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的要求(收集3篇)
垃圾填埋的要求范文篇1
巩义市大黄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巩义市紫荆办大黄冶村东黄土丘陵中,其主体工程包括:进场道路、管理区、维修区、地磅房、填埋库区、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等,由于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库区边坡稳定,施工时亦在其侧壁和底部均进行了防渗处理,防渗材料采用HDPE防渗膜,其渗透系数为10~13cm/g的要求,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中渗透系数10~7cm/g的要求,且本场土壤大部分为粘土,渗透系数小,地下水埋层较深,通过防渗处理后填埋库区对地下水基本无污染。大黄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占地230.3亩,总库容257万m3,设计生活垃圾日处理量350吨,日处理渗滤液130吨,设计使用年限15年。
(一)垃圾成分组成情况
根据巩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分析资料,现状垃圾成分如下表:
(二)垃圾填埋情况
生活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平铺作业法。垃圾填埋刚开始运行,为保护边坡及库底防渗层,进行土袋防护,较轻压实。垃圾倾倒经废物回收后,严格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JJl7~2004)进行操作,经推平、摊铺均匀,每填0.3~0.4m垃圾进行覆土碾压,垃圾容重达到0.7~0.8t/m3。垃圾经黄土覆盖压实后,避免垃圾,每年4~11月份每日对场区蚊蝇消杀,定时定期投放鼠药毒饵,除四害使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保证卫生覆盖的要求又减少所占库容,有效降低蚊蝇滋生。具体填埋工艺流程:收集运输称重卸车回收摊平压实消杀每日覆土中间覆土封场绿化
(三)垃圾场环境治理措施
1.为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和危害,填埋作业采取日清运、日填埋、日覆盖,在填埋库区每隔50m修建一垂直导气石笼井,在封闭的调节池和填埋区内均设置导气管,进行有组织收集气体,统一治理,有效地缓解了恶臭气体污染和安全问题。
2.为控制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工程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粘土复合衬里系统做为填埋库区及调节池防渗层,填埋库区周围设置雨水排水沟,垃圾拦挡坝前设置了渗滤液收集系统,将垃圾所产生渗滤液汇集流入调节池,经厌氧降解有机物浓度降低,然后泵入渗滤液站,经物理、化学、生化、膜反应处理后COD去除率达63.7%,BOD去除率达67.3%,氨氮去除率达76.7%,悬浮物去除率达73.8%,总出水口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渗滤液处理系统良好,未对环境造成负影响。
3.水处理工艺流程:(1)渗滤液调节池混凝沉淀硝化反硝化MBR精密过滤纳滤反渗透达标一级排放;(2)雨水截洪沟排入下游冲沟。
二、环境监测概况
为了掌握控制大黄冶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委托巩义市环境监测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等法律法规要求,从2009年8月25日开始对垃圾场附近大气、地下水进行本底监测,同时又在渗滤液站进水口、出水口处设置监测点,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场内化验员每天一次常规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分析,有效地控制因垃圾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一年来的监测结果,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
三、建议
1.由于填埋场产生填埋气体主要成分甲烷为易燃易爆气体,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初期将其引至燃烧架燃烧,长期应考虑沼气综合利用,减排节能,同时搞好场区污染物浓度监控工作,确保填埋气体的安全处理。
2.建议日常运行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防止因操作、管理不当而对周围的环境构成较大污染。
垃圾填埋的要求范文篇2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发展
一、我国垃圾填埋场总述
在对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各种垃圾的处理中,一般是采用填埋、焚烧或者堆肥的方式,而在以上几种处理方式中,将垃圾运到城市进行填埋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法,因此,垃圾填埋场便应运而生了。我国经济在近三十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后来垃圾填埋场的出现减轻了垃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这不得不得益于我国政府在对处理生活垃圾上的重视,特别是从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平均以8.98%的速度持续增长,产生垃圾堆存量已达66亿吨,来源于668座城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成分也在变化,其垃圾热量不断上升、容重继续下降、有机物比例增大、可回收利用物增加等特征。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原理是将一个城市的垃圾运到城市近郊的空地上将垃圾用土地掩埋,从而使这些垃圾能够和空气以及地下水隔离起来,这样在不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的基础上利用土壤的分解能力将掩埋的垃圾分解成有机肥料。
