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手术(6篇)
支架手术篇1
[摘要]目的:观察非心脏手术对已安装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安装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后接受过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27例患者在安装支架后12个月内手术(A组),33例在安装支架后12个月后手术(B组)。另外,随机选择安装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但其后未接受过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C组)。观察术后1年内(A组和B组)或安装支架后1年内(C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安装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后的双抗期接受非心脏手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非急诊手术宜在双重抗凝的12个月以后进行。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非心脏手术;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c)-031-02
Theeffectofnoncardiacsurgeryontheprognosisofthepatientsreceiveddrug-elutingstentimplantation
ZHAOHuijun1,FANWeixing1,CHENChangbao2,WANGAizhong2*
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heFourthPeople′sHospitalofJiaozuoCity,He"nanProvince,Jiaozuo454000,China;2.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theAffiliatedSixthPeople′sHospit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ofnoncardiacsurgeryontheprognosisofthepatientshavingreceiveddrug-elutingstentimplantation.Methods:60patientswhohadreceivedanoncardiacsurgyafterdrug-elutingstentimplantationwererecruitedbetweenJanuary2007toDecember2008,27ofthemreceivedasurgeryduringthedualantiplatelettreatment(12monthsafterstentimplantation)(groupA),and33ofthemreceivedasurgeryafterthedualantiplatelettreatment(groupB).30patientswhodidnotreceiveanysurgeryafterstentimplantationwerealsorecuited(groupC).Maincardio-cerebralvascularevents(MACCE)wererecordedwithinoneyearaftersurgery(groupAandgroupB)orafterstenting(groupC).Results:TheincidenceofMACCEwashigheringroupAthaningroupC(P0.05).Conclusion:Anoncardiacsurgeryduringthedualantiplatelettreatmentmighthaveanadversaryeffectontheprognosisofthepatientsafterdrug-elutingstentimplantation.Anelectivesurgeryshouldbecarriedoutafter12monthsofthedualantiplatelettreatment.
[Keywords]Drug-elutingstent;Noncardiacsurgery;Prognosis
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1]。放置DES后推荐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凝聚至少12个月,以使DES完成内皮化过程,从而降低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这些患者在放置DES后有时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3]。本研究观察了非心脏手术对已安装冠脉内DES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已安装冠脉内DES但需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27例在安装冠脉内DES后12个月内接受了手术(A组),33例在安装冠脉内DES后12个月后接受了手术(B组)。另外,随机选择同期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安装冠脉内DES,但其后未接受过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随访1年,观察术后1年内(A组和B组)或安装支架后1年内(C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终点及定义
主要终点为非心脏手术后1年MACCE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卒中或靶血管重建(TVR)。MI定义为肌酸激酶或其同工酶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或肌钙蛋白阳性,伴典型胸痛持续30min以上或出现新的心电图缺血改变。TVR定义为任何原因对靶血管行再次血运重建,包括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次要终点为造影复查再狭窄(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支架内血栓定义为:①肯定性支架内血栓,经过尸体解剖或血栓切除后病理检查确定的近期支架内血栓;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置入部位和支架边缘部存在闭塞或出现血栓的影像特征;②可能性支架内血栓,支架置入后任何时间内、无明确原因下发生的支架置入血管所支配的区域的急性缺血;③其他类支架内血栓。严重出血事件定义为致残性出血、颅内出血或需要输血超过2个单位的出血事件[4]。
1.3资料采集方法
