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实习生个人总结(收集3篇)
师范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篇1
一、对照学校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认真整改落实
党总支书记对照职责任务,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党员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全体党员对党总支委员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对专题组织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逐项梳理分析,建立问题、整改、责任“三张”清单,抓好整改落实。
二、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按市委教育工委要求,严格执行“固定学习日”制度,坚持学习与实践同步,加强全体党员教师的政治学习。利用戴窑中学先锋E家微信群强化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开展各种学生运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倡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优秀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相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如“学雷锋”活动、“祭扫革命烈士”、“毕业季”“开学季”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努力开展各项工作,提升党建质量
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促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争做“四个合格”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参加晒表和接受测评。每年年初,支部结合制订年度组织生活计划,要组织所有党员对照“四个合格”标准,制定争做“四个合格”党员年度规划,经审定后以适当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甘贫乐道向善成贤”要求全体党员教师在工作中铸师魂,修师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现“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常态化管理,不断巩固党建文化建设的成果。全面了解韩乐吾先生的哲学思想并找寻其思想的当下意义。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对困难学生和困难教职工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结合我校2018年党建调研课题“推动党员教师守纪律、讲规矩的实践与思考”。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开展满意在教育师德主题教育,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结合“两个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坚决治理教师队伍中违反师德的行为,杜绝有偿家教,净化教书育人环境。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节慰问信,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范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教师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42-02
新疆在双语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工作经验,2010年开始实施具有“新疆特色”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实习支教(又称“顶岗实习支教”)是近年来我国针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弱化、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欠完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紧缺和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综合模式[1]。新疆2006年启动实施“师范院校高年级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理论层面实习支教模式对促进师范生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此教育实习却由于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而难以发挥应有效用,流于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
职业认同是与特定的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建构的动态的过程,可能包含一系列层次[2]。教师职业认同具有特定对象性,是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群体所具有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动态变化所形成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或一致性感受。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包含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3]。有研究认为,教育实习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促进作用,相反,教育实习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性降低[4]。也有研究认为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发展产生了有益影响,但也存在不利影响[5]。
本研究将对比分析新疆免费师范生支教前后职业认同发展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为新疆实习支教工作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9个不同专业的277名免费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习支教前后的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其中有6个文科班,3个理科班,女生191人,男生86人。实习支教之前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4份,回收率98%。实习支教后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回收290份,回收率97%,进行实习支教前后的统计,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95.5%。
实习支教后根据访谈提纲,访谈了两人。男女各一人,分别为理科生、文科生。小王:女,23,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善良,认真,有责任心,实习支教前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小张:男,23,物理学,乐观,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实习支教前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低。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赵宏玉、兰彦婷、张晓辉等人(2011)编制的《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包括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采用利克特四级评定。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
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2.75(0.580)、2.795(0.51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水平无显著差异,t=-0.995,P
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平均分(标准差)依次为:2.917(0.671)、2.975(0.633);2.772(0.725)、2.762(0.664);2.503(0.638)、2.563(0.676),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总体上得分无显著差异,t值和P值分别为:-1.110(0.268)、0.190(0.849)、-1.078(0.282)、-0.995(0.321)。对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内在价值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19,P=0.047。
(二)文科生与理科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的基本情况
