孔木炭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苄嘧磺隆的吸附和降解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篇5

1.农业防除

①合理轮作。轮作可以改变杂草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中断某些杂草种子的传播或抑制某些杂草为害。

②施用腐熟有机肥。堆肥或厩肥必须经过50~70℃高温堆沤处理,才能杀死混在其中的杂草种子。

③清除田边、路边、沟渠边杂草,防止种子扩散。

2.机械除草根据草情、苗情、气候和土壤条件,抓住杂草萌芽、出土和生长脆弱的幼芽阶段,运用机械力量灭除杂草,同时进行松土、培土、追肥等田间作业。

①深耕。是防除多年生杂草的有效措施,一般由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深耕犁完成。

②中耕。中耕除草可使用牵引式中耕机配合中耕齿锄来进行操作。

3.生物防治利用动物、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蔗田杂草。如真菌除草剂、食草昆虫等。

4.物理防治如火焰除草、电力除草、覆盖除草等。

5.化学防治通过给土壤表面或杂草叶面喷雾化学农药,杀灭杂草和控制杂草的生长,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除草措施。

①蔗芽出土前除草剂的用法。蔗芽出土前常用的除草剂有五氯酚钠、除草醚、莠去津、西玛津、敌草隆、扑草净等,以西玛津、莠去津的除草效果最佳。用药1500~2500克,对水750~900千克/公顷喷洒,对1年生单子叶或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达90%以上,有效期达60~70天,下种后喷1次除草剂,至分蘖中期可免去除草工作。其他除草剂使用方法详见使用说明。

使用西玛津、莠去津等除草剂进行土面处理时,要注意6点:第一,土面处理只能防除种子刚萌发的杂草,对地下茎繁殖的杂草效果很差。第二,整地要精细,使土粒细碎。第三,掌握好施药浓度,喷雾要均匀,喷洒药液量要足。第四,土壤湿度要适宜于杂草种子发芽,否则杂草种子不萌发,防除效果不佳。第五,喷药后不能翻动土层,否则药剂失效。第六,蔗田间作的作物最好同时播种,以方便处理。除草剂用甲草胺、扑草净时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如间作作物已出苗,不宜采用化学除草措施。

②甘蔗出苗后除草剂的用法。甘蔗出苗后,蔗田杂草生长旺盛,使用除草剂既能杀灭杂草又不伤害蔗苗,是理想的除草时机。如果是1年生杂草种子繁殖的杂草,选用下列几种除草剂进行叶面喷雾,可以取得较好的防除效果。

a.20%甲基砷酸二钠可湿性粉剂。用药2250克,对水1125~1500千克/公顷,喷于蔗田杂草的茎叶上,数天后杂草死亡,而对甘蔗叶片药害很轻。

b.草甘膦。用10%水剂2475克,对水1125千克/公顷,将药液喷于杂草茎叶上,15天后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达90%~98%。

c.磺草灵。用药4.5~6千克,对水750千克/公顷,喷于杂草茎叶上,1年生单子叶杂草大部分被抑制生长,30~40天待杂草增多时可再喷1次。

d.莠灭净(阿灭净)。用80%可湿性粉剂1950~2250克,对水300千克/公顷喷洒,高度为40厘米以下的杂草均死亡。有效期为40~60天。

e.其他药剂。还有百草枯、莠去津、敌草隆等,使用方法详见使用说明。

由于目前还没有一种对甘蔗完全无害、选择性很强的除草剂,而上述除草剂大多是灭生性的,即无论是甘蔗植株还是杂草,触及均被杀死,因此,在甘蔗出苗后使用除草剂时,应使用定向喷雾方法,只喷布杂草叶面,尽量避免药液溅落在蔗叶上或触及甘蔗。

③蔗田开荒前除草剂的用法。荒地杂草繁多,主要是地下茎繁殖的多年生杂草,采取农业措施很难根除,垦荒种蔗前应将化学方法和农业方法相结合除草。可选用的除草剂有:

a.茅草枯(达拉朋)。用于防除以茅草为主的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用药3750克,对水1500千克/公顷,喷洒于杂草茎叶上。

b.草甘膦。用药2250克,对水1125千克/公顷,在开垦前喷洒杂草叶面,对多种双子叶或单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达90%~98%。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篇6