采用直接医院内随访、电话、门诊、信函或家访等方式,由专人判断并记录终点事件。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
2结果
2.1A、B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种类的情况
见表1。
表1A、B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种类的情况
2.2三组患者MACCE的发生情况
三组患者均完成1年的随访,研究期间A、B、C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44.4%(12/27)、33.3%(11/33)和30%(9/30)。A组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MI、卒中及TVR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具体见表2。
支架手术篇2
【关键词】网状支架;前列腺增生症;排尿困难;治疗
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对于梗阻严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前列腺尿道网状支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1]。我科1994年1月至2001年10月,共采用网状支架治疗高危BPH患者56例,近期疗效满意,随访中,部分患者因其它原因死亡,部分患者出现远期排尿困难。2003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8例,占手术总数14.3%,7例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1例因全身情况差,而放弃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例,年龄76-86岁,平均79.3岁。尿道网状支架治疗后4-13年,平均9年。病程6月-2年,平均8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尿痛、尿频,均有排尿困难,其中合并尿潴留6例,前列腺尿道网状支架结石8例,膀胱结石2例,高血压、冠心病8例,慢支肺气肿6例,心肺功能不全1例,肾功能不全3例,尿路感染6例,糖尿病1例。术前行尿常规、尿培养、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及肾B超、心肺功能、腹部平片、膀胱镜、CT等检查。术前抗感染,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肺功能。术前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32分,平均29.3分,生活质量平分(QOL)5分,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0-7ml/s,膀胱残余尿量(RUV)40-700ml,平均160ml。
1.2手术方法
麻醉选择持续硬脊膜外腔麻醉,个别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取截石位,消毒,覆巾。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经尿道插入F16peel-away薄皮鞘,鞘内放入输尿管镜,进镜进鞘至后尿道,窥见结石后用气压弹道碎石,边碎边冲出碎石,较大碎石可用取石钳夹出。经膀胱穿刺造瘘口气压弹道碎石:膀胱充盈后,于下腹正中、耻骨上2cm用F18Cook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将皮肤纵形切开1cm,置入斑马导丝,用筋膜扩张器由F8扩张到F16-18,并留置相应peel-away薄皮鞘,鞘内放入输尿管镜,用鞘顶住结石,用气压弹道碎石,边碎边冲出碎石,较大碎石可用取石钳夹出。经尿道取网状支架:取石后,更换为膀胱镜,灌注0-4℃生理盐水,用异物钳取出网状支架。TUVP术:电凝前列腺尿道出血点,保持视野清晰,以精阜为标志,先汽化切割前列腺6点,切出标志沟,按顺序、分段切割前列腺中叶、两侧叶,再用电切环修整前列腺创面,切除精阜两侧、前列腺尖部,基本达到前列腺包膜,用Ellik灌洗器冲出前列腺组织碎片,留置F20-22三腔导尿管,注水30-60ml,稍牵引,术毕,测血常规、电解质,术后常规膀胱冲洗,5-7天拔除导尿管。
2结果
7例经手术治疗,1例因全身情况差,仅行膀胱穿刺造瘘治疗。7例手术中,4例采用经尿道碎石取石,拔除网状支架,后行TUVP术;1例采用经尿道联合经膀胱穿刺造瘘口碎石取石,经尿道拔除网状支架,后行TUVP术;1例因尿道网状支架治疗后13年,支架已大部分嵌入前列腺远端尿道黏膜内,采用经尿道网状支架结石碎石取石后,未拔除网状支架,仅行近端前列腺TUVP术;1例合并尿道膀胱结石,结石约4cm*5cm*5cm大小,与网状支架近端结石相连,膀胱与尿道通过结石与网状支架间空隙相通,采用经耻骨上取出结石,同时取出网状支架,后行TUVP术。7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疗效满意,随访3个月,Qmax14-25ml/s,平均16.5ml/s;RUV0-15ml,平均7ml;IPSS5-14分,平均6.5分;QOL2分。
3讨论
BPH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对于梗阻严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较多,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为治疗BPH的金标准,前列腺尿道网状支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我科于20世纪90年代应用较多,后减少。
3.1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1)近端前列腺增生压迫或突入尿道形成梗阻,是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网状支架置入尿道后,近端前列腺组织缓慢生长,并向膀胱内突入,将覆有网状支架的前列腺尿道挤向远端,形成前列腺尿道近端梗阻,导致患者出现排尿不畅,加上感染、饮酒、药物等诱发因素,可出现急性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
(2)继发网状支架结石是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状支架置入尿道后,部分网状支架不能被尿道黏膜爬行覆盖,暴露在尿液中,久之,形成结石,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堵塞尿道,导致排尿困难。本组8例均有网状支架结石,其中一例尿道膀胱结石,约4cm*5cm*5cm大小,与网状支架近端结石相连,膀胱与尿道通过结石与网状支架间空隙相通。
(3)继发膀胱结石是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另一个原因。由于近端前列腺增生压迫或突入尿道形成梗阻,导致排尿不畅,造成过多的残余尿液,尿沉渣逐渐形成膀胱结石,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排尿时,由于重力作用,堵塞尿道内口,加重排尿困难。本组2例属于此情况。
