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建设方案(收集5篇)
厂区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封闭式高层气化厂房;通风方案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1引言
气化厂房属于甲类厂房,厂房内的工艺生产合成气中含有CO、H2等燃易爆气体,一般为敞开式框架建筑,但在北方严寒地区,由于冬季室外温度很低,为满足项目安全生产及工艺竖向操作的要求,很多厂房设计成全封闭式高层甲类厂房;为保证厂房的安全生产及事故状态有害气体的及时排放需设置机械通风,由于有害气体(CO、H2等)要求通风换气量大且对风口布置有较高要求的特点,合理的通风方案对于建筑层高及工程造价有较大的影响。
1.2工程概况
本气化厂房为封闭式厂房,位于北方严寒地区;厂房主体结构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四周采用夹心彩钢板围护,建筑占地面积约3500m2,总建筑面约为15660m2,共10层,建筑高度63m。气化厂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含有CO和H2以及少量的H2S、CH4等易燃易爆气体。
1.3通风换气量的确定
根据《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简称《化工暖规》)HGT20698-2009第5.1.6条规定:“稀释通风量应根据有害物质的放散量和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按本规范附录B计算确定。当缺乏计算数据时,按照规范附录C、D换气次数进行计算”。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有害气体的释放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害气体全面通风量通常是按照换气次数确定的,其排风量计算公式如下:
G=n.V=n.S.h(1.3-1)
式中:
G:全面通风量,m3/h
n:换气次数,次/h
V:房间的体积,m3
S:房间的面积,m2
h:房间的高度,m
由于主要有害气体为CO和H2,根据上述规范附录查得换气次数如下:
表1放散化学物质车间的换气次数
根据《化工暖规》第5.6.3条的规定:“事故通风,宜根据工艺通风设计要求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应该小于每小时12次/h的换气量”。
综合上述因素,厂房通风量按15次/h考虑,由于H2的密度比空气轻而CO的密度比空气重,考虑到气化厂房为生产热车间,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简称《暖规》)GB50019-2003第5.3.11条的规定综合考虑,厂房各层均设置上下排风,上排2/3即换气次数10次,下排1/3即换气次数5次/h。
1.4排风气流组织方案
建筑物全面通风吸风口的布置在《化工暖规》5.6.1强制条文规定:“1)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2)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0.3m;3)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在实际设计中,结构最小的次梁一般都有0.3m高,此外纵横交错的主次梁将房间分隔为若干个#型的空间,如何满足规范要求避免气流死角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费用是实际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之一。
1.4.1方案一
为满足规范对排风口及排风量的要求,按照常规做法:由1.3节确定的总排风量G(Gs+Gx)上下排风,上排2/3(Gs)即换气次数10次,下排1/3(Gx)即换气次数5次/h。
Gs=10.S.h(1.4-1)
Gx=5.S.h(1.4-2)
式中:
Gs:上部排风量,m3/h
Gx:上部排风量,m3/h
S:各层房间面积,m2
h:各楼层高度,m
图1.4-1图1.4-2
风口布置见上图1.4-1:下部排风量Gx由直接安装在每层外墙下部的下排风机承担,吸风口下缘距室内地面距离小于0.3m即可;上部排风量Gs由上排风机承担,通过风管连接,在建筑结构每个#型空间区域内设置吸风口,且吸风口上缘距楼板间距小于0.1m。
此方案为通风的常规做法,但对于本项目不是很合理。由于排风量很大,导致风管的断面很大,通过实际计算风管干管的断面高度需要0.6m~0.8m。故建筑层高需考虑风管至少600mm的安装高度,否则由于建筑层高的限制以及工艺配管的空间要求,风管布置很难避让工艺管道,而楼层增加600mm以上的高度对高层甲类厂房来讲无疑会增加工程费用。
1.4.2方案二[4]
方案二主要通过对上述方案一的优化得出的(见图1.4-2):假设在房间上部设一分界界面(假想分界面),其标高与主梁底标高齐平,将方案一中的上部排风量Gs分成两部分(Gss和Gsx):Gss为假想分界面以上部分的排风量,通过风管连接风机承担,风管支管在每个#型空间区域内设置吸风口,且吸风口上缘距楼板间距小于0.1m;Gsx为分界面以下部分的排风量,该部分排风量由布置在主梁底的外墙风机承担,风机不接风管。下部排风量Gx与方案一相同,由布置在外墙下部的下排风机承担,吸风口下缘距室内地面距离小于0.3m即可。
此方案为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满足了规范对排风口及排风量的要求。由于风管承担假想界面以上部分的通风,故使得风管断面高度降低,降低了风管的安装空间及对建筑层高的要求;相对于方案一,建筑层高下降、节省了部分工程投资费用,但风管干管断面高度仍需要0.3m~0.4m。
1.4.3方案三
考虑到H2密度极轻且气化厂房为热车间,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在对比分析方案一、方案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种可行的优化通风设计方案简化通风系统:在各个主次梁围成的#型区域的四个角落分别设置一个300mX300m或200mX200m的栅格,这样避免了#型区域的气流死角,从而使气流上下贯通,同时在屋顶设置屋顶风机。房间下部排风量Gx仍然由布置在外墙下部的下排风机承担,吸风口下缘距室内地面距离小于0.3m即可。上部排风Gs与方案二类似分为两部分(Gss和Gsx),即假想分界面以上和假想分界面以下两部分。假想分界面以下部分仍由各层布置在外墙主梁底的轴流风机承担,而屋顶风机承担所有楼层假想分界面以上区域的排风量(见图1.4-3)。
此方案保证通风量的同时避免了气流死角,也可以较好的满足规范对风口的,对建筑层高无其它增加,大大节约了工程费用。
图1.4-3
结语
封闭式高层气化厂房通风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厂房的生产安全及工程投资费用,笔者结合几种不同的通风方案,提出一种可行的优化通风设计方案简化通风系统,减弱对建筑层高的要求,可有效的节省投资,但需与土建专业密切沟通与配合,对其它类似项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通风方案需经有关消防部门审批。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GB50016-2006