1、防除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种类:

乙草胺乳油、异丙草胺乳油、异丙甲草胺乳油、甲草胺乳油。2、防除阔叶杂草除草剂种类:莠去津悬浮剂、2、4~D丁酯乳油、异辛酯乳油、噻吩磺隆粉剂、嗪草酮乳油、扑草净粉剂。

3、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单剂

二甲戊乐灵乳油、磺草酮粉剂、草甘磷乳油、百草枯水剂。4、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合剂

乙阿合剂、乙二合剂、乙扑合剂、乙二扑合剂、乙二嗪合剂、乙二阿合剂、乙噻合剂、异丙莠合剂、异丁扑合剂、都阿合剂、丁莠合剂、烟嘧莠合剂、磺草莠合剂。

二、影响玉米田化学除草效果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气象因素

①湿度:土壤表面过干或过湿,施药后不能形成药土层。

②温度:温度过高除草剂挥发分解量增大,减小了除草剂的使用剂量;温度过低除草剂的活性下降,杂草腊质层增厚,药剂无法正常进入杂草体内。

③风:大风加速除草剂挥发和分解,降低土壤表层湿度。

(2)土质因素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吸附除草剂能力强,使除草剂有效剂量相对下降。

②土壤盐碱中和与固定部分除草剂,使除草剂剂量相对下降;盐碱地中的碱草耐药性较强。

③杂草抗药性逐年增强,杂草群落逐年发生变化,谷莠子、“三菜”等恶性杂草逐年增多,给防治造成很大困难。

2、主观因素

(1)除草剂因素

①除草剂本身质量问题,属生产厂家生产工艺问题,即不合格产品。

②多元合剂配比不合理,各种合剂中乙草胺含量偏低,2、4~D丁酯含量偏高,使除草效果不好,药害常发。

(2)人为因素

①除草剂选择不合理。不能根据自家土地中杂草群落的数量和种类正确选用除草剂。

②施药方法不正确。苗前封闭用水量小,遇高温大风天中午施药;苗后用水量大,雾化不好,遇大风天施药等。

③施药时间不对。苗前封闭处理的杂草出土了才施药;苗后茎叶处理的杂草4叶以后才施药或遇雨施药等。

④用药量不适宜。杂草密度大,恶性杂草多的地块及盐碱地没有适当加量,低温干旱情况下没有适当加量等。

三、科学合理选用除草剂

玉米田化学除草还是以苗前土壤处理为主,约占化除草面积的70%左右。主要使用的除草剂种类有乙草胺、甲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乐灵、莠去津、扑草净、2、4~D丁酯、嗪草酮等。

1、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除草剂:

温度在20~30℃之间,表层土壤潮湿或遇雨,无大风情况下可选用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剂,否则宜选用苗后茎叶处理剂。

2、根据杂草群落(种类、数量)选用除草剂:

田间金狗尾草(谷莠子)、鸭跖草(山玉米)、苦卖菜、苣买菜、问津(节骨草)、野蘼子等恶性杂草多不宜使用苗前封闭除草剂,应选用苗后茎叶处理剂。

3、根据土壤质的、地势选用除草剂:

沙土地、低洼地不宜选用含噻吩磺隆、嗪草酮成份的除草剂,可选用苗后茎叶处理剂。

4、根据作物布局选用除草剂:

米豆间种地块宜选用乙二合剂、乙扑合剂、乙二扑合剂、乙二嗪合剂、乙噻合剂,苗后不宜使用除草剂。制种田和糯玉米不宜使用除草剂,只可慎用乙阿合剂。

5、根据轮作计划选用除草剂:

下茬种植阔叶作物的地块不宜选用含莠去津成份的除草剂,苗后茎叶处理的不宜用大剂量。

6、根据邻地作物选用除草剂:

临地种高粱的地块宜选用乙二合剂,乙阿合剂、乙二阿合剂;临地种树和菜的地块不宜选用含2、4~D丁酯的除草剂;邻地种阔叶作物不宜使用苗后除草剂。

7、根据除草剂确定施药时间和方法:

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应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雨前或雨后表层土壤湿润,但湿度未达饱和状态时施药。如果没有雨,而土壤墒情较好,应在出苗前机械施药,而且要加大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