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栽培技术要点(整理2篇)
草莓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1
关键词蓝莓;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慈溪山区
中图分类号S66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4-0105-01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蓝浆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亚科(Vaccinioideae)越桔属(Vacciniodeae),为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蓝莓营养丰富,可加工成果汁、果酒等食品,市场用途广泛,备受人们青睐。为推进宁波地区蓝莓产业发展,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开始陆续引进蓝莓新品种在慈溪山区——慈溪市横河镇大山村进行试种,目前已形成一定的栽培规模,并总结形成了一套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慈溪山区蓝莓品种以选择兔眼品系中的园蓝(gardenb-lue)为佳。兔眼蓝莓树体高大,寿命长,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且抗旱。适宜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华南等地区的丘陵地带栽培。园蓝品种为美国品种,是兔眼蓝莓品系中的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果实大,淡蓝色,质地硬,果蒂痕干,充分成熟后风味佳[1]。
2选地整地
2.1栽培地选择
根据当地山区土地实际情况,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疏松、pH值4.0~4.8、土壤有机质含量8%~12%、通气良好、排灌方便的缓坡地作为栽培地。
2.2土壤改良
如果土壤类型不符合蓝莓的种植要求,在定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具体方法:当土壤pH值大于5.5时,可施用草炭和硫粉,以免土壤pH值过高导致植株缺铁失绿,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当土壤pH值小于4时,可施用石灰,以免重金属元素过量而造成中毒,使蓝莓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5%时,可增施锯末、草炭、烂树皮等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2-3]。
2.3整地施肥
栽培地选好后,在定植前深翻,用畜犁或拖拉机翻地,深度以20~25cm为宜。如果杂草较多,可提前除草。将定植行做成畦宽120cm,沟宽30cm,畦高15~20cm,平地南北行向为主,坡地随等高线筑床。栽苗前在定植行中心挖深宽各30~40cm的坑穴,同时在坑底施入商品有机肥,用量7500kg/hm2。
3定植
蓝莓春、秋2季都可以定植。秋季以10月定植为宜,春季以4月定植为宜。株距以1.2~1.5m为宜。定植时应将根系展开后定植,同时注意不能栽植过深,只要与苗床深度一致即可。
4田间管理
4.1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浇1次透水,并视天气干旱与否适时灌溉;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稻草、树皮和木屑等覆盖地表,厚度应为5~10cm。蓝莓要求水分充足,一般有条件的地方可10~15d浇灌1次,尤以滴灌为佳。但定植地排水要好,做好开沟排水,避免水淹[4]。
4.2肥料管理
蓝莓属嫌钙喜铵态氮果树,且体内氮、磷、钾、钙、镁含量很低。因此,蓝莓施肥要特别防止过量,避免肥料伤害。种类应选择有机肥和硫酸型复合肥,忌施氯化钾复合肥。定植后第1年要施“勤”肥,一般每次株施商品有机肥500g或复合肥50g,距根20cm外环施或结合浇水施入;第2年要施“重”肥,一般每次株施商品有机肥1kg或复合肥100g,距根20cm外环施或结合浇水施入,每2~3个月距根20cm外环施;第3年要施“巧”肥,控制氮肥,偏施磷、钾肥。
4.3除草
蓝莓根系比较浅,离地表较近,中耕除草会伤及根系,提倡除小,除草深度不宜超过3cm。地表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蓝莓病害主要有褐斑病、枝条溃疡病和根腐病等。褐斑病:又称黑斑病,发病初期有红褐色小斑点生于叶片上,后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央灰色,表面着生黑褐色点粒或霉丝,致使叶片枯黄脱落,甚至全枝;枝条溃疡病:植株染病后,树皮变为灰白色,后变褐腐烂,直至叶片萎蔫,全株死亡;根腐病:初期发生在须根上,后逐渐向上蔓延,直至病根变成黑褐色而死亡。防治病害的原则为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慈溪地区蓝莓病害较少,一般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达到防止病害发生的目的。
5.2虫害防治
蓝莓的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螨类、果蝇、天牛、枝梢食心虫等,为害叶、果、枝干。其中,对蚜虫、螨类等叶部虫害,用生物农药防治;对天牛、食心虫等枝干虫害,了解其生活史后,可用生物农药喷杀幼虫;对果蝇等果实害虫及部分天牛可在5—7月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特别是5月上旬开始诱杀第1~2代成虫,是对6—7月果实成熟盛期减少危害非常关键的防治措施。
6采收
一般蓝莓第3年可少量结果,慈溪蓝莓在6月20日前后可以陆续采收。做到分批及时采收,兔眼蓝莓以果实变蓝后5~7d采收品质最佳[5-6]。
7参考文献
[1]聂飞,方品武,廖优江,等.美国兔眼蓝莓在黔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6(7):39.