[2]、《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GT20698-2009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GB50019-2003
厂区建设方案篇2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发展促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原则,加强各项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做好企业安全工作和创建安全单位工作。围绕我厂治安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理的水平,确保生产秩序的顺利进行,努力为职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四个思路是:一、以高昂的精神,科学的手段,创新的意识,超负荷的工作,使保卫工作适应公司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把公司的防火工作列为保卫工作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加强检查整改力度,落实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三、全方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制防措施,强化责任追究,与经济利益挂钩,法律面前无人情。四、强化通过“打防结合”的常抓不懈,物资流失现象有根本遏制。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结合的工作思路,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2、完善厂区安全防范体系,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实现全年厂区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3、进一步加强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好各项治理防范措施,建立企业与管辖片警“110”报警系统,集中整治厂区及周边治安环境,降低治安案件发案率。
4、建立信息收集网络体系,做好信息员培训工作。加强厂区基础防范工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严密性。
三、具体措施:
保卫科从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个角度”入手,全方位抓好内部治安防范防火工作。加强公司生产保卫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管理从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的方针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加强公司要害保卫工作。
1、职工食堂窗户安装铁护栏,机加车间外部、运输科、供应科外部建立防护墙,供应科仓库门窗按要求重新更建,并按设明暗两道锁,有微机的单位、部门增设了明暗两道锁,放射性源库安装了报警器,对放射性源重新建立了档案,从使用、保管、运输、储存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放射性源的安全。
2、加强保卫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安全思想教育,重点做好纪律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保卫人员素质,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监督制约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保卫人员及其它门卫人员的督查,促使他们文明值勤,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3、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一切危害人身安全和单位安全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
4、加强厂内治安环境建设:
(1)、抓好厂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大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稳定。
(2)、落实好安全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加强厂区巡逻检查值班制度,隐患整改和事故汇报制度。保卫人员做到,有警必接,闻警必行,防止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
(3)、加强门卫管理,强化门卫值班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和车辆管理,做到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做好厂区出入厂门制度和携物出门查验制度,确保资产和员工个人财产不发生丢失、被盗。
(4)、财务室要落实好值班值宿制度,避免出现漏岗、空岗情况的发生。
(5)、调解处理好厂区内部发生的治安纠纷,维护好厂区区的整体安全。加强员工管理,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6)、加强对员工的饮食管理,把好食品卫生进货关,就餐环境卫生关。
5、做好厂区安全防火工作,消除火险隐患
厂区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污水处理城市污泥处理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4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用水量不断增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快速增加。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年排放量为310多亿吨,2000年达到620亿吨,大量废污水排放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各地都加快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属于公益性的建设项目,本身也是一项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成运行后有利于减少城镇污水中有害物质排放,减轻城镇废污水排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运行过程中也会排放尾水、产生恶臭和污泥等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有别于其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如何识别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近几年完成的广东省市某市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特点,探讨了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项目背景情况
