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处置方案(整理2篇)
医疗垃圾处置方案范文篇1
不久前,湖南省高院通报一起典型案例:法院一审认定有140多吨医疗废物和医疗垃圾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一个隐蔽的农家小院内,被犯罪分子仇某等人碾碎后,销售给其在河北廊坊等地的“下线”。这些从多地不同医院流出的肮脏的医疗垃圾包括输液袋、尿袋,夹杂着医用手套、棉签甚至注射器和针头,而加工后成品为难以辨认的塑料颗粒蓝丙料―――制作塑料制品的原料。此案共有来自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等地的12人因“污染环境罪”获刑。
想想都感到可怕!“医疗垃圾”竟随意“变身”成再生塑料,而这些再生塑料又可能会变成孩子手里的玩具、市民餐桌的碗筷……一旦造成污染,后果不堪设想。正因如此,此案一经曝出,又再次让民众绷紧了神经。很多人不禁要:医疗垃圾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医疗垃圾处置到底哪一环节出了漏洞?
医疗垃圾“变形记”
毋庸置疑,医疗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如果没有科学的回收机制,其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也因为这样,医疗垃圾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废物中的“1号危险废物”,可见其危害之大。而根据国内的一些文献显示,上世纪70年代,国内曾发生过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情。这些,都是医疗垃圾可能潜藏的危险,不得不引起重视。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对医疗垃圾的禁令频频,可医疗垃圾黑市却依然屡禁不止。
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杨柳村村民仇某家的后院内,几个戴着手套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成堆的医疗废物进行分拣、粉碎。当这个“黑作坊”被警方和环保执法人员发现时,院里正堆积着散发出刺鼻气味的医疗废物,从一些医院流出的输液袋渗出的药液在地面随意流淌,有的输液袋上还有未来得及拔下的针头、针管,针管上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
“黑作坊”有人对执法人员供述,他们从废品市场零星收购医疗废物,经过初步人工分拣、清洗、粉碎等工序加工,再出售给下线牟利,这些东西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原料。民警调查发现,罪犯仇某与“合伙人”霍某在未取得任何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仇某位于古培镇杨柳村的住房后院开作坊,并雇用付某等人加工。作坊加工医疗垃圾与废物,基本不经过消毒处理。有办案人员说,这类作坊为了多挣钱,连感染性医疗废物如一次性注射器都拿来破碎后作为废塑料出售。有作坊工人交代,他们加工的原料中甚至曾有做透析用的尿袋,有的里面还存有病人的黄色尿液。他们加工的“产品”收购价格大约每吨2000元,分拣、清洗、破碎后,在河北廊坊的塑料市场可卖到每吨近5000元。因为利益空间可观,参与者甘冒风险。
受访执法人员说,在汨罗这个“黑作坊”下游,河北廊坊人高某等人是“大主顾”。这些人之间的交易,一单少则几吨、十来吨,多则几十吨。危险的塑料医疗废物和垃圾从湖北、湖南流入河北后,就被加工成了颗粒状的“蓝丙料”―――蓝色PP再生料。至此,执法人员就很难再查到这些物质的最终去向。它们可能成为塑料管材原料,也可能成为在文化、娱乐、食品、医疗、材料、居室装饰等领域应用很广的“高透材料”,这令执法者深感揪心。
仇某等人将140吨医疗废物销往外省,形成“黑金链”。这些医疗废物来自于湖南湘潭、株洲、衡阳、郴州及湖北远安县、襄阳市等地医院,且绝大部分为公立医疗机构,很多还是三级甲等医院。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由于相关人员为了从中谋利而不择手段,但也逃不开医疗机构负责人管理不严。
事实上,类似倒卖医疗垃圾的案例并不鲜见。去年年底,南京市就侦破了“首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现场查获医疗废弃物13.5吨,实际查实嫌疑人收购、倒卖医疗废物3000多吨,涉案价值4000多万元。侦查过程中,发现内幕触目惊心:成堆的医疗垃圾,包括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等,被犯罪嫌疑人回收后,经过简单分类和压缩,便被倒卖至宿迁、浙江等地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就被黑心厂家用来生产仿冒品牌的塑料玩具、餐具等。
“1号危险废物”处理不当危害大
医疗垃圾处理“不走正道”,形成跨省黑市,每次的故事情节基本一样。
