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制度(整理2篇)
病例讨论制度范文篇1
【关键词】神经病学科;病例讨论;教学方式
神经病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不同,它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神经病学的概念抽象,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由于神经病学的内容量大、实践机会少、专业术语多、外加课本中的知识点分散,这导致神经病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难记且难以掌握的学科。我们发现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在神经病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然而,在目前的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还很少用到病例讨论这种方法,特别是涉及到多媒体的病例讨论式教学。
1病例讨论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1.1病例讨论的概念
病例讨论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要先对学生讲授相关的神经解剖学等知识,方便学生对疾病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对疾病的一些书面上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及治疗内容等。对其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重点描述。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病例,让他们思考这个病例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及治疗等内容,选择几名学生讲解他们的观点,最后,再有老师进行评价、总结。
1.2病例讨论的重要意义
病例讨论是一种自由度非常高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要素有:收集病例的准备工作、对病人资料的总结分析、集中讨论病情、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预计病情的发展可能等。病例讨论可以贯穿整个或者部分的医疗过程,它不仅适用于对学生的教学,对进修的医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加快捷地掌握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并巩固他们在神经病学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神经病学医疗文书的撰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病例讨论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医学素质,病例讨论教学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病例讨论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1病例讨论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病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就是脑血管病。在对学生进行脑血管病的讲解之前,需要先讲解脑血管相关的神经解剖学知识,包括大脑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脑血管病的易发部位,以及脑叶、脑干和小脑在人体机体活动中的功能。然后,对书面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包括脑血管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诊断治疗等内容,在学生充分掌握了上面所述的知识后,提供给学生典型的病例让他们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2例病例:
病例1:患者:男,56岁,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后因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治疗,患者在入院前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持物,左脚走路无力等症状,并有加重的趋向。查体结果为:血压154/90mmHg,运动型失语症明显,左侧肢体无力,头颅CT检测显示右侧基底节密度低。
列举了这个病例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了15-20min,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法,然后抽取3名学生讲解他们的病情分析、诊断结果以及后续治疗方法,最后对他们的结论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不足的地方提出改正意见,对做的非常好的方面应着重表扬。这样让他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并对如何治疗脑血管疾病有了一个明确的办法。
2.2病例讨论在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重症肌无力也是神经病科中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不同与很多的神经内科病。重症肌无力的教学是神经内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道问题。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进行病例讨论前,也需要对学生讲解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再提供病例,供学生讨论。
2.3结合多媒体的病例讨论式教学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大医院病例的共通,使得我们的教学不会因为缺少病例而显得空洞无力。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媒体病例讨论式”教学。在教学大纲要求内选择疑难病例或者手术病例进行课程设计,包括病例患者的资料收集分析,集中讨论和诊断,预测病情的发展,手术的风险及难度等部分过程或者全部过程。,并对其进行整理,突出这个病例的特点。向有疑难病症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让他们对课程设计进行指正,然后制作成为幻灯片演示文档,在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使幻灯片具备更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疑难病例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并进行诊断和书写治疗计划书,使他们从中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结束语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讨论式教学方法以病例为根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多媒体病例讨论教学更加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神经病学的知识。总之,病例讨论式教学在神经病学的教学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临床实践和枯燥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神经病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病例讨论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听力学专业;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7-02
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耳、鼻、咽、喉以及气管食管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是听力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听力学专业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相对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听力学专业《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中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以病例为核心的讨论,模拟临床应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耳鼻咽喉科疾病尤其是耳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学会如何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学会临床思维方式,在病例分析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效果很好。现将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根据PBL(problembasedlear-
ning问题学习法)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1],它以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中,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主持人的作用,负责控制病例讨论和分析的时间,简明扼要的讲解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其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其目标是增强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其应用日益广泛。
二、实施步骤
1.课前预习。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中,课前预习很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因此抓好课前预习是重点。我们的做法是提前1周把精心选择的听力学典型临床病例资料和问题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去查询相关参考资料并寻找答案,同时设定一定的要求和激励机制,如纳入平时成绩计算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学习的动力,达到良好的完成课前预习的目的。
2.课中首先展示典型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听力学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学侧重介绍与听力学专业相关的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保健,尤其是与耳聋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以后从事听力康复、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医学基础。因此,应选择一个与听力学紧密相关的临床典型病例,设计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导出本次课的重点。如当我们讲授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时,首先引入病例资料:患者,男性,9岁,发现波动性听力下降7年,听力明显下降2周就诊。2岁时因发现患儿对声音反应较差,仅会讲简单词语,首次就诊我听力中心,附内耳CT检查图。多年来听力呈渐进、波动性下降趋势,近年来听力波动在75~95(HL)之间。双耳使用全数字助听器,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后,现已进入正常学校学习。就诊前和同学玩耍时不慎打了头部,患儿即感听力明显下降,无头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见双耳纯音听阈大于115dB。针对此病例我们提出几个核心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1)初步的诊断是什么?请说出您诊断依据?(2)病史询问是否完整,还需不需要补充询问?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其中听力学检查还需要补充哪些才能确诊?(3)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4)你打算如何进行治疗及干预,干预方法是什么?通过对这一病例和其问题的导入、讨论、提问和总结,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3.解决步骤和时间分配情况。合理的时间分配也是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所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很好的把握讲课的节奏,既能让学生积极的参加讨论,又能让学生通过总结很好的掌握关键知识点。我们的方法如下:(1)病例讨论阶段。先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就所给的典型病案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6~8名学生,设立组长一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简单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有不同意见和相互争论,组长总结讨论意见,这样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也能锻炼团队协作精神。此时老师不予点评,时间占课时约2/5;(2)教师讲授。老师简明扼要的就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等进行讲授,提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该疾病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掌握和理解,时间占课时约1/5;(3)再次讨论、分析病例。再次让学生逐个补充回答相关问题,要求条理清晰,分析合理,对仍有疑虑的问题可举手进行继续讨论,老师同时给予点评和指导,时间占课时约1/5;(4)总结与布置思考题。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或作业,时间占课时约1/5。
4.课后作业的修改与点评。布置课后作业后不能放任不管,而应选择时间对其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巩固教学效果。尤其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误诊、误治病例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避免医疗误诊的发生,就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实施的注意事项
1.病例教学的病例要典型?摇典型的教学病例,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听力学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学侧重介绍耳聋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因此尤其要选择与听力学有关的典型临床病例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听神经病等,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且印象深刻,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听力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以后参与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摇CBS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临床检查结果,更加真实地模拟临床实践环境,唤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病例教学的导入、讨论、小结三个环节[2]提倡采用启发、讨论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避免灌输式教学。务必使课堂气氛宽松、活跃,学生的兴趣高,表现积极。
4.强调课前预习?摇课前预习是否充分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应制定激励机制,如折算成平时成绩,鼓励学生课前充分预习。
四、病例导入式教学的总结
病例导入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具有主动性、互动性、思考性、直观性、整合性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多学科知识“有机”的衔接,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完善[3]。因此在听力学专业的教学中有必要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实践证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讲授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相互结合,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运用于听力学专业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全球教学展望,2003,9(3):62-66.
[2]汪银凤,万光伦.病例导入式教学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安徽医学,2011,2:246-247.
[3]李兴江.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提高普外科临床教学质量.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4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