某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该市某区是该市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制造业中心的雏形凸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家电、电子、摩托车、化工等支柱产业,但区内尚无一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区内河涌,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为此,该市拟建设污水处理厂,首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远期设计总规模为25万立方米。
2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1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其运行成本,选择合理,可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恶臭、污泥、尾水污染问题等得到妥善解决,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因此污水处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对厂址选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明确的选址意见。厂址选择合理性论证应重点考虑以下4个方面。
(1)厂址选择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当地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2)厂址应位于饮用水源地下游,并应设在城市工业区、居住区的下游。为保证卫生要求,厂址应与城市工业区、居住区保持约300m以上距离。(3)厂址应选择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4)结合污水管道系统布置及纳污水域位置,污水处理厂选址宜设在城市低处,便于污水自流,沿途尽量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在该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缘,与高新区之间有一条高速公路隔离,厂址距离居民区、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较远,并位于饮用水源地下游和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且附近水网发达,有多个河涌经过,有利于污水处理厂排放尾水。从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厂址选择基本合理。
2.2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目前我国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氧化沟、A2/O、活性污泥法、SBR及其变型工艺等。这些处理工艺都较为成熟,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处理工艺本身不作为环评的研究重点。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根据纳污水体的功能要求和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选择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比选分析,分析拟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否合理;还要根据对同类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进行类比分析,论证其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然后,按照选择的工艺路线,列出各工艺段污染物去除率,并根据工艺参数对达标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尾水中各污染因子是否达标;从环境角度综合评价,提出推荐方案。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要求较高,对COD、BOD5、SS、TP、NH3-N、TN的去除率分别要求达到80.0%,85.7%,90.0%,81.8%,73.3%和50.0%以上。根据该工程设计进水水质与出水水质要求、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工程设计提出了改良A2/O工艺、Unitank工艺及BAF生物滤池3个比选方案。3个方案均能达到该工程要求的排放标准,方案三除磷效果较差,须采用化学除磷,而化学除磷耗药量大,污泥产量高,从出水水质稳定性和保证率方面看,方案一和方案二优于方案三;方案一采用紫外线消毒,方案二采用氯气消毒,氯气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事故风险,从尾水消毒的工艺分析,方案二对环境的影响比方案一和方案三大;方案一占地面积大,方案二较小,方案三最小。结合项目所在地环境背景情况,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分析,方案一对环境影响比方案二和方案三小,故推荐方案一,与工程设计选择的方案一致。
2.3尾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厂区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高井热电厂,体型,景观,艺术设计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people'sspirituallife,thetraditionalindustrialbuildingsurfacehasbeenunabletomeetthedevelopmentrequirementsofnowadays,BasedonthecontinuationoftheBeijingGaojinggasturbineplantbiddingproject,startingfromthemainbuildingblocksystem,theannexedesignandlandscapedesignandthebuildingartdesigngivetheexplorationandanalysis.Thisdesignisnotonlybeautifytheenvironment,butalsogreatlyimprovetherationalityofthelayoutofthewholeplant,withaconvenientandcomfortableworkingenvironmentforthesestaffsandprovideareferenceforthesimilarpowerplant.