3.2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防治
3.2.1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治疗原则
去掉病因,解除下尿路梗阻,恢复尿道通畅,保护肾功能。其手术方法:清除网状支架结石、膀胱结石,拔除网状支架,切除前列腺。
由于患者体质差,往往伴有多种疾病,另外,所需手术器械多,故须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其具体手术方式有:①经尿道碎石取石,拔除网状支架,后行TUVP术,适应于经尿道能碎石取石及拔除网状支架的BPH患者,本组4例属于此情况。②经尿道联合经膀胱穿刺造瘘口碎石取石,经尿道拔除网状支架,后行TUVP术,适应于3cm膀胱结石的BPH患者,本组1例合并尿道膀胱结石,结石约4cm*5cm*5cm大小,与网状支架近端结石相连,膀胱与尿道通过结石与网状支架间空隙相通,采用经耻骨上取出结石,同时取出网状支架,后行TUVP术。⑤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同时取出结石与网状支架,适应于不能行TUVP术的BPH患者。⑥膀胱穿刺造瘘或小切口膀胱造瘘术,适应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本组1例属于此情况。具体手术方式,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安全、微创首选。3.2.2网状支架治疗BPH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预防
网状支架治疗BPH的手术适应症:仅适用于寿命不太长、不能耐受手术的BPH高危患者[1.2]。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是预防关键。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对相应并发症及时处理。
总之,应用网状支架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BPH患者,是治疗老年BPH的一种补充方法,其远期可导致排尿困难,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其预防关键是,严格把握网状支架治疗BPH的手术适应症。
参考文献
支架手术篇3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主动脉夹层瘤;内支架植入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52
主动脉夹层瘤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形成血肿的一种致命性疾病[1]。发病的基础是中层囊性坏死或主动脉中层退行性病变。其发病途径一是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主动脉内压升高,主动脉弹性低,内膜破裂,血液从破入口进入,使内膜分裂、积血而成血肿;二是主动脉滋养血管压力升高,破裂出血导致主动脉内层分离[2]。该病发病较突然,病情重且发展快,多见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该病除少数情况外,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经检查确定需手术时,应尽早手术[3]。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是近几年来兴起的高新技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死亡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4]。本院于2008年4月-2009年11月成功实施12例主动脉夹层瘤内支架植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4月-2009年11月入院的12例主动脉夹层瘤并成功实施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8~68岁,平均58.4岁,12名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主要症状多样,以胸痛为主。经心脏彩超、CT、MRI、造影等检查确诊。12例患者中,10例为StanfordB型,2例为第一破口在左锁骨动脉以远的StanfordA型[5]。
1.2手术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行左肱动脉穿刺后经股动脉切口在超硬导丝指引下将内支架送入主动脉夹层瘤入口处,行DSA造影准确定位后,根据造影结果沿鞘管导入支架输送系统,缓慢释放支架,快速退出鞘管,再次造影,无明显假腔分流、造影剂外渗等现象,证明手术成功,内支架释放已完全封闭入口,检查血管吻合口无出血及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后分层缝合切口。整个过程在导管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6]。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1.3.1.1镇痛疼痛是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最特征性的症状,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撕裂样、烧灼样或搏动性胸、腹疼痛,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疼痛可使患者焦虑或恐惧,血压升高,因此早期应充分进行镇痛、镇静。对于入睡困难、单纯的烦躁可给予安定10mg肌内注射,另外适当使用曲马多或吗啡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肌内注射1次效果显著。而同时安慰患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经处理后患者病情趋向稳定,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
1.3.1.2有效控制心率、血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是高血压,而导致血肿扩展和胸痛加剧的主要原因又是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有效地延缓病情发展或终止夹层血肿继续伸延,并使疼痛消失是有效减慢心率并降低血压的方法。入院后均遵医嘱微量泵注入硝普钠控制血压,使心率控制在60~80次/min,血压维持在100~130/70~90mmHg。需要注意的是硝普钠连续输入72h以上应注意观察有无昏迷、嗜睡、震颤、精神错乱、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监测血中氰化物浓度。
