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汉字文化的发展(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5-10-29 手机浏览

汉字文化的发展范文篇1

在中国乃至在东亚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汉字的使用的确是广泛而普遍的。而汉字本身即可谓是一种平面设计。它以最简单的设计元素,完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完美、使用广泛且意义深远的“平面作品”。中国自古而今在书法表现中对汉字的空间架构、形态造型的审美追求,正体现出汉字在形态结构方面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独特性。

汉字又是平面设计的图形语言。汉字起源于图形,逐步发展为图符、图画汉字、象形汉字、抽象汉字符号,它不仅在平面设计中传达文字内容信息,凸显其“通今及传后”之功用,实际上很多汉字本身亦传递出图像的信息。不同于拉丁文字的是很多汉字仍保留着其象形的因素,人们在阅读单个汉字的同时,其造型构成中所蕴含的意义已经通过文字的形态传达出来。如汉字“凹”、“凸”即是一例,无须通过读音识别,其结构形态已经简洁明了地传递出此文字所代表的涵义。同时,设计中汉字与图形、图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对文字内涵的传达,并拥有了对更多层次的内涵信息表达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推动汉字在以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设计中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

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汉字的发展一直随着历史与时代的发展而存在、适应与变化。汉字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应用及表现,自古至今从未间断且形式丰富,如古代帝王的祭天祷文、文人士者的诗稿信札、商家老店的招牌字号、寓意吉祥的器物装饰等,无不留存着汉字的不同意义:或庄重,或随意,或与神魂相沟通,或为家常添福寿,或为逸品佳作,或为诚信表记。在当代设计领域,因现代社会对设计需求的广泛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使得对汉字的应用更加多样而丰富,对其表现力、信息传达力与视觉效果也有更高的标准和更复杂的要求。汉字在设计中的应用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意的传达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汉字表现方式和范围的拓展,传达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精神,应是传统文化研究与当代个人精神观念的碰撞与契合。而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价值观念等也出现了相应的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在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如何与本土文化、如何与中国文化精神真正融合也是当代中国设计师面临与思考的首要问题。

汉字作为信息交流传递的符号,其研究和探索自古以来从未间断,研究的角度和目的也大不相同。当今人们研究汉字,从文字学角度来考察汉字较多,并在全球背景下研究汉字文化的起源、发展、变化等。而当前针对于汉字的设计应用,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汉字的形变与装饰(美术字或图案字)方面。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汉字历史、汉字结构、汉字印刷字体、汉字的形变以及装饰方面。更多关注的是汉字在设计应用中的基本文字信息功能及审美趣味的传达。在计算机应用到中国设计领域之前,此种设计方式应用较多,主要表现在手写宣传、板报设计、报头设计等媒介方面。而现电脑设计的发展,使汉字在此方面的设计应用有了更多表现效果的可能性,各种材质和媒介的介入也推动了其表现力的拓展。手绘效果回归到汉字的设计应用之中。

其二根据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同设计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汉字的设计与表现研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此类汉字的研究更多涉及的是汉字在现代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特征。近十年,虽然此方面的研究和成果逐渐增多,但单独根据汉字的独特性进行的具体研究仍居极少数。一方面,由于拉丁文字为主要文字语言的西方设计发展较早,所以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且可供分析探讨的成熟设计案例较多;另一方面,汉字和拉丁文字具有诸多不同特性,从结构造型到外在形态、从文字关系到内涵表达,汉字拥有着有别于拉丁文字的个性特征,故而其研究需要更多“系统”之外的“专题”深入。随着对现代设计发展与本土文化意识的思考与觉醒,汉字的现代设计和研究尚有更多的探索与研究空间。

当下,国内外针对汉字设计的课程和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两年亦有相关汉字设计应用的研究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台湾,大学生曾成立汉字字文中心,建立汉字设计作品库并计划对汉字设计逐步进行专题研究。日本书籍设计师杉浦康平先生也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另一位日本设计师白木彰更是痴于汉字的研究及汉字在其设计中的应用。国内的靳埭强、陈幼坚、陈绍华等,以及韩国、德国、瑞士等地的著名设计师也都有对汉字的设计应用和研究。但是就整体而言,针对汉字的设计应用研究仍显苍白。大多对汉字的设计和应用仍停留在对字型的改造和与图形的联想、趣味性方面,而未深入到汉字内在的文化价值或内涵方面的表现。国外如日本,对汉字的深入研究和利用虽然早于我国,但多数是从汉字或书法的形式美角度加以考虑,且结合以日本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特征展现出来。故此,对于中国汉字作为独立的设计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

汉字文化的发展范文篇2

关键词:汉字;发展方向;简易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与美索不达米亚的锲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文字,而且汉字是这三大古典文字中唯一仍在继续使用的文字。