Keywords:Takaithermalpowerplant,shape,landscape,artdesign
中图分类号:[F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概况
北京高井热电厂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全资电厂,地处北京市西部的石景山区与门头沟区交界处,总装机660MW,始建于1959年。高井热电厂至今已运行了50年。为落实北京市发改委要求,最大限度提高机组供热能力,本次投标拟扩建三套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工程初步定于2013年底投产。
我院参与了此次方案投标的设计。
2.设计创新理念和优化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也在不断扩张,电厂庞大的建构筑物及特定的形象必定对城市的景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打造与当地生态园林城市相融合的去工业化景观电厂设计方案,力求电厂与城市和谐共处,是我们努力探求的方向。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和满足环保要求,我们在本电厂设计提出如下具体的优化措施:
1)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设计思想,采用超前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及手段,结合去工业化设计要求,把高井电厂的建筑设计与城市景观紧密联系起来,打造与当地生态园林城市相融合的去工业化设计方案。
2)严格控制用地指标、减少建筑面积、缩小建筑体积、降低工程造价,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力争领先国内同类机组水平。
3)充分利用厂房建筑空间,将使用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分散设置的辅助车间和用房,整合布置在一起,既方便内部联系、便于集中管理,又可以减少辅助建筑数量,节省建筑交通和卫生等辅助面积。
4)建筑物装修因地制宜。外装修美观大方并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无人值班的建筑内装修以简单实用为原则,有人值班的场所,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适当提高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主厂房建筑设计
主厂房由汽机房、集控楼、锅炉房、GIS及各变电器房组成,各功能房有各自的空间需求,建筑设计需要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上,营造出让人过目不忘的主厂房建筑。为塑造大气、优美、新颖的建筑形象,使之成为厂区及城市周边区域内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在总体方案设计中,做出了三种比较方案:
3.1方案一:
图1投标推荐方案全厂鸟瞰图
方案一主厂房以具有北方气质的“磐石”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以黑、白、灰色石材为设计元素,结合各功能房间的净空要求,形成以汽机房为体块主轴、锅炉房及变电房为体块组成的建筑形态,体块间高低错落有致,既丰富了建筑形态,又提供多变的活动空间与停留空间;厂房采用全封闭设计,把变电器、汽轮机、锅炉等主要设备包裹在建筑表皮下,再利用百叶格栅、窗满足设备的通风要求。色调变幻的大片石材与玻璃、透气格栅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塑造出丰富的建筑立面;60米高的烟囱采用半透明彩色玻璃包裹,与下部的石材体块形成强烈对比,使之成为厂区的景观视觉焦点。
3.2方案二:
方案二主厂房由简洁大气的体块构成,主立面由排富有韵律的柱廊组成,斜挑飞出的屋檐与微微侧倾的主厂房体块形成动势呼应,红色与蓝色的体块对比又富有和谐统一的美感,外部包裹的具有中国风的纹理彰显出大唐企业文化的特色。整体构图唯美大气,色块、材质的合理搭配使整个建筑物活泼耀眼。
3.3方案三:
方案三根据各个空间的功能需求,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将厂房设计成为简洁,大方,与环境紧密结合的建筑形体,使之成为厂区及周边的标志性建筑,本设计采用以下设计手法:主厂房以片墙的手法来统一过多的功能体块,同时又对建筑进行了大体的分割,形成垂直向与水平向的分隔,在立面上片墙的出现使得立面变化更加丰富,产生更多的光影变化。
厂房采用白色的面砖做为主要材料,整个建筑都呈现的是一种纯净的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做为衬托,使建筑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同时还采用了玻璃幕墙及格栅两种材料,形成虚实对比,使建筑更加有韵律感。厂房采用全封闭式的设计,将变压器,燃机机,锅炉等主要设备隐藏在建筑表皮之下,通过格栅,屋顶采光,通风等手段来满足各设备的工作需求。
厂前附属建筑设计
图2新建办公楼及河涌改造景观透视图
厂前建筑由综合办公楼、综合服务楼、地下冷冻站组成,其中综合办公楼为6层,综合服务楼为7层的宿舍及2层的餐厅与多功能厅。
