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区别(收集3篇)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区别范文篇1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一、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它的教学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图示教学法主要是应用各种图例,包括自制的历史图解以及历史图片,培养学生构建并回顾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从历史图解或者图例的解读中,读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便于记忆和应用。比如说,著名的记忆树,即是将历史信息按照层次结构分布在树干和树枝中。图示教学法融合了系统性和形象性,让学生从图示中直观地记忆繁多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编制图示,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的措施
结合上面所说的图示教学法的优势,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图示教学法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教师编纂历史图示,展示图示教学法的精髓
图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大量历史图示和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解读历史图例,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和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繁多的历史知识点,将它们进行有序的归纳和记忆。比如说,教师在教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工业革命的内容十分繁琐,学生容易记得这个又忘记了另外一个知识点。而工业革命又向来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这就要求学生记诵的内容非常多。这个时候,图示教学法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如何编制树状图,将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知识点都囊括在树状图中。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树状图图解可以是这样一个层次: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手工工场―棉纺织部门―飞梭织布速度快―棉纱需求增加―“珍妮机”的发明。最后的结论是: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2.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历史认知
通过教师对图示教学法的演示,教会学生如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即常说的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解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看似繁多实则有序的历史知识点以图示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可以重新将历史分为多个层次,比如说,在时间的纵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在空间的横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图示编纂方法,比如,应用性最广的树状图,能够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和结构性最好地展现出来,或者是概念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或者相似的概念的根本区别,比如,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改革是在一定条件下变革,采用温和改良的方式,基本保留原来那些制度、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不触及根本的修修补补;而革命是旧的制度或者环境,除旧布新,脱胎换骨,基本上与过去决裂,用暴力的形式进行的。举个例子,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用暴力方式;商鞅变法改变了社会制度,但没有用暴力,保留了原来较多的东西。而法国大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用暴力形式,了原来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3.引入各类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图示教学法除了应用图示外,还有许多有效的应用方式。比如说,由于个人的总结有限,可能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各自完成一部分的编纂图示的工作,最后将图示汇合起来,选择出其中优秀的部分,复印给全班学生使用。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历史图示,分享自己编纂图示的过程和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给予学生一些记忆的心得和建议,提高整体学生应用图示教学的效率。而其他同学通过学习优秀的编纂图示的方法,在编纂的过程中,掌握了初中历史的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出初中历史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考试考查的内容了然于心。在反复地记诵图示的时候,根据历史顺序,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得到最好的初中历史知识效果。
三、总结
图示教学法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十分有效,是因为它与历史学科需要大量记诵知识的特点很切合。图示教学中应用到的树状图和概念图、历史相片等,都是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历史事件的工具,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记诵必考的历史知识点。
图示教学法不仅以一种较为轻松简便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牢记繁多的历史知识,更是让学生在自己编纂历史图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体系的理解,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积极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盲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志锋.图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区别范文篇2
一、领会课程理念,改变旧观念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初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应遵循初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区别范文篇3
在学校举行期中、期末考试时,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考试成绩,不计人学生成绩总分。这说明学校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
2.任教老师专业不对口
有的学校历史与社会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山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师资力量,让我很怀疑农村山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成果会有多大,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明天在哪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
3.考试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信心,降低了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
历史与社会课的考试方式是开卷考试,这使老师觉得这门学科教与不教没什么区别,反正学生考试是翻书,答案能找到。学生也有同感,他们觉得上课听与不听没什么两样,这严重阻碍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以上反思,我们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二、对策
学校应将这门功课与语、数、英等学科摆放在同等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为历史与社会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加强历史与社会专业培训
要提高任教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任教老师的综合教学素养。
3.重新尝试闭卷计分的考试制度
这样做,可以促进教师对本学科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探索,才能提高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