1.3.1.3心理护理为利于术后顺利康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强调术后注意事项,下床活动时间,并告知术前要注意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加机体储备;为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其思想顾虑,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护士应着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向患者讲解麻醉方式和配合麻醉的方法、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支架植入术的特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与不适及术后麻醉反应处理办法;主动鼓励,关心患者,以免引起瘤体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应反复交待要注意绝对卧床休息。
1.3.2术后护理
1.3.2.1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监护患者术后早期的应激反应,每15~20分钟巡视并记录尿量、意识、心率、血压、呼吸、体温、氧气吸入、下肢血供及腹部症状等情况,仍用微量注射泵输入硝普钠,口服倍他乐克等控制收缩压于100~120mmHg,心率70~80min/分,待血压稳定后,逐渐改为口服降压药维持。
1.3.2.2呼吸道全麻患者术后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注意气管内有无痰液,及时清除。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同时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为防支架移位术后1周内不宜剧烈活动及叩背。
1.3.2.3切口应严密观察切口有无血肿、出血、渗血形成,发现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敷料潮湿及时给予更换;检查肌力的变化;观察皮肤颜色,双足同时触摸穿刺肢体的足背皮肤和动脉温度,以便对照。
1.3.2.4肝素化术后当天口服阿司匹林每日100mg或其他抗凝剂6个月,并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12h,共两次,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就严密观察切口处有无皮肤出血、尿血、牙龈出血、皮下血肿及渗血等出血倾向。
1.3.2.5向患者讲解活动以及药物控制血压的目的与疾病关系教会患者定期复诊,若出现胸、腹、腰痛症状应及时就诊,自测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活动,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长期正确服用降压药物。
2结果
1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7~14d痊愈出院,CT复查支架无移位、无漏血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截瘫、出血、感染及脑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为“优”,手术满意度率为100%。
3讨论
主动脉夹层瘤内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但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求护士有扎实的心血管理论知识,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镇静、止痛,仔细观察患者疼痛及病情进展情况,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辅导,重视健康教育。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张延龄,张元芳,等.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71.
[2]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1):23.
[3]许德兵,张启高,史兆荣,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9):857-860.
[4]王健,彭新明,马磊,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监护与配合[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26(5):389-390.
[5]徐阳,赵丽.1例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15(6):483-484.
支架手术篇4
【关键词】宫外孕;输卵管支架;
[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advantagesoftubalstentretentiontechnology.Methods:90casesofpatientswithectopicpregnancy(tubalpregnancy)ofourhospitalfromMarch2010toMarch2012wereselectedforthestudy.OnthebasisofprotectingOviduct,44casesofsalpingectomypatientswereascontrolgroup,46casesoftubalstentretentionpatientswereastestgroup.Therateoftwogroupsofpregnancyandovulationandpatientsatisfactionafterthesurgerywerereceived.Results:Aftersurgery,ovulationandpregnancyratesofexperimentalgroupwere100%and54.3%,whilethecontrolgroupwere95.5%and43.2%,respectively.Thereisastatistically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experimentalgroupobtainmoresatisfaction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ubalstentretentiontechnologycanimprovesatisfactionandtherateofpregnancyandovulationofpatientswithectopicpregnancywhohasaplanoffertilityprogram.