从成体系的甲骨文算起,汉字已经走过了三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在按照自身的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从古至今,尤其是近现代,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汉字的发展变化趋势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诸如梁东汉、蒋善国、林返戎名专家学者都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到了汉字的简易化现象,可见汉字的简易化作为汉字的一个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本文着重从汉字的发展变化历程阐述汉字的简易化

现象。

汉字从初期的甲骨文到小篆,以匀称圆转的线条文字统一了字形,隶书又使汉字从类似绘画的线条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草书的笔画又打破了隶书的笔势,简化字总结了古代的简体字和异体汉字,使汉字的笔画和字数得到简化。由此可见,简化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从而可推断,汉字未来依然会向着简易化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可以结合汉字在各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来探讨汉字的简化趋势。

现存最古老可识的是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和以及比之稍晚的金文。现在使用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根据甲骨文推断,此前的汉字主要是象形和指事,而且也有了大批可以表音的形声字,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但甲骨文是用铜刀石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所以笔法上方笔较多,圆笔较少,线条较为纤细,结构也不太定型。形状可方可圆,部件的位置常常可以互换。这种结构的不定性,造成了大批异体字的存在,不便交流和使用。

金文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金文,旧称钟鼎文,是铸或刻在殷、商到汉代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在模子上刻写,本来就不易细瘦,铸出来就更为肥粗。结构仍然不够定型,但笔画一般较为简单,异体字也较少,说明金文比甲骨文前进了一步。

大篆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字形及结构与金文大体相同,字形变化不大而且较为规范,不过大篆又比金文前进了一步: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更加线条化了。如果说甲骨文金文还保留图画的意味,那么,大篆则是汉字线条化的开始。

然而,大篆字体仍多重叠,存在大量异体字,辨识起来非常困难。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上书建议“书同文字”。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于是李斯等人把大篆等加以减省、定型,加工整理成了小篆,下令全国通行,并淘汰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小篆同以前的各种字体相比,笔画一般较为简单,更加线条化,粗细更加匀称。同时,小篆改变了原来一些汉字的偏旁,使每个汉字的偏旁及其结构部位都固定了下来,基本上使汉字统一并系统化、定型化了。因此,小篆可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汉字规范化的产物。

汉字在小篆以前,笔画形态多以曲笔圆笔为主,圆转的线条连绵不断,多少保留了象形的意味。到了战国中晚期,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字体,后来形成了隶书。隶书把古文字的圆笔变成方笔,把曲笔变为直笔,把圆笔变为断笔,把在以曲笔圆笔为主要特征的古文字中保留的象形意味破坏殆尽,使汉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今文字阶段。象形意味的消失,圆转笔画的平直化,是汉字简化的第二步。

为了书写便捷,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快捷潦草的字体,及草率的隶书,俗称草书。草书的出现,为一些汉字笔画的进一步简化提供了依据。草书虽简化了笔画,加快了书写速度,但由于草书的放纵,笔势连续回绕,随意增简笔画,字形变化繁多,造成了字体的难以辨认和出现过多的错字、别字。所以,后来就逐渐失去了文字的使用价值,而仅仅是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为了纠正草书的漫无标准和减省隶书的波折,到了东汉又出现了楷书。楷书到魏晋时完全成熟,并取代隶书。楷书继承了隶属的特点,同时也吸收了草书笔画简单的优点。它把隶书的波折笔画改成平直的笔画,把隶书扁平的方体,变成竖长的方体,又把草书的连笔分成基本笔画。至此,方块汉字就完全定型了。由于楷书易写易认,所以流传至今,成为汉字整理的标准字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汉字简化,精简了汉字的字数,简化了笔画,使大多数的汉字都变得简单易写,使我们的汉字进一步朝着简易化方向发展。

纵观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趋势,汉字形体不断朝着简易化方向发展,这充分显示了汉字形体的发展规律是简化。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要遵循自己内部的规律,汉字的发展也是一样的。据此推断,汉字未来也会向简易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49.

汉字文化的发展范文篇3

在我国的汉字发展史中,甲骨文就是在商朝后期书写或是刻在龟甲以及兽骨上面的文字,至今安阳殷墟还保留大量的甲骨文字,甲骨文中象形文字居多,可谓是中国汉字的鼻祖。汉字中的金文就是雕刻在青铜器皿上,或是铸造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篆书的产生式汉字字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篆书又可分为大篆与小篆。而汉字中隶书的出现,因其种类繁多而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故此有着很长的发展和使用过程,在当时得到了很广泛的使用。汉字中楷书字体,由于笔画端庄而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还被世人视为标准的字体。行书在汉字字体中也就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可以自由运笔的一种文字书写字体。在我国的汉字字体中,草书也被成为破草和今草,草书也有着今草、狂草、章草之分,它是沿袭了多种古文字的变化从汉代而形成的。在我国的汉字字体发展中,为了适应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需求,文字也开始向适于印版和镌刻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开始出现方方正正、横平竖直宋体,这是为了方便印刷而产生的。并且随着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体汉字在百年文化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扁宋、长宋和仿宋等多种宋体汉字的变体。并且我国的汉字字体在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又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黑体以及美术字等多种新的汉字字体。但是由于宋体字的使用会更加方便我国的印刷刻板应用,并且还适合于人们的视觉阅读需求,所以现在,我国的宋体字还是在出版印刷中主要使用的字体。

