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大豆播种技术和方法(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5-07-27 手机浏览

大豆播种技术和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播种方式;田间管理

前言: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大豆的栽培技术是其必须要给予重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大豆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实际产量与品质。所以,如何做好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的播种方式及田间管理方法展开粗浅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大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大豆播种方法

P者就现如今在大豆生产上常用的大豆播种方法进行逐一阐述。

第一,窄行密植播种法。目前在国内外的大豆种植上,窄行密植播种法俨然已经成为现如今大豆栽培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栽培方法之一。其实质上就是通过对植株栽培密度的改变,实现缩垄增行,将传统的种植行距60到70厘米改为40到50厘米。而通过窄行密植以后,能够更为合理的布置大豆群体,确保大豆群体都能够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地力,有效的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使大豆出苗更加整齐、均匀。

第二,等距穴播法。在大豆栽培过程中,采用机械等距穴播种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播种功效与播种质量,且出苗之后,大豆苗株距离较为适宜,大豆植株的分布也较为合理,个体生长较为均衡,十分有利于大豆群体的发展,一般来讲,采用等距穴播法较条播法能够有效增产10%左右。

第三,60厘米双条播。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2大豆田间管理

要想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板结的破除工作。我们都知道,在播种大豆以后,如若遭遇暴雨,那么表土势必会形成板结层,进而使大豆的叶子难以出土,轻者会造成缺苗断垄,重者还有可能造成整个豆田的毁坏,需要重新进行耕种。因此,就必须要及时对表土板结层采取破结工作。一般来讲,对板结层进行破结时应该选择雨后表土泛白的时候予以进行,表土太干或者太湿的时候都不适应进行板结的破除。可采取人工锄或者用耙破除,这两种破除方式。

第二,做好大豆的查苗、定苗工作。当大豆出苗以后,必须要对大豆进行逐行的查苗工作。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内的可以在断垄两端留双株;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上的则可以进行补苗或者补种。正常来讲进行补苗工作时,宜早不宜晚,最好是在子叶刚刚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时候,对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点进行,并及时进行浇水。补种也应该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系、根瘤发育,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间定苗时拔去弱苗、病苗、小苗、密集成堆的苗和杂株,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第三,做好大豆中耕除草工作。做好大豆的中耕除草工作不仅能够清楚田间的杂草,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大豆土壤的物理性质,起到保墒防旱,增产、增收的效果。一般来讲对大豆苗田而言,需要进行中耕2到3次,也就是说当间苗之后需要第1次,而当大豆苗长到15到17厘米的时候需要进行第二次,当大豆开花前需要进行第三次中耕。并遵循第一次浅耕、第二次深耕、第三次浅耕的原则。

第四,做好大豆落花、落荚的预防工作。在大豆生产过程中,落花、落荚是普遍发生会发生的问题。而造成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发育出现失调,大豆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大豆植株群体关照恶化,大豆病虫危害严重,大豆遭遇暴风雨袭击等问题的出现。而相应的预防措施则具体如下:首先,培育并且选用那些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率高的高产良种大豆;其次,对大豆进行细致的阵地,做好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等工作,进而使大豆植株能够积累更为充足的养分,进而降低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再次,做好大豆植株株行的配置工作,从而确保大豆植株始终保持在合理的群体状态之下,进而使每一个大豆幼苗都能够达到健康、稳定的发育、成长;最后,严格根据大豆的生育特点,在大豆花荚期旱时进行合理的灌水,在大豆花荚期涝时及时进行排水,并且定期喷施大豆生长调节剂,进而减少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办法展开了粗浅的探讨,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给广大同行以及农民朋友们,在今后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让人们将大豆生产的重点放在播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之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达到高产大豆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志.大豆高产高效四项关键技术[J].新农村.2010(07)

[2]丁晓云.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在吉林省举行启动仪式[J].现代农业装备.2009(05)

[3]2009年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启动[J].北京农业.2009(17)

[4]张国星,张福安.“四改一增”大豆高产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8(08)