[2]范仲先.蓝莓的栽培技术要点[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8):699.
[3]李亚东.蓝莓实用栽培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4(2):9-10.
[4]林海瑛,高洪勤,邵宝富.浙江临海蓝莓优质栽培技术[J].中国果业信息,2012(8):65-66.
草莓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2
露地草莓在凤城市蓝旗镇栽植多年,现在种植户多采用多年一栽式粗放管理。植株老化,产量降低,病虫害逐年加重,并且产量很低,每亩在800~1500公斤。由于近年来出口形势不好,收购价格偏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低,导致该产业基本处于倒闭状态。但是随着市场产品多样化,加之网络销售的兴起,露地草莓产品2016年热销,使得各冷库冷冻草莓库存销售一空,加之农户新增栽植面积逐年减少。因此,露地草莓近年必将重新迎来种植热潮。
传统的栽植办法为春栽,即春季土壤化冻后马上整地栽植。每亩栽植3000株左右,通过匍匐茎繁殖成地毯式种植模式,第2年结果。但是这种模式管理不方便,杂草不易清除,果子多,但是质量差,费用增加效益却不高。相对理想的栽植方式是单独采用繁苗地繁殖小苗,8月中旬大垄双行一次性定植,相对减少人工费用,第2年也能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两种办法的共同缺点都是必须付出两年地租才能收获一季作物,并且管理费用增加很多,当地的地租一般好地每亩就得500元,不算其他管理费用,单纯地租就增加1000元的支出。如果遇到低产年份,加之收购价格不好,规模种植的大户很容易就赔了。
经过多年的种植比较,凤城市蓝旗镇总结出一套新的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省费用,以此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果树生产上用幼树提早结果达到高产的方式叫“掠夺式”生产。因此把这种栽植模式总结为“掠夺式栽培”。
以栽植田30亩为例,需要定植苗30万株。这样在定植前一年就要准备10亩地的繁殖苗地,每亩施入4000公斤左右的腐熟农家肥,鸡粪、猪粪、牛粪都可以,但是必须充分腐熟,否则烧苗会影响整个栽植计划。配合施入尿素10公斤、二铵和钾肥各20公斤左右。春季化冻后马上整地栽入。如果苗木充足,最好每亩保证3000株。以确保繁殖小苗数量超过30万株,择优栽植。避免由于苗木不够而好坏苗全用导致减产。繁殖田垄宽为1.2米左右。栽植后要随时清除杂草,对于禾本科杂草可以采用精禾草克和克草能喷施,对草莓没有伤害。阔叶类必须及时拔除。产生的匍匐o要及时舒展开,保证苗木繁殖数量。繁殖苗木期间,遇雨要撒施尿素和二铵3~5次,每次每亩地5~10公斤即可,撒施均匀不可多撒,否则易烧苗。遇干旱天气必须及时灌水。有涝洼存水的地方,必须及时疏散出去,防止沤苗。至秋季8月初起下所有繁殖成熟苗木开始假植,如果当年定植在8月中旬左右,但是如果假植必须在8月初。避免生长期不够影响分化数量和质量。苗木全部假植成活后适当控水,防止过快生长,缓过苗后及时去除老叶,使茎秆更加粗壮。随着温度降低,苗木逐渐进入分化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营养储存。床面撒施复合肥每亩10公斤左右,要少撒频撒,避免烧苗。11月15日左右,床面灌透水后覆膜,膜上盖稻草,最大程度保持绿叶。竖年春季越早越好,一化冻就马上整地,30亩栽植30万株。株行距为15厘米和90厘米。栽植后必须一次性浇足透水,保证最轻程度缓苗。一般草莓都是两年见果,而这种栽植模式,当年栽植就获得一定产量,如果管理得当,当年每亩就可达到500公斤左右的产量。去除地租和各项管理费用如果能持平就是胜利了。关键在于收获完毕后,充足的苗木完全可以有效的防止杂草的滋生,当年的管理费用大幅度降低,而露地草莓第2年的产量将大幅度提升,最高可达到3000公斤以上,最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栽植模式有效地控制了杂草的滋生,避免了缺苗的问题,减少了地租和管理费用,提高了产量,达到了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