二、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历程

在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中,字体设计已成为中国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汉字是我国智慧文化的结晶,有着特殊的中国文化的视觉效果,汉字字体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做好汉字的字体设计对我国文化的传播也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字体也就是汉字的文字符号的视觉形式类型,汉字字体设计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也衍变出宋体、仿宋和楷体等字体。在我国汉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字体的不同演变也是一种汉字字体的设计过程,是人们在设计思维中对我国字体设计的创新和巩固。[1]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汉字字体在新时代下也发生了更深层的变化,出现更多的汉字字体设计形式,使得汉字这个信息载体可以将民族文化保存和传递下来,并且使汉字字体可以更充分的融入各行各业中,汉字字体设计在商品经济中也得到更高的地位。汉字的字体设计作为汉字中的基本元素,汉字字体在设计者的创造思维中也展现了多样的变化,汉字字体设计在信息发展的今天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汉字字体设计者可以在已有汉字字体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创作更多的汉字字体以满足当今我国文化发展的需求,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有一个沟通的桥梁,将民族文化和汉字文化共同发展传承。

三、国外的字体设计发展历程

在字体的设计发展中,国外的字体设计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的字体设计可以从商品包装的字体设计中看出,字体设计在这个国家中有着广为迅速的发展。国外的字体设计中,不仅体现出设计者的广阔思维创新能力,还可以看到他们在字体设计方面与国家的文化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西方国家的字体设计在追求美观个性的同时,也会将各自国家的民族特色体现在文字的字体设计中,发展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将产品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推广出去,更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字体设计的创新。在经济危机之下的外国产品经营中,我们从各个国家的产品字体设计中就不难看出,韩国以及日本的经济就在强调民族特色,在字体的设计中加入显明的民族特色,为产品的销售以及民族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不小的推广作用,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不小的受益。在字体设计中加入对国家民族正面的设计,也将对国家的发展带来正面能量,在字体设计的视觉冲击中也必将给国家的商品经营带来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

四、我国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汉字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也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了解了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也必将带动我国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和解决我国的民族文化的融合问题。[3]汉字字体的设计多是趋于表达象形字的方向,为保障汉字传递时的功能意义,设计师在对字体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融合心理上的感受还要结合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样才能使汉字字体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得汉字具有以形表意,以意传情的视觉审美需求,使得汉字字体的设计更能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对于文化的传播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设计师在进行汉字字体设计时应更加关注。汉字是书写符号也是我国汉语文化的信息载体,记录了我国的发展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故此,汉字与民族文化之间也有着多种的关系。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汉语基础上人的思维和社会生活以及文学艺术的智慧总结。[4]民族文化中的方言就比较多,如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会方便方言文化的保留,汉字在此时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者,会极大的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汉字字体与民族文化之间,是承载我国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汉字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方便我们认识和查证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汉字记录了民族文化也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五、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应用

汉字字体设计和民族文化融合起来,有助于我国的汉字和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将汉字字体设计与我国民族文化融合起来,也必将推进艺术平面的设计能力,下面就介绍汉字字体的设计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应用。汉字的字体设计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设计领域中,会因为不同的作用方式而体现不同的设计。[5]在视觉艺术的传达设计中,对于汉字自提的设计就要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特殊韵味,可以在设计字体时从形态的设计方式出发,从海报、企业标识、书籍封面以及产品包装等,来更好的推广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汉字的字体设计此时也要多多的体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汉字字体设计在环境艺术中,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汉字字体中就体现出了很强烈的环境艺术。比如门的字体设计就可根据实际民族文化的应用要求,设计出符合当时环境的汉字字体,使字体的设计体现出汉字的风格味道。汉字字体设计在动漫设计领域中,在作品中加入汉字字体设计,以发挥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对于宣传和推广我国的动漫设计事业,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促进和推动作用。[6]毕竟在动漫中的字体设计模仿国外作品的设计元素,对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动漫事业是极为不利的。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在装饰设计领域,汉字的字体设计表现出更为突出的作用,在装饰作品中会因为表达的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设计展现。不仅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汉字的字体设计在此时也要体现出民族特色才行,是装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汉字的字体设计在当今的数字媒体领域,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影视片头的制作上,更实用充分体现汉字字体设计在动态表现与影像结合的设计表现。汉字字体设计在这个新的艺术载体上,必将得到更快更有效的发展,这对推进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也有着不小的助力。汉字的字体设计在服装设计领域,也越来以突出民族特性为潮流趋势,服装的纹样上也出现或多或少的汉字字体设计作品。他们将此作为品牌标识的同时也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形式,这样的结合使得企业的发展之路更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