该区与主厂房以及附属生产区通过道路及绿化庭院分隔,层次分明的绿化隔离带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安静,靓丽整洁的区域,并对该区域的使用功能进行分析及优化:经东北角进厂公路进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优美的椭圆水池统领的文化广场,通过建筑物与景观空间广场的相互交错,厂前空间序列逐步展开,配合园林绿化、水景、建筑小品的巧妙点缀,为进厂人们提供了一条有趣且丰富的视觉线路。
综合办公楼与综合服务楼组合设计,两功能间互不产生干扰,又有方便的联系。建筑中部为观光电梯间,服务区域功能分区更加合理,通过适当增加室外绿化面积,合理组织停车场地与道路交通的关系,令厂前服务区域空间疏密有致,开合有度,与环境更加协调。风景优美的厂前区将成为对内管理和对外联系的中心枢纽,也将成为展现优秀企业形象的靓丽窗口。多功能厅屋面设置了屋顶绿化草坪,可设置咖啡小桌等室外设施、增加员工的交流空间;住宿楼屋顶上设计了光伏发电装置,试整个建筑体成为真正的“绿色建筑”。
厂前区的景观设计还与厂外河道柳岸的景观进行统一的考虑,使厂区的景观与厂外环境融为一体。
5.厂区建筑的去工业化设计设想
以往的电厂设计是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对环保的投入及对周边环境的考虑不够重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如何改善人们对工业建筑特别是电厂建筑的不良印象,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发电厂的运作和人类与能源的依存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参考国外电厂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把高井电厂建设成开放的环保的旅游型电厂,在厂区的发展用地建立电力科普馆,向公众展示电厂生产过程及先进设备,环境保护的设施,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实例,介绍当今各种清洁能源,向公众推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城市广大中小学生的电力教育基地,实现“经济型—环保型—旅游型电厂”的建设理念,强化了大唐集团追求绿色电厂的企业形象。
厂区建设方案篇5
关键词:发电厂;工业建筑设计;当地文化;艺术品;建筑风格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271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141-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070
1概述
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的电厂专注于生产,给城市带来污染,破坏城市景观;过去,工厂在设计时常常忽视了其与城市的融合问题,而导致电厂与城市设计脱节。
神华江西国华九江煤炭储备(中转)发电一体化工程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本工程规划建设规模为电厂装机6×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煤炭储备(中转)400万吨/年;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电厂安装2×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安装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在该电厂的方案投标中,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通过广泛搜集工业设施、电厂景观设计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系统地归纳总结出工业设施景观化的设计原则与具体设计手法。运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借鉴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格式塔心理学、形式美理论、场所精神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这些理论结合工业设施景观化设计原则与手法的具体框架,为此次设计构建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围绕“建设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电站、打造长江沿岸现代工业艺术品”这个中心主题,体现“浓郁的江南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强烈的国华特色,卓越的指标特征”这四个方向,开展深化设计。
2主厂房建筑设计方案
2.1主厂房建筑方案一
建筑风格及特点:主厂房建筑设计中,通过九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进行提炼,攫取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进行现代的重新组合设计。汽机房以素白为底,局部采用马头墙、景墙与横条窗框,锅炉房采用坡顶造型与马头墙式封板,通过黑、白、灰在烟囱、冷却塔、汽机房、锅炉房的巧妙运用,在不增加造价的同时塑造简约、大气的形象,营造出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现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气质。