二、国外垃圾填埋场经验
(一)国外垃圾填埋场的现状
国外的发达国家将垃圾进行填埋的方法大概是从1980年后开始的,而此类想法的产生时间从70年代就有了。特别是在美国,现在对生活垃圾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对垃圾的填埋和处理掉,而是考虑到如何能够把现有的垃圾综合利用起来,以此将垃圾填埋场转型为垃圾能源再生处置场。而且这在美国已经初具规模,并且通过确定垃圾场的再生标准,成立了北美废弃物协会,在进行垃圾处理的同时,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整理出来,采用先进的消毒技术,重新回到市场上,卖给相关的需求者。而德国对于垃圾填埋场则更加严格,为了安全考虑,德国在对垃圾进行处理中,更加考虑垃圾填埋的兼容效果,例如,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也关注垃圾填埋场操作员工的安全性;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不定期对垃圾填埋的影响作用进行总结评价;以及对垃圾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减容性,从垃圾中挑选出可以回收利用资源后,将垃圾进行压缩,再进行回填。
(二)国外垃圾填埋场的再生概念
从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国外的垃圾填埋场在处理生活垃圾时,不仅仅只是对垃圾的简单处理,而且特别注重对垃圾的再生。垃圾填埋场的再生,也就是指把过去掩埋在填埋场的垃圾重新挖掘出来,选择出能够产生价值再利用的物品,再将剩下的垃圾进行填埋再利用的流程。
垃圾填埋场的处理再生利用前期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可行性论证,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建立要有一个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我国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垃圾填埋场开始之初主要是为了处理城市所产生的一些生活垃圾。起初是在城市近郊处购买专门的土地进行垃圾的堆放,任其分解。后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人们渐渐开始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垃圾的处理,再加上人们环保观念的日益增长,环保部门开始注重对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理,通过各方面的实践,已经渐渐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1998年,我国产生的1.2亿吨的生活垃圾来源于668座城市,对垃圾的处理中约投资了8.6亿元,到了2009年,对垃圾填埋场的投资已经增加到了100亿。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垃圾填埋场,并且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填埋技术进行垃圾的集中处理。
(四)我国垃圾填埋场发展的问题
目前我国垃圾填埋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
1、选址不合理,后续发展难度加大
由于垃圾填埋场涉及到环境污染问题,一般设在城市的郊区,但是这也预示着相当一部分的矛盾。由于填埋场项目需要进行详细而严密的规划和论证,并且要综合考虑到该城市的整体布局问题。但是我国的垃圾填埋场基本是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设立了,而当时欠缺论证,城市化规模也不大,所以一般设置在城市以外15公里左右内的地方。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城市主体逐渐向扩张,这就使得城市用地和垃圾填埋场出现矛盾,而如果将垃圾填埋场迁移,又增加了垃圾的运输成本。
2、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在垃圾填埋场的前期设计中,只是简单的选择一块空地,设计一个导气管,但是却没有考虑设计出一个能够主动收集和利用填埋所产生的气体的沼气收集的导管,不仅在垃圾处理中并没有兼顾环境保护的作用,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大多数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直接排入大气,即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又造成安全隐患,对填埋场气体资源化利用严重欠缺、不仅如此,因垃圾仍然未实行分类管理,填埋垃圾大部分为混合垃圾,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成本高。
3、运营管理欠缺周全
①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是一项很严格的事物,不能忽视其各个环节的作用。例如,进场垃圾不按要求进行检验称重登记管理、场内垃圾不分区分单元填埋随意倾倒、进场道路和环境出现二次污染、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环境监测工作未开展等突出问题,使得填埋场运营无管理、无制度。
②在人员配置、专业业务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垃圾无害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无法达到良好的运营效果。