实际上,对于医疗垃圾,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要求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严格监管,建设集中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加工医疗废物。但遗憾的是,法规的善意之光并没有完全照进现实。那么,为何对医疗垃圾的禁令频频,可医疗垃圾黑市却依然屡禁不止呢?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或许才能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根据一次次的探讨,这背后可能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一则,是一些医疗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为了眼前的利益违背了职业操守,在各大医疗垃圾黑市的背后,往往都有医院的工作人员。二则,是监管部门以及多头管理等造成的,医疗垃圾清运、处置等环节的监管,还是存在一些漏洞的。此外,医疗垃圾在医院内是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出了医院的门则属于环保部门管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衔接上的问题。
“医疗垃圾不妥善处置的危害极大。”本刊医学顾问团专家、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介绍,所谓的医疗垃圾,准确称呼应为医疗废物,主要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按照分类,共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五大类。这其中包含了针筒、针头、棉签、纱布、药瓶、输液袋、手套、尿杯、各种导管、各类敷料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东西等等。“像病人化疗后使用过的药瓶、检验科用的试剂等属于化学性的医疗废物,这一种类的医疗垃圾一般是用红色塑料袋进行装置;而作为医院最常见的感染性医疗垃圾,例如和病人体液相关的棉签、敷贴、棉球、血糖试纸等都是放在黄色的专用包装垃圾袋中;而另外一种像刀片、玻片、针灸用过的针头、薄一点的针剂药瓶等损伤性医疗废物都要放入专门的利器收容盒里。未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只要求采用符合规定的分类袋进行分类收集,不要求消毒;而被传染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如传染病病房、发热门诊等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及及时密封。”
确实,相信不少人去医院总会在各个楼道、病房看到摆着用颜色不一塑料袋装着的垃圾桶,甚至连护士推的治疗车上都有各种不同大小的收纳桶。之所以医院里会有这么多不同颜色大小样式的垃圾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不同类型的医疗垃圾。
据专家介绍,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如果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场,则重要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如果与生活垃圾混装焚烧会产生黑烟、恶臭,其中含有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并且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如果将一次性塑料垃圾随意填埋,要花几百年才能降解;医疗垃圾还容易变质,孳生蚊蝇,病原微生物通过蚊蝇传播疾病。此外,由于医疗垃圾用品都是直接接触病人的,每支注射器、每条输液管都携带着成千上万的病毒,所以也容易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以艾滋病为例,现在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
让医疗垃圾“走正道”
其实,医疗垃圾“黑市”存在的“病根”我们都是清楚的,因此“药方”也并不难开。
其一,政府部门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监管,特别是源头监管。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医疗垃圾的源头,一些大医院甚至三甲医院等都贩卖医疗垃圾,不得不说,这其中出现了监管问题。
其二,加大经济制裁力度。要坚决地、从重地打击中间收购与加工者等不法分子,以经济处罚、刑事处罚并施等手段,加大其违法成本。堵死“收购一吨2000元,加工以后卖5000元”的巨大利益空间。
其三,畅通正规处理渠道。医疗垃圾之所以走了旁门左道,完全是因为没有正道可走,或者是正道很不畅通。因此,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增长幅度,适时适度地增加医疗废弃物处置机构的处置能力。支持并发展正规的、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置途径,让医疗垃圾不用走“黑市”就可以流向它们该去的地方!
整治医疗垃圾“黑市”,就要以严厉监管、严格执法切断利益链,从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监管等多个环节齐抓共管,彻底堵住环节漏洞,让医废黑产业无处容身。
医疗垃圾不仅存在于医疗机构,其实也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如果我们“碰”到了医疗垃圾该怎么办?