[5]胡启山.大豆高产话三巧[J].农家科技.2007(06)

大豆播种技术和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4-0060-02

在我国,大豆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时间可追溯到许多年前。大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广受人们欢迎,而大豆的种植方法也从我国古代就流传了下来。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豆的种植技术也在逐步改进。传统的生产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种植者必须要引进并掌握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将种植技术和方法合理运用于大豆播种及生长过程中,提高大豆产量。

1我国大豆种植现状

大豆最早是在我国生产的,后来传到日本和美国等国家[1]。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广泛栽种了大豆,大豆在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种植面积,并且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主要的作物之一[2]。在国内,大豆产量最高的地区当属东北松辽一带,其大豆产量占据全国年总产量的40%左右。位居第二的则是黄淮平原,其大豆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38%。经调查人员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是国内大豆产量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内的大豆播种时间基本都在4月底至5月初,成熟收获的时间则在9月。河南地区大多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之间完成大豆的播种,并且播种越早,大豆产量就会越高。通常大豆在6月中旬成熟收获,其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土壤条件以及降雨量的影响。假如麦子收割之后土壤的状况较为良好,抑或是降雨适当,大豆就能够提前播种。

大豆种植农户在耕作过程中十分关注大豆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许多人_始探索并钻研大豆的种植技术,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豆的生产效益。目前,我国大豆在种植过程当中不时会受到气候因素或病虫害等影响,并且该方面的管理依旧处于粗放状态,导致大豆产量不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提升[3]。对此,在种植大豆时,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挑选出质量优良的大豆种子,同时引进新型种植技术,促使大豆产量进一步增长。此外,农户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采用科学的运作模式,确保大豆种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常用的大豆种植方法

2.1等距离穴播种植法

该种植法通常用在大范围种植大豆的地域中,通常不会使用在面积较小的种植区内。这是由于该种植法需要用到大量土地,并且对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单位土地面积中的大豆数量少。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该种植方法为了拖延封行期,会专门拉开穴和穴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大豆植株发芽之后,其每一穴植株之间的间隔距离会加大,由此可以增加大豆接收光照的面积,还能实现良好的通风,最终提升大豆的产量。

2.2波浪冠层种植法

该种植法是让大豆植株冠层呈现出波浪一般的状态。这是通过人为的加工,使大豆植株冠层变为波浪形状,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大豆植株的叶子接收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并起到理想的通风效果,促进大豆完成光合作用,进而将大部分营养物质有效保存下来。此外,波浪冠层的种植方法还有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可以在大豆植株生长的后期为其提供优良的光照以及通风环境,以免大豆植株根部的叶片由于光照和通风不到位而出现枯萎甚至腐烂等问题。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可以让植株生长得更为茂盛,提高其产量。

2.3垄上精量双行种植法

该种植方法主要是运用垄上精量双行播种机而进行的。以往的种植方法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距离测量,再实施等距离扎孔,其效率较低,且精确度也不高。而实施了垄上精量双行播种法后,人力成本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节约,并且强化了摆种的优势,使得种子发芽率大幅度上升,进而改善了大豆产量及质量。此类播种方法在我国东北等各大豆种植地区广泛运用,其使用率达到了60%以上,并且正在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被许多大豆种植区科学利用。

2.445cm双条密植种植法

探讨45cm双条密植种植法,就一定要提到垄三种植技术。垄三种植技术指的就是在采用垄作技术进行大豆种植的同时,充分运用3种机械化的技术,即垄体和垄沟的定时翻耕、垄上双条精确播种以及底部深层施肥。45cm双条种植技术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垄三种植技术之上的密植技术,其行距密度刚开始为65~70cm,后来则缩短至45cm,且采用双条密植的模式。人们通常见到的波浪冠层种植法可分为3类,其中间隔有2类品种不同的植株。而这2类植株的平均高度需要具备一定差异,并对其施加剂量不同的肥料,再采用三碘苯甲酸进行化控。

