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栽培技术(整理2篇)
韭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1
韭菜(Alliumtuberosum)是百合科葱属(Allium)多年生宿根植物,在我国栽培区域极广,而且我国韭菜的品种资源丰富,栽培技术也居世界前列。但针对生产嫩薹为主的韭菜花品种的报道与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多是以生产青韭、韭黄为主,采收韭薹为辅的品种[1]。韭菜花含有大量有机元素,风味鲜美,且营养和市场价值高,因而被消费者和生产者所接受。经过多年的推广,已经有多个省市大面积种植,大部分产品销往中国港澳地区以及出口到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在国际蔬菜市场中极具竞争力,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出口创汇型蔬菜。而作为全年均可抽薹采摘的台湾年花韭菜品种,以每年4~11月为抽薹旺盛期[2],几乎天天都可采摘上市,因此对其病虫害的防治尤为关键。为此,笔者就年花韭菜有机栽培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1年花韭菜常发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1灰霉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散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后扩大成大片枯死斑,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引起半叶或全叶枯焦。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灰褐色绒毛状霉层,伴有霉味,严重时引起整簇溃烂[3]。低温高湿是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的主要条件,秋末冬初低温多雨天气,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严重。
②防治方法适时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培土、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高含磷钾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WP,叶部型)300倍液、10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500倍液、80%乙蒜素EC(乳油)1500倍液、1%长川霉素EC500倍液、10%多抗霉素WP500倍液、农抗120瓜菜烟草型AS(水剂)500~600倍液等。
1.2疫病
①为害症状俗称“烂韭菜”,根、茎、叶片、花薹等部位均可受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凋萎。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叶鞘受害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鳞茎、根部受害呈软腐状,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高温高湿是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7月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可一直延续到10月下旬。
②防治方法平整畦面,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及苗间的相对湿度;合理密植,提高抗病性,增施有机肥,促使年花韭菜健壮成长;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150~180倍液、2%氨基寡糖素AS300倍液或0.1%~0.2%硫酸铜溶液灌浇植株根茎部,也可达到防治效果。
1.3锈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茎。发病初期在表皮上产生黄色小点,逐渐发展成为纺锤形或椭圆形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环,以后扩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粉末状物,叶两面及花薹均可染病,后期叶及花茎上出现黑色小疱斑。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变成枯白色干叶,严重影响抽生花薹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生,秋季为害最重。
②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培土、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高含磷钾的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在露水多、雾大的情况下,可在太阳出来时淋水一遍。发病前或初期定期喷施27%高脂膜乳剂600倍液,使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病菌借气流侵入;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45%硫磺SE(悬乳剂)400倍液、10%多抗霉素WP500倍液、2%武夷菌素AS100倍液等。
1.4白粉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病斑处暗绿色,叶片变为黄褐色干枯。温湿度适宜时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
②防治方法选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培土,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高含磷钾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2%武夷菌素AS1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WP500倍液、50%硫磺SE300倍液、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AS500倍液、农抗120AS200倍液等。
1.5菌核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茎部,影响花茎的抽生。发病初期被害的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变褐色或灰褐色,后扩展为腐烂干枯,田间可见成片枯死株,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以及由菌丝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病情严重时,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年花韭菜花薹的产量和品质。天气温暖高湿,露多雾大易发生。