③只注重垃圾的处理,不重视后续的利用。我国垃圾处理仅仅实现处理掉现有的垃圾,但是没有注重后期对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没有在垃圾堆的周围进行绿化建设,从而使得垃圾填埋场的周围环境恶劣,无法达到环保标准。
三、国外垃圾填埋场对我国垃圾填埋场发展的借鉴
(一)国外垃圾填埋处理方法的优势
国外对垃圾填埋场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得出,其有几大优势
(1)增加了现有垃圾处理场地的面积
(2)循环利用有效资源,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减少管理成本
(4)对垃圾气体的处理能够使得有效气体得到利用,减少污染,增加收益
(5)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二)我国垃圾填埋场的发展方向
1、注重垃圾的渗透滤液
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垃圾的“继生污染”已经成为垃圾的主要外渗污染源。假如一个垃圾填埋场从1970年开始到1987年间都不停地接受各种废弃物,并且底部没有没有一个较好的沼气回收设备,则其产生的COD、硝态氮以及氨态氮都能够污染地下水。因此要通过工程措施将浸出液进行有效的监测,在卫生垃圾填埋场内运用粘土的强化防渗透方式在垃圾填埋的底部进行防渗处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开发出经济并且有效的渗滤液的防渗漏体系,重视对收集系统和监测技术的运用。
2、重视对垃圾再生利用
通过国外较为广泛运用的垃圾再生利用的成功例子,我们可以得出:重视对垃圾填埋场的再生利用,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垃圾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占用矛盾日益增加,而生活垃圾日益增多,能够借鉴国外的先进再生技术,对垃圾进行填埋的同时能够回收有效的资源,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重视利用沼气资源
在我国现有的垃圾填埋场中,导气管的设计都只是以排放气体出来为主要目的,而没有重视对沼气的收集再利用。而在国外的一些设计较好的先进的垃圾填埋场,都设计有较好的沼气收集系统。所以我国的垃圾填埋场要重视对沼气的收集处理,将其储存,这样既能够减少污染,又能合理利用有效资源。
图2垃圾填埋场的气体随时间变化规律
由此可知,需要充分利用垃圾填埋场的沼气,避免其对环境造成破坏。
总结
目前我国垃圾填埋场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对垃圾填埋场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以及设备选型等阶段工作都应该值得重视,合理规划垃圾填埋场、规范建设、标准化运营,使得我国的垃圾填埋场能够成为一个能源回收利用的中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石磊.垃圾填埋沼气的收集、净化与利用综述[J].中国沼气,2004(22):14-17.
垃圾填埋的要求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垃圾填埋场;规划;设计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影响因素,要通过认真、详细的分析、调研和勘察,获取准确的资料,结合城市实际的经济条件和垃圾填埋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填埋场场址,有针对性地进行填埋场规划设计,全面提高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规划设计水平。
一、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1、垃圾处理工艺落后
很多城市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分拣和分类,只是简单的收集运送到城市郊区进行简单的处理填埋,垃圾处理工艺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城市垃圾的简单搬运。
2、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
由于资金、观念和历史等因素,一些城市对垃圾处理设备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分拣系统,没有焚烧炉。
3、严重污染城市环境
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放,没有进行填埋处理,造成塑料袋、废纸、煤灰等垃圾随风飞扬,导致环境污染[1]。同时,垃圾填埋场的鼠、蝇、蚊、微生物等大量滋生,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4、污染地下水
一些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处理不符合我国垃圾处理相关标准要求,特别是在垃圾堆放区域没有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垃圾在长期堆放过程中形成病原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的污染源,脏水四处横流,渗滤液逐渐下渗,给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5、污染大气
对城市垃圾进行简单处理,会导致其释放大量的硫化物、氨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大量垃圾集中堆存,有机物含量不断增高,易形成甲烷的厌氧环境,导致易爆易燃,给垃圾填埋场埋下很多的安全隐患。
二、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和设计策略