3大豆种植技术的实际运用

3.1种子选择技术

首先,在种植大豆时,必须要挑选出质量优良的大豆品种,以便确保大豆能够顺利种植。在挑选种子时,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情况而定,同时还需考虑到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与机械化程度,把握好大豆生态类型与适合生长的条件,最终优选出最佳的种子品种。大豆对光照和热度都十分敏感,需要种植在光热充足的环境中,因此不能随意引进新型大豆品种,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次,选出大豆品种后,还要进行种子的精选。种子自身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决定其发芽率的高低,此外,还会对后期的苗全、苗壮以及苗齐等情况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会使其实际产量提高20%左右。因此,在种植大豆时,必须要采用选种器或是人工筛选的方法,精选出品质优良的种子[4]。

3.2土地管理技术

土壤条件对于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耕作,不断翻整土壤,以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这样做能够大量消除杂草,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从而保障大豆秧苗得以健康茁壮成长。大豆属于直根系的作物,所以在生长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土质呈上虚下实状态,并让土层始终维持较好的蓄水量,以便于大豆迅速生长。大豆种植需要结合科学理论对土壤进行精耕细整,做好基础工作,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土质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如有必要,还可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辅助生产[5]。

此外,种植大豆还需要挑选出适当的土壤。首先,种植大豆的地理位置一定要选好,要便于灌溉及排水。其次要确保土层足够深厚,而砂土壤则是种植大豆的最佳选择。在进行土质挑选时,不可选择刚栽种过豆类作物的土壤,而要挑选一些种过玉米、棉花、高粱、小麦之类的土壤。若要使大豆全面吸收土壤当中的营养,则可以在秋天翻整土地,让土壤尽快熟化。如果发现土壤肥力开始降低,就要适时添加一些有机肥,并再度翻土,让土质保持疏松。待翻耕完毕后,还要进行适当打垄,提高地块温度,同时让耕作层进一步深化,确保土壤具有抗旱排涝的功能。

3.3施肥技术

在大豆的生长期中,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以便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在施肥时,通常要按照1∶3∶2的比例,加入钾肥、氮肥和磷肥,再结合大豆不同品种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调控。此外,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把施肥深度进一步加深,使得大豆根基更加稳固,从而保证大豆植株可以吸取更多水分及营养,让大豆生长得更为繁茂,同时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6]。

3.4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如果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遭遇了病虫害,则其质量和产量都会大幅降低。因此,必须要针对大豆可能遇到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处理。比如,大豆经常会暴发褐斑病、霜霉病、根腐病、菌核病等,针对此类情况可以采用豆病绝杀剂进行防治。而大豆虫害通常有蚜虫、食心虫、豆天蛾等,农户可以喷洒2.5%敌杀死300~600mL/hm2喷防,此外,还可采用熏蒸法进行植株根部的灭虫。东北大豆高产地区时常会出现灰斑病等,对于这种情况则可以采用70%甲基托布津900~1500g/hm2对种植区域进行喷洒,并确保农药浓度控制在70%之内。

对大豆进行管理时,需要及时除掉田间的杂草,坚决避免草高于苗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当大豆成长到第5周的时候,植株会需要大量的日照、水分及营养,这时如果田间存在过多杂草,就必然会对大豆的生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大豆生长的前期阶段,就要采取人工、机械除草等手段,将田间残留的杂草清理干净,以确保大豆可以正常、顺利地开花结果[7]。

4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种植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十分关键,会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大豆种植的现状,合理采用等距离穴播种植法、波浪冠层种植法、垄上精量双行种植法、45cm双条密植种植法等多种方法,选出高质量的种子,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并对大豆进行施肥和除草,处理好病虫害等问题,以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效益。

5参考文献

[1]任淑荣.中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3):391-396.

[2]徐娜,付东,郝洁,等.我国大豆进口对大豆产业安全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18):327-329.

[3]侯文胜,林抗雪,陈普,等.大豆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4(21):4198-4210.

[4]付占成.浅析大豆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4(9):87.

[5]龙海飞.浅谈大豆的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