文科生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平均分(标准差)依次为:2.917(0.729)、3.068(0.615);2.750(0.765)、2.860(0.639);2.457(0.685)、2.565(0.644);2.730(0.644)、2.858(0.499)。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习支教后文科生教师职业内在价值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实习支教前(t=-2.020、-2.036,P=0.045、0.043)
理科生实习支教前后其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平均分(标准差)依次为:2.917(0.597)、2.862(0.640);2.800(0.675)、2.643(0.678);2.560(0.574)、2.560(0.716);2.774(0.495)、2.717(0.522);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习支教后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低于实习支教前(t=1.96,P=0.05)。
(三)文科生与理科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的差异分析
用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后教师职业认同及各维度得分与实习支教前相应维度得分相减,求的差值为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描述统计结果显示文科生遇理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改变量及内在价值认同改变量、外在价值认同改变量、意志行为认同改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128(0.775)、-0.057(0.696);0.150(0.918)、-0.055(0.788);0.110(0.965)、-.157(0.910);0.108(0.872)、0.000(0.963)。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文科生遇理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改变量、内在价值认同改变量、外在价值认同改变量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生(t=2.070、1.972、2.351,P=0.039、0.05、0.019)。可见,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三、讨论
(一)实习支教对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变化,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各个维度的认同都有所提高,即实习支教有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提高的趋势。
实习支教前后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差异不显著的可能受支教中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没有朝向积极方向发展所致,尤其是外在价值的认同,实习支教地基本都在经济、物质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通过实习支教很多支教生对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和意志行为认同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另一可能的原因是,在访谈中了解到实习支教工作中支教生在支教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专业指导,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基本不具备对支教生进行专业指导的能力,然而支教生在学校学过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不具备实践性知识的情况下学习的理论性过强,在实习支教中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此外,访谈中了解到支教生在支教学校承担较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可能是影响其专业技能提升的另一重要原因。作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认同实习支教前后存在显著相关主要是由于实习支教中各学校和支教所在地的学生普遍给予了实习支教教师较好的尊重,使其内在价值认同不断保持提升。
(二)实习支教前后文理科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对比分析
实习支教后文科生教师职业内在价值认同和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实习支教前;实习支教后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低于实习支教前;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通过访谈了解到文科生在支教过程中担任与本专业相符教师或文科方向专业教师,而理科生大多数担任与自己专业不符的课程,这可能造成了理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有所下降的原因。并且理科生中男生人数较文科中男生人数多,可能存在性别因素的交互影响。
(三)建议
1.支教生对实习支教的重要性有积极认识,但需完善支教生的评价和监督机制。访谈中了解到,支教生认为支教工作还需要认真完善评价和监督机制,支教生上课多且兼职很多教学辅助工作,并且在分配课程的时候有少部分学校能考虑学生的专业,更多学校主要是从自己学校实际出发缺哪门课的老师就安排给学生哪门课,更有甚者,有的支教生一学期都在做档案,没有实际参加支教工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也欠缺有效管理。
2.应重视实习支教前的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落实支教中的专业指导工作。访谈中了解到有些实习支教学校的领导对支教生不重视,基本不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而大学安排的实习带队教师指导学生太多,与每一位支教生的联系并不频繁,能给予的指导很有限,应该认真落实实习支教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提升,促进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
3.关于支教生的支教地分配可考虑与支教生的就业地意向相结合来开展分配工作,以促进支教生支教中的适应与入职后的职业适应。
四、结论
实习支教前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实习支教前后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实习支教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价值认同提升了,而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降低了。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的提升高于理科生。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陶建清.实习支教:优化师范生素质结构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2]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赵宏玉,兰彦婷.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2012,10(2).
师范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篇3
一、前言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是关键,必须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这就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造型教师队伍。国内学者认为,创造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创造性教育观念、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积极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师[1]。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型教师呢?首先要看的是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性动机,是否具有想要创新的欲望。对每一位师范大学生来说,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创造性动机的教师,这与师范院校设置的培养目标及实施的培养过程密不可分。
人的行为受到动机的驱动,而创造性动机则是指驱使个体产生创造性行为的动机,这种动力能够促使个体的创造力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根据动机强度理论,创造性动机能够预测个体的创造性成就[2]。师范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发展,而且对他们未来从事教师职业时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创造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如果没有其他需要做铺垫,创造需要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也就不可能有创造动机的产生。因此,为了满足人的自我实现或创造需要,必须先满足一些其他发展需要[3]。学习投入正是帮助自我实现或创造需要得到满足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学习投入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者认为学习投入是一种认知投入,它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努力和策略的使用。具有较高学习投入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会付出较大的努力,喜欢深入思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上进心,并勇于面对学习上的挑战。Pintrich和DeGroot认为,认知投入的本质是自我调节学习的水平,更多地使用深层认知策略的学生比更多地使用浅层认知策略的学生,在学习上更投入,他们付出更多的心理努力,积极进行创造、联想,并具有更好的理解水平[4]。