1、合理选定填埋场场址
垃圾填埋场依所在场址自然地形条件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和坡地型三种。城市垃圾填埋场址应符合我国的岩土技术设计和有关占地法规,并且被周围居民接受。应以城市垃圾产出地为中心,在垃圾可拖运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场址。全面收集各种资料,根据废弃物的数量和种类、运输方案、土地使用规划、土壤分布图、地形图等,应尽量远离机场、供水井、供水淹没区、湿地、河流、湖泊等区域,避免污染地表水或者地下水,做好地下水隔离,城市垃圾填埋场应和天然地下水位保持3m以上的距离,并且不能设置在供水井600m范围内[2]。填埋场选址时,应考虑城市现有规模、城市扩张速度,为将来的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2、垃圾填埋场平面设计
城市垃圾填埋场应包括管理区、污水处理区、存土区、填埋作业区,由场区道路将各个区域分割开来,场区道路两侧应合理规划绿化带,有利于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减少各个区域的功能影响。管理区应设有地磅房、洗车台、消防水池、油品间、门卫、附属用房等,根据填埋场地的实际地形情况,垃圾填埋在地下后,可继续向上堆填,为了确保堆填安全性,垃圾堆体高度应控制在15m以下,坡度应在1:3以下。并且为了减少垃圾的渗滤液,在垃圾填埋场四周和填埋区周围设置截洪沟,减少洪水、雨水进入垃圾填埋区域。垃圾场区域雨水系统的下游需设置沉淀池,防止垃圾排入雨水系统。在填埋场四周应设置监测井。
3、地基处理和场地平整
城市垃圾填埋场施工前,应进行地基处理和场地平整,及时清除地表树木、杂草,腐殖土层等,碾压夯实地基。地基承载力必须根据垃圾堆放设计高度的荷载进行计算校验,场地压实度应高于0.93,场地横向坡度2%。在地面填埋区域和填埋坑底之间的区域,设置临时临道路,马道坡度应小于5%。
4、设置防渗系统
城市填埋场防渗系统应包括水平防渗系统和垂直防渗系统,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土壤。根据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正确选择是采用双复合衬层防渗设施、双衬层防渗设施、单复合衬层防渗设施还是单层衬层防渗设施,合理设计防渗层结构,采用高密度、厚度为2.0mm的聚乙烯,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基础层、膜下保护层、防渗层、保护层、导流层、反滤层。
5、设置渗滤液排放系统
为了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场区地下水,应在垃圾填埋场地层下设置渗滤液排放系统,及时排出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并且渗滤液排放系统底部铺设防渗隔离层,设置导流支管和主盲沟。首先,在防渗层上部铺设非织造土工布,然后沿着填埋场坡度铺设粒径为20~40mm的卵石,将垃圾渗滤液逐渐收集到支渠中,场地防渗层和导流层铺设范围应保持相同,在管沟中部设置收集管,用HDPE实壁管穿过填埋区域将垃圾渗滤液输送到调节池[3],即渗滤液蒸发池,其容量应考虑当地的降水量,防止溢出。
6、填埋作业设备配置
(1)摊铺设备
覆盖土或者垃圾倾倒在垃圾填埋作业面后,必须进行摊铺施工,由于垃圾含水率高、密度不均匀、成分复杂,应选择功率强劲、接地压力适当的摊铺设备,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轮式推土机,其可在短时间装卸垃圾,并且可在斜坡和不平坦地面上移动。
(2)碾压设备
碾压设备对于提高垃圾填埋场库容和垃圾压实度有着重要影响,避免填埋场发生不均匀沉降。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带齿压实钢轮对于填埋压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压实密度较高,作业和爬坡能力强、功率大,可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3)防飞散设备
结合垃圾填埋场的实践经验,为了防止在填埋过程中大量的塑料袋、纸张等轻质垃圾随风扬散,可设置移动式钢丝网围栏,在垃圾填埋时,根据实际的风向,设置在填埋区域的下风口位置。垃圾填埋碾压后,应在上面覆盖粘土再碾压,防止垃圾被风吹散,当达到设计堆放高度后,表面应覆盖植被土,种上植被,绿化环境。
(4)洒水、喷药和取土设备
根据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需求,需配置运土、装土和挖土的车辆和机械设备,如自卸汽车、装载机和挖掘机,还可应用填埋场地平整和道路维护。同时,为了减少填埋场扬尘,防止昆虫、蚊蝇滋生,城市垃圾填埋场要定期对车辆和填埋场地洒水喷药。
7、填埋场日常管理
垃圾填埋场应设置完善的安保措施,在进出口位置搭建门卫办公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填埋场的四周应配备适当的照明和围栏,便于安保巡逻,在填埋场显眼区域张贴安全标语,严禁在填埋场内吸烟或使用明火,提高填埋场的安全性。
结束语:
近年来,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也使得城市垃圾量与日俱增。大量的城市垃圾不仅威胁着城市生态环境,还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结合当前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垃圾填埋场,充分发挥垃圾填埋场的重要作用,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君.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与防渗处理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2]裴建国.北方小城镇垃圾填埋场设计与优化[D].河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