2.2主厂房建筑方案二
建筑风格及特点:江西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以其迷人的秀姿吸引了历代名人高士、杰出人物在这里驻足,秦皇汉武亦步入其中,两千多年来,文人墨客为庐山吟唱出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方案二整个厂区设计以其独特的九江特色方式融会在具有地域特征性的自然美之中,与美学价值、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突出了“现代工业艺术品”这个主题。主厂房呼应当地文化特色,锅炉外立面隐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跳跃的水带从锅炉顶飞泻而下,为呆板的锅炉立面带来活力。汽机房造型像行进在长江之中的舰艇,气势恢弘壮观,建筑底部蓝色托体的运用,象征能源的生生不息,也具有长江之水的意象,给整个“舰队”带来了生机。
2.3主厂房建筑方案三
建筑风格及特点:九江之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长江之浩瀚,山峦之秀丽,共同构建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主静,巍然不动,水主动,蜿蜒流淌。方案三的主厂房设计就脱胎于这山水灵感。蜿蜒美丽的山脊线、清新平静的江水面共同组合成这一极富特色、张力十足的建筑物。
本方案以蓝色压型钢板作为主立面材料,以钢架+铝板的形式构建外框架,辅以深灰色面砖映衬的底色调,使建筑典雅大方、动静结合。在诠释江西山水的同时,以现代的设计感营造出现代工业艺术品的特质。
2.4主厂房建筑方案四
建筑风格及特点:以大小不一的方形孔洞为基本单元,使之排列相对规整而又整体变幻,将六个巨型建筑立面连续统一的变幻,而六个单体立面又各有不同,如同巨型LED屏一般反映企业文化。
通过金属板材上的大小开孔组合,构成了规整统一而又变化万千的立面形象,同时也使整体建筑形象既有变幻的雕塑感又不失工业感。
在前面相对低矮的厂房立面使用渐变的方窗,下大上小,配合功能使用的同时,使之视觉上有一种逐渐消隐的感觉,同时与上部巨型的肌理相映衬。
2.5主厂房建筑方案五
建筑风格及特点:在高耸的锅炉房外表皮上竖向结构构件上,选用了斜向支撑柱,并与水平梁系共同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菱形结构体系,并依据底层结构柱受压力较大、向上受压逐渐递减的特点,将结构柱的截面尺寸按此规律逐渐向上减小,既节省了材料降低造价,又丰富了建筑立面的层次,工业艺术品的韵味大大增强。
横卧在锅炉房前的汽轮机厂房,建筑体量承水平向延伸,因此建筑表皮也才有了横向的装饰线条,同时在屋顶上采用了与周边冷却塔体量相应和的曲线,加强了建筑间的对话与映衬。
3厂前区设计方案
3.1厂前区建筑风格及特点
厂前区建筑设计通过对九江魍趁窬咏行提炼,结合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进行现代的重新组合设计。利用白色调外墙面,搭配马头墙及深灰色压条,营造建筑物高低错落的形体,使全厂建筑色调协调统一,掩映在周边的河山景致中。通过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的时代气息,阐述厂区对环境和人文的关怀。
3.2厂前区规划设计
厂前区的规划设计,借鉴江南水乡的园林意象,营山理水辟地造园。保留厂前区主入口的两座小山作为前景,道路在两山间穿入园区,营造人车分流的格局,便于园林广场的使用。建筑群体布局以综合办公楼为园区核心,宿舍、招待所、食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在周围环绕,以风雨廊道廊相接,转承起合,互为依托。空间层次丰富,建筑化整为零,围合成形态各异的庭院,相互借景。景观规划上巧妙利用基地内现状的水塘,结合地形将水系引入园区内,蜿蜒溪流与浅水莲池在建筑的空隙间静卧,映照了江西民居建筑的灵气。
3.3厂前区视线分析
在设计电厂景观时,十分注重厂内景观与厂外自然景观的渗透与和谐,充分利用了厂外自然风光,将电厂放到大环境中来综合考虑。厂前区五栋建筑半围合成L型建筑群,将良好视野区域集中在南向,也就是建筑群的主朝向,优化了厂前区的朝向。另外,经过景观规划,南部的水塘作为景观水景,营造优良的办公、作业、居住环境,丰富了电厂内部的空间感受,也极大地改善了视觉环境,而北面的山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冷却塔底部的噪音影响,同时丰富了厂前区朝向北面的视线效果。
4绿地系统设计
4.1因地制宜
厂区的绿地规划设计有其独特的一面,因此在设计时优先选用抗污染能力强、耐盐耐酸甚至对污染物有吸附作用的植物。考虑到本项目位于华中地区,在配植时根据日照、空气、水分等信息,合理布置植株。
4.2生态可持续
绿地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植物也是在生长中变化的。为此,将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进行搭配,组成厂区内较稳定、和谐的生态环境。
4.3景观组合
项目着重于优化建设成本及占地面积,因此在景观组合时,把景观设计的重点放在远近结合,局部成景。也就是通过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有机组合,使得在较小的区域内产生层次感。另外,通过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搭配,组合出丰富的园林景观形态的同时,营造出四季分明的感觉增加自然的美感。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