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大豆栽培技术(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5-07-29 手机浏览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菜用大豆;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1-18-02

菜用大豆,俗称毛豆,别名枝豆,是以绿色鲜嫩豆粒作食用的大豆。菜用大豆营养丰富、味鲜美,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目前,菜用大豆出口外销及内销都很受欢迎。与适期收获的籽粒大豆相比,菜用大豆生育期短,投资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许多农户的致富途径。为此,笔者将菜用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选地整地

菜用大豆既怕旱又忌涝,因此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6.5左右的壤土或沙壤土。播种前尽早深耕,耕地时要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按照无公售施肥规则,施氮肥60kg/hm2,磷肥105kg/hm2,钾肥150kg/hm2、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75万kg/hm2,耕地后晒垡,然后细耙做畦。

2品种选择

种植菜用大豆需选择早熟、分枝多。南方种一般为有限生长类型、早熟品种,对光照要求不严;北方一般为无限生长类型,晚熟品种。所以,北方种南移,往往提前开花,南方种北移,往往枝繁叶茂,延迟开花,选种时应特别注意。菜用大豆生产可在春、夏、秋3季排开播种,一般春播可在2~3月播种育苗或直播,夏播4-6月,秋播8月,针对不同季节温、光条件、选择适宜的早、巾、晚熟品种,特别要考虑品种对光照良短的反应。

3栽培季节

菜用大豆播种期因栽培目的和品种不同而异,长江流域可分为早菜用大豆和中晚菜用大豆2种,而早菜用大豆中又有早熟栽培和普通栽培之分。南方地区按不同品种特性,选用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即可实现春、夏、秋3季生产,以延长供应期,适时播种为使菜用大豆均衡地供应市场,必须分期分批播种,分批采收,提高经济效益。至于分几批,播种间隔时问,应视种植面积、产品上市量、市场销售动态以及生产和营销能力而灵活掌握,科学安排。

3.1早熟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一般应用冷床育苗,3月下旬定植,6-7月采收嫩荚,菜用四月白、五月白,而4月上中旬直播的菜用五月白或五月乌。

3.2中晚熟栽培夏栽中熟种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直播,7~8月收获,菜用六月白或六月黄。而秋季晚熟栽培在6~7月直播,9~10月收获,华南秋播还可推迟到7-8月播种,9-11月采收。如八月白和杭州五香菜用大豆。

4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筛选种子,首先除去种子中的菌核和览丝予的种子,再把有病斑、虫蛀和破伤的种子挑出,然后晒种1-2d,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均匀拌种,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使种子的抗病性增强。

5播种育苗

菜用大豆的播种时间为4~9月,通常采用穴播或条播、穴播时,穴距的大小和大豆品种有关,早熟品种为25cm,中熟品种为30cm,晚熟品种为40cm,每穴放3~5粒,如果采用条播,早熟品种株距7cm、行距30cm,中熟品种株距10cm、行距40cm,晚熟品种株距12cm、行距45~50cm。

6间苗补苗

菜用大豆出苗后,为了改善幼苗的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营养的正常供给,要对菜用大豆进行间苗,间苗要本着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的原则,每穴留2株健壮的苗。果发现有缺苗现象,应及时补苗,补苗的方法是将过密的菜用大豆幼苗连根一起挖出,在缺苗处挖5cm深的小坑,将苗补种在坑中。

7田间管理

7.1肥水管理菜用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因此,施川磷钾肥对菜用大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10%的人粪尿1次;开花前如生长不良,可追施10%-20%的人粪尿2~3次,也可追施0.3%~0.5%尿素。适时追肥,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出现缺钾症状时可用叶而追肥。菜用大豆是需水较多的豆类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因生长时期而不同,播种时水分充足,发芽快,出茁快而齐,幼荫生长健壮;但水分过多,则会烂种。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C以上时,保护地栽培,要揭去盖膜,视土壤干湿情况及时灌溉,确保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生育前期和开花结荚期,切忌土壤过干过湿,否则会影响花芽分化,导致开花减少,花夹脱落。

7.2摘心打顶菜用大豆生长后期开的花往往不能及时成熟,适时摘心打顶可以控制茎叶过茂徒长倒伏,减少落花、瘪荚。使豆荚成熟一致,早熟,增产5%~10%,并有改进品质的效果,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和地区,对生长繁茂的晚熟品种,进行摘心效果更为显著,摘心时期以开花盛期至后期为宜,将主茎顶部摘心1-2cm,促使茎粗分枝结夹增加。

7.3根外追肥和喷施多效唑这对提高结夹率和产量有良好的效果。根外追肥于初花期和盛花期进行,以喷施钼酸铵和尿素为主,浓度不要超过0.3%。多效唑则于初花期喷施1次,浓度为250mg/kg。

7.4接种根瘤菌菜用大豆播种前,用人丁的方法将好的根瘤菌剂拌到种子上,播种后能使植株根上长出大量的根瘤,促使植株生长繁茂,结荚多而高产,一般能增产5%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如果土壤中缺乏氮肥或过去未种过菜用大豆的田块,接种的效果更为显著。接种方法有3种。