医疗垃圾处置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相应对策
医疗废物是指由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健、预防以及其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毒性、感染性以及有危害性的废弃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不断改变,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以及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现行医疗机构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安全,避免医院环境的污染,终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性,减少其对人类、社会和医务人员的各种伤害,根据国家的卫生部相关文件发文有关医院应对医疗废物做出相应的管理具体从产生、收集、包装、处置以及运转全程进行密切的管理。
1医疗废物管理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严格的对医疗废物的产生及分类进行把关,做到降低医疗废物的量,节约医疗用品资源,同时减少污染。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开放置,具有损伤性废物应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袋和利器盒应有规定的标识。
1.2经济原因医疗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投入人力、物力的资源,一所中等医院每年大概支付18-20万元的医疗垃圾的处理费,而且此费用逐年上升,因此就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已经是医院的一大负担。在经济利益的角度,医院对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造成影响。
1.3科学处理医疗废物的理念滞后目前医院中一部分医疗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处置认识不够正确,对其概念不清,把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为一体,有的就当作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使医疗废物分类不符合要求或者分类不清楚。使其处置不合要求,造成数量加大,从而使医疗废物管理的难度加大。
1.4医疗废物管理不健全在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中,医院在建筑设计时缺乏有关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设施。根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医院的污水的有关处理,广东省有关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对医疗污水及化粪池的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排入市政下水道,有一部分的医院没有设立焚烧炉,医疗废物未作特殊处理与普通生活垃圾相混淆。这一类的现象在县级医院普遍存在。同时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容器、运送工具、暂时贮存地以及终末处置设施已经缺乏正确的设施或者设施完全不合要求。
1.5相应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监督医疗垃圾督导部门难于有效行使督导职能和责任,履行其相应权利义务,存在相互之间推诿现象。在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完全缺乏监督工作,使医疗废物产生不明、分类不清、运输不好。在管理中从制度建设、人员组织以及检查监督工作等都有一定的缺乏。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没有相应的储存和处置等一系列重要的环节,无健全的专人专项管理和监督体系,因此,一些相关医疗机构对此要需采取对策。
2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做好从根本上完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体系从医疗废物产生的根本基础上做好分类收集把关,必须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所有医疗废物都应放入黄色的废物袋或桶内,对于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培训,保证废物的正确分类处置,其他垃圾一旦放入医疗废物垃圾内后不能再取出。
2.2根据国务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医疗学习培训,特别是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制定明确的责任,进行合理分工,对于医疗废物的严格执行分类,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盛装、明确标识、准确登记和运输。抓好医疗废物的基础工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2.3尽快出台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实施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收费法,妥善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问题进行解决;建议采用“市机关、医疗机构、患者进行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的收费法”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资金的收费来源。
2.4各级医院尽快建立相适应的医疗废物处置的实施制度完善医疗废物的储存、运输体系医疗废物的相应定点储存制度与运输单管制度,使用医疗废物进行密封运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的设备与设施,禁止将医疗废物露天存放,且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的时间不得过长。
2.5建议采用国际上整理的“五联单制”规范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对医疗废弃物交接流程的每个环节就其数量内容等进行严格的登记,防止医疗垃圾不当流向对社会与遗失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另外,按照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相关原则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定期性监督检查,增加检测设施,要加强监测技术,建立关于医疗废物的监管档案。各级卫生医疗的主管机构应派专门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健全各种配套的设备,管理规定、实施规划、规范标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明确分工,规范监督系统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者予以强制性惩罚。
总之,医院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主要场所,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环境安全为主要目的,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和危险废物处理为重点,以建立医疗废物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为主要保障,切实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善我国医疗卫生废物处理的现状问题,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月东.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9.
[2]张屹.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5):154.
[3]梁道宝,李书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2):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