对于将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创造性动机水平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习投入与创造性动机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创造型教师培养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从而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为师范类大学生更为投入地进行专业学习提供事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和绵阳师范学院等三所师范院校选取师范专业的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最后收回有效问卷835份,有效率为93%。其中,男性254人,女性581人;汉族师范生776人,少数民族师范生59人;四川师范大学79人,西华师范大学214人,绵阳师范学院师范生542人。
(二)调查工具
1.创造性动机问卷
创造性动机问卷采用的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李艾丽莎和张庆林[5]修订的工作倾向问卷(WPI)。该问卷专门用于测量创造性动机,其理论依据是创造性动机的四维度结构模型,原问卷是由Amabile,Hill和Hennessey于1994年编制的。该问卷认为创造性动机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愉悦感、挑战性、社会性和报酬。
修订后的正式问卷由26个题项构成,其中第1、6、10、12、18题是反向记分题,正反配对题目是2-13,6-22,12-15,
14-25。问卷采用Likert四点记分方法,A表示完全不符合,B表示少数时候符合,C表示多数时候符合,D表示完全符合,从选项A到选项D依次记为1、2、3、4分。反向题的记分相反。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题项得分的平均分,中数为2.15,分数越高表示在该维度上的创造性动机越强。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结构效度较佳。
2.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
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采用的是李西营和黄荣基与Schaufeli等人开发的学习投入量表(UWES-S)修编而成的中文版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6]。该量表共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动机、精力和专注。动机包括第2、4、5、7、10、13题,精力包括第1、8、12、15、17题,专注包括第3、6、9、11、14、16题。该量表总共17个题项。
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采用Likert七点量表法,从“从来没有”“几乎没有过/一年几次或更少”“很少/一个月一次或更少”,到“有时/一个月几次”“经常/一周一次”“十分频繁/一周几次”“总是/每天”,分别计1-7分。经检验中文版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信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测量。
(三)研究程序
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做主试,将创造性动机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和人口统计学变量装订成册。进行调查时,主试将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先按统一的指导语向被试说明问卷的构成、回答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然后让其熟悉调查问卷,并独立认真地回答。被试填答结束时,由主试收回所发放的问卷,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检查,剔除无效问卷,被试的个别缺失值采用该项目的平均值代替。将有效问卷的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首先,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总量表的平均数为2.591,四个维度的平均数在2.493到2.769之间。由于《创造性动机问卷》采用Likert四点量表法计分,其理论中间值为2.5。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四个维度和总量表的平均数在2.5上下波动,可见师范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师范大学生学习投入总量表的平均数为4.023,三个维度的平均数分别是4.159、3.860和4.049,学习投入各个维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动机、专注、精力。本研究所使用的《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采用Likert七点量表法计分,其理论中间值为4。师范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和总量表的平均数在4.0上下波动,可见从总体上来看,师范大学生的学投入水平也处于中等水平。
(二)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察师范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计算创造性动机四个维度和学习投入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愉悦感”维度与学习投入的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P<0.01);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社会性”维度与学习投入的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P<0.01);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报酬”维度与学习投入的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P<0.01);而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挑战性”维度与学习投入的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师范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特别是“挑战性”维度的平均数仅为2.493,反映出师范大学生畏惧创新创造的巨大挑战,创新的难度大也使得“社会性”和“报酬”等外部动机难以得到正强化。师范大学生创新的动力不够强,这可能是由于国内的基础教育不鼓励创新,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创新。此外,师范院校对创新的重视不足,开展创新教育的举措乏力,这些因素也将导致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不强。这对创造型教师培养是不利的,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师范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在总体上也处于中等水平,尤其是“精力”维度的平均数仅有3.86,说明师范大学生的课外事务偏多,心态较为浮躁,难以将自身的精力专注地集中在学习上。此外,师范生学习投入的程度不够,也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对象均来自二本层次的师范院校有关。能够在现行教育的应试体制下,通过层层淘汰选拔出来的本科生,应该说其中的大部分人在中学阶段都是比较认真勤奋、努力学习的。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没有继承中学阶段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7]。
本研究还发现,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愉悦感”“社会性”“报酬”三个维度与学习投入的“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而“挑战性”维度与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总体上来看,创造性动机和学习投入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要重视引导师范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创新创造的难度,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五、结论
师范大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和学习投入在总体上均处于中等水平,师范大学生创造性动机的愉悦感、社会性、报酬等三个维度与学习投入动机、精力、专注等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