7.4.1土壤接种法。从菜用大豆根瘤菌生长良好的田块中取出表土,撒在准备种植菜用大豆的田里,撒土量2250-3750kg/hm2。

7.4.2根瘤菌剂接利。用人工培养的优良菌种,接种时根瘤菌剂用量可按说明书规定,先用等量清水化开,再将种子倒入桶内,拌匀使菌种粘附在种子表皮,即可播种,根瘤菌怕光、怕热、怕湿,播种前避免太阳直晒或种子过分干燥,最好随拌随播,随播随盖,播种后,田间土壤保持适当湿润。

7.4.3植株根瘤接种。秋季将田间选择根部根瘤菌生长良好的植株,连根拔起,清除其上土壤,在20-25%条件下加以干燥,然后用手磨磨碎贮存,春天播种时按根瘤菌剂2250~3000g/hm2与种子拌匀后播种。

7.5病虫草害防治

7.5.1病害。生长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锈病。防治的方法首先是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次是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800倍液或病毒A500倍液喷雾防治,在锈病发病初期,用7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7.5.2虫害。生长期主要害虫有蛴螬、蚜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和黄曲条跳甲等。于毛豆播种前深耕晒土可减少黄曲条跳甲蛴螬的虫量。用25%辉丰快克30~50ml,对水50kg于蛴螬、黄曲条跳甲为害盛期喷雾或灌根。蚜虫可用5%蚜虱净3000-4000倍液喷雾,可兼治黄曲条跳甲,也可预防病毒病。防治豆荚螟可在毛豆开花结荚期灌水1~2次,以杀死入土化蛹幼虫,并兼治蛴螬。幼虫卷叶、入荚前可用25%快克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7.5.3草害。于毛豆播种前或播种当天,用50%乙草胺750ml/hm2,对水600kg/hm2进行地表喷雾,以杀死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据试验,其防治效果可达92%~95%。在毛豆1~3叶期,再用5%精禾草克600~900ml/hm2,对水225-450kg/hm2,或10.8%高效盖草能375ml/hm2对水225~450kg/hm2防治禾本科杂草;用21.4%杀草焚水剂口125ml/hm2对水450kg/hm2茎叶喷雾。

大豆栽培技术范文篇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思想理念的不断转变,大都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大豆不仅是我国食用油和蛋白食品原料,而且是畜牧业重要的饲料来源。据统计,豆油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的40%;豆粕约占国内饲用蛋白原料的60%。同时,大豆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等密切相关。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大豆种植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

但随着入世以来,我国的大豆产业已经不安全。目前跨国粮商已掌控了70%以上的中国大豆市场和大豆油脂业,操控了中国大豆及豆油豆粕市场的定价权。黑龙江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省份,受进口大豆的冲击影响更为严重,大豆种植面积日益萎缩,省内压榨加工业举步维艰,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重重困境。

二、与世界相比我省大豆生产的优劣势

(一)劣势

1、总体情况

据资料统计,2001年,世界大豆面积7505万公顷,中国930万公顷,占12.39%;世界大豆总产17211万吨,中国1540万吨,占8.95%。世界平均公顷产量2290公斤,中国1720公斤,较世界平均单产低570公斤/公顷。我国大豆的发展历程为徘徊式的曲折发展历程,1996年我国由大豆纯出口国变为纯进口国。

2、我省大豆生产与国外的主要差距

(1)单产低、总产少、需求量大

(2)品质不高、含油量低

(3)规模小、技术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种植规模小、机械不配套、技术不规范、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

(4)生产成本高,产出低、效益低

(5)投入少,资金严重不足,限制大豆科技的发展

(二)优势

我省的大豆生产虽然有着诸多的劣势,但其优势也很显著。包括:有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基础、已有一批大面积高产典型、已有一批规范化的高产栽培技术、已有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有全国最高的机械化水平和规范化种植基础、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科技队伍、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等等方面。合理利用好这些优势,尤其是拥有雄厚的科技研发队伍进行深入研究一定会振兴我省的大豆产业。

三、大豆栽培技术的科技化是突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豆已不安全,黑龙江大豆产业已陷入危机,并且劣势十分明显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黑龙江大豆产业的发展,必须保证黑龙江大豆的产量和一定的压榨能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必须坚持非转基因大豆方向,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走油用大豆、食用大豆共同发展的道路。

保证黑龙江大豆的产量便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我省的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只有南部黑土区(哈尔滨、绥化、巴彦)、西北部波状起伏平原区(克山、拜泉、讷河)、东部三江平原区(佳木斯、富锦、宝清)、东南部半山区(林口、穆林、鸡东)四个区域适宜高油大豆的生产。要想保证黑龙江大豆的产量就必须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大科技力量,采用科技化的大豆栽培技术,提高大豆的亩产量,从而达到大豆总产量的大面积提升。