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的田地,平整畦面,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适时通风降温,间苗培土,降低田间湿度;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定期喷施微肥,提高抗病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1%武夷菌素AS600倍液、50%硫磺SE300倍液,5%井冈霉素AS300倍液等。
1.6白绢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侵染须根、根状茎及假茎,受害后软腐,失去吸水功能,导致地上部萎蔫变黄,逐渐枯死,严重的整个茎秆软腐死亡。所有患病部位均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中后期菌丝集结成白色小菌核[4]。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病株及其周围土壤均可见到白色菌丝及菌核。一般在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生。
②防治方法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及苗间的相对湿度;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农抗120AS200倍液、1%武夷菌素AS600倍液、50%硫磺SE300倍液等。
1.7茎枯病
①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花茎,有时也为害叶片。初期受害部位褪绿,形成长椭圆形病斑,后全部变为灰白色,上密生小黑点,严重的叶片枯死,花茎折倒。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时拔除杂草,合理浇水、追肥,促进植株稳生稳长,及时间苗培土,改善株间通透性,有助于减轻发病。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WP500倍液、2%春雷霉素WP500倍液、57.6%氢氧化铜WG(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农抗120AS200倍液等。
1.8软腐病
①为害症状为害叶片及茎部。叶片、叶鞘初生灰白色半透明病斑,扩大后病部及茎基部软化腐烂,并渗出黏液,散发恶臭味,严重时成片倒伏死亡。温暖多湿、降雨频繁的季节容易发生,连作、低洼积水或土质黏重的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及时间苗培土,改善株间通透性,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中生菌素WP1000倍液、2%春雷霉素WP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SP(可溶性粉剂)200mg/L倍液、57.6%氢氧化铜WG800倍液、20%链霉素WP4000倍液等。
1.9病毒病
①为害症状韭菜病毒病属系统侵染病害。染病后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窄或披散,叶色褪绿,沿中脉形成变色黄带呈条状,后叶尖黄枯,发病重的植株矮小或萎缩,最后枯死。遇高温和干旱易发病,蚜虫量大时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发现病毒株后,及时把整墩发病韭菜挖出,集中深埋或烧毁,控制毒源,防止扩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0.1%高锰酸钾溶液、1%武夷菌素600倍液、8%菌克毒克500倍液、0.5%香菇多糖500倍液等。
1.10黄叶和干尖
①为害症状年花韭菜经常发生黄叶和干尖症状。心叶或外叶褪绿后叶尖开始变成茶褐色,后逐渐枯死,致叶片变白或叶尖枯黄变褐,为生理性病害。长期施用酸性肥料、气温不适宜(适温5~35℃)、生长环境质量太差、微量元素过剩或缺乏都会导致其叶片干尖或黄化。
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尽量保持田间小气候温度5~35℃,生产上遇高温及时放风、浇水,否则容易发生叶烧。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有机肥,采用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喷洒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或10%宝力丰韭菜烂根灵600倍液。
2年花韭菜虫害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2.1韭菜迟眼蕈蚊
①为害症状即韭蛆,以幼虫群居在年花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春秋两季主要为害年花韭菜的嫩茎,使根基部腐烂,地上部叶片枯黄而死;夏季高温时幼虫向下移,蛀鳞茎取食,被害鳞茎最后腐烂、干枯,整墩植株死亡。4~6月进入为害盛期;7~10月再度严重为害;10月以后为害较轻。温室大棚比露地栽培发生严重。
②防治方法露地养根期间,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徒长,伏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涝;热闷雨后及时淋水降温;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降低田间及苗间相对湿度。施药防治上,在幼虫初孵期多采用淋灌法,药剂可用10%吡虫啉WP1000倍液;可采用糖醋液(0.5kg糖+1kg醋+7.5kg水+2.5%多杀霉素75mL)诱杀成虫;也可喷施10%烟碱EC800倍液、0.3%印楝素EC750倍液、8000单位/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10%吡虫啉WP750倍液等。
2.2葱蓟马
①为害症状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为害年花韭菜心叶、嫩芽、嫩茎。为害部位呈现针穴大的白斑点,严重时形成不规则长条形黄白色坏死斑纹,叶片扭曲枯萎,花蕾尖枯黄,花薹显花斑色、短小硬化,产量及品质降低。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60%以下,温暖干旱的环境下有利其发生。4~5月,天旱无雨或浇水不及时,为害最为严重。高温高湿则不利其发生,暴风雨后虫口数显著下降。
②防治方法注意清洁田园、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有助于减少虫源;管理好肥水,尤应注意小水勤浇,防止土壤干旱,有助于减轻为害;4~5月如遇干旱,及时浇水,以防虫害蔓延。在药剂防治上可选用2.5%浏阳霉素SC1000倍液、2.5%多杀霉素SC1000倍液、0.3%苦参碱AS750倍液、0.3%印楝素EC750倍液、95%矿物油EC300倍液等。
3施药原则
农药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农药;②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③针对病虫为害特点及农药的特性,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④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不同农药可以交替轮换使用或按照严格的规定混合喷施,药液量以湿润有滴液为度,严格掌握好农药安全间隔期。
参考文献
[1]陆永祥,丁伟红,陈百追,等.韭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7(4):401-402.