[Keywords]ectopicpregnancy;tubalstent;ovarianfunction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54-01
临床上最常见的异位妊娠是输卵管妊娠。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附着,输卵管妊娠则是最常见的宫外孕,约占宫外孕的94.5%,同时也是妇科的急腹症之一,传统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输卵管[1]。患者宫外孕时手术的方式主要取决于输卵管的病变情况。手术时是否保留输卵管对卵巢储备功能、卵巢基础内分泌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鲜见报道。部分学者认为,患者宫外孕时切除输卵管,卵巢的功能将受到影响,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敏感度下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将受到影响[2]。为了研究和分析宫外孕手术中行输卵管支架保留输卵管的优势,选取2003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宫外孕患者(输卵管妊娠)为研究对象,在优先考虑保输卵管的基础上,依据输卵管的病变情况选择行输卵管支架或切除输卵管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和再次异位妊娠结局差异,以及调查患者对该手术的满意程度。探究宫外孕患者在进行宫外孕手术中行输卵管支架保留输卵管的优势。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和分析2003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宫外孕患者(输卵管妊娠),年龄22~40岁,在优先考虑保输卵管的基础上,决定手术的方式依据于手术中输卵管的病变情况、输卵管是否破裂和破裂的程度。输卵管切除44例设为对照组,行输卵管支架保留输卵管46例设为实验组。所有宫外孕患者都未曾服用激素类药物,无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其他疾病,月经正常,且无其他内分泌的疾病,经配偶的分析无异常。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体重、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支架手术篇5
【关键词】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临床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4.159
四肢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多为外界暴力导致[1]。四肢骨折后的恢复情况对患者日后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在其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现本院选择80例四肢骨折患者,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并全部接受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6.1±12.4)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病程(7.8±1.4)h;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24例;胫骨骨折18例,肱骨骨折11例,胫腓骨双骨折11例。对照组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6.8±13.7)岁;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病程(8.2±1.3)h;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骨折26例;胫骨骨折17例,肱骨骨折12例,胫腓骨双骨折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术前宣教、生命体征检查、术后常规抗感染、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具体包括:①向患者介绍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势,排除患者内心的恐慌;简单介绍手术后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并提示术后注意事项,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辅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开导及监督;②术后创口定时消毒、更换敷料并清理渗出液,保证患处及周围皮肤干燥,做好患处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工作[2];观察患者尿量、体温,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③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多食用高蛋白、高钙质、高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减少便秘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室内常通风,保证空气清新,并定时消毒减少患者的感染几率;④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治疗及护理工作均在白天完成,控制探望人员的数量及探望时间,保证患者具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接受治疗;⑤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可辅助患者肢体进行适当的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痉挛;⑥在护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骨外固定支架是否松动,并定时检查钢针的松紧度,以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⑦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肢体旋转移位[3];制定全面、详细的康复计划,以利于患者出院后自主锻炼;⑧患者出院后定时电话回访,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对康复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督促其及时复诊。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关节功能障碍,2例肢体短缩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关节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P
2.2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29例,一般7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13例,一般18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77.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P
3讨论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术后康复情况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生活。临床中常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4]。
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施行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完善术后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患者施行全面、细致的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文中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6]。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展,李妙玉,王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258-259.
[2]杨春密,林少莲.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吉林医学,2015,36(12):2683-2684.
[3]李秀杰.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干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213.
[4]林文.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47-348.
[5]徐芙蓉,黄云娟.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46-347.
