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5-06-30 手机浏览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气象因子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U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59-02

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上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在呼吸道疾病中易感人群居多的是小孩其次是老人。这些疾病的产生或复发都与气象因子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杨宏青,陈正洪,肖劲松,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1]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6]。为了进一步探讨气象因子变化与常见病的关系,本文通过大量病例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进行单相关分析,找出影响疾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气象依据。

1.资料来源与处理方法

1.1医疗资料和气象资料

本文选用2011-2014年近4年的博兴县2家医院提供的病案室住院资料,呼吸道疾病共有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气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以及同期博兴县气象局的月平均温度(T)、月平均最高气温(TM)、月平均最低气温(TN)、月平均气压(P)、月平均最高气压(PM)、月平均最低气压(PN)、月平均相对湿度(U)、月降水量(R)等气象资料。

1.2统计方法

对博兴县出现的呼吸道疾病的月、季发病规律进行描述性分析。

将4年内的9项气象因子分别与同期呼吸道疾病的月、季发病人数进行单相关分析,公式:

2.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季节分布特征

呼吸道疾病病例共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气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上感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15.5%,支气管炎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27.5%,肺炎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57%。逐月分布如图1所示,上感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131、107、162、128例,分别占上感总发病人数的24.8%、20.3%、30.7%、24.2%,从上上数据可知夏季与冬季为多发季节,春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8、9月多发,5、10月为低发。支气管炎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412、186、172、166例,分别占支气管炎总发病人数的44%、19.9%、18.4%和17.7%,可知冬季为多发季节,秋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1、2月多发,7、10月为低发;肺炎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748、388、354、454例,分别占肺炎总发病人数的38.5%、20%、18.2%和23.3%,同样可得冬季为多发季节,夏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12、1月多发,5月为低发。

从以上分析可知,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仍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为其多发季节,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发病人数还要多,冬季次之。

3.呼吸道疾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3.1上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从图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上感在冬季一月份发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兴县的最冷的月份,这说明在冬季低温是影响上感的主要气象因子。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上感发病人数减少,分析春季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气温在15-20度之间时上感与气温变化负相关。上感在夏季与湿度呈正相关,从表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随着湿度上升上感发病人数增加。在秋季上感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从统计资料中显示在秋季湿度小于60%时上感的发病人数明显减少。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上感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是湿度,而且上感与湿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在湿度上升会导致上感的发生。

3.2支气管炎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支气管炎在冬季一月份发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兴县的最冷的月份,这说明在冬季低温是影响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春季支气管炎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从表2与有关统计资料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气温在15度以下时支气管炎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通过对表1与表2的资料数据分析得知,在夏季支气管炎随着气压的上升发病人数增加。在秋季与极端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秋季极端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对支气管炎的发病均有明显的影响。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支气管炎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与气压,就每个月来说支气管炎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这与马玉霞、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支气象管炎与气温、气压的相关关系一致。这说明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均会导致支气管炎的发生。

3.3肺炎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肺炎在秋冬季没有与之相关的气象因子。从表1中可知,在春季肺炎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从表1与表2中可以看出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说明在春季降水量偏少,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均有利于肺炎的发生。从表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夏季肺炎与湿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在夏季湿度上升有肺炎发病率上升。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肺炎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与气压,就全年来说肺炎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这说明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均会导致肺炎的发生。

4.结论

(1)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为其多发季节,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发病人数还要多,冬季次之。

(2)湿度、温度、气压、降水是影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这与董蕙青、字春霞[8]分析的南宁市呼吸道疾病预测研究一文中的影响一致。

(3)上感最易在湿度上升时发生,支气管炎最易在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发生,尤其是在春秋两季表现最为明显;

(4)肺炎最易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发生,这与马玉霞和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肺炎的气象发生条件一致。在春季降水量减少也容易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宏青,陈正洪,肖劲松,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气象科技,2001,29(2):49-52

[2]宋文燕,刘新华,呼吸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分析与预测,中国医院统计,2006,9(2):81-83。

[3]马玉霞,王式功,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6):462-464。

[4]李永红.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居民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董蕙青、字春霞等,南宁市呼吸道疾病预测研究结论一致,气象科技,2005,33(6):559-564

[6]苏斌,季节变化和气象要素变化与呼吸道疾病关系及预防措施初探,广西气象,2004,25(2):27-28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篇2

【2017年春季疾病预防主题班会一】

最近一段时间,流感在学校大范围传播,影响较为严重。春天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是各种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能使学生对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作一了解,以便学生有效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从而使学生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成因

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适应外界变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趋于活跃,就容易患病。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主要途径有:

(1)飞沫传播:当学生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唾液飞沫、空气飞沫将病菌传播给他人。

(2)灰尘传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拧鼻涕。

这些脏物干燥后,病菌就夹在灰尘中随空气到处飞扬,结果被健康人吸入就会感染。

(3)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

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这是病菌就有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四、预防传染病的注意点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学生应学会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教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2017年春季疾病预防主题班会二】

一、主题班会的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二、主题班会活动准备:

1、提前安排主持人,布置活动步骤。

2、提前安排参加活动和讲故事的同学。

3、课前在黑板上写上健康快乐生活

三、主题班会的过程:

1.有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开场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由冬寒向夏热过度的时期。春天气候往往变化无常,一会儿是阳光普照,春风送暖;一会儿又是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故有人把它称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每到春天,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心脏病、精神疾病等,一时之间众症齐发,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那么,我们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预防疾病呢?

2.表演小品《体育课》

3.看完小品后同学们谈谈自己平时的做法。

4.表演的小品《COOL》

5.春季防病三招:

①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譬如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②调节情绪。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