[2]温华良,梁普兴,司雨,等.佛山地区引进韭菜花品种生长特性的比较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24-25.
韭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韭菜;品比试验;西宁地区
韭菜属百合科葱属,叶、茎、花都可食用,是一种可连续采收的多年生宿根性蔬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1~2]。韭菜抗寒耐热,适应性强,利用设施栽培,可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生产,达到周年供应,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提高韭菜的产量和品质,西宁市蔬菜研究所引进6个品种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区保护地栽培的韭菜品种,为本地蔬菜种植业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设在西宁市蔬菜研究所生物园区科技试验基地,前茬作物为茄果类蔬菜。韭菜试验品种为平韭2号、平韭4号、平韭5号(由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汉中冬韭(由陕西省华县辛辣蔬菜研究所选育),791雪韭王(由河南省扶沟县韭菜研究所选育),寿光精选独根王(采购于山东省福庆种子有限公司),其中以平韭2号为对照(CK),平韭2号在本试验基地种植多年,性状稳定。
1.2田间种植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3m2,定植前结合深耕每1hm2施复合肥7.5t及尿素0.38t作基肥,行距30cm。本试验韭菜均采用直播方式,条播,播种沟深2cm,用种量60kg/hm2,播前浇足底水,播后覆细土1.0cm厚,盖土后轻轻镇压,盖地膜保墒,当有10%以上的幼苗出地面后,及时揭去地膜。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及时除草,沟灌水,结合浇水及时追肥,病虫害采用常规防治[3]。
1.3测定指标
从试验开始后,定时进行田间观测,所有进行性状调查的植株均为二年生韭菜,植株生长性状采用随机取样10株,取平均值法,分别测定叶长、叶宽、分蘖数、叶鞘粗、产量(按小区面积的产量折算)、抗病性(定植后每10d进行观测统计小区主要发病情况)[4]。
1.4数据处理
采用Excel、DP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的植物学特性
从表1可以看出,各试验品种植物学特性略有差异,株高在42.7~47.5cm,791雪韭王、寿光精选独根红植株较高,汉中冬韭品种较低;各品种叶长在30.6~35.1cm,与株高相对应;各品种间的叶宽相差不大,平韭2号和汉中冬韭叶宽0.8cm略窄于其他品种;各品种间的分蘖数在2.0~2.9个;叶鞘较粗的品种为791雪韭王3.9mm、平韭4号3.8mm、寿光精选独根红3.7mm,较细的品种为汉中冬韭3.3mm。
2.2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
由表2知,通过对几个品种的产量测定,折算出1hm2产量,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平韭4号、791雪韭王、寿光精选独根红3个品种的年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产量为冬春季生产产量),平韭5号和对照品种平韭2号的产量次之,而汉中冬韭品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在试验的几个品种中,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平韭2号、汉中冬韭、寿光精选独根红,平韭5号和791雪韭王品种抗寒性较差;根据近一年的植株田间发病情况调查表明,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平韭4号、791雪韭王、寿光精选独根红,平韭5号和汉中冬韭品种的抗病性最差,田间主要的病虫害为韭蛆和灰霉病。
3结论与讨论
韭菜是多年生蔬菜,品种选择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参试的韭菜品种植物学特性、产量、抗寒性、抗病虫害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平韭4号、寿光精选独根红2个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适宜西宁地区气候环境条件下栽培。
韭菜田间管理中有效控制病虫害,结合浇水及时进行肥料的补给,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温室冬春韭菜最多可割4~5刀,根据韭菜地上与地下养分运转关系,收割时两刀之间间隔应以1个月左右为宜,收割间隔期太短,会使韭菜长势衰退减产。温室韭菜收割结束,4月中旬可揭膜转入露地管理,特别要重视夏秋管养根,为下年覆盖生产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乃旭,王群,荣传胜.韭菜品种引进鉴定[J].蔬菜,2012(12):57-60.
[2]郑志强.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