支架手术篇6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37-01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人发病48h内,病死率以每小时增加1%的速度增长,一周时达到70%,三个月可高达90%[1]。如不经治疗急性期死亡率高达22.7%-68%〖2〗,当其转为慢性后,长期随访死亡率为31%-66%〖3〗,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成功率为76%-100%,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可显著改善AD病人的预后,细致到位、规范化的护理工作及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科诊断为AD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科诊断为AD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病人,共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69.5岁。
1.2经CT、心脏彩超或磁共振扫描明确诊断为AD,适合做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疼痛的观察与护理:剧烈疼痛为发病时最明显的症状,嘱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指导病人采用深呼吸、听音乐等可转移目标放松疗法,允许家人陪伴。疼痛难忍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镇静剂等缓解病人疼痛。
2.1.2血压监测与用药护理:同时联用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控制血压收缩压100-130mmHg,心率60-70次/分,血压过高可引起瘤体破裂,导致死亡。若发现血压大幅度下降则考虑动脉瘤破裂,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2.1.3动脉瘤破裂的预防: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戒烟酒,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嘱病人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1.4术前指导:术晨禁食水,监测血糖、血压,讲解手术大致过程及所需时间,术后监护及转出监护室时间,以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1.5心理干预:病人起病急、疼痛剧烈、情绪激动易出现惊慌、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均会造成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①护士要经常与病人促膝谈心,同时生活上给予照顾,提供方便,疏通病人的忧愁情绪和陌生感。②根据病人职业、地位、知识水平提出良好指导性建议,如果病人已采纳你的建议并取得效果,应多予鼓励和支持。③对于压力大的病人,支持与接受他表达情绪、允许他哭泣。④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音乐疗法使病人松弛交感神经紧张状态。⑤对学习有困难的病人,应积极帮助病人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婚姻不幸的病人,应帮助病人发现其他的生活乐趣,鼓励病人培养一些生活兴趣爱好。对渴望亲情的病人,让病人与家属多沟通,取得家属对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鼓起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工作不顺利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如工作中与同事、上级关系紧张或升职、调资等不顺,应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告诉病人应向好的方面看。
2.2术中护理及心理干预
2.2.1术中护理:协助病人取正确手术,摆放好术肢,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使病人感到舒适。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室内环境,并注意保暖。建立静脉通路。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和呼吸的同时,仍需继续做好心理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心理干预:因术中紧张、焦虑、抑郁、孤独均可导致应激反应,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中护理也至关重要。手术室可放一些轻松优美的轻音乐,护士可对病人聊一些轻松开心的话题,可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减轻病人的压力。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手术后返回CCU,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定时抽查血常规、血气分析。注意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性质,观察足背动脉、桡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医生给予处理。
2.3.2呼吸道护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均给予呼吸机辅助辅助呼吸,保持气管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内吸痰时注意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吸痰动作要轻柔,一次不超过15秒。鼓励病人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2.3.3用药护理:为预防覆膜支架血管两端渗漏,减轻支架血管腔内压力,保持术后血压平稳尤为重要。术后应用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控制血压,注意事项:①监测动脉血压,根据动脉血压调整血管扩张药,血管扩张药均由留置针、深静脉置管输入,防止药液外渗。②药物输入速度由微量泵控制,以确保剂量准确。④防止管道扭曲、打折或脱出。术后给予积极降压、镇静、补液等治疗。抗感染治疗3-5天。
2.3.4心理干预:病人清醒后对于监护室的特殊环境,病人往往容易出现失眠,它常伴随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出现。抑郁状态下的失眠以早醒和入睡困难多见,而焦虑状态时由于警觉水平的升高,睡眠别容易惊醒,而在精神病性状态下出现的失眠主要是受精神症状(如幻觉)的影响。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必要时予睡眠药物。
2.4康复指导:
2.4.1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教会病人自测心率、脉搏、血压。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家庭护理计划,保证病人坚持服药。
2.4.2随访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其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增强CT或核磁共振结果对比,血压控制情况、存活情况等。
2.4.3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多吃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及水果预防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4.4心理干预:嘱病人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限制剧烈活动。指导病人从病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帮助病人恢复回归社会的信心。
3小结
近年来,我科救治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与我们规范化护理程序有关。通过制定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程序,对我们及时观察与抢救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罗芳,周宪梁,惠汝太.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进展.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13(5):26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